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球震颤
眼球震颤是一种不自主、有节律性、往返摆动的眼球运动,是一种常见病,可以急性起病,也可以慢性起病,常由视觉系统、眼外肌、内耳迷路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引起,可以导致弱视、斜颈、失明等。眼球震颤不是一个独立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因此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眼球震颤不能自愈,目前也没有完全治愈、根除的方法。
就诊科室: 眼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nystagmus,NY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是 并发疾病: 白内障、全色盲、梅尼埃综合征、中耳炎、脑炎 治疗周期: 长期间歇性治疗 临床症状: 异常头位、视力减退、屈光不正、眩晕、复视 好发人群: 有家族遗传史的婴幼儿、黄斑功能减退成年患者、脊髓病变患者 常用药物: 加巴喷丁、巴氯芬、肉毒杆菌毒素 常用检查: 视力检查、眼底检查、眼震电流图检查 疾病分类眼球震颤根据疾病原因可分为眼源性眼球震颤、前庭性眼球震颤、中枢性眼球震颤、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等。
病因眼球震颤的病因及机制较为复杂,尚不确切,可能是先天性遗传因素所致,也可能是其他眼源性、耳源性、中枢性疾病的临床表现。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
主要病因眼源性眼球震颤
指黄斑部中心视力障碍,使注视反射形成困难而形成的眼球震颤。
前庭性眼球震颤
由于前庭核或其与小脑或脑干的联系通路发生病变而引起的眼球震颤。
中枢性眼球震颤
多见于延髓病变,脑桥病变,中脑病变及小脑病变。
先天性特发性眼球震颤
一种先天性疾病,目前病因不详,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
可能与遗传有关,以X连锁隐性遗传最常见,表现为父母患病者,儿女发病风险大。有些眼震可因药物或者有毒物质引起。
诱发因素平常爱眨眼,导致眼部肌肉神经疲劳麻痹,可以先天性诱发眼球震颤。
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导致眼部肌肉神经疲劳麻痹,可以先天性诱发眼球震颤。
先天性弱视,本身眼部发育不完善,极易出现先天性眼球震颤。
流行病学先天性眼球震颤国外患病率为0.005%~0.288%,我国尚缺乏明确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
好发人群有家族遗传史的婴幼儿
先天性眼球震颤患者多是家族遗传性患者,且多在出生视或出生后六个月内发病。
黄斑功能减退的成年人
黄斑功能减退,使注视反射形成困难而容易形成的眼球震颤。
延髓病变的患者
延髓病变使患者不能很好地控制眼球运动,容易形成的眼球震颤。
前庭核病变的成年人
由于前庭核或其与小脑或脑干的联系通路发生病变,使得颅神经对眼球运动的支配出现故障,容易诱发眼球震颤。
症状眼球震颤患者主要表现为眼睛无法控制的运动,但不同患者的双眼运动形式、方向、幅度和速度会有差异,同时可伴有异常头位、视力减退、屈光不正、眩晕、复视等症状。
典型症状无法控制的眼球运动
患者无法自主的随意运动眼球。
复视
指两眼看一物体时感觉为两个物像的异常现象。
斜视
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
视力减退
视力多用于分辨细小的或遥远物体,视力低于1.0为视力减退。
明适应和暗适应异常
部分患者可到明亮的光敏感或在暗处很难视物。
物体晃动感
看外界物体时有动荡感,眩晕、恶心、呕吐,常把不动的物体感觉为不停地往返移动。
代偿头位
为了看清物体,采用偏头、侧脸等特殊头位来克服视物时的不适,有时候伴随不由自主的摇头或点头。
伴随症状眼源性眼球震颤可能伴随视力障碍、屈光不正、复视。
耳源性眼球震颤可能伴随眩晕耳鸣、耳痛、耳胀等。
中枢神经源性眼球震颤可能伴有头痛,共济失调、恶心、呕吐等。
