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
白内障是指晶状体透明度降低或者颜色改变所导致的光学质量下降的退行性改变。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以及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引起白内障。
就诊科室: 眼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cataract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是 并发疾病: 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晶状体源性葡萄膜炎、弱视 治疗周期: 8~10天 临床症状: 视力下降、对比敏感度下降、屈光改变、眩光 好发人群: 长期受紫外线照射者、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过量饮酒及吸烟者 常用药物: 维生素C、谷胱甘肽滴眼液、维生素E、吡诺克辛钠滴眼液、苄达赖氨酸滴眼液 常用检查: 眼压检查、裂隙灯检查、眼底镜检查 疾病分类白内障可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
按病因分为年龄相关性、外伤性、并发性、代谢性、中毒性、辐射性、发育性和后发性白内障等。
按发病时间分为先天性和后天获得性白内障。
按晶状体混浊形态分为点状、冠状和绕核性白内障等。
按晶状体混浊部位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囊膜下内障等。
按晶状体混浊程度分为初发期、未成熟期、成熟期和过熟期。
病因白内障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是机体内外各种因素对晶状体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晶状体处于眼内液体环境中,任何影响眼内环境的因素,都可以直接或间接破坏晶状体的组织结构,干扰其正常代谢而使晶状体混浊。
主要病因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局部营养障碍以及某些全身代谢性或免疫性疾病,都可以直接或间接破坏晶状体的组织结构、干扰其正常代谢而使晶状体混浊,进而发生白内障。
诱发因素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紫外线照射、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机体外伤、过量饮酒及吸烟等均可能诱发白内障。
流行病学白内障是常见病,是全球致盲性第一位的眼病,多出现于40岁以上人群。我国西藏地区白内障发病率最高,与紫外线的辐射有关。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等代谢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白内障有逐渐低龄化的趋势。
症状白内障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可有轻度的视物模糊,疾病发展到中期及以后,患者晶状体混浊逐渐加重,视物模糊也可进一步加重,随病情发展,有可能完全失明。
典型症状视力下降
这是白内障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症状。晶状体周边部的轻度混浊可不影响视力,而在中央部的混浊,虽然可能范围较小、程度较轻,但也可以严重影响视力。特别在强光下瞳孔收缩,进入眼内的光线减少,此时视力反而不如弱光下。晶状体混浊明显时,视力可下降到仅有光感。
对比敏感度下降
白内障患者在高空间频率上的对比敏感度下降尤为明显。
屈光改变
核性白内障因晶状体核屈光指数增加,晶状体屈光力増强,产生核性近视,原有的老视减轻。若晶状体内部混浊程度不一,也可产生晶状体性散光。
色觉改变
混浊晶状体对光谱中位于蓝光端的光线吸收增强,使患者对这些光的色觉敏感度下降,晶状体核颜色的改变也可使患眼产生相同的色觉改变。
其他症状视野缺损
晶状体混浊使白内障患者视野产生不同程度的缺损。
眩光
晶状体混浊使进入眼内的光线散射所致。
单眼复视或多视
晶状体内混浊或水隙形成,使晶状体各部分屈光力不均一,类似棱镜的作用,产生单眼复视或多视。
并发症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
在正常情况下,晶状体囊膜可有效的保护晶状体蛋白不致渗漏入前房,但随年龄增加和白内障形成,晶状体蛋白成分发生改变,大分子量蛋白增加,这些可溶性晶状体蛋白质经晶状体囊膜的微细开口渗入前房,可阻塞房角,晶状体蛋白也可刺激炎症反应和巨噬细胞反应,引起眼压升高。这种情况多发生于过熟期白内障患者,大多数患者突然发病,出现眼痛、结膜充血、视力锐减,伴同侧头痛,甚至可出现恶心、呕吐以及衰竭等全身症状。
晶状体源性葡萄膜炎
晶状体源性葡萄膜炎多发生于外伤性白内障或白内障手术后,推测可能是晶状体蛋白抗原大量暴露造成的免疫反应导致了葡萄膜炎,可出现眼红、痛、畏光、视力下降,检查见睫状体充血或混合充血,前房内大量炎性渗出物,可有明显的玻璃体炎症反应。
弱视
多发于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由于在视觉系统发育的关键期,晶状体混浊使进入眼内的视觉剌激不够充分,剥夺了形成清晰物像的机会,从而形成弱视。
就医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视力下降,特别是在强光下视力反而不如弱光下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诊断,警惕是否存在白内障。
就医指征当患者突然出现视力下降、单眼复视或多视、眩光、视野缺损等情况时,需及时就诊。
白内障高危人群,如电焊工,突然被强光刺激时,出现眼前模糊、视力下降,需立即至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患者可优先至眼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眼睛受过外伤吗?
看东西重影吗?
是否到医院做过检查,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复视等)
之前眼部是否患有其他疾病?
