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激综合征

概述

预激综合征是指窦房结的冲动除了经过房室结的正常房室传导途径向下传,还有其他的通路直接传至心室,引起某些心肌提前激动,从而引起异常的心电生理和伴发多种快速型的心律失常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该疾病主要进行药物治疗,当患者药物治疗不理想时,可以进行导管消融术。经过积极治疗通常患者预后较好,但若未能及时治疗,患者很有可能发生猝死。

预激综合征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preexcitation syndrome 疾病别称: WPW综合征 是否常见: 否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房颤、室颤、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治疗周期: 短期治疗 临床症状: 心悸、胸闷、晕厥 好发人群: 青壮年男性、患有先天性心血管病者 常用药物: 腺苷、维拉帕米、普罗帕酮、胺碘酮 常用检查: 一般体格检查、血常规、心电图、心电生理检查、超声 疾病分类

预激综合征可根据普通旁路和特殊旁路区分为典型预激综合征和变异型预激综合征。具体如下:

典型预激综合征

由Kent束引起的心室预激并伴有快速性心律失常者称为典型预激综合征。典型预激综合征又可根据心电图中胸导联的QRS波群的形态不同,分为A、B型。A型表现为心电图中的胸导联QRS波群主波均向上,预激发生在左心室或右心室后底部。B型表现为心电图中的胸导联QRS波群在V1导联主波向下,V5、V6导联主波向上,预激发生在右心室前侧壁。

变异型预激综合征

由少见的旁道引起的预激综合征称为变异型预激综合征。少见的旁道包括心房-希氏束、房室结-心室纤维和分支-室纤维。

病因

预激综合征是由于房室传导通路异常所引起,大部分的预激综合征患者大多无其他心脏异常,可于任何年龄段发病,男性较多发。先天性心血管病患者较易并发,如二尖瓣脱垂、冠心病等。

主要病因

先天性发育异常

预激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是除正常房室传导通路以外的先天性异常肌束的存在。心房和心室之间,除了正常的房室结外,还存在一些异常的心肌纤维组成的肌束。心脏电信号通过这些肌束传导,形成预激综合征。

遗传因素

一些预激综合征患者存在家族史,基因突变可导致离子通道异常,使得心肌细胞离子流发生异常,从而导致预激综合征。

诱发因素

不良生活习惯

比如吸烟、饮酒、体力劳动量过多等因素诱发,不良的生活习惯可以使得心脏做功量增多,使得心率、心肌收缩力发生变化,从而易诱发预激综合征。

感染

细菌病毒等感染也可引起心律失常,其中呼吸道感染是较常见的诱因。

情绪激动

如暴怒、焦虑、过度兴奋等情绪过激行为,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脏的做功量突然增加而不能代偿,从而引起心律失常。

流行病学

预激综合征的平均发病率为1.5%,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其中男性比女性多发,患有先天性心血管病的患者可并发预激综合征。

好发人群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功能较正常人差,易引起感染等其他症状,而导致心律失常,从而引起预激综合征。

儿童

儿童心脏功能尚不完全,运动量过高,可引起预激综合征。

青壮年男性

青壮年男性活动量大、生活压力大、饮食等生活作息欠规律,较易引起预激综合征。

二尖瓣脱垂患者

二尖瓣脱垂患者易发生预激综合征,可能与二尖瓣叶、乳头肌腱索的牵拉,或者交感神经活性升高、血儿茶酚胺浓度升高有关。

心肌病患者

心肌病是一组异质性疾病,本身就存在心脏机械和电活动的异常,从而易导致预激综合征。

症状

预激综合征患者一般情况下无症状,伴有快速性心律失常时可表现为阵发性心悸、低血压、心力衰竭、休克等。患者还会发生房颤,可能会引起室颤,甚至发生猝死。

典型症状

心动过速

当心室预激伴发有快速型心律失常时,可引起心动过速,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较常见。

