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病原菌侵犯中耳黏膜引起的中耳急性发炎。主要症状为鼓膜穿孔、耳内流脓、听力下降,病原菌可通过咽鼓管感染中耳,或因鼓膜外伤等经外耳道侵入,或通过血行感染中耳,服用杀菌消炎药物即可好转,大部分患者治疗后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改善,预后良好。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acute otitis media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脑膜炎、脑脓肿 治疗周期: 7~14天 临床症状: 耳痛、鼻塞、流涕、耳鸣、耳闷、听力下降 好发人群: 婴幼儿 常用药物: 青霉素、麻黄素、滴鼻净 常用检查: 耳镜检查、音叉试验、纯音测听 病因急性中耳炎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这两种球箘通过咽鼓管途径或外耳道鼓膜途径或血行感染中耳。
主要病因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容易引起局部感染,造成中耳炎、肺炎、心包炎,甚至会导致败血症等。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为人类的常见疾病,是属于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分为两类,一类是感染性疾患,如中耳炎、急性扁桃体炎、脓皮病、肺炎等。另一类是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等,多发于10岁左右的儿童。
诱发因素在不洁的水中游泳或跳水,或者不适当的擤鼻、咽鼓管吹张、鼻腔冲洗以及鼻咽部填塞等,都有可能诱发急性中耳炎。
流行病学急性中耳炎小儿占绝对多数,随之成长发病率减少,在门诊多见。
10岁以下小儿多见,但对其患病率高峰期意见不统一。
好发人群急慢性上呼吸道疾病患者
上呼吸道(如鼻、扁桃体)急性炎症、急性传染病等疾病时,病原菌可通过咽鼓管感染中耳,或因鼓膜外伤等经外耳道侵入,或通过血行感染中耳。
不注意耳部卫生的人
不注意耳部卫生的人外耳道容易滋生细菌,细菌通过咽鼓管或外耳道、鼓膜或血行感染中耳。
先天耳部生理构造有缺陷的人
中耳炎患者中小儿居多,若小儿咽鼓管功能障碍,患有小儿腺样体肥大、咽鼓管软骨弹性较差等疾病时,外耳道的细菌极易进入中耳。
症状急性中耳炎的典型症状是鼓膜穿孔、耳内流脓、听力下降。大多数人伴有耳鸣、耳闷。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可有高热、呕吐、腹泻等症状,少数人不及时治疗可出现中耳粘连症、鼓室硬化或转为慢性中耳炎等。
典型症状耳朵疼痛
急性中耳炎最常见的症状是耳朵疼痛、流脓。
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急性中耳炎常伴有上呼吸道道感染相关症状,如鼻塞、流涕等。
耳部障碍
急性中耳炎初期患者会出现耳闷和轻微听力障碍。
其他症状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急性期可有耳痛,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可转为慢性,造成鼓膜内陷、粘连、听骨链破坏、胆脂瘤形成等。
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患者会出现耳朵紧绷、耳朵疼痛、听力损伤,偶尔还会眩晕。
并发症脑膜炎
脑膜炎是脑膜的弥漫性炎症性改变,由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原虫、立克次氏体、肿瘤与免疫相关的各种炎性因子侵犯脑膜引起,具体发病机制不明确,脑膜炎可累及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
脑脓肿
脑脓肿是由致病菌引起的脑部感染性疾病,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或大肠埃希菌等致病菌,通过血液或由头部感染灶蔓延入脑,导致脑脓肿。急性感染时常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畏寒、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
就医当患者出现耳朵疼痛、发热、耳鸣、耳闷等急性中耳炎典型症状时需立即就医,患者优先考虑到耳鼻喉科就诊,通过耳镜检查、听力检查等可确诊。
就医指征小儿及免疫力低下者进行定期耳鼻喉科体检非常有必要,一旦体检中发现急性中耳炎的体征,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发现鼓膜穿孔、耳道流脓、听力下降等症状,高度怀疑急性中耳炎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急性中耳炎的患者,若见皮肤皲裂、表皮脱落,耳部黏膜红肿,甚至还可见到糜烂及浅表溃疡,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耳鼻喉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脑膜炎等,可到脑病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耳道流脓持续多长时间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鼓膜穿孔、耳道流脓、听力下降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头晕、恶心、乏力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耳镜检查