需要做的检查进行视力和眼压检查。
冲洗泪道,该检查可帮助排除泪道阻塞及泪囊炎。
裂隙灯检查眼前节:结膜、角膜、前房、虹膜、瞳孔、晶状体混浊程度等。
眼底镜检查或眼底照相,以此排除眼底病变。
诊断标准在散大瞳孔后,以检眼镜或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晶状体。根据晶状体混浊的形态和视力情况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青光眼
青光眼患者经休息后症状可减轻,白内障患者则不会减轻。青光眼患者花眼进展较快,白内障患者老花眼会减轻。另外,白内障患者可以出现单眼复视。
晶体自然老化
正常晶体位于眼内前段,呈透明,如变为混浊,则表明发生白内障。随年龄增长,晶状体可呈淡黄色,不透明,且不影响视力,是老年人晶体生理性老化现象,两者可通过裂隙灯显微镜鉴别诊断。
治疗多年来人们对白内障的病因和发生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针对不同的病因应用不同的药物治疗白内障。尽管目前临床上有包括中药在内的十余种抗白内障药物在使用,但其疗效均不十分确切,手术治疗仍然是各种白内障的主要治疗手段。
治疗周期 白内障治疗约需8~10天,若患者病情较重,治疗周期会适当延长。 药物治疗辅助营养类药物
口服药物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等,用于改善晶状体的营养障碍。
抗氧化损伤药物
谷胱甘肽滴眼液可用于初期的老年性白内障。
其他
吡诺克辛钠滴眼液、苄达赖氨酸滴眼液等。
手术治疗白内障针拨术
用器械将混浊晶状体的悬韧带离断,使晶状体脱入玻璃体腔,因术后并发症较多已基本被淘汰。
白内障囊内摘除术
将混浊晶状体完整摘除,手术操作简单,但手术需在大切口下完成,并发症多,在我国目前极少应用。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将混浊的晶状体核和皮质摘除而保留后囊膜。手术需在显微镜下完成,对术者手术技巧要求较高。因为完整保留了后囊膜,减少了对眼内结构的干扰和破坏,防止了玻璃体脱出及其引起的并发症,同时为顺利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创造了条件。
飞秒激光辅助下白内障摘除术
飞秒激光是一种以超短脉冲形式运转的激光,为白内障领域近5年来的突破性医疗技术,也是一项类似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先进技术。飞秒激光可应用于撕囊、预劈核及角膜切口制作中,具有增加手术精准性、减少手术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等优点。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人工晶状体为无晶状体眼屈光矫正的最好方法,已得到普遍应用。人工晶状体按植入眼内的位置主要可分为前房型和后房型两种;按其制造材料可分为硬质和软性(可折叠)两种,均为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光学物理性能和组织相容性。按其焦点设计可分为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和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后可迅速恢复视力、双眼单视和立体视觉。
预后白内障通过系统规范的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手术效果。但患者如有角膜病变、眼底病变,并发青光眼等,有可能术后视力提高不明显。
能否治愈白内障如没有其它并发症的情况下,单纯白内障可以获得临床治愈效果。但如果病情发现较晚,未得到及时治疗,且预后较差,往往视力恢复不理想。
能活多久白内障患者如进行有效积极的治疗后,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饮食白内障患者日常需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绿叶蔬菜及水果,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
饮食调理白内障患者宜进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因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保护晶状体的蛋白质等,如芥菜、青椒、西兰花、菠菜等。
白内障患者不宜进食油炸食品及动物脂肪等,这些食物可加速氧化反应,使患白内障几率增加。
不宜饮酒,酒对眼睛的伤害很大,且酒能生湿,可加剧晶状体混浊。
宜吃
芥蓝 西蓝花 猕猴桃 西红柿 花生米 芝麻 核桃 绿豆 海带 查看更多>少吃
全脂奶粉 奶酪 冰淇淋 腌菜 扣肉 肥肠 韭菜慎吃
酒 护理白内障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护理,如与年龄相关的白内障患者应注意预防外伤,手术治疗后的患者应进行相应的术后护理。
日常护理与年龄相关的白内障护理
主要针对家属,以预防患者跌倒为主。
床的位置应固定,高低适宜,需要时安装床栏。
将常用物品定位放置,方便病人取用了。
提供充足的光线,通道无障碍物。
厕所安装防滑垫、扶手等,并教会病人使用。
先天性白内障的护理
主要针对患儿家长。
注意术眼的保护,家长应修剪好患儿指甲,防止抓伤眼睛。
加强安全防护,避免碰伤等意外发生。
术后护理
病人应多卧床休息,头部不可过多活动,不要用力闭眼。
避免低头、弯腰,防止碰撞术眼。
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
不用手或不洁物品擦揉眼睛,保持眼部周围皮肤清洁,洗脸时勿用力擦洗。洗头、洗澡时,避免水进亼眼睛。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避免咳嗽、打喷嚏、擤鼻涕。
不穿领口过紧的衣服。
头部不要过度紧张或悬空。
病情监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应密切观察血糖变化,按时监测血糖,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特殊注意事项白内障致失明不可逆,所以白内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为重要。
预防白内障影响患者的生活,但目前无确切有效的措施可以预防白内障,定期做眼部检查等措施可能有一定帮助。
早期筛查对于40岁以上白内障好发人群,应每年定期进行视力及眼压等检查。
对于长期需要面对强光刺激工作的人群,如电焊工、日光下工作的工人,需每年定期进行筛查。
预防措施定期做眼部检查。
注意用眼卫生,经常做眼保健操,有助于改善眼部血液循环。
避免用眼过度,不可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
避免强光刺激,相关工作人员需佩戴护具。在户外活动时,戴上遮阳帽或太阳镜,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参考文献
[1]杨培增,范先群主编,眼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33-144.
[2]葛坚,王宁利.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25-236.
[3]席淑新.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78-83.
[4]邢怡桥,陈长征.眼科疾病并发症鉴别诊断与治疗-临床并发症[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2009:38-43.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