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因其形状酷似昆虫的翅膀而得名,胬肉位于睑裂部球结膜,伸入到角膜表面。通常是由于受到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呈三角形,可侵犯角膜,单眼或双眼受累。
就诊科室: 眼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pterygium 疾病别称: 胬肉攀睛 是否常见: 否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视野缩小、角膜炎 治疗周期: 长期间歇性治疗 临床症状: 视力减退、眼干、异物感、眼睛发红 好发人群: 多见于成年人以及中老年人、长期户外劳动者 常用药物: 0.1%氟米龙滴眼液、0.5%可的松眼药水 常用检查: 裂隙灯检查、视力检查、眼底检查 疾病分类真性翼状胬肉
胬肉位于睑裂部球结膜,伸入到角膜表面。单侧者多见于鼻侧,双侧者鼻侧先于颞侧发病,胬肉分别位于角膜的鼻颞两侧。
假性翼状胬肉
当角膜溃疡、灼伤或化学腐蚀伤时,高度水肿隆起的球结膜与角膜上皮细胞缺损部位愈合粘连所致,可以发生在角膜缘的任何部位。
病因翼状胬肉发病与环境因素,尤其是阳光、沙尘、干燥气候等慢性刺激有关,紫外线可能是主要病原因素,而慢性炎症刺激是胬肉发病的必要条件。
主要病因该疾病的确切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是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与统计确定的相关数据。
环境因素
外界刺激作用于结膜下组织的胶原纤维,使纤维组织变性,角膜前弹力层损伤,继发上皮变性,结缔组织增生长入已变性的角膜中形成胬肉。
慢性炎症刺激
炎症刺激纤维组织变性,慢慢发展,继发上皮变性,引发增生形成胬肉。
遗传因素
如果有明确的家族或者是种族病史,会导致患者出现翼状胬肉的概率增大。
诱发因素强光天气
强烈太阳光照射时,紫外线相对比较高,刺激眼部结膜下组织的胶原纤维变形,导致翼状胬肉形成。
泪腺异常或者病毒感染
如果泪腺异常是会导致患者泪液分泌不足,从而造成眼部干燥,容易导致该疾病出现。当患者受到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后,也是会增加患有翼状胬肉的概率。
流行病学据统计,翼状胬肉主要为单眼发病(占79.8%)和鼻侧发病(占96.6%)。多发生于务农、采煤人群,务农、采煤人群接触粉尘较多,患翼状胬肉的几率也大大增加。
好发人群中老年人以及成年人
相对比来说,居住环境干燥的地方粉尘较多,所以相对患翼状胬肉的几率增高。
长期户外工作者
长期户外工作者相对接触粉尘、紫外线环境的时间较长,所以想对患有翼状胬肉的概率也相对增高。
症状胬肉位于睑裂部球结膜,伸入到角膜表面。单侧者多见于鼻侧,双侧者鼻侧先于颞侧发病,胬肉分别位于角膜的鼻颞两侧,按病变进行情况又分为进行期和静止期。可能会出现眼红、眼干、异物感等症状,还会出现角膜散光、视力下降、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
典型症状进行期翼状胬肉
进行期胬肉的头部隆起,侵及角膜前弹力膜及实质浅层,有细胞浸润,所以头部附近的角膜混浊。体部肥厚,表面不平,有粗大而扩张充血的血管,会出现眼球运动障碍、视力下降等症状。
静止期翼状胬肉
静止期的胬肉头部扁平,角膜浸润吸收,所以混浊区较小而境界清楚。体部不充血,表面平滑,呈薄膜状,但永不消失。会导致患者表现出眼睛发红、眼干、异物感等症状。
其他症状翼状胬肉进展到瞳孔区时可影响视力。
散光
当患者出现翼状胬肉后,会表现出胬肉肥大而充血,从而导致角膜局部受到压迫引起散光。
视力受损
轻度患者一般会表现出无症状,随着胬肉变大,会侵及角膜瞳孔域,导致患者出现视力受损等症状。
并发症角膜炎
翼状胬肉长大刺激基质层纤维渐即发生肿胀,纤维和细胞坏死,新生血管进入角膜深层,因而发生炎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从而导致角膜炎。
视野缩小
患有翼状胬肉时,一般影响眼部视野,尤其双眼发病时,眼部视野范围变小。
就医翼状胬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治疗及其重要,尤其对于处于干燥环境、光线刺激等环境下,要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对于有疑似翼状胬肉临床表现的患者更应该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翼状胬肉是由于结膜受到刺激而形成,在发展过程中又产生退行性改变,活动病变一般位于结膜下组织内。
就医指征对于高危人群,定期体检非常有必要,重视体检中的眼部检查。无论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体检中出现眼部异常,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眼底异常,并出现视力减退、视物不清等症状,高度怀疑翼状胬肉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翼状胬肉的患者,若出现散光等,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当患者出现视力减退、眼干、异物感、眼睛发红等症状时,要及时去医院眼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眼睛什么时候出现的异物?
