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人兽共患疾病。狂犬病毒通常由病兽通过唾液以咬伤方式传给人,因常有恐水的临床表现,故又称恐水症。
就诊科室: 感染科、普外科、急诊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Rabies 疾病别称: 恐水症 是否常见: 否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尿崩症、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竭 治疗周期: 狂犬病发作后一般在1周内死亡,偶见超过10天者,临床仅能采用对症治疗,减轻患者痛苦,死亡率接近100% 临床症状: 恐水、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 好发人群: 15岁以下儿童、兽医与动物饲养员 常用药物: 氯丙嗪、苯巴比妥钠、地西泮 常用检查: 血常规、抗原检查、脑脊液检查、抗体检查 病因狂犬病患者不是传染源,不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染,因人患病后唾液中含病毒量较少。病毒主要通过咬伤传播,也可由带病毒动物的唾液,经各种伤口和抓伤、舔伤的黏膜和皮肤入侵,少数人群可在宰杀病犬,如剥皮、切割等过程中被感染。
主要病因狂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感染狂犬病毒所致,一般携带狂犬病毒的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狂犬病毒进入人体后,其糖蛋白与人体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从而在神经元内复制,引起发病,狂犬病发病与否还与以下因素有关:
咬伤部位
头、面、颈、手指等处的发病机会多,其中咬伤头面部的发病率为40%~80%,咬伤手和臂部为15%~40%。
创伤程度
伤口深且大者发病率高,头面部深伤者的发病率可达80%。
局部处理情况
咬伤后迅速彻底清洗者的发病机会较少。
衣着厚薄
冬季衣着厚,受感染机会少。
注射疫苗情况
及时、全程、足量注射狂犬病疫苗的发病率低。
流行病学狂犬病在60余个国家存在,其中东南亚国家的发病率尤高。国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死亡人数在法定传染病中的地位已跃居首位或第二位。
国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犬,人狂犬病由病犬传播者占80~90%,但部分地区检测“健康犬”带毒率可达17%以上。
传播途径病毒主要通过咬伤传播,也可由带病毒犬的唾液,经各种伤口和抓伤、舔伤的黏膜和皮肤入侵,少数可在宰杀病犬、剥皮、切割等过程中被感染。蝙蝠群居洞穴中的含病毒气溶胶也可经呼吸道传播,器官移植也可传播狂犬病。
好发人群人群普遍易感本病,好发于15岁以下儿童、兽医与动物饲养员等人群。
症状狂犬病潜伏期长短不ー,最短可至4天内,最长可达数十年之久,通常为1~3个月。根据临床特点和病程改变,一般将狂犬病分为狂躁型和麻痹型两类,狂躁型最常见,约占80%~90%以上。狂躁型狂犬病典型的临床经过可分为三期,即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瘫痪期)。
典型症状前驱期
在兴奋状态出现前,多数患者有低热、头痛、周身不适、倦怠、纳差、恶心、腹痛、腹泻等症状,同时伴有或随后出现焦虑、抑郁、幻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恐慌不安,对声、光、风、痛等刺激比较敏感,并有喉头紧缩感。
具有诊断意义的早期症状是在愈合的伤口及其神经支配区有痒、痛、麻及蚁走等异样感觉,约发生于50%~80%的病例患者,可表现有受伤处出现烧灼或针刺样疼痛、麻木感、冷感或蚁行感,或在伤口的瘢痕处发痒(此乃病毒繁殖时刺激神经元所致),可波及整个躯体甚至全身发痒,由此可引起剧烈的搔抓,使多处皮肤受伤,这些症状高度提示狂犬病的可能,本期持续2~4天。
兴奋期
患者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突出表现为恐怖不安、恐水怕风、发作性咽喉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高热、多汗、流涎等。
恐水为本病所特有,当饮水、见水、闻及流水声或仅仅提及饮水时,均可引起反射性咽喉肌痉挛,患者极度的痛苦和恐惧,患者虽渴而不敢饮,饮后也无法下咽,从而引起脱水,80%的患者有此典型表现。
有些患者感觉咽喉部疼痛和阻塞,促使用双手拉扯自己的咽喉部。畏风也是本病的常见症状,外界各种刺激如轻微的风、光、声音或触摸等均可引起咽喉肌和呼吸肌痉挛,由于声带痉挛导致说话不清,甚至失音。
交感神经常常亢进,表现为体温和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唾液分泌增加,大汗淋漓、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等。
部分患者出现下丘脑和杏仁核功能异常,可导致性欲增强,或为嗜色狂或慕男狂,男性患者在数日内可试图多次性交或自发性射精。
多数患者神志清楚,表情痛苦、焦急、狂躁不安。随着兴奋状态的增长,部分患者可出现精神失常、谵妄、幻想、幻视、强行挣扎,并试图逃出室外,也可能攻击或咬伤他人。
病程进展迅速,大多在发作中死于呼吸、循环衰竭,本期持续1~3天。
麻痹期
也叫瘫痪期。患者渐趋安静,痉挛发作停止,出现各种瘫痪,尤以肢体弛缓性痪痪最为多见,也可表现为眼肌、颜面肌和咀嚼肌的痪痪以及感觉减退、失音和反射消失等。
本期中患者的呼吸逐渐微弱或不规则,可迅速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临终前多进入昏迷状态,本期持续6~18小时。
并发症尿崩症
下丘脑受累,可以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或者是过少,也可以引起尿崩症的发生。
急性呼吸衰竭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以引起高血压、低血压,甚至恶性的心律失常。可以出现呼吸功能紊乱,比如过度通气和呼吸性碱中毒,在前驱期和急性期都可以见到,可以导致急性呼吸衰竭。
急性肾衰竭
可以出现急性的肾衰竭、突发性的肾功能完全丧失,因为肾脏无法排出身体的代谢废物,在体内毒素容易堆积。
就医当有流涎、怕风、恐水、发作性咽肌痉挛时,应立即就医。对有疑似狂犬病症状的患者应该单间隔离,保持室内环境绝对安静,安装好床栏,防止患者疾病发作时受伤。
就医指征有被犬、猫等患病动物咬伤史,有皮肤黏膜破损处被其唾液污染或接触兽、畜皮,进食兽、畜肉史,出现典型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如果患者被狗咬伤后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出现其它症状也可到感染科、普外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最近体温怎么样?是否发热?
