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泌乳素血症

概述

高泌乳素血症又称高催乳素血症,是一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血清泌乳素升高及其相关临床表现为主的、下丘脑-垂体轴功能异常活垂体疾病,导致生殖系统靶器官内分泌功能紊乱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可累及生殖、内分泌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一类疾患的统称。高泌乳素血症患者血清泌乳素(泌乳素)水平升高大于1.14nmol/L(25ug/L),因检测方法不一,各单位的正常值参考范围略有差异。患者在临床上常可表现为闭经、泌乳、月经失调、不孕、性功能减退、头痛、肥胖等症状。

高泌乳素血症

就诊科室: 内分泌科、神经内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hyperprolactinemia,HPRL 疾病别称: 高催乳素血症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不孕不育 治疗周期: 不同疾病类型治疗周期不同 临床症状: 闭经、溢乳、性功能减退、头痛头晕 好发人群: 育龄期女性、泌乳素瘤家族史者 常用药物: 溴隐亭、卡麦角林 常用检查: 血清基础泌乳素测定、垂体激素测定、头颅蝶鞍区MRI 疾病分类

根据病因的不同,高泌乳素血症可分为以下四大类:

生理性

正常人的血清泌乳素基础浓度一般<29μg/L,生理性增幅可至正常高值的3倍。

病理性

下丘脑-垂体损伤(炎症、肿瘤、创伤等),其血清泌乳素水平轻度升高,一般<100μg/L,但常伴有闭经、溢乳和性腺功能减退;垂体损伤(泌乳素瘤、炎症、占位性压迫、手术、外伤等),临床上泌乳素瘤是引起PRL水平>200ug/L的最常见病因;系统性疾病(慢性肾衰、肝硬化、加减、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药理性

应用某些药物可导致泌乳素水平升高,如抗抑郁药、抗组胺药、口服避孕药等。

特发性

特发性高泌乳素血症是指在没有可见的垂体微腺瘤或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疾病引起泌乳素分泌的情况下,患者出现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可能与抑制因子(多巴胺)的降低或促泌乳素释放因子(PRF)升高有关。特发性高泌乳素血症的垂体泌乳素细胞对多巴胺常有抵抗,可能是细胞上的多巴胺受体数目减少或亲合力降低所致。

病因

高泌乳素血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主要包括生理性、药理性、病理性及某些未找到原发灶的特发性高泌乳素血症。在生理情况下,泌乳素的调控以抑制性调节占优势。任何干扰下丘脑多巴胺合成与向垂体输送以及多巴胺与其受体作用的因素均可减弱抑制性调节,而引起高泌乳素血症。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与促泌乳素释放因子的升高和泌乳素释放抑制因子的降低有关。

主要病因

生理行为

常见的情况包括应激、睡眠、剧烈运动、哺乳、妊娠、性生活、进食早期、月经黄体期等,血清泌乳素水平一般不超过200μg/L。

疾病

下丘脑疾病

肿瘤(颅咽管瘤、生殖细胞瘤、转移瘤等)、浸润性疾病(结节病、结核、组织细胞增多症X等)、炎症(脑炎、脑膜炎)、假脑瘤、颅脑损伤、头部创伤、放射性损伤。

垂体疾病

垂体瘤(泌乳素瘤、生长激素瘤、ACTH瘤、无功能腺瘤等)、其他肿瘤(垂体转移瘤、脑膜瘤、鞍内生殖细胞瘤)、空泡蝶鞍综合征、手术或头部外伤或垂体柄离断、浸润性疾病(结节病、结核、巨大肉芽肿)。由于泌乳素瘤直接分泌泌乳素,导致血清泌乳素升高;或是肿瘤、其他疾病压迫垂体柄或下丘脑,导致泌乳素释放抑制因子不能到达垂体,泌乳素分泌增加。

