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癌
唇癌为发生于唇红黏膜的癌,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细胞DNA发生改变,从而使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去控制,而发生黏膜异常增生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下唇中、外1/3间的唇红黏膜,病变可表现为火山口样溃疡或菜花样肿块,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晚期病例可侵及全唇并向颊部、肌层、前庭沟,甚至侵犯颌骨。下唇癌由于影响口唇的闭合功能,可伴严重的唾液外溢。
就诊科室: 口腔科、口腔颌面外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carcinoma of the lip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唇癌复发和转移 治疗周期: 以手术为主的序列治疗,治疗周期与治疗时肿瘤的严重程度有关 临床症状: 疱疹状结痂的肿块、局部黏膜增厚、火山口状溃疡、菜花状肿块 好发人群: 户外工作者,吸烟者,喜嚼槟榔者,50~70岁的成年男人,有唇癌家族史者 常用药物: 平阳霉素、氟尿嘧啶 常用检查: 口腔临床检查、颌面CT、病理检查 疾病分类唇癌绝大多数为鳞癌,且多为良好分化者,仅有5%为分化差的鳞癌和梭形细胞癌,少数为皮肤基底细胞癌的累及,且多见于上唇。此外,尚有起源于唇黏膜下小涎腺的腺癌、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
病因唇癌易发生于长期暴晒在阳光下,接触紫外线照射的人群。除此之外,唇癌的发生亦被认为与吸烟有关,特别是吸烟斗或雪茄者更易发生。除化学致癌因素外,可能与局部热刺激,甚至烫灼也有一定联系,约22%的病例有癌前病变的历史或癌前病损存在,其中包括白斑、乳头状瘤及盘状红斑狼疮等。
主要病因物理因素
如热、损伤、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放射性物质以及长期慢性刺激等均可成为致癌因素,如残根、锐利的牙尖、不良修复体经常刺激的相应唇部,可形成唇癌;户外工作者长时间接触紫外线照射,也容易导致唇癌。
化学因素
这是最早被证实并且引起重视的致癌因素,如吸烟、咀嚼烟叶和嚼槟榔等不良习惯,其产生的苯芘、N-亚硝基呱啶等致癌物质,可诱发唇癌。
营养因素
某些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缺乏,与唇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其中微量元素,如硒、铜、锌、铁的缺乏,与唇癌的发生有关,而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E的缺乏可导致唇癌的高发。
遗传因素
癌症患者可有家族史,遗传的不是癌症本身,而是一种容易患癌症的体质。这部分人群在其他致癌因素刺激下,最终患病。
基因突变
人类染色体中存在着癌基因,癌基因被激活,或抑癌基因被抑制后,人体会发生肿瘤。
诱发因素长期于户外工作者,因接触过量的日光照射,易导致唇癌的发生,如农民、渔民等。
长期精神压力大、内分泌异常、身体免疫功能低下,造成机体内环境失调,是癌症发生、发展的诱发因素。
吸烟、咀嚼槟榔、过度饮酒、口内有长期刺激唇黏膜的残冠、残根、不良修复体等,都是唇癌发生的致病因素。
流行病学唇癌在我国并不属于高发疾病,发病率约为1/10万,唇癌与口腔癌之比为1:10~1:20,此构成比在北方地区可能高于南方地区。另外,唇癌多见于60岁以上的男性,男女比例在下唇癌为79:1,上唇为5:1。
好发人群户外工作者:唇癌易发生于户外工作者,如农民、渔民以及长期暴晒于紫外线之下的工人。
吸烟者、咀嚼槟榔者:已有研究证实,唇癌的发生与吸烟和嚼槟榔有关,烟草中的苯芘、N-亚硝基呱啶等,属于致癌物质。
50~70岁的成人:男性多于女性,但近年来有女性增多及发病年龄更年轻化的趋势。
家族史:家族中其他直系亲属或旁系亲属有口腔癌及口咽癌病史的人。
症状唇癌为发生在唇红黏膜的癌症,多发生于下唇,好发于下唇中外1/3处的唇红缘黏膜。早期表现为唇红缘疱疹状结痂的肿块,或局部的黏膜增厚,随病情发展会出现火山口状溃疡或菜花样肿块。一般发展较慢,无疼痛、不适等自觉症状,可发生淋巴结转移和复发。
典型症状溃疡
随病情进展可同时伴有增殖和溃疡,边缘外翻高低不平。病损表面常出现血痂及炎性渗出,进而继发感染。
唾液外溢
晚期病例可侵及全唇并向颊部、肌层、前庭沟发展,甚至侵犯颌骨。下唇癌由于影响口唇闭合功能,可伴发严重的唾液外溢。
早期症状早期常为疱疹状,白斑皲裂或局部黏膜增厚。后逐渐形成肿块,表面溃烂形成溃疡,溃疡表面可结痂,痂皮揭除易出血并反复结痂。
中晚期症状溃疡进一步发展,呈菜花状增生,边缘高出正常黏膜,呈火山口状的溃疡,且茎底有不同程度的浸润性硬结。
晚期症状肿瘤晚期可向深层肌肉浸润,侵及全唇并向颊部、肌层、口腔前庭沟扩展,甚至侵犯颌骨,出现下唇固定、恶臭、组织坏死脱落。
并发症唇癌复发和转移
复发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最典型特征,唇癌术后易发生肿瘤复发,晚期唇癌可侵及全唇,并向颊部、肌层、前庭沟发展,甚至侵犯颌骨。下唇癌由于影响口唇的闭合功能,可伴严重的唾液外溢。
