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

概述

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的肿瘤性疾病,起源于发生突变的单个淋巴细胞,突变后的淋巴细胞具有增殖和生存优势。淋巴瘤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淋巴结、扁桃体、脾及骨髓最易受到累及。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和局部肿块是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可伴有某些器官的受压迫症状。病变侵犯结外组织,如胃肠道、骨骼或皮肤等,则表现为相应组织器官受损的症状,当淋巴瘤浸润骨髓时可形成淋巴瘤细胞白血病,常有发热、消瘦、盗汗等全身症状。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将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85%的淋巴瘤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淋巴瘤

就诊科室: 血液内科、肿瘤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lymphoma 疾病别称: 淋巴癌 是否常见: 否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压迫症状、皮肤病变 治疗周期: 长期治疗 临床症状: 淋巴结肿大、发热、盗汗 好发人群: 阳性淋巴瘤家族史者、免疫功能有缺陷者、感染EB病毒者 鉴别诊断: 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转移癌、巨大淋巴结增生、IgG4阳性多器官淋巴增殖综合征 常用检查: 血液检查、骨髓穿刺活检、胸腹部和盆腔的CT检查、病理检查 疾病分类

按组织病理学改变,淋巴瘤分为两大类:

霍奇金淋巴瘤

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B细胞淋巴瘤,大多起源于生发中心,主要累及淋巴结、脾、肝脏和骨髓,特点是淋巴结进行性肿大,典型的病理特征是R-S细胞存在于不同类型反应性炎症细胞的特征背景中,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率以北美、北欧最高,东亚的发病率较低。2008年WHO(世界卫生组织)分类中,将霍奇金淋巴瘤分为经典型和结节性淋巴细胞优势型,前者又分为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富含淋巴细胞型和淋巴细胞削减型,组织分型与预后有密切关系。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中以结节硬化型最常见,混合细胞型次之,其他各型均较少见。

非霍奇金淋巴瘤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由于免疫系统的细胞在分化的不同阶段发生突变而致,其淋巴结病变常表现为多中心起源,或越过邻近淋巴结向远处淋巴结跳跃式播散。侵袭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常累及结外淋巴组织,发展迅速,镜下正常淋巴结构破坏,淋巴滤泡和淋巴窦可以消失。不同来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细胞的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受累基因及临床表现不同,从而形成各种亚型。正常免疫细胞转化为恶性淋巴瘤细胞,可能存在特定的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异常,部分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原癌基因的激活与特定的遗传学异常有关。2008年WHO(世界卫生组织)淋巴肿瘤分类结合了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和临床的特征,将非霍奇金淋巴瘤分为B细胞肿瘤、T/NK细胞肿瘤两大类。

病因

虽然大多数淋巴瘤至今尚无明确病因,但目前认为病毒,尤其是EB病毒感染可能与淋巴瘤发病有密切关系,病毒感染后使淋巴组织持续增生,引起胸腺系统淋巴细胞的表面抗原性改变。此外,免疫因素、职业因素、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等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化学致癌物、饮食不平衡等容易诱发。

主要病因

霍奇金淋巴瘤

病毒感染

曾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EB病毒感染者,发生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增加了3倍,原位杂交研究显示约50%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Reed-Sternberg细胞,即R-S细胞内可以检出含有EB病毒编码的小RNA,这种情况尤其易见于混合细胞亚型及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HIV感染与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也有密切关系,HIV感染者发生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0~20倍。

遗传因素

遗传易感性在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文献报道4.5%的患者家族中有人患霍奇金淋巴瘤或其他肿瘤。单卵双生同胞之一发生霍奇金淋巴瘤,另一同胞发生该病的风险是异卵双生者的100倍,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第一代亲属发生该病的风险增加5倍。

免疫因素

具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有干燥综合征、结节病病史或家族史者,霍奇金淋巴瘤的患病风险增加。

非霍奇金淋巴瘤

免疫缺陷

免疫缺陷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前者包括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症、Klinefelter综合征、Chediak-Higashi综合征等。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实体器官移植发生淋巴增殖性疾病者在20%以上,类风湿关节炎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增加2倍。

感染

如HIV(艾滋病病毒)感染、EB病毒、HHV-8(人类疱疹病毒)、HCV(丙型肝炎病毒)、Hp(幽门螺杆菌)感染等,HIV感染者发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增加100倍以上。此外,几乎所有艾滋病伴发的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和约50%其他类型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有关,EB病毒与大多数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疾病也有一定关系。人类疱疹病毒8,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与免疫缺陷者发生原发渗出性淋巴瘤有关,原发渗出性淋巴瘤患者常常同时感染了EB病毒。

