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光

概述

散光是临床常见疾病,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在人眼经过屈折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而是形成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斑的屈光状态,称为散光。患者可出现视力下降、视力疲劳,严重者可出现眼痛、头痛等症状。进行规范治疗后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

散光

就诊科室: 眼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astigmatism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有一定相关性 并发疾病: 头晕、头痛、重影、近距离工作不能持久 治疗周期: 终身治疗 临床症状: 视力模糊、视力疲劳、视力下降 好发人群: 儿童、曾患有眼部疾病者,近视、远视人群 鉴别诊断: 远视、白内障 常用检查: 散光表观察、主观试镜验光、角膜散光检查、眼散光检查 疾病分类

单纯近视散光

一主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另一主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

单纯远视散光

一主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另一主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后。

复合近视散光

两互相垂直的主子午线均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但聚焦位置前后不同。

复合远视散光

两互相垂直的主子午线均聚焦在视网膜之后,但聚焦位置前后不同。

混合散光

一主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另一主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后。

病因

散光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弯曲性散光及指数性散光,另外,角膜疾病、角膜退行性病变、白内障及角膜手术等也可导致散光。

主要病因

遗传

遗传是散光产生的主要因素,根据临床数据统计显示,父母中任意一方有散光的未成年出现散光的概率,远高于父母双方正常的未成年出现散光的概率。

不良习惯

长期保持不良的用眼习惯,如躺着看书,经常揉眼、眯眼,容易压迫到角膜,使角膜形状发生改变,进而导致散光的产生。

疾病

某些眼部疾病患者治愈后也可出现散光,如圆锥角膜、角膜溃疡、角膜炎、翼状胬肉等。

外伤及手术

当发生角膜损伤,和部分眼部手术操作失误时,均可能引起圆锥角膜,进而产生散光。

诱发因素

高龄

随年龄增大出现散光的概率明显增加,可能与人体自然衰老有关,一般多见于65岁以上老年人。

营养不良

当人体营养不良时,角膜的坚硬程度会显著下降,出现角膜散光的风险增加。

肥胖

相关研究统计,临床散光患者中,肥胖未成年明显多于体型正常未成年。

流行病学

角膜形状从年轻时的横椭球形逐渐向成年时纵椭球形演变,故儿童和青少年期的眼散光大多为循规性散光。角膜散光有很长时间的稳定,至成年人和老年大部分逐渐转向为逆规性散光(70%以上)。资料报告2D以内循规性散光,青少年占90%,到老年时占14.3%。而逆规性散光,青少年占7.62%,老年时占85.7%。

好发人群

儿童。

曾患有角膜疾病。

存在近视或远视。

有眼部角膜手术史。

症状

散光以视力模糊及视力疲劳为主要症状。低度散光一般不受影响,中、高度散光则远、近视力均不好。散光患者常出现眼痛、头痛,尤以前额部明显,有重影、近距离工作不能持久。

典型症状

视物模糊

轻度散光患者

一般视力正常,但若长期在某一距离内视物,有可能会出现视物模糊、眼疲劳。

重度散光患者

视力一般不正常,平时便会出现视物模糊。在长时间近距离视物后,可能会出现眼睛不适、视物重影、阅读串行,甚至可出现头痛。

视力疲劳

视力疲劳是散光眼常出现的症状,表现为眼痛、流泪、重影、视力不稳定、近距离工作不能持久、头痛等视疲劳症状。散光眼无论看远与看近均朦胧不清,常借助调节功能缩短与注视物的距离以达到自我矫正,因而常出现调节性视疲劳,常见于远视散光眼。

并发症

散光持续进展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神经衰弱、头痛、头晕等。

就医

如发现散光,建议患者尽早到医院进行矫治,以防视力持续下降造成患者困扰。轻度散光患者可选择眼镜矫正,高度近视者可根据情况选择手术治疗达到矫治效果。

就医指征

出现视力下降、模糊、重影等现象的患者应及时就医。

新生儿以及有家族史的儿童,应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

已存在散光的患者出现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建议患者出现视力下降、模糊等症状时,优先到眼科进行检查,如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可同神经内科一起会诊。

医生询问病情

目前哪只眼睛看不清东西?

两只眼睛看东西的清晰度相同吗?

视力下降有多久了?

是否有眼痛、头痛、重影的症状?

之前是否做过视力检测?

需要做的检查

散光检查主要分主观检查、客观检查。

主观检查

包括散光表检查、主观试镜验光。

散光眼的主观检查可用散光表观察,初步了解被检眼的散光子午线在视网膜上朦胧的物像形状。

主观试镜验光一般都是在客观验光之后进行,对单眼矫正镜片的准确性进行主观确定,Jackson交叉圆柱镜校正散光轴向和散光度,达到既有最佳视力又有最舒适的视觉效果。

双眼视觉平衡试验,包括对普通视标、红绿色视标等的双眼视试验,达到比较良好的双眼视觉效果。

客观检查

包括角膜散光检查、眼散光检查。通过角膜散光检查,得到角度等全面结果。眼散光检查客观测量即为眼屈光不正的测量,即所谓的客观验光。临床上最为普遍使用的客观验光为电脑验光仪验光和散瞳验光及检影镜检影验光。

