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障碍

概述

记忆障碍是指在识记、保存、认知和再现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环节的功能减退或丧失的病理状态,是神经、精神疾病的常见症状。记忆障碍可以分为长时记忆障碍、短时记忆障碍、瞬时记忆障碍。本病可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方式改善,目前无法完全治愈。

记忆障碍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精神心理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memory disorders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是 并发疾病: 抑郁症、精神错乱 治疗周期: 长期持续性治疗 临床症状: 记忆减退、遗忘、错构、虚构、记忆增强 好发人群: 脑部受伤人群、患有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有退行性变性病家族史的人群 常用药物: 维生素B1、多奈哌齐、胞磷胆碱钠 常用检查: 血清学检查、记忆测验、脑电图、脑脊液检查、头颅CT、MRI 疾病分类

临床上根据记忆障碍的时间分类,将记忆障碍分为以下三大类:

长时记忆障碍

一年以上的记忆内容减退或遗忘。

短时记忆障碍

一年以内的熟悉的记忆内容减退或遗忘。

瞬时记忆障碍

一般指0.5~1小时内所记忆的物品或事件的遗忘。

病因

记忆障碍的病因复杂,是许多疾病可出现的症候群,可源于脑和全身性疾病,包括痴呆、脑外伤、脑血管疾病等。本病好发于脑部受伤人群、患有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有退行性变性病家族史的人群,可由感染以及营养和代谢异常诱发。

主要病因

痴呆

是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持续性的智能损害综合征,其中包括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变性、血管性痴呆等。痴呆的发生多缓慢,且隐匿,其中记忆减退是主要的核心症状。

脑外伤

由于外力作用导致大脑出现损伤,由于大脑实质受到损伤,会导致记忆障碍的出现,可以是一过性的,也可以是永久性的。

脑血管疾病

如脑梗死、脑卒中,会导致脑部出现损伤,从而可以表现为记忆障碍。

诱发因素

感染

全身感染时会牵连脑部,当脑部出现感染时导致患者的脑实质受到影响,或者形成脑脓肿压迫脑区,从而发生记忆障碍。

营养和代谢异常

当有糖尿病、肝肾功能障碍时,会影响患者营养代谢出现问题,导致参与记忆形成的神经递质形成的相关氨基酸,如天冬氨酸、γ-氨基丁酸等供给不足,由此导致记忆障碍的发生。

流行病学

记忆障碍是高龄老人轻度认知障碍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在世界范围内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记忆障碍的患病率为高达3%,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出现记忆障碍的人数、发病率也正在逐年升高,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好发人群

脑部受伤人群

脑部受伤会导致参与记忆过程脑区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会表现为记忆障碍。

患有脑血管疾病的人群

脑血管疾病的存在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可能会出现脑部坏死,影响到参与记忆过程的脑区。

有退行性变性病家族史的人群

常见的有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及亨廷顿病,都会出现脑部器质性改变,会影响记忆形成所依赖的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多巴胺等。

症状

记忆障碍的典型症状主要是遗忘、记忆减退、记忆错误以及记忆增强,部分合并有外伤或痴呆症的患者可分别表现为头痛以及表达力减弱,本病可合并出现抑郁症和精神错乱。

典型症状

遗忘

遗忘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是指局限于某一件事或某一时期经历回忆的丧失,即“回忆的空白”。可表现为顺行性遗忘(疾病发生后一段时间内所经历的时间的遗忘)、逆行性遗忘(新记忆可保留,但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已发生的事物记不清楚)、进行性遗忘(遗忘症状不断加重)、选择性遗忘或暂时性遗忘。

记忆减退

病情早期一般以回忆减弱为主,病情发展可表现为近期以及远期记忆力均减退,即识记、保持、再现能力普遍减低。

记忆增强

患者可表现为记忆异常增强,通常表现为比较久远的事情,可重新回忆起,以及细枝末节也能记得清楚。

虚构

指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身经历的事件来填补记忆的缺损,由于虚构患者有严重的记忆障碍,因而虚构的内容自己也不能再记住,所以其叙述的内容常常变化,且容易受暗示的影响,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痴呆及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

错构

指在遗忘的基础上,患者对过去所历过的事件,在发生的地点、情节,特别是在时间上出现错误的回忆,并坚信不移,多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痴呆和酒精中毒所致精神障碍。

其他症状

头痛

当患者有头部外伤或脑部疾病时,会因为脑实质受损或受压而出现头痛的表现。

表达能力减弱

阿尔茨海默病等有痴呆表现的患者其他认知能力也会受到损害,可出现表达能力减弱。

并发症

抑郁症

若患者持续出现记忆力障碍,可大大的打击学习以及工作兴趣,产生各种烦劳,引发抑郁症。出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和精神运动性抑制。

精神错乱

由于患者出现了记忆错误,外界加以指正,常会导致患者出现精神错乱。

就医

当患者出现记忆减退、严重记忆障碍或已确诊记忆障碍的患者出现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等症状时,需要及时到精神科或其他相应科室就诊,通过做血清学检查、记忆测验、脑电图、脑脊液检查、头颅CT、MRI等检查确诊。

就医指征

对于高危人群,需要进行自我监测,一旦出现记忆减退情况,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严重的记忆障碍,甚至出现瞬时记忆障碍,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记忆障碍的患者,若出现有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精神错乱等表现,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出现遗忘、记忆减退、记忆增强等症状时,应该及时选择神经内科、精神心理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记忆减退、遗忘、记忆错误、记忆增强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发热、头痛、呕吐、视物模糊等症状)

既往有无患过其他头部疾病?

家族有没有记忆障碍病史呢?

是否接受过治疗呢?