恶病质
晚期唇癌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由于其影响进食,容易发生恶病质,表现为极度消瘦,如皮包骨,形如骷髅,可有贫血、无力、疼痛、全身衰竭等症状,完全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极度痛苦。
就医唇癌为发生在唇部的恶性肿瘤,生长迅速、易复发,严重时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如出现唇红部位白斑、红斑、肿块、溃疡,长时间不愈合,应及时去医院口腔科就诊治疗。
就医指征发现唇部组织有硬结,或者斑块、经久不愈的溃疡,应及时就诊。
如唇部斑块或溃疡伴有剧烈疼痛,且有神经感觉功能障碍,如口角歪斜、下唇麻木等症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已经确诊唇癌的患者,若出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以及口腔、颌面、颈部不适,应立即就医治疗。
就诊科室如果是去综合医院,需要去口腔科就诊。
如果是去口腔专科医院,需要去口腔颌面外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有什么不适感觉?
职业是什么?是否长期暴露在日光下或紫外线下?
最初的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是否吸烟?
是否经常食用过烫食物?
有没有家属也出现过类似情况?
需要做的检查口腔临床检查
医生可通过观察和触摸来确定病变的形态、大小、生长部位,明确肿瘤的质地、边界、活动度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行头面部淋巴结触诊来判断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影像学检查
包括X线、CT、磁共振、超声、放射性核素检查等,主要用于了解病变的范围、发展程度和转移情况。需注意磁共振检查前应告知医生是否有心脏起搏器、人工瓣膜,是否做过手术,有无假牙、义眼等。如果口内有金属假牙或烤瓷牙,可能会影响磁共振检查的精确性或造成危险,一般需拆除后才能进行检查。
病理检查
即“取活检”,在实验室对切取或切除病损区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来确定肿瘤的性质、类型和分化程度,部分情况下病理检查可与手术同期进行。
诊断标准典型唇癌症状
常见于下唇中外1/3间的唇红黏膜,呈疱疹状结痂的肿块,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见火山口样溃疡或菜花样增生,颈部可触及肿大淋巴结。
病理检查
在实验室对切除病损区组织进行细胞学分析,来确定肿瘤的性质、类型和分化程度,有些情况下病理检查可与手术同期进行。
鉴别诊断慢性唇炎
唇黏膜和口角区均可发生,多表现为唇部干燥并伴有细小裂纹,亦可表现为唇部肿胀、黏膜表面溃烂、溃疡、渗出及出血,基底软,无硬结,病程持续数年不愈,无淋巴结转移。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但容易反复。通过取活检做病理学检查即可明确鉴别。
盘状红斑狼疮
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常见于中年妇女,多发生于颜面部的皮肤和唇黏膜,下唇多见。表现为一个或多个肥厚的红斑,大小不等,界限清楚、中央微凹、边缘突起的盘状病损,表面可有鳞屑,继发萎缩和糜烂时,则形成浅表性溃疡。根据病史、典型症状即可进行进行鉴别,不明确者可行血清免疫学检查及病理检查。
梅毒性下疳
可发生在下唇,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病变直径多不超过1.5cm,可有硬结,但基底部洁净、规则。根据以上不同表现,借助病史、典型症状、血清免疫学检查可以鉴别。
治疗唇癌位置表浅,易于早期发现与诊断,且多数分化较好,较少发生淋巴结转移。早中期患者临床上用手术、放疗、化疗、冷冻、激光、PDT(光动力疗法)或综合疗法均可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而晚期唇癌目前多数学者主张手术与放疗联合应用的综合疗法。
治疗周期 根据唇癌分期、治疗方法,治疗周期长短不一,中晚期患者多是以手术为主的序列治疗,治疗周期较长。 药物治疗平阳霉素
平阳霉素是治疗唇鳞癌的首选化疗药物,多作为术前诱导化疗,以减少手术切除导致的正常组织缺损范围,便于修复。化疗时应严格遵医嘱,按照医生的治疗设计进行化疗,否则易产生较为严重的副作用。
氟尿嘧啶
氟尿嘧啶为治疗唇腺癌的首选化疗药物,可以有效地治疗唇腺癌,降低唇腺癌的复发率,提高其存活率。
靶向药
根据恶性肿瘤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特征而研发的药物,统称为分子靶向药物,这是随着当代肿瘤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高科技药物。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唇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手术方法:手术时把安全缘定在肿瘤外0.5cm处,用电刀切除,术中配合创缘病理检查,尽可能保留唇部的解剖标志(人中、唇珠、口角等),以利于修复,并依据唇缺损范围行直接拉拢缝合、局部皮瓣修复或游离皮瓣修复等。