其他内分泌、全身疾患

原发性和(或)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如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桥本甲状腺炎、多囊卵巢综合征、肾上腺瘤、GH腺瘤、ACTH腺瘤等,可导致泌乳素分泌增加,如未分化支气管肺癌、胚胎癌,子宫内膜异位症、肾癌可能有泌乳素升高。肾功能不全、肝硬化影响到全身内分泌稳定时也会出现泌乳素升高。乳腺手术、乳腺假体手术后、长期乳头刺激、妇产科手术如人工流产、引产、死胎、子宫切除术、输卵管结扎术、卵巢切除术等泌乳素也可异常增高。

药物影响

长期服用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酚噻嗪类镇静药:氯丙嗪、奋乃静。儿茶酚胺耗竭剂抗高血压药:利血平、甲基多巴。甾体激素类:口服避孕药、雌激素。鸦片类药物:吗啡。抗胃酸药:H2-R拮抗剂――西咪替丁(甲氰咪胍)、多潘立酮(吗丁啉)。均可抑制多巴胺转换,促进泌乳素释放。药物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多数血清泌乳素水平在100g/L以下,长期服用一些药物使血清泌乳素水平升高达500g/L,而引起大量泌乳、闭经。

胸部疾患

如胸壁的外伤、手术、烧伤、带状疱疹等也可能通过反射引起泌乳素升高。

特发性高催乳激素血症

催乳素多为60~100ug/L,无明确原因。此类患者与妊娠、服药、垂体肿瘤或其他器质性病变无关,多因患者的下丘脑一垂体功能紊乱,从而导致泌乳素分泌增加。其中大多数泌乳素轻度升高,长期观察可恢复正常。血清泌乳素水平明显升高而无症状的特发性高泌乳素血症患者中,部分患者可能是巨分子泌乳素血症,这种巨分子泌乳素有免疫活性而无生物活性。临床上当无病因可循时,包括MRI或CT等各种检查后未能明确泌乳素异常增高原因的患者可诊断为特发性高泌乳素血症,但应注意对其长期随访,对部分伴月经紊乱而泌乳素高于100g/L者,需警惕潜隐性垂体微腺瘤的可能,应密切随访,脑部CT检查发现许多此类疾病患者数年后常发展为垂体微腺瘤。

诱发因素

刺激乳头及乳腺周围神经

常见的有吸吮乳头、慢性乳腺炎、带状疱疹、胸腔胸壁及心脏外科手术、乳腺肿瘤等胸壁病变。通过脊髓、脑干而影响下丘脑功能,解除其对垂体泌乳素的抑制作用而导致溢乳,但升高泌乳素的水平作用有限(女性一般升高血泌乳素10~20ug/L,男性无升高)。

服用某些药物

主要见于麻醉剂、抗惊厥药、抗抑郁药(阿米替林)、抗组胺药(西咪替丁)、降压药(维拉帕米)、含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神经肽、多巴胺通路药(甲氧氯普胺、甲基多巴)、阿片制剂。治疗前列腺肿瘤药物、治疗雄激素过多的脱发用药均有乳腺发育泌乳素增加可能。

流行病学

高泌乳素血症是年轻女性常见的下丘-脑垂体轴内分泌紊乱,不同人群高泌乳素血症发生率不尽相同。在未经选择的正常人群中,约有0.4%有高泌乳素血症;在计划生育门诊人群中,高泌乳素血症发生率为5%;在单纯性闭经患者中,约15%存在高泌乳素血症;在非哺乳期闭经伴有溢乳的患者中,高泌乳素血症达70%。约15%无排卵妇女同时有高泌乳素血症,43%无排卵伴有溢乳者存在高泌乳素血症。3%~10%无排卵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有高泌乳素血症,约8%阳痿和5%不育男性有高泌乳素血症。

好发人群

育龄期女性

育龄期妇女的发病率高达5%~17%,妊娠期间泌乳素可升高10倍以上。

泌乳素瘤家族史者

家族性泌乳素瘤呈家族性发病,伴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者可能是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1型的变异类型。

症状

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表现因年龄、性别、持续的时间、原发病的不同而各异,多于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表现症状,如女性患者最常见的闭经-溢乳综合征。部分患者可症状不典型,在体检时偶然发现。

典型症状

女性症状

月经改变

高泌乳素血症可引起女性月经失调,出现排卵障碍,临床表现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月经稀少或者闭经。

