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

概述

沙眼是由微生物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疾患,潜伏期约5~12日,双眼发病,儿童少年时期多发。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砾,故名沙眼。对于出现沙眼早期症状的患者,需要及早就医控制病情,以防止进一步传播。

沙眼

就诊科室: 眼科 是否医保: 部分医保 英文名称: trachoma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睑内翻、上睑下垂、角膜混浊、实质性结膜干燥症、慢性泪囊炎 治疗周期: 局部抗生素治疗至少10~12周,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一般3~4周 临床症状: 畏光、流泪、异物感、干燥、烧灼感 好发人群: 低学龄儿童和学前儿童、卫生条件差以及干旱地区的人群 常用药物: 利福平眼药水、酞丁安眼药水、新霉素眼药水、红霉素类眼膏、四环素类眼膏 常用检查: 结膜细胞学检查、衣原体分离培养 疾病分类

Macallan分期法

Ⅰ期

为早期沙眼,此时上睑结膜出现未成熟滤泡,轻微上皮下角膜混浊、弥漫点状角膜炎和上方细小角膜血管野。

Ⅱ期

为活动期沙眼,分为Ⅱa期、Ⅱb期、Ⅱc期:

Ⅱa期以滤泡增生为主。角膜混浊、上皮下浸润和明显的上方浅层角膜血管翳。

Ⅱb期以乳头增生为主。滤泡坏死、上方表浅角膜血管翳和上皮下浸润,滤泡模糊,瘢痕不明显。

Ⅱc期合并慢性淋菌性结膜炎。

Ⅲ期

为瘢痕前期,此时进行性病变与瘢痕生成共同存在。

Ⅳ期

为非活动性瘢痕期沙眼,此时结膜表面变为平滑,除了白色瘢痕以外,找不到其他活动性病变。

我国常用沙眼分期:

Ⅰ期一进行期,即活动期,乳头和滤泡同时并存,上穹隆结膜组织模糊不清,有角膜血管翳。

Ⅱ期一退行期,瘢痕开始出现,最后仅残留少许活动性病变。

Ⅲ期一完全瘢痕期,活动性病变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无传染性。

病因

沙眼是由于感染沙眼衣原体而导致,各种途径接触该病原,均可能发病。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与环境因素,如较差的生活状况、卫生概念的缺乏和落后的医疗水平等有关。

主要病因

沙眼是由于感染沙眼衣原体而导致,各种途径接触该病毒,均可能发病。沙眼衣原体种内有三个生物变种(或亚种),眼血清型包括A、B、Ba、C四个血清型,生殖血清型包括D、Da、E、F、G、H、I、Ia、J、K十个血清型,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血清型包括L、L2、L2a、L3四个血清型。地方性致盲沙眼通常由四个眼血清型A、B、Ba和C引起。

流行病学

沙眼于20世纪50年代以前曾在我国广泛流行,是当时致盲的首要病因。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常识的普及和医疗条件的改善,其发病率大大降低,只在某些地区有散在性的流行,没有成为一个大面积的常见流行病。

传播途径

沙眼衣原体可有多种途径传染,其传播与患者的不良卫生条件、营养不良、居住环境、医疗条件等密切相关。其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接触传播

可经眼-手-眼途径,接触受感染患者的分泌物和受污染的生活用品而传播。另外,母亲与婴儿的密切接触可传播,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昆虫传播

携带病原体的节肢昆虫也是传播媒介,一般是生活苍蝇肆虐地区的人群比较易感。

好发人群

低年学龄儿童和学前儿童。

生活在卫生条件差的环境的人群容易患此病。

长期处于亚热带地区、干旱地区容易患此病。

症状

沙眼一般起病缓慢,临床症状轻重不等。急性沙眼感染主要发生在学前和低年学龄儿童,沙眼患者早期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微异物感,似有灰尘侵入眼内等眼部异物和不适感,表现为滤泡性慢性结膜炎,以后逐渐进展到结膜瘢痕形成。

典型症状

急性期

包括畏光、流泪、异物感,较多黏液或黏液脓性分泌物。可出现眼睑红肿,结膜明显充血,可见乳头增生,上下穹隆部结膜满布滤泡,可合并弥漫性角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结肿大。

