风湿性心脏病

概述

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风湿热活动急性发作或反复发作遗留的慢性心脏瓣膜病,主要的心瓣膜损伤依次为二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三尖瓣,包括瓣膜狭窄或(和)关闭不全,主要是由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属于自身免疫病。

风湿性心脏病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风湿免疫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疾病别称: 风心病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心律失常、血栓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力衰竭 治疗周期: 长期持续治疗 临床症状: 心慌气急、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嗽、咯血 好发人群: 严重或反复发作的风湿热患者 常用药物: 阿司匹林、泼尼松、青霉素 常用检查: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X线检查、心电图、心血管造影 病因

风湿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关节、心脏、皮肤和皮下组织。风湿性心脏病是风湿热重度发作或反复发作后的并发病,主要表现为心脏瓣膜损害。

主要病因

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导致风湿热严重或反复发作后,可导致心脏瓣膜受累出现风湿性心脏病。

诱发因素

寒冷潮湿的环境、营养低下,机体抵抗力较弱时可增加链球菌的感染和繁殖,诱发风湿热,从而导致风湿性心脏病。

流行病学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超过1500万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同时每年新增50万人患急性风湿热,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青壮年。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变累及心脏各瓣膜的发生率不同,据研究结果表明二尖瓣病变约为70%,其中单纯二尖瓣病变为2%~5%,然后依次为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单纯主动脉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

近40年来多数国家包括我国在内风湿热与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均明显下降,病情也在逐年减轻。

据我国风湿热和风湿性心脏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成年人风湿心脏病的患病率约2.65‰,但是由于风湿活动的减少和医疗条件的改善,患者生存时间延长,因此老年患者有所增加。

好发人群

严重或反复发作的风湿热患者。

症状

风湿性心脏病早期表现缺乏特异性,风湿热初次发作并不会立即引起瓣膜开口改变,往往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以上才会形成瓣膜开口变化。因此,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急、乏力、咳嗽、肢体水肿、咳嗽、咯血,直至心力衰竭,引起生命危险。

典型症状

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早期发病时多在运动、发热、妊娠等心脏负荷增加时出现,随病程进展,轻微活动甚至静息状态均可出现呼吸困难。

咳嗽、咯血

当患者合并肺部感染或病情导致急慢性心衰时,患者可以出现咳嗽的症状。长期肺静脉高压,致使黏膜下淤血,导致支气管小血管破裂引起咯血,当肺静脉压力下降后,咯血可以自行停止。

食欲不振

胃肠道淤血,使胃肠道内的血液不能顺利回流到肝脏,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出现腹胀、食欲不振的症状。

心悸

常常因为房颤或其他心律失常所致,快速房颤导致患者自觉不适,甚至呼吸困难或使之加重,从而促使患者就医。房颤也是导致患者出现心房血栓,甚至出现脑卒中的主要原因。

其他症状

如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炎、皮下结节、环形红斑等,风湿性心脏病可多系统累及,受累系统可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并发症

心律失常

最常见的是心脏颤动(房颤),房颤是风湿性心脏病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发生率50%以上,有时为首发病症,也可为首次呼吸困难发作的诱因或体力活动受限的开始。房颤可导致心功能差,令病人感觉不舒服,最主要的是可能导致心房内血栓形成。

血栓栓塞

巨大左房合并房颤容易导致血栓形成,而血栓脱落可引起栓塞。脑栓塞可偏瘫失语;四肢动脉栓塞引起肢体的缺血、坏死;深静脉血栓导致肺动脉栓塞。

感染性心内膜炎

发生在瓣膜病的早期,细菌附着在瓣叶表面,聚集形成赘生物,感染的细菌常见链球菌、葡萄球菌、肠球菌等。一旦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就可以加重心衰,同时赘生物脱落导致栓塞。