遵守“无瘤原则”:如果怀疑已经发生淋巴结转移,需要做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如果肿瘤已经侵袭到对侧,需要做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
放射治疗行根治性放疗时,应根据肿瘤的大小决定单独或联合使用外照射和近距离放疗。放疗剂量也要考虑肿瘤大小,当同时进行近距离放疗时,外照射放疗的总剂量应减少或略多。
辅助治疗时应根据病理特征给予合适或更大的剂量。颈部的根治性治疗和辅助治疗时,都应根据不良预后因素,如切缘阳性或肿瘤累及范围(如神经周围、血管和淋巴系统)来决定照射剂量。
其他治疗低温治疗可用于表浅的唇癌治疗,经过反复、迅速深低温冰冻,可引起癌细胞和细胞壁的破裂和死亡。
预后唇癌预后取决于原发肿瘤的大小、组织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与否,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早期治疗效果比较好,应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有效的降低唇癌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中晚期唇癌目前还不能保证完全治愈,需要在手术基础上进行序列治疗。
能否治愈唇癌为恶性肿瘤,早期有望治愈,中晚期目前尚不能完全治愈。
能活多久唇癌预后取决于原发肿瘤的大小、组织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与否,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一般5年治愈率在80%~90%。
复诊唇癌治疗刚开始,至少每3个月复查一次;病情控制控制稳定后,可每6个月复查一次。
饮食唇癌病人由于肿瘤消耗,以及进食障碍,易导致营养缺乏。因此应当特别注意营养物质的摄入,足够的营养支持不仅能对治疗产生帮助,同时有利于病人的恢复和情绪健康。
饮食调理减少吃过热食物的次数,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可减轻损伤后的口腔组织充血或增生,防止口腔黏膜的癌变。
已患病的患者,应有足够的蛋白质摄入量,经常食用肉、蛋、奶等,多吃富含维生素的疏菜、水果及其他一些有助于抗癌的食物,如芦笋、海带、海藻、洋葱、大蒜、磨菇等。
护理唇癌患者的护理以促进患者恢复正常饮食,补充营养,恢复体力,保持身体各项指标达到正常为目的,平时应杜绝不良习惯,如吸烟、嚼槟榔等。
日常护理保证日常营养
唇癌患者由于肿瘤消耗,以及摄食障碍,易导致营养欠佳。因此应当格外注意营养物质的摄入,足够的营养支持不仅能对治疗产生帮助,同时有利于病人的恢复和情绪健康。
保证优质蛋白、蔬果和谷物的摄入,如果因进食困难无法保证日常营养摄入,应请正规医院营养科会诊,通过口服营养补剂、静脉补充营养等方式加强营养。
保持良好的心态
癌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并非不治之症,患者不应有“恐癌”心理,治疗时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调整情绪,适度释放压力,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战胜疾病。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每日作息应当规律,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
保证每日适度运动。
严格杜绝吸烟、酗酒等不良的生活习惯。
户外活动时应注意保护唇部,避免暴晒。
预防预防唇癌及其复发的关键是避免唇组织接触各种形式的损伤,如日光照射、吸烟、残冠、残根、不良修复体的刺激等,还应注意保持口腔健康和保护唇部。
预防措施应避免长时间阳光暴晒,户外运动或工作时,应注意保护包括唇部在内的面部组织。
注意口腔卫生,及时去除不良刺激,如残冠、残根、不良修复体等。不吃过烫和刺激性食物,以及戒烟、戒酒、不咀嚼槟榔。
保持乐观的心态,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长期过度精神紧张和抑郁。
定期体检,关注肿瘤标志物等化验指标。
树立健康意识,若唇部出现不明原因的白斑、红斑时,要及时就诊。
参考文献
[1]高艳霞,尹杨.唇癌31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5(29):68-68.
[2]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陈晖,实用口腔科疾病临床诊治学 下[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465.
[4]王兴文.肿瘤诊疗思路与临床实践[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53-55.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