需要做的检查

血常规检查

可观察患者血细胞情况,有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增加则提示有感染的发生。

记忆测验

临床常用的有临床记忆量表、韦氏成人记忆量表、Rivermead行为记忆能力测验等,可评测患者的记忆总水平。

脑电图

可根据脑电图异常提供原发病因的诊断依据,如阿尔茨海默病、中毒、代谢异常、暂时性癫痫性失忆等。

脑脊液检查

观察脑脊液细胞计数、蛋白质、葡萄糖和蛋白电泳分析,有利于诊断。

头颅CT、MRI检查

可根据特异性影像学表现来诊断潜在脑部疾病,检查能清晰显示脑皮质,有利于诊断。

基因筛查

记忆障碍存在遗传性,如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基因,早老素1、2基因突变在阿尔茨海默病中占有一定的危险因素,可为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

诊断标准

患者自诉或被观察到有健忘的现象,记忆检测表现为记忆总水平的减退,即可诊断。

如有无法辨认见过的东西、无能力学习新事物、无法运用以前已会的技术、不能回忆起某些重要事件等表现,可考虑为记忆障碍。

有原发病因存在,患者出现了记忆减退、遗忘、记忆错误、记忆增强等表现。

鉴别诊断

神经衰弱

起病于11~40岁之间,主要表现有头痛、睡眠障碍、记忆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疲乏无力等。记忆障碍多为记忆力减退,尤其是近记忆减退明显,远记忆正常,此种记忆减退往往由于注意力不能集中之故,并非真正的记忆缺损,其表现为不论看书或读书刊,往往由于心烦意乱印象不深,掌握不了中心内容,见了熟悉的人一时难叫名字,但一经提醒仍能记忆,与脑器质性疾病的记忆缺损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麻痹性痴呆

隐性起病,发展缓慢,早期出现类神经衰弱的症状,工作能力逐渐减退,发展期主要是智能和个性的改变,记忆力显著减退,从近记忆逐渐到远记忆力,常有错构和虚构,可出现多种妄想、情绪不稳、易激惹,晚期痴呆日趋严重,对家人不能辨认,情感淡漠,对简单问题也不能理解,而本能活动相对亢进,甚至出现意向倒错。另外,患者常有驱体症状和神经系统体征。

治疗

记忆障碍可通过维生素B1、多奈哌齐、胞磷胆碱钠等药物长期持续性治疗改善。如患者合并有抑郁、焦虑症状时,可进行必要的药物和心理治疗,后期可通过康复治疗改善预后。

治疗周期 记忆障碍是长期进展性疾病,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药物治疗

维生素B1

由维生素B1的缺乏引起的Wernicke脑病,在查明病因后及时早期使用维生素B1进行治疗,记忆会恢复,预后良好。

营养脑神经

多奈哌齐可通过增强胆碱能神经的功能,改善记忆障碍程度,胞磷胆碱钠可营养脑细胞。

抗焦虑药

常用药物有阿普唑仑、奥沙西泮、劳拉西泮等,针对患者出现焦虑、激动、失眠症状等应用,但应注意使用剂量应小,且不宜长期应用。

抗抑郁药

对于记忆障碍患者出现严重抑郁症状时,可使用抗抑郁药改善症状,常用药物如帕罗西汀、西酞普兰等,老年人需谨慎选择。

手术治疗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心理治疗

对于记忆障碍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症状时,应先寻求心理治疗,帮助患者掌握自己疾病的情况,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消除紧张不安的情绪,接受医生提出的治疗措施,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其他治疗

康复治疗

患者接受重复训练以改进行为,完成医生提供的从基本到复杂的有等级的任务,并且充分利用仍保存的技能或功能,补偿已损伤的功能。同时积极改变生活环境、社会或工作角色、个人的资源,使每天的活动尽可能规律,调整自己的节奏,保证有充足的额外时间,避免感觉匆忙。在接受训练过程中,不要超过患者能够承受的限度。

预后

记忆障碍目前无法治愈,但部分患者治疗后可自然缓解,一般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

能否治愈

记忆障碍目前无根治的手段,但有少数患者可对因治疗后达到自然缓解,甚至达到临床治愈。

能活多久

记忆障碍如果治疗及时、护理得当,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一般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

复诊

记忆障碍刚开始至少每一个月复查一次,进行相关治疗,病情稳定后可三个月复查一次。

饮食 饮食调理

记忆障碍患者无需进行特殊饮食调理。

护理

记忆障碍的患者日常要注意遵医嘱正确用药,以及增加对患者的照料与家庭认知训练。需要特别注意,抗焦虑药物不能长时间服用,有严重多系统疾病者慎用,不能盲目增减药量。

日常护理

遵医嘱正确服用控制原发疾病的药物。

注意对患者的日常照料,可佩戴标志物,避免走丢。

针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家庭认知训练,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特殊注意事项

抗焦虑药物的用药注意事项:

药物不宜长期服用,以免产生药物依赖性,一般不超过两周。

有严重心血管、肝、肾疾病者需及时告知医生,慎用。

按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停药、加药。

预防

记忆障碍病因多且复杂,目前暂无有效的预防方式,但可通过对高危人群进行记忆障碍筛查或基因筛查预防。

早期筛查

记忆障碍筛查方法

对于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宜及早开始进行记忆障碍筛查,进行自我检测和家人观察。有易感基因的遗传者,需到医院进行基因筛查。

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郝伟,陆林.精神病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0-21.

[2]张晓梅.什么药物或食物对记忆障碍有改善作用?[J].家庭生活指南,2020(05):47.

[3]张梦迪,常福厚.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的高危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9,v.33(06):60-60.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912.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