心力衰竭

为晚期并发症,是风湿性心脏病的主要致死原因,发生率占50%~70%。主要表现为心源性恶液质,多脏器功能障碍。年轻患者的风湿活动常是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年龄较大的患者,常由于瓣膜病变比较严重,引起心脏储备功能进行性减退,或同时合并风湿活动的结果。

就医

当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后心悸、气短、呼吸困难、咯血,或伴发其它系统不适症状如游走性关节炎等时,应积极主动就医,并配合医生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以免耽误病情,导致并发症出现。

就医指征

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典型的呼吸困难、气促、咳嗽、咯血,或伴发其它系统症状,如游走性关节炎、舞蹈样动作等时,应积极前往医院就诊,明确诊断。

在体检时发现心脏瓣膜损害的患者也应积极就医,明确病因。

就诊科室

患者一般选择至心血管内科、风湿免疫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有什么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咯血)?

这些症状持续多久了?

有无其它伴随症状(如游走性关节炎、舞蹈样动作)?

前期有无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有风湿性心脏病的无家族史?

需要做的检查

查体

医生通过查体了解患者的心音以及呼吸音的变化情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诊断,如在检查中可听到双肺底的湿罗音,心脏的二尖瓣杂音等。

实验室检查

通过对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判断患者的感染情况,可以对后续治疗起到指导性作用。检查学中的链球菌抗体,在疾病发作过程中,常伴有链球菌抗体升高的情况,可以了解患者现在的疾病发展情况。同时可以通过红细胞沉降率以及C反应蛋白对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作为一种无创方法,已经是评价各瓣膜病变的主要手段之一,不仅可以测定心腔大小、心室功能,也可以测定瓣膜形态、跨瓣膜压差、瓣膜开口面积、肺动脉压力等指标。

X线检查

可以了解心脏大小和肺部的改变,如心衰患者可出现心影增大等,对疾病的诊断起到辅助作用。

心电图

可明确患者的心率,有无心律不齐、心肌缺血改变,是否合并有心房颤动等,了解患者的心脏情况,对于疾病的后续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心血管造影对部分年龄大于45岁的病人,心电图提示有心肌缺血改变者,心血管造影检查者,可以明确有无合并冠状动脉病变。

诊断标准

病史

患者之前有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病史,通过患者自述或通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可以明确。

临床表现

早期无特异性,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典型的心力衰竭,如肺水肿、咯血、胃肠道淤血等。

辅助检查

超声心动图有利于诊断和发现瓣膜的受累情况,这是一种特异性的检查,对于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超声可见瓣膜的增厚粘连卷曲常在瓣膜边缘处。此外,患者还需要做心电图等辅助检查。

一般医生接诊后根据患者特定的链球菌感染病史,结合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即可诊断此病。

鉴别诊断

感染性心内膜炎

由病原微生物直接侵袭心内膜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心脏瓣膜最常受累,亦可累及间隔缺损处、腱索或心内膜面。可以看到瓣膜或腱索有赘生物,甚至可见瓣膜穿孔或腱索断裂和瓣膜脱垂。

先天性发育不良引起的瓣膜病变

特定的发病年龄,无链球菌感染病史,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瓣叶数量、大小超声可见。

老年性心脏瓣膜病

一般由心脏瓣膜钙化或者纤维化,超声可见增厚、粘连在瓣膜基底段明显,常伴有钙化,导致患者瓣膜硬度或者厚度出现增加而引发瓣膜功能障碍。

治疗

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治疗原则为去除病因,消灭链球菌感染灶。抗风湿治疗,迅速控制临床症状。治疗并发症和合并症,改善预后,实施个体化处理原则。

治疗周期 长期持续性治疗。 一般治疗

患者需注意保暖防潮,有心脏受累者应卧床休息至少4周。急性关节炎者早期亦应卧床,病程中宜进食易消化和高营养饮食。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目的是消除咽部链球菌感染,避免反复发作。首选青霉素,如青霉素过敏,可改用头孢菌素类或红霉素类抗生素。亦有主张用阿奇霉素。对于再发风湿热或感染的预防用药,可采用苄星青霉素。

