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
败血症是指病原菌及其毒素侵入血流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败血症,可引起高热、寒战、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皮疹、神志改变等系列临床症状,重者可致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就诊科室: 感染科、血液科、急诊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septicemia 是否常见: 否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感染性休克、心力衰竭、黄疸、急性肾衰竭、脑膜炎 治疗周期: 1~2周 临床症状: 高热、寒战、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皮疹、神志改变 好发人群: 婴幼儿、老年人、重度感染者、烧伤患者、免疫缺陷者 常用药物: 头孢他啶、氨苄霉素、青霉素、万古霉素 常用检查: 血培养、中性粒细胞试验、骨髓培养、血常规 疾病分类革兰阳性菌败血症
以金葡萄最为常见,表皮葡萄球菌(表葡菌)也不少见,其他还有肺炎球菌及溶血性链球菌,后者常引起新生儿败血症,另外D组链球菌(肠球菌)以易并发心内膜炎。
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患者健康情况一般较差,多数伴有影响机体防御功能的原发病,属于院内感染者较多。致病菌侵入广泛,包括泌尿生殖道、肠道、胆道以及呼吸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多见,肺炎克雷伯菌有增多趋势,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最为凶险。
厌氧菌败血症
入侵途径以胃肠道和女性生殖道为主,其次为褥疮、溃疡等,临床上肝硬化、糖尿病、恶性肿瘤及尿毒症患者易发生厌氧菌败血症。
真菌败血症
一般发生在严重原发病的病程后期,多发生在免疫功能低下者,常见于长期接受广谱抗生素类药物、肿瘤化疗、器官移植、严重烧伤等患者。
病因败血症病因最主要是各种病原菌,对于身体自身免疫能力比较弱、长期使用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来说,机体受感染后局限能力弱,容易扩散至血液中。
主要病因人体因素
皮肤外伤、黏膜屏障结构破坏是革兰阳性细菌败血症的主要原因。
基础疾病、化疗药物、放射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广谱抗菌药物使用容易继发真菌、病毒及其他机会致病菌出现败血症的机会。
重要器官大手术、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静脉导管、保留尿管、内镜检查、内引流管安置等。
严重外伤、烧伤、糖尿病、结缔组织病、肝硬化、尿毒症、痴呆、慢性肺部疾病等。
病原菌因素
革兰阳性菌生长过程中分泌外毒素,如金葡菌产生的血浆凝固酶、杀白细胞素、肠毒素等。
革兰阴性杆菌释放的内毒素(LPS),如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死亡后均可释放内毒素。
诱发因素各种原因引起的机体免疫功能缺陷或下降。
免疫抑制剂、抗菌药物、细胞毒类药物、肾上腺素的长期使用,长期放疗、化疗。
各种侵入性检查或操作,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人工呼吸器、各种置留导管等。
严重的原发性疾病,如肝硬化、白血病、尿毒症、糖尿病等。
严重的烧伤和各种严重的创伤。
重要器官大手术的开展,如器官移植等。
流行病学重症败血症死亡率30%~50%,败血症休克死亡率40%~60%,预计在未来十年内败血症的发病率将会有进一步增加。
好发人群婴幼儿及新生儿
新生儿由于免疫功能不成熟,更易发生这种病症。出生体重越小,发病率越高,婴幼儿时期还可能发生隐性菌血症。
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退化,免疫抵抗能力下降,伤口破溃不容易愈合,更容易让致病菌有机可乘。
重度感染、重度烧伤等重大疾病史患者
这类患者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体内细菌产生抗药性,且此类患者抵抗能力差,免疫力低下。
免疫系统受损患者
此类患者免疫系统清除病原菌能力差,在病原菌感染后更容易患败血症。
肿瘤患者
接受各种放化疗、生物制剂治疗者。
症状败血症起病急骤,以高热、寒战为起病初期特征,热型不定。同时伴有各种皮肤损伤,以瘀点、瘀斑、猩红热样皮疹、荨麻疹样皮疹常见,婴幼儿还可出现黄疸。同时还可引发多器官并发症,导致休克或器官衰竭。
典型症状革兰阳性菌败血症
金葡菌败血症
以皮肤疖肿为常见典型症状,起病急,高热、寒战,所发皮疹可为多形性,可有瘀点、荨麻疹、猩红热样皮疹及脓疱疹等,有时可累及大关节,出现红肿痛。容易出现迁徙性损害,常见多发性肺部浸润,甚至可形成脓肿,其次为肝脓肿、化脓性脑膜炎、骨髓炎、皮下脓肿等。
表葡菌败血症
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呼吸道及肠道中耐甲氧西林菌株数目明显增多,常伴有近期感染或有大手术或者侵入性检查等,病程中可出现皮疹、肝脾肿大、迁徙性脓肿。
厌氧菌败血症