职业与环境因素

杀虫剂、有机溶剂、染发剂、紫外线、吸烟等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有一定关系。农药,尤其苯氧基除草剂,如2,4-苯氧代乙酸与非霍奇金淋巴瘤有很强的联系。高脂饮食可能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有关,大量吸烟者发生滤泡型淋巴瘤的风险增加,乳糜泻与肠病性T细胞淋巴瘤有关。

遗传因素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同胞、淋巴瘤或其他血液肿瘤患者的第一代亲属,患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风险轻度增高。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0及其他多态性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有关。

流行病学

淋巴瘤的发病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国家淋巴瘤的发病率存在差异。

我国淋巴瘤的发病率明显低于欧美各国及日本,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报告,2012年我国淋巴瘤的发病率为6.13/10万,年龄标化发病率为4.81/10万,在男性位于肿瘤第10位,城市的发病率高于农村。

淋巴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最小为3个月,最大>80岁,以20~40岁为多见,约占50%。欧美国家霍奇金淋巴瘤发病年龄呈双峰,第一个发病高峰年龄为15~30岁的青壮年,第二个高峰在55岁以上。

不同区域淋巴瘤的亚型分布也存在差异,在美国滤泡型淋巴瘤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中相对较少,Burkitt淋巴瘤最常见于赤道非洲国家,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最常见于日本西南部、美国东南部、南美东北部和加勒比盆地。

好发人群

有阳性家族史者,即父母或其他直系亲属中有患淋巴瘤的人。

感染相关病毒者,如EB病毒、HIV病毒等。

经常接受辐射者,如因肿瘤接受放射治疗的人以及放射科工作者。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等化学药物者。

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免疫功能有缺陷者。

症状

淋巴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和局部肿块,同时淋巴瘤属于全身性疾病,几乎可以累及全身各大组织器官,不同的部位受累其症状不尽相同,如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或者是肿瘤压迫相近组织器官所致的综合征表现,还可以出现皮肤病变等并发症。

典型症状

霍奇金淋巴瘤

淋巴结肿大,首发症状常是无痛性颈部或锁骨上淋巴结进行性肿大,其次为腋下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可以活动,也可互相粘连,融合成块,触诊有软骨样感觉。

全身症状

发热、盗汗、瘙痒及消瘦等,30%~40%的霍奇金淋巴瘤病人以原因不明的持续发热为起病症状,这类病人一般年龄稍大,男性较多,常有腹膜后淋巴结累及。周期性发热即Pel-Ebstein热,约见于1/6的病人,可有局部及全身皮肤瘙痒,多为年轻女性,瘙痒可为霍奇金淋巴瘤的唯一全身症状。

带状疱疹

5%~16%的霍奇金淋巴瘤病人发生带状疱疹。

饮酒痛

饮酒后引起的淋巴结疼痛,是霍奇金淋巴瘤病人所特有,但并非每一个霍奇金淋巴瘤病人都是如此。

非霍奇金淋巴瘤

淋巴结肿大或局部肿块

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是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共同的临床表现。淋巴瘤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具有全身性的特点,其中淋巴结、扁桃体、脾及骨髓是最易受到累及的部位。

其他症状

免疫、血液系统表现,恶性淋巴瘤诊断时10%~20%可有贫血,部分患者可有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增多、血沉增快、类白血病反应,部分晚期病人表现为免疫功能异常。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部分患者的血清中可以检测到数目不等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并发症

皮肤病变

恶性淋巴瘤患者可有一系列非特异性皮肤表现,如多形性皮肤损害、红斑、水疱、糜烂等,晚期恶性淋巴瘤患者免疫状况低下,皮肤感染常破溃、渗液,形成全身性散在的皮肤增厚、脱屑。

压迫症状

淋巴瘤对周围邻近组织产生压迫者症状,纵隔或后腹膜淋巴结肿大可出现压迫或浸润症状,如胸痛、咳嗽、上腔静脉综合征、腹痛、背部疼痛、脊髓压迫等相应表现。

就医

患者出现脾大、腹水、骨骼疼痛、乏力、消瘦时,需要到血液内科、肿瘤科及时就诊,通过血液和骨髓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或组织检查等来确诊。淋巴瘤需要与慢性淋巴结炎、多种自体免疫性疾病、淋巴结转移癌等疾病相鉴别。

就医指征

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期接触放射线者、家族有淋巴瘤阳性病史者,定期体检非常有必要。无论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发现相应的症状,如无痛性淋巴结增大,伴或不伴发热、体重减轻时,应该及时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淋巴结肿大,血象中白细胞异常增高,并出现乏力、消瘦,偶有皮肤损害红斑、溃疡等症状,高度怀疑淋巴瘤时,应及时到相应科室就诊。

已经确诊淋巴瘤的患者,若出现脾大、腹水、骨骼疼痛、胸痛、腹痛等结外器官受累或压迫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大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血液内科就诊。