抗风湿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水杨酸制剂和糖皮质激素两类,对无心肌炎的患者不必使用糖皮质激素。

水杨酸制剂

治疗急性风湿热最常用药物,对急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常用阿司匹林,症状控制后剂量减半,维持6~12周。亦可应用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萘普生、吲哚美辛、双氯芬酸等。

糖皮质激素

心肌炎患者须用激素治疗,常用泼尼松,病情缓解后减量维持治疗。疗程至少12周。为防止停用激素后出现反跳现象,可于停用激素前2周或更早时间加用阿司匹林,待激素停用2~3周后再停用阿司匹林。对病情严重,如有心包炎、心肌炎并急性心力衰竭者,可静脉应用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至病情稳定后,改口服激素治疗。

手术治疗

风湿性心脏病有明显症状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心功能Ⅳ级需待心功能改善后再进行手术。风湿活动或细菌性心内膜炎者,应在风湿活动及心内膜炎完全控制后6个月再进行手术。

瓣膜成形术

包括单独或联合使用人工瓣环成形术,瓣叶增厚纤维组织剥离,瓣叶钙化灶切除补片修补,以及腱索增厚、融合的矫治等。

瓣膜置换术

随着心血管外科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二尖瓣置换术已经逐步替代闭式二尖瓣交接分离术、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直视二尖瓣成形术交界切开术,成为目前治疗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主要方法。目前的人工瓣膜主要有生物瓣和机械瓣两种。每种瓣膜自有其特点,手术费用两种瓣膜差别不大。病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中医治疗

苓桂术甘汤

主治慢性心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属阳虚水泛者,如有胸闷、气短、心悸、畏寒肢冷、双下肢水肿,舌苔淡白、脉沉细无力。

葶苈大枣汤

主治慢性心瓣膜病合并心力衰竭证属阳虚水泛者,出现胸闷、气短、心悸、动则加剧、双下肢水肿、舌淡苔白、脉沉无力。

桃花饮

主治瘀血内阻型风湿性心脏病,出现胸闷刺痛、两颧紫赤、黏膜发绀、关节酸痛、舌质紫暗、脉弦涩等。

预后

风湿新心脏病的患者在风湿热阶段,经过严格的药物治疗,可以不遗留后遗症,抗风湿治疗可完全治愈。在心脏瓣膜受到严重损害的情况下,治疗相对复杂,轻度的长期药物治疗维持,中重度关闭不全或狭窄,如二尖瓣和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和关闭不全需要外科治疗,外科治疗效果也较好,经过人工瓣膜置换,也可以保持数十年时间的安全。

能否治愈

早期可完全治愈,心脏瓣膜受损严重时,可通过手术治疗效果维持数十年安全期。

能活多久

若早期积极治疗,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风湿性心脏病一般术后一个月左右复查,包括心脏彩超、胸片。根据患者病情,确定下一阶段复查频率。如果服用抗凝药,早期相对稳定,出院后1周、2周、3周,逐步延长复查时间,不建议超过3个月复查。

饮食 饮食调理

风湿性心脏病与饮食关系不大,建议患者平衡饮食即可。

护理

风湿性心脏病重在早期治疗,预防及积极治疗链球菌感染,通过加强营养、适度锻炼、提高免疫力和预防感冒等措施,可适度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日常护理

改善居住环境。

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出现心功能不全者需严格卧床休息。

适度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合理饮食和起居。

特殊注意事项

患者需特别注意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调整饮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预防

合理饮食,调整作息,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干燥居住环境,可降低链球菌感染的发生率,是预防风湿性心脏病的关键。

预防措施

预防链球菌感染,如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增加营养等。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已感染链球菌的患者应积极接受治疗,预防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宗宁,刘茜主编.现代实用临床医学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128-134.
[2]邹红英,王华,郑勤主编.常见病中医处方手册[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68-73.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76.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