并发症视力障碍
眼功能包括形觉色觉和光觉。视力是比较精确地表示形觉的功能,可分为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中心视力是通过黄斑中心获得的,周边视力指黄斑以外的视网膜功能。故视力是视功能的具体表现之一。视力发生障碍,虽然很轻微,也说明视力功能受到了影响。眼球震颤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影响,拥有很多不同的并发症,最明显的也是最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是视力消失或者减低。
外展神经麻痹
外展神经麻痹常见于颅脑外伤、高血压、糖尿病的成人,颅内肿瘤的初期体征也常表现为外展神经麻痹。由于一条眼外肌或多条眼外肌麻痹或运动受限所致,通常见于一条或两条外直肌麻痹,或双侧的外展神经麻痹,也可能是眼内侧壁骨折等引起的内直肌的损伤,Duane后退综合征,引发眼球震颤。
就医若眼球出现不受控制的震颤表现,请及时到眼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询问病史、全身检查、眼科相关检查完善相关诊断,并给予个体化治疗,如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就医指征眼球震颤伴有复视、视力障碍、眩晕、耳鸣、头痛、恶心、呕吐等情况,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出生就有眼球震颤或伴有视力障碍者,及时就医。
服用药物或饮酒过多后突然出现眼球震颤者,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首诊科室为眼科。
若伴随眩晕、头痛、耳部流脓等症状,可去耳鼻喉科咨间。
若出现头晕、恶心、运动障碍等症状可去神经内科就医咨询。
因中毒导致眼球震颤者,应立即去急诊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第一次出现出现症状是什么时候?
每次出现症状大概要持续多长时间?
大概过多久症状可以缓解,还是一直不能缓解?
家人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接受过什么治疗、效果如何?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体格检查
检查有无视力异常,如视力障碍、屈光不正、复视、共济失调等。
神经系统检查
观察有无神经系统定位异常、共济运动是否协调。
诱发眼震
判断眼球震颤的性质、速度、方向、大小等,有无眼球运动障碍等。
眼震图
用眼震图记录眼球震颤的各种特点。
眼科检查
如视力测试、验光、视检查等,用于排查眼部疾病。
影像学检查
如脑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脑电图等,帮助排除脑部疾病,如脑血管疾病、脑肿瘤、脱髓鞘疾病等。
诊断标准医生通过典型临床表现,如不自主眼球运动、复视、视力下降等,结合辅助检查的阳性结果,可明确为眼球震颤。
鉴别诊断眼睑痉挛即眼皮跳,正常人偶尔会出现,如果出现持续频繁的眼皮跳,须警惕控制眼睑开合的神经肌肉是否有病变。眼球震颤是眼球不受控制的往复运动,是控制眼球向各个右前旋转的肌肉神经疾病导致,通过典型症状易于鉴别。
治疗眼球震颤并不是一个独立疾病,在针对原发病因进行治疗无效后,可以选择改善临床症状的治疗方法。
治疗周期 眼球震颤目前不能治愈,为终身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并复查。 一般治疗屈光矫正
散瞳后如有明显屈光不正,应配镜矫正。接触镜与眼球同步运动,能够使镜片的光学中心始终与眼周保持致,屈光矫正效果较好。也可配戴负度数镜片刺激调节性集合,减强眼震改善视力。
三棱镜
同向三棱镜
先天性眼球震颤可存在静止眼位中间带即在向某方向注视时,眼球震颤的幅度及频率明显减轻,因此在中间带位置的视力较佳。治疗时,患者双眼配戴同向三棱镜利用三楼镜的折射将静止眼位由侧方移向正前方,从而消除代偿头位、提高正前方视力。
异向三棱镜
患者双眼配戴基底向外的三棱镜,可诱发辐辏以刺激调节性集合,从而减轻眼震,改善视力。
