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引起鼻腔功能障碍,如鼻塞、鼻出血和头痛等。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类型有C形、S形,或呈尖锥样突起(骨棘或矩状突),或呈由前向后的条形山嵴样突起(骨峙)。鼻中隔偏曲如果没有症状,可以不用处理。若在急性期,可使用鼻黏膜血管收缩剂。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鼻中隔血肿、鼻中隔脓肿、鼻中隔穿孔 治疗周期: 视病情而定 临床症状: 鼻塞、头痛、鼻出血 好发人群: 鼻外伤史、儿童期患腺样体肥大、有家族史、鼻息肉、肿瘤患者 鉴别诊断: 鼻中隔结节、鼻中隔黏膜肥厚、鼻中隔血肿或脓肿 常用检查: 前鼻镜检查、鼻内镜检查、鼻窦CT 疾病分类按部位分类
软骨部偏曲,多为外伤所致,常引起鼻呼吸障碍。软骨部前端偏曲,向一侧鼻前庭突出称鼻中隔软骨脱位,该处黏膜干燥,易致鼻出血。
骨部偏曲,多因发育异常或肿块压迫所致。筛骨垂直板偏曲,常压迫中鼻甲,阻塞中鼻道,影响该侧鼻整通气和引流,犁骨偏曲则形成鼻中隔嵴突。
混合型偏曲,多由于幼年鼻外伤,偏曲随生长而发展。其偏曲不仅累及鼻中隔各部分,且伴有鼻腔侧壁畸形,故严重影响鼻部生理功能,并成为耳鼻咽部并发症的重要病因。
按形态分类
“C”形偏曲,鼻中隔软骨与筛骨垂直板均向一侧偏曲,与该侧中、下鼻甲接触,阻碍鼻腔呼吸和引流。
“S”形偏曲,筛骨垂直板向一侧偏斜,中隔软骨向另一侧偏斜,常致两侧鼻腔呼吸和引流障碍。
端突(骨嘴),鼻中隔的长条形突起,自前下向后上方倾斜。多为鼻中隔软骨、鼻峭或犁骨上缘混合偏曲。有的为鼻中隔软骨边缘脱位与犁骨重叠所致,伸入中鼻道的嵴突,可阻塞上颌窦和筛窦开口,一般对呼吸的障碍不大,位于前下方的嵴突常为鼻出血的局部原因。
距状突(骨棘),为局限性尖锐突起,常位于鼻中隔软骨的后端,或其与筛骨垂直板、犁骨交接处。其尖端压迫鼻甲黏膜,可引起反射性头面部神经痛。
按高低分类
高位偏曲常阻塞中、上鼻道,压迫中鼻甲,常为鼻旁窦炎的病因。低位偏曲除阻碍分泌物引流外,影响较小。
按偏斜方向分类
有纵偏、横偏及斜偏,除鼻中隔偏曲外,常伴有鼻外形歪斜。
鼻中隔偏曲由发育畸形、外伤、腺样体肥大、遗传等原因引起。鼻中隔偏曲好发于鼻外伤史、儿童期患腺样体肥大、有家族史、鼻息肉、肿瘤等患者。
主要病因外伤
为鼻中隔偏曲的主要原因,直接或间接损伤鼻部均可造成。直接外伤常有鼻骨骨折、鼻中隔骨折及鼻中隔软骨脱位,引起鼻中隔变形。幼儿受伤后,常使筛骨垂直板、犁骨、鼻嵴及鼻中隔软骨的连接处发生脱位现象。因各骨发育不全,当时症状不显,随年龄增长,鼻中隔在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偏曲。新生儿鼻中隔偏曲的主要原因为分娩产程中,颅骨在产道受压迫,使两侧颧骨及上颌骨向中线挤压,致腭弓向上扭转和鼻中隔组成部分形态改变而发生。鼻中隔后部骨化较早,且有鼻骨和颅骨保护,受伤机会极少,不易引起偏曲。但鼻中隔前部即软骨部,位于鼻梁中央皮下,易受外伤,发生脱位和偏曲。
发育异常
鼻中隔上部的鼻骨、筛骨和其下的颌骨、腭骨、犁骨等一般发育较早,而鼻中隔软骨发育较晚,使后者四面受限制,造成鼻中隔前端偏曲。后有筛骨垂直板和犁骨的阻挡,鼻中隔软骨发展困难,多形成矩状突。头颅骨在发育期,抵抗力最弱处为犁骨和鼻中隔软骨接合处,故偏曲多在此处发生。亦有认为犁骨发育过度或切牙发育错乱为鼻中隔偏曲的原因。
高拱硬腭
