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

概述

牙周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危害人类牙齿和全身健康的主要口腔疾病。牙龈出血、口臭是它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现应早做治疗。牙周病在成年之前很少发生,而在青壮年后发病迅速。随着年龄的增高,患病的人数增加,而且病情加重。临床检查可见全口牙面沉积覆盖大量黄褐色牙结石,并可延续到龈下刺激牙龈红肿、出血,形成较深的牙周袋,并分泌炎性物质。X片显示牙槽骨逐渐吸收,出现牙齿松动、移位、脱落,影响咀嚼。

牙周病

就诊科室: 口腔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periodontal diseases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是 并发疾病: 牙髓炎、牙周组织萎缩、龋齿 治疗周期: 长期间歇性治疗 临床症状: 牙龈红肿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的吸收、牙齿松动移位 好发人群: 长期吸烟者、口呼吸者、牙齿拥挤者 常用药物: 头孢氨苄、甲硝唑 常用检查: 牙周探诊、牙齿松动度检查、菌斑检查 疾病分类

菌斑引起的牙龈病

慢性龈炎

慢性龈炎也称龈缘炎或单纯性龈炎,是菌斑性牙醍病中最常见的疾病。慢性龈炎的患病率高,涉及的人群广,世界各地区﹑各种族、各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发生,几乎每个人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间段都可发生不同程度和不同范围的慢性龈炎。

青春期龈炎

青春期龈炎是由于局部的菌斑剌激和全身因素,使中青春期少年体内性激素水平变化导致的牙龈炎。

妊娠期龈炎

妊娠性龈炎指妇女在妊娠期间,由于女性激素水平升高,原有的牙龈慢性炎症加重,使牙龈肿胀或形成龈瘤样改变。

药物性牙龈病

药物性牙龈增生是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苯妥英、钠、环孢素、硝苯地平、维拉帕米等,而引起的牙龈纤维性增生和体积增大。

非菌斑牙龈病

是指一组发生于牙龈组织的病变,包括牙龈组织的炎症及全身疾病在牙龈的表现。

白血病牙龈病损

白血病患者大量增殖的不成熟白细胞充斥并替代了骨髓,血液中不成熟白细胞数量和形态异常,浸润在牙龈中,发生牙龈肿大。最常见的是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病因

牙周病是由于牙结石、牙菌斑等局部刺激牙龈红肿、出血,不断破坏牙周附着,导致牙槽骨吸收,引起牙齿松动、移位,从而影响了咀嚼功能和美观。

主要病因

牙面或修复体上沉积的食物残渣、软垢等,在未及时清除时,会矿化形成结石,从而压迫牙龈红肿。细菌附着在牙石表面,加重牙龈炎症,导致牙周组织发生退缩、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脱落等。

诱发因素

充填体悬突

容易形成菌斑集聚和细菌繁殖,引起局部牙周组织发炎。

正畸治疗

矫治器周围粘附的食物残渣、软垢等,会造成牙龈炎症以及牙周组织损害。

咬合关系创伤

合创伤能够破坏牙周支持组织,产生牙周袋,造成牙槽骨吸收等。

全身因素

另一种因素为全身性因素,比如患者的内分泌失调、营养不良以及血液病等,都会造成患者的体质下降,牙周对于外界侵入的细菌丧失抵抗能力,进而引发牙周病。

药物因素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而引起的牙龈组织纤维性增生和体积增大,临床表现为牙龈外形的肥大。如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苯妥英钠、钙通道阻滞剂硝苯地平和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会使牙龈组织受损。