心悸和胸闷

患者可突然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又突然消失,感觉心跳加速,比平常的心律快,甚至可引起头晕、乏力、气促及面色苍白。

晕厥

预激综合征伴发快速性心律失常时,可导致心脏回心血量减少,射血量也减少,从而导致脑供血不足,从而出现晕厥症状。

其他症状

心力衰竭

长时间的心动过速或者较频繁的心动过速,以及有其他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可能出现心脏功能失代偿的表现,比如呼吸困难、下肢水肿、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等心力衰竭的表现。

低血压及休克

过高频率的心动过速时,可引起心脏射血量减少,从而引起低血压,严重者甚至可引起晕厥或休克。

呼吸困难

当预激综合征发作,引起快速型心律失常时,就可引起呼吸困难。心律快使得心脏回心血量少,泵血量随之减少,使得心脏供血量减少,从而出现呼吸困难,还可以引起胸闷、气促等症状。

猝死

部分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患者,可以演变为心室颤动,更严重者可以导致猝死。

并发症

房颤

预激综合征患者可并发房颤,心输出量明显减少,可致阵发性心悸、胸闷、低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恶化为心室颤动和猝死。

室颤

预激综合征可并发室颤,导致心室率过快,引起心悸、胸闷,甚至可引起猝死。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是预激综合征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一般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可引起阵发性心悸、晕厥,可因长期心动过速出现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导致心功能不全。

心力衰竭

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患者,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使得心脏收缩功能降低,可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乏力、下肢水肿、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等临床表现。

心绞痛

预激综合征伴有快速性心律失常时,可导致心脏射血量减少,冠状动脉的供血量也减少,使得心肌的供血量不足,从而导致心绞痛的发作。

就医

一般无症状的预激综合征患者不需要治疗,随时观察和遵医嘱复查即可。若患者有快速性心律失常表现及低血压、休克等血流动力学不足的情况下,请及时就诊。

就医指征

出现频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伴有明显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有直系亲属确诊为预激综合征时,或者有预激综合征家族史的患者需做进一步检查。

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表现为低血压、休克、心力衰竭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通常情况下优先考虑到心血管内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什么时候发病?以前是否有过这种情况?

在发病前是否有运动量过多、情绪激动、受凉等其他情况?

一般发病多长时间,是不是突然发病,突然结束?

是否还有其他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有没有得过其他什么疾病?

做过什么检查和治疗?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检查心率及节律是否正常,是否有心脏杂音,一些心脏体征有助于心率失常的诊断。

血常规

看白细胞等感染指标是否正常,及血红蛋白是否正常、是否有贫血表现,排除其他基础疾病。

心脏相关检查

心脏相关检查包括心电图和心电生理检查。

心电图为最经济实用的检查方法,观察QRS波群是否正常、是否伴有其他的心律失常,预激综合征分型的主要依据,可根据心电图表现诊断。

心电生理检查为有创性检查,可以用来确诊预激综合征,明确心率失常的起源部位与发生机制,确定旁路的位置及数目,也可作为治疗效果评价。

心脏B超

观察心脏的心房、心室的大小及活动度,检查是否有其他器质性心脏疾病及心脏瓣膜功能是否正常。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心肌损伤标志物和前脑钠肽检查,可作为排他性检查。心肌损伤标志物正常可以基本排除心肌梗死诊断,前脑钠肽水平正常可基本排除心衰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以下临床症状及心电图表现,可以诊断为预激综合征:

患者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心悸,多数突发突止。

心电图可表现为PR间期缩短,某些导联QRS波群大于0.12s,ST-T段与QRS波群主方向相反。

心电生理检查通过明确具体出现问题的通路来确诊预激综合征。

鉴别诊断

心肌梗死

仔细询问病史,患者是否有心肌梗死的病史及心绞痛等临床症状,发病前是否有诱因。还可以根据实验室检查,如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等心肌坏死标志物来做出诊断。

