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内陷
鼓膜内陷是指鼓膜向耳内凹陷。这种疾病一般是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咽鼓管是连接人体咽喉部和耳内的唯一通道,它在维持耳内外压力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当咽鼓管这个通道不通畅时,耳外压力大于耳内压力,就容易出现鼓膜内陷。对于鼓膜内陷的患者通常临床上采用药物以及手术治疗进行处理,患者一般预后较好,但仍需遵医嘱进行复查,了解恢复情况。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Tympanic membrane invagination 疾病别称: 耳膜凹陷、中耳不张、骨膜不张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外耳道糜烂、永久性听力损失 治疗周期: 1~2周 临床症状: 耳痛、耳闷、听力下降 好发人群: 过敏性鼻炎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等患者、咽鼓管功能障碍人群 常用药物: 羟甲唑啉、赛洛唑啉 常用检查: 耳镜、听力检查 疾病分类鼓膜内陷主要分为单侧及双侧鼓膜内陷。根据严重程度又分为以下四级。
Ⅰ级为鼓膜内陷,但鼓膜不触及任何耳内结构。
Ⅱ级为鼓膜内陷,触及到部分耳内结构。
Ⅲ级为鼓膜进行性内陷,触及到全部耳内结构,但未形成粘连。
Ⅳ级为鼓膜内陷,触及耳内结构并形成了粘连。
病因鼓膜内陷的主要原因是中耳内的空气不流通,而中耳内空气流通主要与咽鼓管有关,任何原因引起咽鼓管阻塞后,鼓室通气及引流障碍,鼓室内空气逐渐被吸收,气压降低甚至负压,鼓膜因而内陷。
主要病因以下原因均可导致咽鼓管障碍,从而造成鼓膜内陷。
在儿童中常见于腺样体肥大。
一些功能性的疾病如咽鼓管相关肌群薄弱、软骨弹性差、细菌蛋白溶解酶的破坏使咽鼓管内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某些畸形如腭裂、鼻中隔偏曲。
鼻咽部的炎症如肥厚性鼻炎、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咽炎。
耳部疾病如分泌性中耳炎、鼓室硬化症、鼓室内积液。
鼻咽部存在瘢痕或良恶性肿瘤如鼻咽癌、鼻咽纤维血管瘤。
引起鼻咽部病损的全身性疾病,如淀粉样瘤、甲状腺功能减退、结核性肉芽肿以及艾滋病等。
细菌外毒素或先天性纤毛运动不良综合征等致咽鼓管纤毛运动障碍。
外伤及气压损伤。
诱发因素过敏
一些人属于过敏体质,当接触到过敏源,如空气中的尘螨、霉菌、花粉、粉尘等,可进入鼻腔,刺激鼻咽部引发过敏反应,导致鼻咽部水肿、炎症,继而引起咽鼓管不畅,导致鼓膜内陷。
化学物质
某些化学物质的刺激同样可以引起鼻咽部炎症,引起咽鼓管不通。
气压损伤
体外气压急剧变化,可引起鼓膜及中耳的损伤,同样是鼓膜内陷的诱因,常见的气压损伤主要是因为乘坐飞机、潜水、沉箱作业或者高压氧治疗造成。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可引发感冒等上呼吸道的炎症反应,容易引起鼻塞等症状,导致鼻咽部的水肿、炎症,是诱发鼓膜内陷的因素之一。
外伤
一些外力的作用如撞击、被殴打,可以导致耳部和鼻咽部结构的损伤,诱发鼓膜内陷。
流行病学本病暂无流行病学统计资料。
好发人群鼓膜内陷好发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等患者以及咽鼓管功能有障碍人群。
症状轻度的鼓膜内陷不会引起任何症状,但当鼓膜内陷到压迫耳内骨骼或者其他结构时,会产生耳痛和暂时性耳聋,严重时会造成永久性耳聋。
典型症状耳痛
耳内一阵一阵的疼痛,可呈搏动性疼痛。
耳聋
患者的听力一般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至最低点,少数患者可在3天以内听力损失方达到最低点。比较严重的患者会造成永久性听力丧失,听不到任何声音。
耳闷
患者可能感到耳内有胀满感,感觉被东西堵住耳朵一样。
耳内分泌物增多
耳道内分泌物可能会由于发生感染等情况而增多。
其他症状耳内不适或闷胀感。
耳道内分泌物增多。
并发症外耳道糜烂
部分患者可出现耳内分泌物增多,并发外耳道糜烂,常使患者感耳痒不适。
永久性听力损失
严重患者听力未能恢复,可导致永久性的听力损害。
就医轻度鼓膜内陷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当患者出现耳痛、耳聋时,应就诊于耳鼻喉科,医生会通过耳镜、听力检查等多种手段,明确疾病情况,同时需要与鼓室硬化、耳硬化症进行鉴别。
就医指征当出现耳痛、听力下降、耳聋时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患者优先考虑去耳鼻喉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出现症状多久了?