慢性期

患者症状有所减轻,仅眼痒、异物感、干燥和烧灼感。结膜充血减轻,结膜污秽、肥厚,同时有乳头及滤泡增生,病变以上穹隆及睑板上缘结膜显著,并可出现垂幕状的角膜血管翳。病变过程中,结膜的病变逐渐为结缔组织所取代,形成瘢痕。

重复感染时,如并发细菌感染,刺激症状更重,可能出现视力减退。

并发症

沙眼治疗不及时或反复感染时可出现并发症,具体如下:

睑内翻与倒睫

沙眼常见的并发症,结膜瘢痕收缩和睑板弯曲,使睑缘内翻,从而牵拉睫毛倒向角膜侧生长,形成倒睫。

上睑下垂

上睑结膜及睑板组织增生使上睑重量增加,而眼部肌肉提睑功能下降,从而引起上睑下垂

角膜混浊

衣原体可致角膜上皮炎症,在角膜血管翳的末端可以发生角膜浸润、角膜溃疡,加之内翻、倒睫加重损害,最终可导致角膜混浊。

实质性结膜干燥症

结膜广泛形成瘢痕,使杯细胞和副泪腺分泌功能遭到破坏,泪腺开口瘢痕性闭塞,导致结膜逐渐出现干燥。

慢性泪囊炎

病变累及泪道黏膜,鼻泪管发生狭窄或阻塞,导致慢性泪囊炎,表现为流泪、流脓,挤压鼻根部可见大量脓液溢出。

就医

沙眼早期表现为畏光、流泪和分泌物增多等,当眼部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及早控制病情。通过观察眼部症状,结合衣原体分离培养、结膜细胞学检查等相关实验室检查即可确诊。

就医指征

经常出现畏光、流泪、眼部分泌物增多时,应定期医院就诊。

当出现眼睛视物模糊、上睑下垂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为沙眼,局部用药无明显好转,并发流脓时应及时就诊。

就诊科室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眼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今年多大?职业是什么?

目前主要有哪些感觉,这种症状持续了多长时间?

有没有沙眼患者接触史?

有没有进行过什么治疗,效果怎么样?

家里其他人有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之前没有得过这种病?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查看患者有无畏光、流泪症状,检查患者视力情况。

衣原体分离培养

诊断衣原体感染的金标准。四种衣原体均可用鸡胚卵黄囊接种分离,分离阳性率为20%~30%,可用于初代培养但费时较多,较适宜用以恢复衣原体毒力,用细胞培养分离衣原体是目前分离衣原体最常用的方法。

结膜细胞学检查

此方法是实验室检查沙眼衣原体最传统的方法,沙眼细胞学的典型特点是可检出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结膜刮片后行Giemsa染色可显示位于核周围的蓝色或红色细胞浆内的包涵体。

分子生物学方法

原位杂交法检测宫颈或直肠活检标本中沙眼衣原体DNA,也可用PCR法检测,可明显提高检测敏感性,且可用于鉴定其血清型。

诊断标准

WHO要求诊断沙眼时至少符合下述标准中的两条:

上睑结膜5个以上滤泡。

典型的睑结膜瘢痕。

角膜缘滤泡或Herbert小凹。

广泛的角膜血管翳。

1979年第二届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制定了统一的沙眼诊断标准:

上穹隆部和上睑板结膜血管模糊充血乳头增生或滤泡形成,或二者兼有。

放大镜或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可见角膜血管野。

上穹隆部和上睑结膜瘢痕。

结膜刮片有沙眼包涵体。

在第一项的基础上,兼有其他3项中之一者可诊断沙眼。若出现上穹隆部及眦部睑结膜充血,有少量乳头增生或滤泡,并已排除其他结膜炎者,可视为疑似沙眼者。

鉴别诊断

慢性滤泡性结膜炎

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皆为双侧。下穹隆及下睑结膜见大小均匀,排列整齐的滤泡,无融合倾向。结膜充血并有分泌物,但不肥厚,数年后不留痕迹而自愈,无角膜血管翳。而沙眼上下穹隆部结膜满布滤泡,病变以上穹隆及睑板上缘结膜显著,并可出现垂幕状的角膜血管翳。