淋巴瘤治疗过程中若出现继发实体肿瘤改变,如肺癌的相应症状时,可以转诊至肿瘤科。

医生询问病情

淋巴结肿大是什么时候岀现的?(注意是否是无痛性、进行性增大)

家人有没有得淋巴瘤?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发热、瘙痒、体重下降、皮肤溃疡、浸润性斑块等)

有无肝脾肿大等伴随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血液和骨髓检查

淋巴瘤患者做血象检查,常有轻到中度贫血,白细胞可轻度或明显增加,伴有淋巴细胞绝对或相对增多,血小板增多,疾病活动期可见血沉加快。若发现血清乳酸脱氢酶(LDH)以及β2-微球蛋白的升高,则提示预后不良。对于就诊时有发热、盗汗和体重减轻,或外周血细胞计数低于正常水平的患者,应做骨髓活检和涂片检查,骨髓活检阳性率更高,部分病人的骨髓涂片中可找到淋巴瘤细胞。疾病活动期血沉增快,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增高,后者提示预后不良。

影像学检查

所有淋巴瘤患者均应做胸部、腹部和盆腔的CT检查,当骨骼或软组织受累及或静脉应用造影剂有禁忌时,进行磁共振检查。PET-CT用于疾病的分期检查和治疗后残留病灶的检查,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CT,但需要注意的是PET-CT扫描判断骨髓是否存在病变时可出现假阳性,B超常规用于浅表淋巴结或浅表器官诊治后的随诊。

病理学检查

淋巴瘤患者行病理学检查时可确诊淋巴瘤的类型,如非霍奇金淋巴瘤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有各自独特的病理表现和免疫表型。

脑脊液检查

中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Ⅲ、Ⅳ期患者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或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者,需行脑脊液检查,表现为脑脊液压力增高、生化蛋白量增加、常规细胞数量增多,以单核为主。

心肺功能检查

淋巴瘤患者使用化疗药后可能出现心律失常、呼吸困难、发热、干咳等心肺副作用,因此医生在用药前可能会让患者进行心肺功能相关检查。

其他检查

感染筛查

主要行HIV病毒、EB病毒、HHV-8、HCV、幽门螺杆菌(Hp)的筛查,尤其是对于胃部有淋巴瘤的患者Hp检查必不可少,若结果阳性需进一步安排确诊试验。此外,对于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该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测定。

诊断标准

根据淋巴瘤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即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以及相应的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作出淋巴瘤的确诊和分型诊断。除此之外,再对淋巴瘤进行分期诊断,以助于后期的治疗。

确诊和分型诊断

如果出现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可初步怀疑是淋巴瘤,并进一步做淋巴结病理检查。此外可通过皮肤活检及印片确诊是否是皮肤淋巴瘤,如果常规化验发现有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血细胞数量异常或者是谷歌出现病变,可以通过骨髓穿刺活检来明确骨髓受累情况。

分期诊断

淋巴瘤的临床分期分组标准如下:

Ⅰ期

单个淋巴结区域(Ⅰ)或局灶性单个结外器官(ⅠE)受侵犯。

Ⅱ期

在膈肌同侧的两组或多组淋巴结受侵犯(Ⅱ)或局灶性单个结外器官及其区域淋巴结受侵犯,伴或不伴横膈同侧其他淋巴结区域受侵犯(ⅡE)。

Ⅲ期

横膈上下淋巴结区域同时受侵犯(Ⅲ),可伴有局灶性相关结外器官(ⅢE)、脾受侵犯(ⅢS)或两者均有(ⅢE+S)。

Ⅳ期

弥漫性单个或多个结外器官受侵犯,伴或不伴相关淋巴结肿大,或孤立性结外器官受侵犯伴远处,非区域性淋巴结肿大,如肝或骨髓受累,即使局限也属Ⅳ期。

鉴别诊断

多种自体免疫性疾病

如sjǒgren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可出现B细胞和T细胞弥漫增殖伴滤泡增生,主要是由于免疫刺激反应导致的不典型淋巴细胞增生,引起淋巴结肿大和淋巴结病变。通过病理活检及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一般可以明确,病例活检主要特征是淋巴细胞的增生,不会出现肿瘤细胞浸润的情况,仍然不能确诊者应该对患者密切随访观察,必要时可进行多次活检。

IgG4阳性多器官淋巴增殖综合征

受累组织和器官出现弥漫性或特征性肿大、肿瘤、结节、肥厚的表现或伴功能障碍,且血清IgG4+水平升高>1.35g/L。受累组织或器官IgG4+浆细胞浸润明显,IgG4/IgG细胞>40%时可诊断,通过免疫活检或病理学检查可明显鉴别。

慢性淋巴结炎

多有明显的感染病灶,且常为局灶性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及压痛,一般不超过2~3cm,经过抗炎治疗后可以缩小。