目前有什么症状?(恐惧不安、恐水、怕风等)
现在做什么工作?(兽医、饲养员等)
近期有没有去过山区等地,被病兽抓伤过?
之前有无被犬、猫等患病动物咬伤史?
需要做的检查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轻至中度升高,脱水时可达30X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脑脊液检查
压力正常或稍高,细胞数稍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含量増多,糖及氯化物大致正常。
病原学检查
抗原检查
可取患者的脑脊液或唾液直接涂片、角膜印片,或被咬伤部位皮肤组织或脑组织,通过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测病毒抗原,阳性率可达98%。此外,还可使用快速狂犬病ELISA检测病毒抗原。
病毒分离
取患者的唾液、脑脊液、皮肤或脑组织进行细胞培养,或用小白鼠接种法分离病毒。
内基小体检查
取脑组织切片染色检查内基小体,阳性率70%~80%,于患者死后进行。
抗体检查
存活一周以上者做血清中和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检测抗体,效价上升者有诊断意义。此外,中和抗体还是评价疫苗免疫力的指标。
诊断标准有被狂犬或病兽咬伤或抓伤史,出现典型症状如恐水、怕风、咽喉痉挛,或怕光、怕声、多汗、流涎和咬伤处出现麻木、感觉异常等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麻痹型以横断性脊髓炎或上行性麻痹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确诊依靠检查病毒抗原、病毒核酸或脑组织中的内基小体。
鉴别诊断破伤风
有外伤史,潜伏期较短,主要是肌肉阵发性痉挛,且有牙关紧闭、角弓反张、苦笑面容等特点,但无狂躁、流涎、恐水、畏风等表现。
脊髓灰质炎
多见于儿童,病程早期常有发热、头痛、出汗、兴奋、感觉过敏,出现肢体瘫痪后以上症状消失,脑脊液异常改变多见。
其他病毒性脑炎
其他各型脑炎患者常出现高热、抽搐,但无流涎、恐水表现,且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狂犬病患者神志清楚,免疫学检查、病毒分离和临床转归等有助于鉴别。
狂犬病恐怖症
癔症患者在被动物咬伤后几小时或1~2天出现咽喉部紧缩感、恐怖感,甚至出现恐水。这种假性恐水是一种夸张的动作,不能产生病理性反射,患者不出现发热、畏风、流涎,经暗示说服或对症治疗后可顺利恢复。
震颤性谵妄
长期酗酒者,即使24小时未饮酒也能产生严重戒断状态。患者一般先因头部损伤或急性感染以及戒酒,表现有焦虑、震颤、出汗、谵妄,呈现动物或昆虫的逼真吓人的视幻觉或感觉性幻觉。谵妄和幻觉是本病的早期症状,却是狂犬病中的晚期表现。
狂犬病疫苗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
接种狂犬病疫苗后(多发生在首剂疫苗后两周),有时可出现发热、关节酸痛、肢体麻木、运动失调和各种瘫痪等症状,在应用疫苗过程中逐渐加重,与本病的麻痹型有时不易区别。但前者经停止接种,用激素治疗后大多数可恢复,死亡病例则须经内基小体和免疫学试验才能鉴别。
治疗当狂犬病发作时,一般在临床上是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该疾病的治疗原则以对症治疗为主,防止各种并发症。狂犬病患者发病以后采取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一定要及时对伤口进行合理的处理,接种疫苗等。还需要对狂犬病患采取隔离护理,要多注意休息。
治疗周期 当狂犬病发作时,一般在临床上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隔离患者
单室严格隔离患者,防止唾液污染,尽量保持患者安静,减少光、风、声等刺激。
对症治疗
首先将患者隔离在安静、光线较暗的单人房间,避免各种声、光、风等刺激,精心护理。医护人员最好进行狂犬病疫苗注射,接触患者应戴口罩、手套,以防患者唾液中的病毒污染皮肤及黏膜破损处。
采取有效措施,维持患者心肺功能。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并应用肌肉松弛剂和间歇正压通气等。
药物治疗应用镇静剂如氯丙嗪、苯巴比妥钠、地西泮(安定)等控制患者的兴奋状态。
鼻饲或静脉输液,补充血容量,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临床曾应用α-干扰素、阿糖腺苷、大剂量人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治疗,均未获成功,还需进一步研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
手术治疗狂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预后狂犬病是所有传染病中最凶险的病毒性疾病,一旦发病,患者会在1~5天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随后会出现死亡,死亡率接近100%。目前对狂犬病死亡的病理生理学阐述不明,可能是由于控制循环系统以及呼吸系统出现损伤造成的死亡。
能否治愈狂犬病目前尚不能治愈,一旦发病,病死率达100%。