春季结膜炎

为季节性发病,表现为睑结膜増生的乳头大而扁平,上穹隆部无病变,也无角膜血管翳,结膜分泌物涂片中可见大量嗜酸性细胞增多。而沙眼细胞学的典型特点是结膜分泌图片可检出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可以此鉴别诊断。

包涵体性结膜炎

滤泡以下穹隆部和下睑结膜显著,无角膜血管翳,室验室可通过针对不同衣原体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检测来鉴别其抗原血清型。而沙眼上下穹隆部结膜满布滤泡,病变以上穹隆及睑板上缘结膜显著,并可出现垂幕状的角膜血管翳。

巨乳头性结膜炎

本病有明确的角膜接触镜配戴史,而沙眼患者多无角膜接触镜配戴史。

治疗

沙眼的治疗包括全身和眼睛局部用药治疗,局部使用眼药水或者眼药膏治疗,全身用药可口服抗生素治疗,必要时需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因治疗方式不同,治疗周期也不同。眼睛局部药物治疗,至少需要10~12周;全身抗生素治疗,疗程一般为3~4周。 药物治疗

四环素

广泛用于衣原体等感染,急性期或严重炎症性沙眼的患者可口服四环素。7岁以下儿童和孕期妇女忌用四环素,避免产生牙齿和骨骼损害。

阿奇霉素

阿奇霉素可用于男女性传播疾病中由沙眼衣原体所致的单纯性生殖器感染,在治疗沙眼衣原体病中是有效的。阿奇霉素没有严重的副作用,6个月以上的儿童可以使用,但孕期禁用。

红霉素

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属于快速抑菌剂,对沙眼衣原体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局部常用药物为红霉素眼药膏。孕妇和哺乳妇女宜慎用,对大环内酯类药过敏者禁用。

磺胺类药物

对衣原体有抑制作用,可缓解沙眼症状。

手术治疗

针对沙眼并发症进行手术治疗,如睑内翻者行睑内翻矫正术,慢性泪囊炎者行鼻腔泪囊吻合术,角膜混浊者行角膜移植术。

预后

沙眼的预后因感染轻重、是否反复感染而因人而异,病情因反复感染而加重,感染频次不同致使病程长短不一,或自愈,或持续数月,或延绵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

能否治愈

一般情况下沙眼可治愈,部分患者治愈后可复发。相应治疗和改善卫生环境后,沙眼可缓解或症状减轻,避免严重并发症。在流行地区,再度感染常见。

能活多久

沙眼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沙眼初期局部药物治疗每10~12周为一疗程,至少一疗程结束后复查一次;全身抗生素治疗3~4周为一疗程,治疗完成后复查。

饮食 饮食调理

饮食与沙眼基本无相关性,所以沙眼患者一般无特殊饮食注意事项,维持正常饮食即可,不要挑食。

宜吃
枸杞 香蕉 桑葚子 鱼肝油 鸡蛋 羊奶 胡萝卜 柿子 巧克力
少吃
咸菜 荔枝 榴莲 羊肉 红糖 咖啡
慎吃
大蒜 辣椒 白酒 护理

沙眼是接触性传染疾病,眼-手-眼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接触受感染患者的分泌物和受污染的生活用品均造成沙眼传播感染的机会。因此,日常生活要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患者应积极治疗,预防交叉感染。

日常护理

减少手-眼-手的接触,同时勤洗手,尤其是点眼药水之前。

避免接触沙眼患者的分泌物及受污染的物品,避免发生交叉感染。

定期对生活用具进行高温消毒,经常清洗和更换枕套和被套并将其放置于日光下暴晒。

治疗期间避免使用眼部化妆品,不配戴隐形眼镜。

患者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减药、停药,以防止病情反复。

病情监测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一种具有传播性的疾病,常有重复感染,致使病情加重。若治愈后再次出现畏光、流泪、痒和分泌物増多等症状,需要立即就医。

特殊注意事项

与沙眼患者密切接触者均应到医院进行筛查,若发现感染及时治疗,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预防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交叉感染以及及早就诊是预防沙眼的重要手段。

预防措施

增加洗面和清洁眼部次数可有效防治沙眼相互传播。

改善生活环境,保证使用清洁水源,妥善处置人畜排泄物,减少苍蝇滋生。

不与他人公用眼部化妆品、毛巾、脸盆等个人物品。

参考文献

[1]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06-108.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861.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