由胃肠道入侵者,血培养常反复多次阳性,且为多数菌感染;由女性生殖道入侵者,血培养多次阳性者少见,但亦常为混合感染。患者也可出现发热、寒战,也可能会有神经精神方面的症状,或者出现其他脏器衰竭的表现,如肝肾功能的异常、心力衰竭、感染性休克等。
真菌败血症
病初时可出现真菌局部感染,如口腔溃疡、肺部炎症。继而突然发生寒颤、高热、出汗,情况迅速恶化,并伴有表情淡漠、嗜睡、血压下降和休克,发展速度一般慢于细菌感染,可有多处真菌感染病变的表现,如口腔溃疡、肺部病变、皮肤斑片、肾病变、眼底视网膜及脉络膜上白色发亮的小圆形隆起。
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患者多数伴有机体防御功能的原发病,出现双峰热,寒战、高热、大汗,院内感染者较常见。累及多脏器,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黄疸、肝功能衰竭、急性肾衰、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并发症金葡菌败血症起因为皮肤及伤口感染,可并发感染性休克、肝脓肿。
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可并发心力衰竭、黄疸、肝功能衰竭、急性肾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较严重的溶血性贫血及肾衰竭、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心内膜炎、脑膜炎、支气管炎、肺水肿、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等。
就医一旦出现发烧、寒战,以及全身不适、头痛、关节痛、脉搏和呼吸加快、皮疹,且近期有呼吸道、消化道、尿路感染或烧伤、器械操作史,以及各种感染虽经过抗菌治疗但未能有效控制,或者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且突发高热者,均应高度怀疑有败血症之可能,需要立即就医。
就医指征如婴幼儿、老年人或近期有过重大手术史、有过器械侵入性治疗,且伴有感染症状或抵抗力低下者,当出现高热、寒战且伴有皮疹出现,持续大汗等情况时,需要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大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感染科就诊。
由于败血症大多起病较急,在情况较为紧急的时候也可以去急诊科就诊。
由于败血症是由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所以可以去血液内科进行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因为什么来就诊?
近期有没有过感染的症状?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近期有没有做过大手术或者有没有过侵入性治疗?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一般检查
细菌性败血症血液检查发现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常为(10~30) x10^9/L,中性粒细胞增高,可有明显核左移及细胞内中毒颗粒。免疫反应差及少数革兰阴性菌败血症白细胞数可正常或降低,但中性粒细胞数增高。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血小板减少,病程长者可有贫血,尿常规检查可见蛋白或少量管型。
病原学检查
形态学检查
各种标本的涂片染色。
各种培养和药敏鉴定
血培养、骨髓培养、体液培养、植入物培养等。
病原免疫学检查
支原体、衣原体抗体、真菌G/GM试验等。
PCT检查
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对细菌性败血症早期诊断有参考意义,同时也有助于评估败血症患者抗生素的疗效和缩短其使用疗程。
其他检查
鲎试验阳性可提示血清中存在内毒素,有助于诊断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骨髓炎或化脓性关节炎多在发病2周后X线检查可发现相应病变,可酌情进行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
诊断标准血象
白细胞总数大多显着增高,达(10~30) x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多在80%以上,可出现明显的核左移及细胞内中毒颗粒,少数革兰阴性败血症及机体免疫功能减退者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稍减低,可通过上述结果初步确诊。
中性粒细胞四唑氮蓝(NBT)试验
此试验仅在细菌感染时呈阳性,可高达20%以上(正常在8%以下),有助于病毒性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与细菌感染的鉴别。
实验室检查
血及骨髓培养阳性。如与局部病灶分泌物,如脓液、尿液、胸水、脑脊液等培养所得细菌一致,则更可确诊。
鉴别诊断粟粒性结核
多有结核史或阳性家族史,起病较缓,持续高热,菌血症较败血症轻,可有气急紫绀及盗汗,血培养阴性,起病2周后胸部X线可见均匀分布的粟粒型病灶。
疟疾
虽有寒战、高热,但有明显的间歇缓解期,恶性疟发热、寒战多不规则,但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不高,血培养阴性,血液及骨髓涂片可找到疟原虫。
大叶肺炎