某些腺样体肥大患者,鼻腔阻塞,张口呼吸,日久,硬腭向鼻腔高拱,形成高拱硬腭,使鼻顶与鼻底距离缩短,鼻中隔发育受限制,渐呈偏曲状态。通过测量证实硬腭高拱者多伴有鼻中隔偏曲,但亦发现不少鼻中隔端正,而具有高拱硬腭者。鼻中隔位于前颅底和硬腭之间,从硬腭至筛骨板距离约为5cm,如短于此数,则易形成鼻中隔偏曲。
遗传因素
鼻中隔偏曲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如父为长形头颅,母为小平头颅,其子女可能鼻中隔巨大而鼻腔狭小,致鼻中隔无发展余地,在发育中逐渐形成偏曲。也有认为单纯偏曲可能为遗传性,多发性偏曲常为外伤所致,曾发现某些家庭中有同样鼻外或鼻内畸形的现象。
压迫因素
鼻腔内肿瘤或异物压迫,可使鼻中隔偏向一侧。
流行病学此病以成年人多见,新生儿及婴儿亦可有之。恒牙萌生后,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长,男性比女性多,左侧较右侧多。
好发人群青少年
由于青少年户外活动量大,容易造成鼻中隔的骨折、错位,导致鼻中隔偏曲的出现。
儿童
由于儿童还处于骨骼生长发育阶段,骨质较软,当其患有腺样体肥大、鼻息肉、肿瘤等疾病时,可以压迫鼻中隔,导致弯曲。
家族史
家族中曾有患过鼻中隔偏曲者,也容易导致鼻中隔偏曲。
症状鼻中隔偏曲可以出现鼻塞、鼻出血、头痛等典型表现,并且可诱发鼻窦炎、耳鸣、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鼻中隔偏曲要与鼻中隔血肿、鼻中隔脓肿、鼻中隔穿孔等相鉴别。
典型症状鼻塞
因鼻中隔偏曲的程度、类型及部位不同而异,是最常见的症状,多呈持续性鼻塞,如一侧偏曲为单侧鼻塞,久之出现对侧下鼻甲代偿性肥大。若呈S型偏曲则为双侧鼻塞,若呈双侧鼻腔交替性鼻塞,提示并发慢性鼻炎。
鼻出血
鼻中隔偏曲的突起处(如棘或嵴处)表面的黏膜较薄,受吸入气流刺激易发生黏膜糜烂、出血。
头痛
鼻中隔偏曲突出部位与下鼻甲或中鼻甲接触,甚至相抵,可引起同侧反射性头痛。
其他症状鼻中隔邻近结构受累症状,如偏曲部位在中鼻甲及中鼻道相对应处,压迫中鼻甲外移,黏膜肥厚,中鼻道狭窄妨碍鼻窦引流,可诱发鼻窦炎并出现各种症状。少数出现嗅觉减退,影响耳咽管通气,还可出现耳鸣。长期张口呼吸和鼻内炎性分泌物蓄积,易诱发上呼吸道感染。
并发症鼻中隔血肿
鼻外伤或鼻中隔骨折后,局部血管损伤出血而形成,鼻中隔矫正术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也可并发本病。
鼻中隔脓肿
多因鼻中隔血肿继发感染所致,少数可继发于邻近组织的疖肿、急性鼻炎、流感、猩红热和伤寒等,因此本病也可发生在新生儿和幼儿。
鼻中隔穿孔
可由于手术及愈合不良导致。
就医鼻中隔偏曲如果出现鼻塞、鼻出血、耳鸣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去耳鼻喉科进行就诊,通过前鼻镜检查、鼻内镜检查、鼻窦CT等检查可确诊。鼻中隔偏曲患者需要与鼻中隔结节、鼻中隔黏膜肥厚、鼻中隔血肿或脓肿、慢性鼻炎等疾病相鉴别。
就医指征如果出现鼻塞、鼻出血、头痛等临床表现,需要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鼻中隔偏曲患者需要去耳鼻喉科进行就诊。
如果出现头痛等症状,可去神经科室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是否有鼻塞的症状?