能活多久狂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短者10天,长者达10余年,多数为1~3个月,患者常于出现典型症状后3~10天死亡。
复诊狂犬病高暴露风险者,应进行暴露前免疫,包括从事狂犬病研究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接触狂犬病患者的人员、兽医、山洞探险者等。接种3次,于0(注射当天)、7、21(或28)天各肌注1针狂犬病疫苗。一年后加强一针次,以后每隔3~5年加强一针次。
一般情况下,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体内抗体水平可维持至少一年,如再次暴露发生在免疫接种过程中,则继续按照原有程序完成全程接种,不需加大剂量。
全程免疫后半年内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再次免疫;全程免疫后半年到1年内再次暴露者,应当于0、3天各接种1针疫苗;在1~3年内再次暴露者,应当于0、3、7天各接种1针疫苗;超过3年者应当全程接种狂犬病疫苗。
对于已经确诊者无需复诊,应入院治疗,通常短期内即会死亡。
狂犬病患者饮食应注意清淡,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及易消化的蛋白质类食物,不能吃过于咸、甜腻的食物。
饮食调理禁食咸的及甜腻食物,如咸菜、蛋糕等,会引起患者咳嗽,不利于患者安静的休息。
禁酒、咖啡,会刺激患者神经兴奋,加重病情。
宜吃
鸡肉 鸡蛋少吃
薯片慎吃
辣 护理狂犬病患者应单间严格隔离,由专人护理,保持室内绝对安静。对症治疗,预防各种并发症。
日常护理单间隔离患者,绝对卧床,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医护人员最好是经过免疫接种者,并应戴口罩和手套,以防感染。
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必须严格消毒。
预防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与患病动物接触,若被患病动物咬伤、抓伤,应立即进行预防接种。
早期筛查对兽医与动物饲养员等与动物密切接触的工作人员加强监测。
对兽医、动物管理人员、猎手、野外工作者及可能接触狂犬病毒的医务人员应进行预防接种。
预防措施管理传染源
以犬的管理为主,捕杀野犬,管理和免疫家犬,病死动物应予焚毁或深埋处理。
伤口处理
若被狗咬伤,可应用20%肥皂水或0.1%苯扎溴铵(新洁尔灭)彻底冲洗伤口至少半小时,力求去除狗涎,挤出污血。彻底冲洗后用2%碘伏或75%酒精涂擦伤口,伤口一般不予缝合或包扎,以便排血引流。如有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清,则应在伤口底部和周围行局部浸润注射。此外,尚需注意预防破伤风及细菌感染。
预防接种
疫苗接种可用于暴露后预防,也可用于暴露前预防。凡被犬咬伤者,或被其他可疑动物咬伤、抓伤者,或医务人员的皮肤破损处被狂犬病患者唾液污染时,均需进行暴露后预防接种。暴露前预防主要用于高危人群,即兽医、山洞探险者以及从事狂犬病毒研究人员和动物管理人员。
增加接种剂量
下列情形之一的建议首剂狂犬病疫苗剂量加倍给予:
注射疫苗前1个月内注射过免疫球蛋白或抗血清者。
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患者。
接受免疫抑制剂(包括抗疟疾药物)治疗的患者。
老年人及患慢性病者。
暴露后48小时或更长时间后才注射狂犬病疫苗的人员。
疫苗不良反应处理
当接种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时,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多数患者可以自行缓解症状。
如果患者出现了全身症状,例如乏力、发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也不需要做特殊治疗。要是出现了皮肤反应症状,患者一定要及时就医治疗。
患者出现休克、呼吸衰竭、心脏骤停等症状时,需要及时的进行处理,采取心肺复苏以及肾上腺素注射处理症状。
参考文献
[1]单凯,李海军,郭伟.狂犬病的诊治及分析.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11):1279-1280.
[2]传林,殷文武.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狂犬病疫苗立场文件解读[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8,13(11):1039-1043.
[3]王传林,魏敬双.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历史及现状[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8,13(11):1094-1100.
[4]王传林,殷文武.开创我国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工作的新局面[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8,32(3):225-227.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