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舌

概述

“地图舌”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舌病,往往在检查咽部或牙齿时才被发现。人的舌头表面覆盖着一层白色的绒状物,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舌苔,它由数量很多的“丝状乳头”组成,高1~3mm,其间还散落着一些红色草状颗粒,叫菌状乳头,这是一种有味觉的组织。地图舌是部分丝状乳头脱落造成的,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但不规则,边缘常有一圈灰白色隆起,粗看很像─幅地图。不要小看这种舌病,在正常儿童中约有4%左右的发病率。地图舌是在4~5岁的孩子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表现。

地图舌

就诊科室: 口腔科、口腔黏膜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geographic tongue,GT 疾病别称: 游走性舌炎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是 并发疾病: 感染、灼口综合征 治疗周期: 短期治疗 临床症状: 椭圆形红斑、游走性病损、烧灼感 好发人群: 体质较弱的儿童 常用药物: 3%碳酸氢钠、制霉菌素 常用检查: 口腔视诊、组织病理学检查 病因

地图舌病因目前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儿童患病较多,因患儿神经系统尚不健全稳定,或发作与情绪波动有关。因此,有人认为本病的发生与精神、神经因素有关。

主要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的主要因素有:

遗传因素

地图舌可与某些有遗传倾向的疾病伴发,如沟纹舌、银屑病﹑糖尿病,所以父母和兄弟姐妹中患地图舌的人群该病的发病率高,部分患者有遗传倾向。

免疫因素

人群的免疫力低下也有可能是导致该疾病的原因。

精神心理因素

可与心理压力、情绪波动等有关。

其他因素

包括人群起源差异因素、内分泌因素、营养缺乏、口腔的局部因素等。

诱发因素

机体免疫力低下

体质较弱的儿童免疫力下降时,易患地图舌。

过敏

在患有湿疹、哮喘的儿童中,地图舌的发病率更高。

反复刺激

如在宝宝乳牙萌出时反复刺激,易诱发地图舌。

流行病学

地图舌患病率在1.05%~12.78%,多见于小儿,尤其是身体素质差的儿童,少数患者有家族遗传倾向。

好发人群

体质较弱的儿童好发地图舌,因患儿神经系统尚不健全稳定,且中医认为舌为脾之外候,苔为胃气所上,地图舌多与机体的脾胃功能关系密切。又因小儿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故地图舌多见于小儿。

症状

地图舌一般多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多为偶然发现,少数患者可有轻度烧灼感。病变主要发生于舌背部,主要表现为环状、多点或形态不规则的丝状乳头萎缩而引起的红斑样病损。

典型症状

病损多发生于舌尖、舌背和舌侧缘,也有发生在舌腹部的报道,但多数见于舌前区,一般不超过人字沟。

主要表现为丝状乳头剥脱。舌尖、舌缘、舌背丝状乳头剥脱区出现红色斑块,红斑的外围丝状乳头增殖形成白色或黄白色的微微隆起的弧形边界,此边界宽度为2 ~3 mm。病变区红白相间,剥脱区范围不断扩大,向周围蔓延,与邻近剥脱区融合。病损区呈椭圆形、圆形或不规则形。红斑和边缘可不断变化形态和部位,故称游走性。多个红斑扩大,融合呈地图状。

病变位置经常移动为本病的特征,其移动或变化的速度不一,有的病变在同一部位可停留数日,有的经过数日即发生移行。由于角化过度,剥脱和恢复在交替出现,此起彼伏,顽固复发,故本病病程较长,有的可延续数日或数年,但不少患儿在幼儿期后其病变可渐渐消失。

患儿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有时遇辛辣、咸、热等刺激性食物有烧灼样感或伴有疼痛。

伴随症状

少数患者可有轻度烧灼感,或食用酸辣等刺激性食物有不适感。

并发症

感染

在病损周围常存在裂隙,刷牙漱口时清洁不到,易储存食物残渣引起细菌或真菌滋生导致感染。

灼口综合征

灼口综合征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以烧灼样疼痛感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症状,常不伴有明显的临床损害体征,也无特征性的组织学改变。

就医

地图舌无特效治疗方法,一般不需治疗,向患者进行解释和定期观察即可。对于病程迁延的慢性患者,需要进一步了解相关的发病家族史。

就医指征

直系亲属有地图舌病史的妇女在孕前和孕期需要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对于有明显疼痛不适的地图舌患者应及时就医。

确诊地图舌患者病损处出现感染、化脓、破溃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优先考虑去口腔科或口腔黏膜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最近吃饭舌头有无异样的感觉(例如疼痛感)?

舌头有什么感觉?进食时有没有刺激性疼痛?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是否有地图舌家族史?

是否有相关诱因或者疾病?