目前是否存在耳痛、耳闷、听力下降等情况?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近期是否有过潜水、飞行等经历?
针对耳部情况有没有进行过处理?
需要做的检查问诊
医生会询问症状以及发生时间最近耳朵是否感染过,有无相关病史,是否进行过治疗等问题进行初步判断。
耳镜
耳镜检查有利于医生对疾病作出诊断,目的是通过耳镜来观察鼓膜是否向中耳方向内陷,该检查为常规检查,不会产生很多不舒服的感觉。
听力检查
如声导抗、电测听等,检查患者是否有听力下降以及下降程度。
影像学检查
如X线、CT、MRI,排除其他颅内和耳部疾病导致的听力下降。
诊断标准当医生怀疑是鼓膜内陷时,将通常依据问诊、查体和耳镜等方法来予以确诊。鼓膜表面呈现出一种浅漏斗形,出现鼓膜内陷时,鼓膜向中耳方向陷,一般通过耳镜检查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鼓室硬化症
属于中耳炎后遗症,患者主要表现为鼓膜和中耳处,出现一些物质沉积,并且有听力下降的症状。通过耳镜检查即可鉴别。
耳硬化症
患者多有耳聋家族史,但无中耳炎病史,一般成年后发病,鼓膜外观正常,但是听力越来越差,通过耳镜检查即可鉴别。
治疗鼓膜内陷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2周,随耳内压力恢复到正常水平,轻症患者症状会缓解。较严重的情况可采用药物治疗,恢复咽鼓管通畅,特别严重的情况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根据病人病史及病情程度不同治疗时间不固定,一般为1~2周。 药物治疗鼻腔类固醇药物
目的是减轻鼻部、咽部症状。喷药前轻轻擤去鼻腔分泌物,患者端坐,头稍后仰,将喷头插入一侧鼻孔,不宜过深,以免损伤鼻黏膜,勿将药物喷到鼻中隔上,以免增加鼻出血的可能,应将药物喷向鼻腔外侧壁。
减充血剂
减轻鼻部、咽部症状,常用药物有羟甲唑啉、赛洛唑啉等。
手术治疗鼓膜置管术
通过人工管道让空气进入中耳,有助于稳定压力。对于分类为Ⅲ级患者,在药物治疗无效时,需要鼓膜置管,在鼓膜上做一个小切口并插入导管。
鼓室成形术
对于分类为Ⅳ级患者,可以进行此手术,把鼓膜受损的部分切除,换上ー小块耳朵上的软骨,从而达到修复受损的鼓膜作用。
预后鼓膜内陷经过正规的治疗一般能治愈,不影响寿命,预后较好。注意1个月或3个月时复诊。对于较为严重的患者在治疗后一段时间在生活上需要多注意,经过一段时间也可恢复。
能否治愈患者经过正规的治疗,一般能够治愈。
能活多久本病经过积极系统的治疗,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患者在1个月或3个月复诊,复诊时需做耳镜检查以及听力测试。
饮食 饮食调理鼓膜内陷患者在饮食上并没有过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合理膳食,及时补充营养即可。
护理鼓膜内陷患者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对听力的保护,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鼻炎、腺样体肥大、感冒等,避免接触诱发因素如冷热刺激、辛辣刺激、化学刺激、过敏原等。
日常护理按照医生指导正确使用滴鼻液,按时使用鼻喷激素。
掌握正确擤鼻涕的方法,按住单侧鼻孔轻轻擤鼻,平时可经常洗鼻。
注意耳部卫生,不挖耳,洗头和沐浴时可用干棉球塞住外耳道,谨防污水进入耳内,暂停水上运动。有分泌物流出时及时拭干外耳道,保持清洁。
病情监测注意耳部疼痛程度、性质有无改善。
注意听力是否逐渐恢复。
预防鼓膜内陷病情复杂,需要早期去除可能导致本病的因素,还要预防感冒,进行适当锻炼,掌握正确擤鼻方式,注意保护鼓膜,并且保持外耳道的清洁。
预防措施预防感冒,保持鼻腔通畅,可经常洗鼻。
婴幼儿哺乳时应保持正确体位,头位应抬高。
适当运动锻炼,均衡营养,提高机体自身抵抗力。
注意耳部卫生,不挖耳,勿污水入耳,保持干燥清洁。
乘坐飞机、进行潜水等活动时,应注意保护鼓膜。
参考文献
[1]王雨欢,孙平,李成浩.飞行人员鼓膜内陷临床分析[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1,9,23(3):164-165.
[2]黄兆选.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1.
[3]席淑新,陶磊.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30.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