药物治疗目前尚无明确安全有效的专门药物供临床使用,可应用抗癫痫药、肌肉松弛剂,如加巴喷丁、巴氯芬、肉毒杆菌毒素等进行对症治疗,但儿童禁用。
手术治疗中间带移位术
可通过手术将中间带由侧方移向中央正前方,使正前方获得较好的视力。从而能改善或消除代偿头位。但手术不能根治眼球震颤。
本体感受器切除术
对伴有斜视的眼球震颤,医生可能在移动中间带或者切除体感受器的同时把斜视矫正计算到手术量内,再进行手术。建议6~10岁是最适合进行手术的年龄,部分幼儿年龄较小,手术以后视功能还在发育阶段,需要进行视觉功能的康复训练。若先天性眼震患儿,等成人后再手术,此时视力损害已经形成,手术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中医治疗目前临床上也有通过中药、针灸治疗眼球震颤者,但疗效尚缺乏大样本数据统计。
预后眼球震颤不能自愈,目前也没有完全治愈、根除的方法。经过规范治疗,眼球震颤幅度、频率可以减轻,相关伴随症状可以减轻,但目前眼球震颤不能完全治愈,只能减轻症状或者减缓疾病进展。
能否治愈眼球震颤尚不能治愈。
能活多久眼球震颤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眼球震颤术后住院3~5天,3~4周复查,3月复查,以后每3月定期复查。
饮食眼球震颤患者通常考虑正常饮食,不需要吃过多的营养补品,尤其是避免各种高能量、高脂肪食物,需要增加各种纤维素,多吃优质蛋白以及新鲜的蔬菜、水果,目的主要是防止便秘。
饮食调理忌各种高能量、高脂肪的食物,易引起便秘。因为便秘以后会导致腹内压增高,有可能会引起眼压的波动,如果是内眼手术以后容易影响伤口的恢复,不利于病情的好转。
忌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忌烟酒,防止大量饮酒以后导致血管扩张,容易引起术后出血,不利于伤口的恢复。
宜增加各种纤维素,多吃优质蛋白以及新鲜的蔬菜、水果,防止便秘,补充维生素,提高机体免疫力。
护理眼球震颤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眼疲劳,保证充分的休息。术后要注意伤口的护理,保持伤口清洁,防止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合理饮食促进伤口愈合。
日常护理在安静、整齐、阳光充足的环境进行休养。
减少眼部疲劳,条件允许时坚持做眼保健操。
外出戴防风防紫外线眼镜,减少眼部刺激,减少眩光。
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和全麦食品、坚果等。
避免在黑暗的屋里待很久,保证照明良好。
病情监测视力测定
监测病人的视力是否有所恢复,如果视力急剧恶化需要进一步检查治疗。
一般检查
查体监测眼球震颤的恢复情况,如长时间不见好转或出现恶化,应及时进行相关检查治疗。
特殊注意事项注意用眼卫生,防止眼疲劳,减少电视、电脑、手机的使用。
部分患者难以参加某些对视力有特殊要求的活动或职业,如驾车。
定期做眼保健操,缓解眼疲劳。
注意眼部卫生,防止眼部感染。
眼球震颤患者如果存在明显的屈光不正,应去正规单位进行系列眼部检查,进行验光配镜。
预防先天性眼球震颤无法预防,而继发性眼球震颤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A等,促进眼部的新陈代谢。定期做眼保健操,防止眼疲劳,定期查体视力测量。
预防措施儿童及青壮年最好半年做一次眼底检查,而老年人以及“三高”人群三个月就需要检查一次。老年人在检测眼底前,最好先做眼压测试。
避免长时间使用电脑或手机,或者一直盯着某处造成眼部疲劳,可以适当做眼保健操等眼部按摩。
注意眼部清洁,能有效避免眼部感染,预防眼部疾病的发生。
有眼球震颤家族史的人群,及早注意眼部检查。
参考文献
[1]葛坚.眼科学[M].八年制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葛坚,王宁利.眼科学[M].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43-444.
[3]]杨培增,范先群.眼科学[M].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56-257.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