需要做的检查

口腔科视诊检查

通过视诊观察病灶的位置、形状,并结合问诊,一般可初步诊断。

组织病理学检查

一般不进行病理检查,症状严重的可考虑进行该项检查。可见萎缩区上皮变性,乳头消失,基底细胞层无改变。结缔组织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损害边缘呈过度角化及角化不全,有上皮细胞碎屑及坏死。

诊断标准

当出现典型地图舌症状,即游走性病损,一般多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多为偶然发现,且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非特异性炎症的地图舌表现,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口腔扁平苔藓

舌乳头萎缩区有珠光色白色角化斑纹,病损不具有游走性,同时多伴有口腔黏膜其他部位的病损(多发于颊黏膜和唇黏膜)。地图舌舌乳头萎缩区边缘有白色隆起,具有游走性特征,可资鉴别。

口腔念珠菌病

口腔念珠菌病是念珠菌属感染所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口腔黏膜疾病。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免疫抑制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发生菌群失调或免疫力降低,而使内脏、皮肤、黏膜被真菌感染者日益增多,口腔黏膜念珠菌病的发生率也相应增高。该疾病与地图舌可做细菌培养来鉴别,该疾病可以培养出念珠菌。

正中菱形舌

舌乳头萎缩发生在舌背人字沟前方,多成菱形乳头萎缩,可为舌背慢性红斑型念珠菌病的表现,以资鉴别。

治疗

地图舌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不需治疗,定期观察即可。应消除不良刺激因素,去除口腔病灶,对并发感染患者对症治疗。

治疗周期 地图舌采取短期治疗即可。 一般治疗

去除诱因

了解存在的诱因并及时消除,去除口腔病灶,避免反复摩擦。

药物治疗

保持口腔卫生

在病损周围常存在裂隙,刷牙漱口时清洁不到,易储存食物残渣,引起细菌或真菌滋生导致感染。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可用弱碱性溶液含漱,如3%碳酸氢钠液。

对症治疗

有炎症感染疼痛者,可用西吡氯铵等漱口液缓解症状。合并念珠菌感染,口含制霉菌素或其混悬液外涂。

手术治疗

本病无需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本病中医无相对应病名,它与中医之舌剥、花剥舌有相似之处。可因脾虚、湿热等因素所致,可采用补牌益气、和胃养阴、清热利湿等法治之。方药如补中益气散、沙参麦门冬汤等加减。发红充血者可用导赤丹合玉女煎加减。

预后

本病有自限性,有间隔缓解期,舌黏膜表面能完全恢复正常。一般不需治疗,对于有明显不适或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后可减轻症状痊愈。

能否治愈

地图舌可以治愈。

能活多久

地图舌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饮食

地图舌的患者需加强饮食调理,以促进患者症状减轻并消退,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避免进食辛辣、刺激、坚硬、不易咀嚼及煎炸油腻的食物。

饮食调理

宜多食用含维生素B和锌丰富的食物,例如小麦、高粱、芡实、蜂蜜、豆腐、鸡肉、韭菜、牛奶等;宜多食水果和新鲜蔬菜。

忌辛辣食品,辛辣食品多食易生燥热,使内脏热毒蕴结,易刺激本病加重。

忌坚硬不易咀嚼食物,此类食物在咀嚼时频繁刺激口腔易诱发加重本病。

忌煎炸、油腻食物,油腻食物有助湿增热的作用,会增加舌苔加厚的症状,不利于疾病痊愈。

护理

注意口腔卫生,去除口腔病灶。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不要过分紧张,以免加重病情。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日常护理

日常清洁

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进食后漱口,餐后刷牙。注意用软毛牙刷,避免刺激诱发本病。

适度运动

选择性的慢跑、散步等舒缓运动,不仅有助于放松心情,更可以提高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心理护理

在生活中家属多关心患者的感受,了解其内心想法,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说出其不适感以对症治疗。告知患者本病的特点,不要引起过度恐慌和焦虑。

特殊注意事项

针对口腔牙源性或者非牙源性感染病源进行处理与治疗。

预防

地图舌目前病因尚未明确,一般不需治疗可自愈,但在病损周围常存在裂隙,刷牙漱口时清洁不到,易储存食物残渣引起细菌或真菌滋生导致感染。故应注意口腔卫生预防感染,如有明显的诱因,应该积极去除相关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有家族史的妇女应做遗传咨询及孕前检查。

改善生活习惯,养成进食后漱口,餐后刷牙的良好卫生习惯。每日运动,强健体魄,增强机体免疫力。

清淡饮食,减少不易咀嚼食物摄入。

参考文献

[1]王松灵.中华医学百科全书:口腔医学(一)[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189.

[2]张震康,俞光岩,徐韬.实用口腔科学.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388-389.

[3]凌均棨,陈智.口腔医学:口腔内科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50-152.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860.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