束支传导阻滞

B型预激综合征应与束支传导阻滞相鉴别,束支传导阻滞的QRS波群一般恒定,且很少伴有快速性心律失常,但对于预激综合征患者心律失常较为常见。

右心室肥厚

A型预激综合征应与右心室肥厚相鉴别,除了观察PR间期和QRS时限、预激波特点外,还要注意是否有电轴右偏,V5、V6导联出现深S波等。通过心电图可以发现不同,做出鉴别。

治疗

一般无症状的患者不需要治疗,或可行心电生理检查以对旁路的不应期特征做出评价。若有频繁的心动过速和伴有明显症状时,可进行药物治疗和导管消融术。

治疗周期 预激综合征根据患者情况来进行个性化治疗。 药物治疗

腺苷

抗心律失常药,当患者伴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时,可用于转复窦性心律。

维拉帕米

钙离子拮抗剂,减慢前向传导,从而消除房室结折返。预激综合征病人发作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可首选维拉帕米静脉注射。

普罗帕酮

钠通道阻滞剂,减慢传导和轻微延长动作电位时辰,患者伴有房颤及房扑时使用。

胺碘酮

阻滞钾通道及延长心室复极,当患者有器质性心脏疾病,并伴有心房扑动和颤动时,优先考虑胺碘酮。

手术治疗

根据疾病危险分层来决定是否接受导管消融治疗。心动过速发作频繁或者伴有心房扑动或颤动的预激综合征,药物治疗不理想时,优先考虑导管消融术,导管射频消融可以根治预激综合征。

其他治疗

预激综合综合征病人发作心房扑动与颤动时,且伴有晕厥和低血压,应立即电复律。预激综合征患者伴有室上性心动过速时,且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优先选择电复律。

预后

预激综合征是一种较少见的心律失常疾病,通常预后良好,一般无症状者不需要治疗。经过导管消融术的患者,成功率高,复发率和并发症较少。若出现明显症状的患者不进行治疗,可能引起猝死。

能否治愈

目前的导管射频消融术较成熟,能治愈预激综合征。

能活多久

预激综合征患者如果及时治疗,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饮食 饮食调理

饮食对于预激综合征患者并无特殊效果,若患者伴有其他疾病,需要遵医嘱进行饮食注意,患者合理、健康饮食即可。

护理

患有预激综合征的患者需注意日常饮食及生活习惯,患者不需要过度焦虑、紧张,避免加重病情及影响治疗效果。患者治愈后应按医嘱定期检查,监测心脏状况。

日常护理

患者注意平时的生活习惯,规律饮食,规律日常作息,避免熬夜。

平时多运动,但是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量。

日常情绪避免过度紧张,适当放松,劳逸结合。

病情监测

在出现心悸、胸闷等临床症状或者心电图异常时,应该及时就诊,遵医嘱定期复查。

心理护理

预激综合征预后较好,患者应该适当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对治疗要有信心。

特殊注意事项

预激综合征患者出现相关症状时,应该到医院就诊,向医生询问相关事项,以及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服用药物治疗的患者,需谨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擅自停药,并且做好相关检查,配合医生治疗。

预防

预激综合征没有特殊的预防方式,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应多注意饮食习惯,规范作息时间,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免情绪激动,注意缓解压力,预防与本病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相关疾病。

早期筛查

若患者出现心悸等临床表现,可以做心电图检查,一旦发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发生更加严重的情况。

预防措施

增强免疫力

注意饮食均衡,多食用新鲜的瓜果、蔬菜,加强体质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加体能。

规范作息

三餐规律,避免情绪激动,适当的缓解压力,规范自己的作息时间,减少熬夜。

避免心律失常

有其他心脏疾病及其他疾病时应及时治疗,避免引起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室颤等心律失常。

子女做相关检查

预激综合征具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当父母具有预激综合征时,子女应该做相关检查,明确是否存在该疾病。

参考文献

[1]李亚如,高东来.预激综合征研究进展[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7,16(7):1007-1008.

[2]葛均波,徐永健,王晨主编.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77.

[3]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心血管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2-23.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99.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