是否有头痛、流鼻血的症状?
有没有出现鼻窦炎、嗅觉减退、耳鸣、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
平时有没有挖鼻孔的习惯?
家族中有没有人患过鼻中隔偏曲?
需要做的检查前鼻镜检查
前鼻镜检查可发现鼻中隔偏曲的类型和程度,依其偏曲的方向,有偏向一侧的C形,也有偏向两侧的S形。依其形态有嵴突和矩状突两种,鼻中隔突起面可见黏膜充血、糜烂。外伤造成的可出现歪鼻,中隔软骨脱位,严重者伴黏膜撕裂,软骨外露突于鼻腔。鼻中隔偏曲明显者两侧鼻腔大小不等,一侧鼻腔明显狭窄者,双侧鼻甲常有“代偿性肥大”。
鼻内镜检查
鼻腔内表面麻醉后用0°、30°鼻内镜观察鼻中隔与鼻甲、鼻道的解剖结构关系,对鼻腔、鼻窦通气引流产生的影响。
鼻窦CT扫描
选做鼻窦冠状位和轴位,评估鼻中隔偏曲与相邻解剖结构的关系及其与鼻窦炎的相关性,定位鼻中隔偏曲的部位及手术矫正的范围,判断是否影响鼻内镜手术操作,是否对术后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及术后出现鼻腔粘连构成威胁。
诊断标准鼻中隔很少有完全居中,大部分人有鼻中隔偏曲,但并无明显临床症状,此类偏曲又称为生理性鼻中隔偏曲。有临床症状,并经检查有鼻中隔偏曲者,方可诊断为鼻中隔偏曲,亦即病理鼻中隔偏曲。诊断时除应注意观察偏曲的部位、类型及眦邻关系外,尚需排除鼻中隔黏膜增肥厚(用探针触诊黏膜突出部质软)以及其他病变引起的鼻中隔偏曲。
鉴别诊断以下疾病都会使患者出现严重的鼻塞现象,因此需要与鼻中隔偏曲进行鉴别:
鼻中隔结节
鼻中隔结节发生于中隔高位近中鼻甲处,是中隔黏膜局限性肥厚形成的突起,以探针触及质地柔软,可与质硬的的鼻中隔偏曲相鉴别。
鼻中隔黏膜肥厚
多位于鼻中隔上部,是长期炎症刺激或变态反应的结果。用探针触诊黏膜突出部质软并有明显凹陷者,可与质硬的的鼻中隔偏曲相鉴别。
鼻中隔血肿或脓肿
多有外伤或手术史,鼻中隔一侧或两侧膨隆,黏膜可为暗红色或充血状态,对可疑者穿刺抽吸有助于鉴别。
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以鼻腔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无明确致病微生物感染、病程持续数月以上或反复发作为特征。
治疗鼻中隔偏曲是否需要治疗,需要根据有无症状来决定。如果没有症状,不需要治疗,有明显症状,可进行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鼻中隔偏曲无明显症状时,一般不需要处理。如果出现明显的症状,如鼻塞、鼻出血、头痛等症状时,需要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鼻中隔偏曲合并急性鼻炎症状加重时,可酌情使用鼻黏膜血管收缩剂(不超过一周)、鼻喷激素等。常用药品分为拟交感类和咪唑类。拟交感类的常用药物是呋麻滴鼻液,咪唑类的常用药物是羟甲唑啉,主要是收缩黏膜下的血管,收敛鼻腔黏膜,从而达到缓解鼻塞的目的。不过使用不能超过一周,长时间使用容易导致鼻塞症状的反跳,或者是药物依赖性鼻炎。