溢乳

高泌乳素血症在非妊娠期及非哺乳期出现溢乳的患者为27.9%,同时出现闭经溢乳者占75.4%,这些患者血清泌乳素水平一般都显著增高。

其他

高泌乳素血症通常伴有体重增加。长期高泌乳素血症可因雌激素水平过低导致进行性的骨痛、骨密度减低、骨质疏松。少数患者可出现多毛、脂溢及痤疮,这些患者可能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其他异常。

男性症状

男性勃起功能障碍

高泌乳素血症是导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同时勃起功能障碍常常是高泌乳素血症最早的临床表现之一。若患者血泌乳素水平不能降低至正常,单纯补充睾酮不能明显改善勃起功能障碍。不能射精和性高潮障碍等也是高泌乳素血症常见的性功能障碍的表现。

性欲减退

高泌乳素血症是下丘脑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频率和幅度均明显减低,垂体分泌促黄体生成素和促卵泡激素也减低,睾丸合成雄激素的量明显下降,引起性欲减退。主要表现为对性行为兴趣下降甚至消失。

第二性征减退

表现为胡须生长速度变慢、发际线前移、阴毛稀疏、睾丸变软、肌肉松弛等,尚有不少患者出现男性乳房发育。

其他

长期高泌乳素血症导致雄激素水平减低,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

其他症状

泌乳素瘤是病理性高泌乳素血症最常见原因。肿瘤压迫的临床表现包括:头痛、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其他脑神经压迫症状、癫痫发作、脑脊液鼻漏等。15%~20%的患者存在垂体腺瘤内自发出血,少数患者发生急性垂体卒中,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呕吐、视力下降、动眼神经麻痹等神经系统症状,甚至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等危象。男性垂体泌乳素瘤患者,常因血泌乳素水平升高引起的症状轻微,未能及时就诊,导致病程延长,直到肿瘤体积较大,压迫视交叉引起视力视野障碍或垂体瘤卒中出现剧烈头痛时就诊。

并发症

男性高泌乳素血症可导致生精作用减退、不育症。女性患者泌乳素轻度升高时(<200~300μg/L)可引起黄体功能不足,发生反复自然流产;随着血清泌乳素水平进一步升高,可出现排卵功能障碍、不孕症。

就医

高泌乳素血症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于控制症状、预防并发症,改善疾病的预后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有闭经、溢乳、垂体肿瘤压迫症状,不孕不育患者应常规筛查血清泌乳素水平。

就医指征

对于好发人群,应注意体检性激素六项,关注血清泌乳素的水平,一旦发现有泌乳素增高的情况,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对于存在月经失调、溢乳、性功能减退、男性勃起功能障碍、不孕不育等症状的患者,疑为高泌乳素血症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垂体肿瘤、高泌乳素血症的患者,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视力下降、动眼神经麻痹等神经系统症状,甚至脑出血、昏迷的表现时,应尽快就医或拨打120。

就诊科室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内分泌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剧烈头痛、呕吐、视力下降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急诊科、神经外科等。

医生询问病情

因为什么症状来就诊?

目前月经情况如何,有没有闭经、经期缩短、月经延迟、经量稀少或经量过多?

目前都有什么其他症状?(如溢乳、乳腺萎缩或不孕不育)

是否有以下生殖系统症状?(如性欲或性腺功能减退、阴毛脱落、外阴萎缩、阴道分泌物减少等症状)

是否有以下视力方面症状?(如头痛伴视觉异常、视力减退、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如高血压、溃疡病、精神障碍、睡眠紊乱)

近期有没有服用过某些药物(如阿米替林、西咪替丁、维拉帕米、阿片类止痛药、口服避孕药等),如有服用,开始服用和终止服用的时间是什么?