有没有家族遗传病史?
目前还有哪些症状?(如视力减退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失明、视野缺失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裂隙灯检查
裂隙灯下初起时角膜缘发生灰色混浊,结膜增生组织向角膜生长。
视力检查
翼状胬肉初发生时,一般不会影响视力,当胬肉头部伸入角膜表面可导致散光,影响视力。
眼底检查
可以确定患者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等是否存在异常,可以更好的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眼部疾病。
诊断标准真性胬肉位于睑裂部球结膜,伸入到角膜表面。单侧者多见于鼻侧,双侧者鼻侧先于颞侧发病,胬肉分别位于角膜的鼻颞两侧。
假性翼状胬肉可以发生在角膜缘的任何部位,临床上可见一索条或三角形结膜皱襞固定在角膜混浊部位。结膜只在头部与角膜粘连,在跨过角膜缘处无粘连而呈桥形,可容探针通过。
鉴别诊断 治疗翼状胬肉进行向角膜瞳孔域或影响美观时,最佳方法就是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总是留有瘢痕。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率较高,且生长较快,对较小静止期者勿需治疗。胬肉较大,进行性或达到角膜瞳孔域者及术后复发胬肉应手术切除。假性翼状胬肉不影响视力、美观及眼球运动者无需治疗,否则可考虑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翼状胬肉需要长期间歇性治疗。 一般治疗小而静止性的胬肉,不影响视力者不需治疗。尽可能避免烟尘、风沙及阳光刺激,注意眼部卫生。
药物治疗可使用人工泪液缓解刺激症状,进展期的胬肉可用作用缓和的类固醇滴眼液,主要用以抑制创伤部毛细血管新生和成纤维细胞的增长,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及肉芽组织的生成,无直接防止复发的作用。如0.1%氟米龙滴眼液,短期加用非甾体抗炎药,如普拉洛芬,具有一定疗效。
进展型胬肉手术后复发率高,术后早期应用0. 5%可的松眼药水。
为防止复发,术中可联合丝裂霉素C抑制纤维增生,但应注意其不良反应。
手术治疗胬肉一旦侵及瞳孔区,或者对未及瞳孔区的胬肉不能耐受,可进行手术治疗,但手术后复发率高,且复发的胬肉进展快。常用的手术方式有胬肉单纯切除术、胬肉切除+羊膜移植及胬肉切除+自体结膜瓣移植术。
预后翼状胬肉切除损伤范围过大和复发的胬肉,由于瘢痕组织与肌肉粘连牵拉,可妨碍眼球运动引起复视,翼状胬肉术后也容易复发。
能否治愈翼状胬肉可以治愈。
能活多久翼状胬肉治疗及时不影响生命。
复诊翼状胬肉出现其他症状或眼部有异常隆起时需要立即复诊。
饮食翼状胬肉患者可正常饮食,多进食明目食物,多进食水果、蔬菜,保持自身营养状况良好,少油少脂,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饮食调理宜进食富有维生素和锌的食物,如橘类水果、蔬菜等。
忌辛辣、刺激等食物。
根据症状情况调整饮食。
护理翼状胬肉患者的护理以保护视力,防止眼部营养过剩,还需避免视野下降、视物不清带来的不便,尽量避免外部刺激,出门记得带墨镜,注意用眼卫生,少看电子设备。
日常护理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避免用眼过度、眼部疲乏等。
鼓励锻炼身体,均衡饮食,增强自身免疫力。
避免过多使用眼部护肤,以免营养过剩。
病情监测翼状胬肉患者治愈后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心理护理注意开导患者,使其保持心情愉悦,避免心理负担引起精神疾病。
特殊注意事项翼状胬肉患者如果出现眼部异物、散光等其他症状,注意及时就医,以免延误诊治。
预防翼状胬肉主要与环境因素,尤其是阳光、沙尘、干燥气候等慢性刺激有关,尤其慢性炎症是刺激生长翼状胬肉的主要因素,平素注意应防晒、防风。长期在户外的人要注意佩戴墨镜,注意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
早期筛查建议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农民、采煤者、长期居住干燥环境的人群,如有异常改变,及时就医。
预防措施避免劳累,尤其避免眼部过度疲劳,适当休息,避免眼部因过度劳累出现慢性炎症。
避免强阳光刺激、风沙、尘土等入眼,刺激眼部产生炎症。
适当运动,一周可运动3~4次,有助于提高自身抵抗力。
参考文献
[1]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65-266.
[2]李凤鸣,谢立信.中华眼科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250-1255.
[3]杨培增,范先群.眼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7-29,35-36,47-48.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