诊断标准

患者出现视力模糊、重影等症状,经过主客观检查进行验光,确诊是否存在散光。

结合患者病史以及临床表现,即出现视力下降、视觉疲劳、重影等,初步确诊为散光。

结合病史、主客观检查进行验光,可初步判断是否散光以及类型等。

结合病史及视力检查、散光表观察、屈光度检查(文章中提到的检查)可确定散光的具体情况。

鉴别诊断

注意鉴别其他原因所致视力模糊、重影。

远视

会在用眼时出现视疲劳及全身症状,视疲劳发生的偏头痛、恶心、呕吐会在配戴眼镜矫正后缓解。

白内障

因晶状体混浊引起看东西重影、视力下降的现象。可在肉眼、聚光灯或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不同类型的白内障具有其特征性的混浊表现。

治疗

散光临床多见先天性,若父母有一方有散光,为避免弱视的形成,需在出生后及时进行眼部检查。若经常出现眼部不适、视物模糊等症状,应及时至眼科就诊。

治疗周期 轻度散光需终身治疗,高度散光可手术治疗,具体治疗周期需医生进行诊断。 保守治疗

散光的光学矫正主要是指眼镜矫正,包括框架散光镜矫正和接触镜矫正。

框架散光镜矫正

应是散光治疗的首选,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的眼散光配戴接触镜的适应性尚不成熟。散光镜片含有柱镜成分,当双眼散光矫正时,两散光镜片的柱镜会产生双眼空间视觉效果。当两柱轴均在斜轴位时,就会产生物像空间变形效果,戴镜者会感到地面倾斜、物体扭曲变形等现象,不能接受矫正。故处方前一定要进行足够的试镜调整,原则上是散光度适宜不能过矫,否则容易引起视觉疲劳,乃至严重的神经精神性症状,儿童、青少年易影响学习。

接触镜矫正眼散光

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矫正眼散光越来越普遍,其矫正的原理就是利用接触镜与角膜表面的接触。由于泪液填充了角膜表面的角膜散光,而镜片表面无散光,从而达到眼散光矫正的效果。这种镜片矫正散光效果甚好,尤其是斜轴散光或高度散光,可明显消除双眼视觉的空间变形问题。对于不规则的眼散光,采用一眼RGP配戴结合双眼框架镜矫正,可达到同时矫正双眼不等像的问题。据报道,RGP矫正还有抑制青少年近视发展的效果。

手术治疗

目前主流屈光不正矫正手术术式有角膜激光类手术及人工晶体类手术两大术式:

角膜激光手术

包括全飞秒、半飞秒及准分子激光,可以矫正500~600度以内的散光。

人工晶体类手术

包括有晶体眼或人工晶体植入术(ICL),通过人工晶体植入能矫正屈光不正及散光。

角膜楔状切除术、角膜松弛切开术

这类手术现已很少采用。

预后

轻度散光可通过光学矫正帮助患者矫正视力,缓解视力模糊、疲劳、重影等现象。高度散光多数可通过手术得到治愈,但需根据自身情况判定。

能否治愈

散光患者可通过眼镜得以矫正,也可进行手术治疗,多数可治愈。

能活多久

散光进行及时矫正或手术,一般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

复诊

配戴眼镜矫正患者建议3~6个月进行复查,手术治疗患者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饮食

散光患者饮食上大部分没有禁忌,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可在日常生活中多补充含有维生素A且对眼睛有益的食物。

饮食调理

进行手术的患者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类食物,海鲜类食物也应尽量避免,以防伤口受到刺激,妨碍愈合。

手术恢复期患者可适量食用含有维生素A的水果、蔬菜,以及高蛋白质食物。

除手术期散光患者,其他患者日常饮食可按照喜好进行食用,无绝对禁忌。

宜吃
牛奶 豆腐干 开心果 海带 牛肉 粗面粉 葡萄 蘑菇 银耳 查看更多>
少吃
奶茶 味精 咖喱 罐头肉 泡方便面 炸鸡 芝士汉堡 护理

散光患者应着重注意用眼护理以及眼部卫生、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用眼以及不良用眼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加重病情。

日常护理

日常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搓眼部,以防感染细菌引起眼部疾病。

注意用眼时间,避免用眼过长,定时休息眼睛。

避免昏暗情况下用眼,避免长时间看手机、电脑,以防导致视力下降。

配戴眼镜矫正的患者需要注意眼睛的变化,如感到配戴不适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调整。

病情监测

视力检测:患者可定期检测视力,出现视力下降等症状可及时就医。

预防

散光的发病原因不同、发病率居高,具有家族史以及曾有眼部疾病或手术的人群需注意散光的发生,以日常眼部护理为主要措施,需注意保护眼睛。

早期筛查

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可在早期进行检测,并定期进行检查。

出现视力下降、视力疲劳、重影的人群,需要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测。

曾有过眼部疾病以及眼部手术史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检查。

预防措施

改正不良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看电子产品,可在30~40分钟左右时进行眼部休息。

存在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检测,以防出现病情变化。

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搓眼睛,例如游泳等运动需配戴泳镜,防止引起眼部疾病。

保证看书时间和姿势合理,距离保持在30~40cm之间。

参考文献

[1]李凤鸣,谢立信主编.中华眼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葛坚,王宁利主编.眼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赵堪兴,杨培增主编.眼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866.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