检查鼓膜有无充血、向外膨出、穿孔等情况。
听力检查
音叉试验
用于初步判定耳聋,鉴别传导性或感音神经性聋,验证电测听结果的正确性,但不能判断听力损失的程度。
纯音测听
反映患者在安静环境下所能听到的各个频率的最小声音的听力级,了解听力正常与否以及听力损失的程度和性质,并作为诊断和处理依据。
诊断标准当患者出现典型中耳炎症状,如耳朵疼痛、发热、耳鸣、耳闷,可以诊断为急性中耳炎。
在耳道分泌物中找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者溶血性链球菌,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弥漫性外耳道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是外耳道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广泛性感染性炎症。发病与气温和湿度有密切关系,在耳道皮肤外伤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时容易发病,如掏耳朵、游泳进水、化脓性中耳炎长期脓液的刺激等。当外耳道皮肤本身的抵抗力下降或受到损伤,细菌或病毒的进入会引起感染,发生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症。
治疗急性中耳炎的治疗主要需消除引起急性中耳炎的诱因,选择全身应用抗菌药物,根据病人的临床分类,决定疗程长短,配合局部用药,必要时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急性中耳炎治疗需7~14天。 药物治疗青霉素
急性中耳炎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者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应该首先使用青霉素抗菌治疗,但是应该注意青霉素的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反应较常见,包括荨麻疹等各类皮疹、白细胞减少、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等和血清病型反应;过敏性休克偶见,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
麻黄素
中耳炎的治疗中除全身应用抗菌和抗病毒药物外,鼻腔局部滴药显得尤为重要,常用的滴鼻剂为1%麻黄素液或呋喃西林麻黄素液滴鼻剂。
滴鼻净
又叫鼻炎净,主要成分是奈唑啉,用于过敏性及炎症性鼻出血、急慢性鼻炎,可以改善通气,排出分泌物,缓解鼻塞。但这种药物只是缓解症状,在缓解鼻部症状的同时也可以缓解急性中耳炎的症状。
手术治疗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预后急性中耳炎经过及时、有效、规范的治疗均可治愈,能够减轻或消除耳道炎症状,使得症状消失,听力恢复,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本病预后良好,治愈后不易复发。
能否治愈急性中耳炎一般能治愈。
能活多久急性中耳炎经过治疗预后较好,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急性中耳炎患者经过药物治疗之后,按时去医院复查,尤其是治疗后7~15天去医院进行耳镜检查,查看耳道是否有化脓症状。
饮食急性中耳炎患者的饮食护理以促进患者症状减轻并消退为主,患者宜多食优质蛋白食物,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水。
饮食调理患者日常要多吃优质蛋白食物,如鸡蛋、瘦肉等;少食动物内脏、油炸、烧烤以及油腻食物。
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例如大蒜、芥未等;少吃生冷食物,如生鱼片等食物。
护理患者需注意外耳道卫生,保持干燥、洁净,不要过分紧张,以免加重病情。给婴幼儿哺乳时,要注意保持正确体位,防止因哺乳姿势和方法不当使乳汁误入耳窍,诱发急性中耳炎。
日常护理患者在家用药注意按时按量,谨遵医嘱,用药期间可出现恶心、乏力等不良反应,一般都可忍受,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告知医生。
患者需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増强自身免疫力。但应避免进行游泳跳水等活动,以免耳部进水。
患者饮食需注意清淡、易消化,多喝水以保持大便通畅。
预防急性中耳炎常与外耳及其它部位真菌病并存,或交叉感染。由于皮肤瘙痒而搔抓,可使手指带菌传至外耳道,故应注意皮肤清洁,保持外耳干燥。合理应用抗生素及激素,是预防感染的主要措施。
早期筛查婴幼儿在春季和冬季本病的发病率最高,建议在春季和冬季,去医院耳鼻喉科检查耳部状况。
预防措施避免在不干净的水中游泳、跳水等活动。
飞机下降时尽量多做吞咽动作,以促使咽鼓管不断开放,平衡中耳内外压力。
积极预防病毒感染,出现其他疾病如鼻腔、鼓膜疾病和急性传染病等,应及时就医,避免双重感染,引发急性中耳炎。
参考文献
[1]张驰,吴玮,顾建文,韩浩伦,王刚,周丽斌.大气污染与儿童急性中耳炎、急性扁桃体炎就诊人数的相关性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03):218-221.
[2]许政敏,张建基.儿童急性中耳炎诊疗临床实践指南[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6,31(02):81-84.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