手术治疗有明显症状,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伴有鼻中隔偏曲保守治疗无效者,行鼻内镜鼻腔鼻窦手术中隔偏曲影响手术操作及术后效果者,应选择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术,经典的方法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现多采用鼻中隔成形术、鼻中隔局部矫正术、鼻中隔三线减张术,既矫正鼻中隔偏曲,又尽可能保留鼻中隔软骨支架作用。鼻中隔偏曲矫正后仍有鼻腔通气障碍者,可同时行下鼻甲外移术或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预后鼻中隔偏曲经过积极治疗后可以痊愈,不会影响生命,患者只需要定期复查即可,不影响生活质量。
能否治愈鼻中隔偏曲经过积极的治疗可以治愈。
能活多久鼻中隔偏曲不影响患者生命。
复诊鼻中隔偏曲手术后两周复查一次。
饮食鼻中隔偏曲患者应该清淡饮食,均衡营养。多喝温水,但不可大口喝水或者热水,避免引起血管破裂。
饮食调理鼻中隔偏曲患者可以吃牛奶、鱼肉,牛奶中蛋白质丰富,热量低,脂肪少,能够为机体提供丰富的营养元素。鱼肉中蛋白质丰富,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这类食物主要是为机体提供必要的热量。饮食要清淡,多喝温水,并且是小口多饮。由于术后要靠嘴巴呼吸,会引起咽部不适,这种情况下应选择小口饮用温水。
鼻中隔患者禁忌喝酒,不利于手术后的恢复。切记不要大口的喝,以免触碰刺激到鼻部伤口,也不要喝过于烫的水,容易导致血管破裂。
宜吃
白菜 白萝卜 菠菜 枸杞 海鲜 红枣 猕猴桃 羊肉 银耳 查看更多>少吃
红糖 黄豆 酸菜 腌肉慎吃
芥末 辣椒 巧克力 生姜 糖 咖啡 冷饮 葱 胡椒 查看更多> 护理鼻中隔偏曲患者需要保证鼻腔的湿润,定期检测症状,避免出现鼻塞、鼻出血、头痛,术后及时复查。
日常护理鼻中隔偏曲合并鼻出血者需保持鼻腔湿润,避免到空气干燥或灰尘多的环境中,可采用空气加湿或油类滴鼻方法保湿。
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用力擤鼻涕、用手挖鼻,在打喷嚏时可张开嘴,以减少鼻腔压力。
病情监测鼻中隔偏曲出现鼻塞、鼻出血、头痛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特殊注意事项鼻中隔偏曲在手术后2~3天后将纱布条取出,术后两周注意复查。
预防鼻中隔偏曲患者通过避免出现鼻外伤,保持鼻腔湿润、加强锻炼等方法,可防止鼻中隔偏曲的出现。
预防措施避免鼻外伤是预防鼻中隔偏曲的主要手段,腺样体肥大的儿童患者通过及时治疗,避免长期张口呼吸,可预防出现鼻中隔偏曲。
保持鼻腔湿润,可避免鼻出血。
加强锻炼,减少感冒次数,避免导致鼻部外伤等。
参考文献
[1]孔维佳,周梁.耳鼻喉头颈外科[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329-330.
[2]田勇泉.耳鼻喉头颈外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67-68。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