是否有男性激素依赖性肿瘤治疗史和抗雄激素脱发治疗史

生育情况如何,近期有没有哺乳?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重点是乳腺、生殖器、眼部)

医师仔细检查乳腺有无溢乳、生殖器有无萎缩,并常规做视力、视野及眼底检查。

实验室检查

测定血清基础泌乳素水平:清晨安静状态下,上午10~11点取血测定,泌乳素水平大于正常上限值的3倍者,1次检查即可确定;泌乳素未大于正常上限3倍者,至少重复测定2次。泌乳素≤25μg/L时,注意随访症状,每年复查泌乳素水平。泌乳素>25μg/L者,确诊为高泌乳素血症,需详细询问病史,确定病因,判断是否有药物性或生理性原因存在。若通过病史不能确定病因,应注意完善血HCG、甲状腺功能、胰岛素水平、血尿素氮、血肌酐、肝功能检查,以明确是否有引起疾病的病理因素存在。

影像学检查

对于血清泌乳素>100μg/L的情况,应注意完善影像学检查如MRI加增强检查,明确是否有泌乳素腺瘤或其他蝶鞍区病变。影像学检查阴性者考虑特发性高泌乳素血症。对于泌乳素细胞增生和小于2mm的泌乳素微腺瘤影像学多不能查出,因此阴性不能排除泌乳素瘤的可能,如果2次泌乳素≥300μg/L,排除妊娠、药物的情况,可以确定垂体瘤的诊断。

鞍区MRI

可以很好的观察垂体肿瘤内部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了解病变是否侵犯视交叉、颈静脉窦、蝶窦以及侵犯的程度。当怀疑有微腺瘤存在时,可选择冠状位的增强扫描。对于垂体柄是否有被占位性病灶压迫的情况、断裂的细微观察效果也明显优于其他检查。MRI还可以发现一些非垂体性的鞍内占位性病变如脑膜瘤及颈内动脉瘤。

CT

清晰度、特异性较MRI差,但可显示鞍底骨质被破坏的征象。垂体瘤患者一般表现垂体形态改变,左右不对称,腺体密度不均匀,垂体柄不居中。

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

对出现月经紊乱及不育、溢乳、闭经、多毛、青春期延迟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血液学检查

血清催乳素>1.14nmol/L(25μg/L)可确诊为高催乳素血症,检测时间最好在上午9~12点。

影像学检查

血清催乳素>4.45nmol/L(100μg/L)时,应进行垂体磁共振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垂体微腺瘤或腺瘤。

眼底检查

由于垂体腺瘤可侵犯或压迫视交叉,引起视乳头水肿;也可因肿瘤压迫视交叉致使视野缺损,出现此两种检查结果可辅助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该病诊断明确,无需与其他病相鉴别。

治疗

高泌乳素确诊后应明确病因,对于存在系统性疾病如肾衰、肝硬化等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病,部分可使泌乳素水平恢复正常;对于泌乳素轻度升高的者应注意排除生理原因所致,做好激素水平监测,当诱发因素接触后,激素往往降至正常;对于有明显临床症状如闭经溢乳、不孕不育、头痛者,应首选药物;对有明显肿瘤压迫症状可考虑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不同的疾病类型导致的高泌乳素血症,其治疗周期不同,目前80%以上的疾病多采用药物治疗,在泌乳素水平正常的最小维持剂量2年后可以停药。 药物治疗

甲磺酸溴隐亭

多肽类麦角生物碱,可选择性的激动多巴胺受体,能有效降低催乳素,对功能性或肿瘤引起的泌乳素水平升高均能产生抑制作用。溴隐亭治疗后能缩小肿瘤体积,使得妇女月经和生育能力得到恢复。主要副作用包括恶心、头痛、眩晕、疲劳、嗜睡、便秘、直立性低血压,在用药数天后可自行消失。新型的溴隐亭长效注射剂可克服口服造成的胃肠功能紊乱。为女性不孕患者备孕的首选治疗用药,用药时注意监测,避免孕早期用药过量。