流行病学

国内外调查显示,牙周病的患病率和严重性随年龄增高而增加,35岁以后患病率明显升高,50~60岁时到达高峰,此后患病率有所下降。

好发人群

嗜好吸烟者

长期吸烟可使焦油沉积于牙面,黏附牙菌斑及软垢,形成结石。

口呼吸者

牙龈表面因外露而干燥,牙面缺乏自洁作用,可使菌斑堆积而产生炎症。

牙齿拥挤者

牙列不齐,不容易进行口腔清洁,导致食物嵌塞而好发牙周病。

症状

牙周病患者主要表现为牙龈出血,多在刷牙或咬硬物时出现,偶尔自发出血。牙龈慢性炎症扩展到深部牙周支持组织,形成牙周袋,牙齿逐渐松动,最终脱落或拔除。

典型症状

轻度牙周病

牙龈边缘红肿,刷牙时牙龈容易出血,可能有牙石积聚、牙痛或牙龈疼痛,有口臭。

中度牙周病

牙龈边缘严重红肿,刷牙时经常出血。牙龈萎缩,部分牙根露出,使牙齿看起来长长了。牙周组织发炎令牙周膜受破坏,导致牙周组织和牙根分离,形成牙周袋。牙石积聚,有口臭,可能有牙痛或牙龈疼痛。

重度牙周病

牙龈边缘严重红肿,刷牙时经常出血。牙周组织萎缩加剧,牙齿看起来愈来愈长。牙周袋出现,牙龈边缘有脓液渗出,甚至有牙疮、牙石积聚,有口臭、牙痛或牙龈疼痛、牙齿变松或移位甚至脱落。

其他症状

牙根暴露造成牙冠变长,影响美观。牙周袋的分泌物发出臭味,妨碍交流。

并发症

牙周袋内的细菌会逆行性感染牙髓,引起牙髓炎的发作。牙周组织萎缩后,牙菌斑滞留在牙根面,形成龋坏。

就医

牙周病多需进行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等基础治疗,消除牙菌斑、清除牙结石,结合牙周手术,全身辅助应用抗生素。

就医指征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须及时就医:

牙齿表面有黄白色牙石,牙龈出血伴有口臭。

牙根暴露,遇到冷热刺激产生疼痛。

牙齿动度超过生理范围,影响咀嚼和进食。

就诊科室

患者可前往口腔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经常牙龈出血吗?

目前有牙齿敏感或松动吗?

是否有食物嵌塞或口臭?

有无糖尿病等全身疾病?

做过牙齿相关治疗吗?

近期有一直服用药物吗?

需要做的检查

询问病史

全面地询问牙周病的病史,进行仔细的临床检查并寻找易感因素(或危险因素),将所得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是牙周病诊断的基础。牙周病与全身疾病关系密切,在检查和诊断过程中,应通过询问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口腔其他部位的改变。

牙周探诊

牙周探诊是牙周病检查中最重要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了解有无牙周袋或附着丧失,并探测其深度和附着水平。牙周袋是指龈缘至袋底的距离,附着水平是指釉牙骨质界至袋底的距离,可用普通牙周探针或电子探针进行探测。

牙齿松动度检查

牙周健康的情况下,牙有轻微的生理性动度,主要是水平方向的动度。单根牙的生理性动度略大于多根牙。牙周炎时,由于牙槽骨吸收、咬合创伤、急性炎症及其他牙周支持结构的破坏而使牙的动度超过生理性动度的范围,出现病理性的牙松动。牙松动度的检查常采用牙科镊或口镜柄进行,且分为3度。Ⅰ度松动指松动超过生理动度,但幅度在1mm以内。Ⅱ度松动指松动幅度在1~2 mm。Ⅲ度松动指松动幅度在2mm以上。

体格检查

初诊患者,首先要进行口篮卫生状况的检查,内容包括牙菌斑软垢牙石和色洲沉积情况,有无食物嵌塞和口臭等。

菌斑检查

可采用目测或用2%碱性品红榕液作为菌斑显示剂辅助观察。临床上一般只需了解患者口控卫生的好坏,可将每牙的唇、颊侧和舌侧于面记录有或无菌班,并计算出有菌斑的牙面占总牙面数的百分比。一般以有菌斑的牙面不超过总牙面数的20%为口腔卫生较好的指标,这种方法可以用作患者自我检查菌斑控制效果。若菌斑作为临床研究的观察指标,则应按菌斑指数分级记录。

诊断标准

当患者存在以下情况时,即可判断为牙周病:

牙龈红肿出血,牙周附着开始丧失。

牙齿出现垂直向、颊舌向、近远中向的松动,动度大于3mm。

鉴别诊断 治疗

该病主要去除牙石、肉芽组织、不良修复体等局部刺激,可以进行牙周翻瓣术、引导组织再生术等,结合头孢类和硝基咪唑类抗生素。

治疗周期 本病采取长期间歇性治疗,每隔3~6个月,定期口腔检查,清除牙结石,维护口腔健康。 一般治疗

超声波洁牙去除牙面结石,刮除龈下结石、病变骨质及肉芽组织。

使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牙周袋,涂抹碘伏促进消炎。

拆除不良修复体,调整咬合,咬合创伤。

轻度松动牙齿可以进行松牙固定术,恢复咀嚼功能。

及时修复缺失牙。

药物治疗

含漱0.2%氯己定溶液,控制牙菌斑的数量。

牙周袋内放置四环素缓释凝胶,维持局部药物浓度。

口服头孢类和硝基咪唑类抗生素,可有效抑制口腔细菌繁殖。

手术治疗

牙龈切除术

牙龈切除术是指用手术方法切除增生肥大的牙龈组织或后牙某些部位的中等深度牙周袋,重建牙龈的生理外形及正常的龈沟。适用于肥大性龈炎,牙龈增生,深度在5mm以内的浅牙周袋和累及根分叉的牙周袋。患者如有全身系统性疾病或局部有急性炎症应禁忌。

牙周翻瓣术

牙周翻瓣术是用手术方法将部分牙周袋及袋内翻,并翻起牙龈的黏骨膜瓣,在直观下刮治净龈下牙石和肉芽组织,必要时可修整牙槽骨,然后将牙龈复位、缝合,达到消除牙周袋,或使牙周袋变浅的目的。翻瓣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牙周手术方法,也是很多其他手术如骨成形术、植骨术、引导性组织再生术等的基础。

引导组织再生术

引导组织再生术是用外科的方法,放置一个物理屏障来选择性地分隔不同的牙周组织,阻止牙龈上皮和牙龈结缔组织向根面生长,造成空间。诱导具有牙周组织再生潜力的牙周膜细胞冠向移动并生长分化,实现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再生,形成牙周新附着。

预后

经过一系列牙周基础治疗和牙周手术,能够控制牙周病的发展,减轻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等,维持口腔健康。

能否治愈

早期发现的轻度和中度牙周病可以治愈,重度牙周病需要定期复查治疗,控制病情延缓进展。

复诊

一般每6个月定期复查,症状严重的牙周炎可缩短至3个月。

饮食 饮食调理

牙周病患者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含维生素C高的是首选。避免咀嚼过硬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会加重牙龈充血、水肿,过凉、过热的饮料和食品也会刺激牙齿酸痛,有时激惹牙髓,产生剧烈疼痛。

护理

目前对于牙周病患者的护理即为加强口腔卫生清洁,餐后及时刷牙漱口。还要注意使用软毛刷沿牙体长轴方向清洁牙面,并使用牙线、牙缝刷、冲牙器清洁牙缝,且睡前不再进食。

日常护理

牙龈切除术术后24小时内进半流质或软食。保持口腔卫生,暂时不刷牙。但在24小时后非手术区要照常刷牙。如牙周塞治剂脱落、出血,就诊查明原因,止血,换置牙周塞治剂。术后1周拆除敷料。

牙周翻瓣术后24小时内在与手术区相应的面部间断放置冰袋,以减轻术后组织水肿。术后当天可刷牙,但不刷术区。用0.12%或0.20%氯已定含漱,每日2次,直至可恢复正常刷牙为止。若手术范围广,或进行骨形成、植骨等,可预防性口服抗生素4~5天。一般术后1周除去治剂并拆线。

病情监测

复诊时进行牙周探查,检查是否形成结石,拍摄X片检查有无牙槽骨吸收。

预防

保持牙面清洁,消除牙龈的炎症是预防牙周病的关键。可以定期进行洁治和刮治,消除菌斑、牙结石、不良修复体等局部刺激,阻止病损的加重和发展。

早期筛查

早期出现牙龈红肿出血应彻底治疗,检查有无悬突形成、咬合创伤等,及时纠正。

预防措施

尽早进行矫治,消除牙列拥挤等,破除口呼吸等不良习惯。

戒烟,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清洁习惯。

定期口腔检查,及时修复缺失牙。

参考文献

[1]孟焕新.牙周病学[M].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840.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