病前常有受寒史,除寒战,尚有咳嗽、胸痛、咳铁锈色痰等呼吸道症状,体检肺部有实变征,胸片示大片炎性阴影,血培养阴性。某些败血症常继发于肺炎病变基础上,此时血培养可发现阳性致病菌。
治疗重视支持治疗和对症处理,尽早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先根据情况、经验用药,以后再根据疗效、培养和药敏结果调整用药。给药时疗程要足,可联合用药。
治疗周期 该病的治疗周期应视患者病情而定,一般为1~2周。 一般治疗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严重者酌情给予全血或血浆支持。
药物治疗细菌性败血症尽快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针对性选择一种或多种抗生素,并达到足够的治疗浓度。在获得细菌培养结果后,应根据药敏结果使用相应药物,常用抗生素有头孢他啶、氨苄霉素、青霉素、万古霉素。
针对暴发型败血症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在首选有效抗菌药物同时,可应用地塞米松,1~3日即停用。
也可使用其他药物治疗,如帮助血管收缩的增加药、皮质类固醇药物、胰岛素、止痛剂或镇静剂等。
手术治疗化脓性病灶不论其为原发性或迁徙性,均应及时切开排脓或加以引流。化脓性胸膜炎、关节脓肿等可在穿刺引流后局部注入抗菌药物。胆道及泌尿道感染有梗阻时也应考虑手术治疗,疏通梗阻灶。
其他治疗如出现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应及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以缓解组织缺氧状态。
预后败血症的病死率高,平均30%~40%,不同病原菌所致败血症的病死率不同。医院内感染败血症病死率高于院外,真菌败血症病死率高于60%,绿脓杆菌败血症病死率高于80%。
能否治愈若患者营养条件良好,且无并发症,普通细菌性败血症在经过系统、正规治疗2周左右便可痊愈。如果抵抗力很低的患者,如白血病晚期、艾滋病患者发生败血症,有时即使应用多种敏感的抗菌药物治疗,由于病情恶化,炎症难以控制,患者往往因为严重感染而导致死亡。
能活多久如果发现及时且经过正规及时治疗,败血症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败血症在经过规范的治疗恢复后,前期需要过半个月复查一次,当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以及肝肾功能经过检查都没有问题后,再过一个月进行二次检查,往后三个月再次复查,如果各项指标都正常,则无需复诊。
饮食 饮食调理败血症患者在饮食上要保证各种营养成分的供给,宜多吃富含优质蛋白、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品,无法进食的患者可通过鼻饲或胃肠道外输注保证营养。
护理当患者出现败血症时,一定要注意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积极有效的护理,要注意监测其感染情况,对于免疫抵抗力差的人群应适当加强营养和机体功能锻炼,定期监测血象。
日常护理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加强锻炼身体,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对于有皮疹的患者应加强皮肤护理,及时处理感染灶,避免感染。
患者应保证起居环境舒适清洁,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添衣物,避免受凉或发生感染性疾病。
患者应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保持皮肤黏膜和口腔清洁,预防其他感染发生。
特殊注意事项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癌药物的患者免疫力低下,建议做好保护性隔离,保证生活环境清洁。
预防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调整健康的饮食结构,保证营养的均衡,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帮助身体更好的抵御疾病。
预防措施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做运动,增加身体免疫力。
平日里遵医嘱用药,禁止滥用抗生素。
注意多补充维生素和优质蛋白以及铁元素,且注意少食多餐。
治疗感染,对已发生的疖肿不要挤压,也不要过早地切开,以免细菌扩散而形成败血症。尽量避免皮肤黏膜受损,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病灶。
远离传染源,尽量避免出现在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的环境中,防止出现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徐静仪.儿科败血症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1988(10).
[2]叶志杰,楚海峰,马守菊.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早产儿败血症及血清IgG的变化[J].中国综合临床.2001(04).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