卡麦角林

对多巴胺D2受体有高度的选择性和亲合力,其作用时间比溴隐亭长,每周给药1~2次,不良反应比溴隐亭小,耐受性优于溴隐亭。

喹高利特

作用于多巴胺D2受体的多巴胺激动剂,多用于甲磺酸溴隐亭副作用无法耐受时。

维生素B6

和甲磺酸溴隐亭同时服用,可起到协同作用。

手术治疗

当垂体肿瘤产生明显的压迫及神经系统症状或药物治疗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时,可采取手术治疗;术前可短期服药,使垂体瘤体积缩小,以减少术中出血风险。如果术后有肿瘤残留,仍需遵医嘱服药或配合放疗。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主要适用于大的侵袭性肿瘤、术后残留或复发的肿瘤;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副作用的患者;有手术禁忌或拒绝手术的患者以及部分不愿长期服药的患者。多巴胺激动剂具有放射保护作用,建议放射治疗泌乳素肿瘤的同时最好停用多巴胺激动剂。放射治疗后2~10年,有12%~100%的患者出现垂体功能低下,1%~2%的患者可能出现视力障碍或放射性颞叶坏死,另外可能出现对生育的影响。

预后

高泌乳素血症经过全面合理的治疗,一般可以使泌乳素水平恢复正常。部分患者随着诱发因素和原发病的好转,预后较好。疾病原发于下丘脑和垂体的患者复发率偏高,可能需要药物长期维持治疗。

能否治愈

生理、药物原因导致者,解除诱发因素往往可以自愈。病理性高泌乳素血症,部分轻症患者可以治愈,但肿瘤导致高泌乳素血症者复发率较高。

能活多久

一般不影响寿命,某些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如生殖细胞瘤、转移癌的患者5年生存率稍低。

复诊

患者出院一月后需门诊复查泌乳素水平,调整药物用量。当使用最小维持剂量两年,泌乳素水平正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微腺瘤无增大时,考虑停药。每年需复查两次泌乳素水平,1~2年检查一次垂体MRI。

饮食

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应三餐定时定量、合理搭配、加强营养;饮食有节,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蛋白、高脂肪饮食的摄入,可适当多食新鲜的蔬菜、水果,不食辛辣、刺激性食品。增加日常饮水量,禁食生冷的瓜果。

饮食调理

中医建议可适当进食海带、海藻、金桔、山楂、香橼等食物,可调理气郁体质,促进肝脏的疏泄功能。

睡前避免饮用咖啡、浓茶等提神醒脑的饮料。

避免辛辣、刺激、过于油腻的食物,如川椒、肥肉。

护理

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对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的护理,患者应增加对疾病的了解,积极参与疾病相关宣讲,采取合适的措施,减轻临床症状、加强病情监测,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对于疾病的特殊类型应提高警惕,遵医嘱按时体检,避免漏诊、误诊,延误病情。

日常护理

健康教育

患者应主动学习疾病的诊断和临床危害,各种治疗方法的利弊,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药品护理

患者应学习详细的用药注意事项、可能的不良反应,停药后有疾病复发的风险,不能随意自行停药、减药。

注意穿着合适的内衣

减轻溢乳的症状,及时清理、滋润乳房。

病情监测

在用药控制泌乳素期间,患者需定期医院随访,抽血复查血清泌乳素水平,开始治疗时每月复查1次,后逐渐调整为3~6个月1次,及时遵医嘱调整药物用量。

预防

高泌乳素血症的诱发因素复杂多样,预防较为困难,建议从多方面包括作息、饮食、精神状态、运动、用药、衣物选择等着手,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育龄期女性和配偶及高危人群应做好早期筛查,坚持定时体检或随访。

早期筛查

育龄期妇女和配偶、有泌乳素瘤家族史者、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者、患有有肝硬化等基础疾病者,应早期筛查血清基础泌乳素水平,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预防措施

合理作息,避免睡眠紊乱。

穿着合适的内衣,避免束胸过紧。

避免抑郁、紧张、焦虑等急性应激性情绪。

适当运动,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过度剧烈运动。

如需长期使用某些抗抑郁、抗胃溃疡等药物时,注意监测泌乳素水平。

参考文献

[1]廖二元.内分泌代谢病学[M].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67-375.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659-661.

[3]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M].第1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23-1125.

[4]童南伟,邢小平.内科学内分泌学分册[M].第1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1-39.

[5]温蕊瑜,戴丽冰.戴丽冰.治疗高泌乳素血症性不孕症经验总结[J].中华养生保健,2020.38(6):18-31.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175.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