淋巴结转移癌

淋巴结常较硬,质地不均匀,可以找到原发灶,很少出现全身性淋巴结肿大,淋巴结活检可以鉴别。

巨大淋巴结增生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主要侵犯胸腔,以纵隔多见,也可以侵犯肺门和肺内,穿刺活检可以鉴别。

治疗

淋巴瘤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考虑最大限度地减少治疗相关的远期并发症。因其多中心发生的倾向使其治疗策略为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治疗可以用于脾大、脾亢的患者。不同类型的淋巴瘤,其化疗方案的选择也不尽相同。

治疗周期 淋巴瘤的治疗周期一般为3~6个月。 药物治疗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即MALT淋巴瘤,好发于胃,Hp监测常为阳性,经抗Hp治疗后部分病人症状改善,淋巴瘤消失。

干扰素

对蕈样肉芽肿等有部分缓解作用。

手术治疗

合并脾功能亢进者如有切脾指征,可行脾切除术以提高血象,为以后化疗创造有利条件。

合并有胃肠穿孔出血或梗阻的胃肠道淋巴瘤患者,内科治疗效果不好时可考虑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利用高能量射线照射肿瘤部位,杀死或缩小肿瘤,但只能用于局部。有些淋巴瘤早期可单纯的放射治疗,也有部分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再放射治疗,巩固其疗效,也可用于淋巴瘤复发部位的照射以缓解症状,是治疗淋巴瘤重要手段。

化学药物治疗

ABVD方案

即多柔比星+博来霉素+长春地辛+达卡巴嗪,适用于病变局限的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无论病变发生的部位或组织学类型,大多可以治愈,很少发生不育、过早绝经、白血病等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对于进展期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也采用ABVD方案化疗作为一线治疗。

CHOP方案

即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为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标准治疗方案。与其他化疗方案比较,疗效高而毒性较低,5年无病生存率达41%~80%。惰性淋巴瘤发展较慢,化、放疗有效,但不易缓解,若病情出现进展也可联合化疗,可用CHOP方案。

R-CHOP方案

即化疗前加用利妥昔单抗(R)即CD20单抗,可获得更好的疗效,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治疗的经典方案,也适用于CD20阳性的淋巴瘤。近10年随访结果表明,8xR-CHOP使DLBCL病人的总生存时间延长达4.9年。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前用CD20单抗做体内净化,可减少移植后的复发。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

是一全新作用机制的综合靶向抗肿瘤新型药物,其首个适应证为复发及难治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病人临床获益率50%以上,生存期明显延长。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已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新热点,已证实对肿瘤细胞迁移、侵袭、转移具有抑制作用和抗肿瘤血管生成作用。西达本胺(Chidamide)为HDAC抑制剂,治疗T细胞淋巴瘤。

其他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适用于55岁以下、重要脏器功能正常、缓解期短、难治易复发的侵袭性淋巴瘤,4个CHOP方案能使淋巴结缩小超过3/4者,行大剂量联合化疗后进行自体或allo-HSCT,以期最大限度地杀灭肿瘤细胞,取得较长期缓解和无病存活。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用于淋巴瘤治疗时,移植物受淋巴瘤细胞污染的机会小,造血功能恢复快,适用于骨髓受累或经过盆腔照射的病人。

CAR-T(chimericantigenreceptorT-Cell)细胞免疫治疗,即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治疗复发性难治B细胞淋巴瘤取得疗效。

预后

淋巴瘤是一类高度异质性的血液肿瘤疾病,治疗效果因人而异,目前淋巴瘤的治疗已取得了很大进步。霍奇金淋巴瘤已成为化疗可治愈的肿瘤之一,预后很好。未发生结外转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在积极治疗的基础上,其5年生存率也很高,但是由于非霍奇金淋巴瘤易发生跳跃性转移,所以需要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以防引起其他系统疾患。

能否治愈

大部分霍奇金淋巴瘤可以治愈,但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治愈率相对较低。

能活多久

淋巴瘤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应用药物控制良好,生存期可以达到10年以上。

后遗症

继发肿瘤

实体肿瘤是最常见的继发肿瘤,最常见于完成治疗10年后。单纯化疗发生肺癌或直肠癌的风险增加,肺癌和乳癌是最常见的继发肿瘤,对于胸部或腋下接受过放疗的女性患者每年应进行乳腺MRI或钼靶检查。

心血管疾病

纵隔放疗和含有蒽环类药物的化疗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其中66%的致死性心脏疾患是冠心病,可出现于任何年龄。

甲状腺功能减退

约50%长期生存的患者中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尤其颈部或纵隔接受过放疗的患者。

肺脏毒性

已经证实含有博来霉素的化疗方案可发生博来霉素诱导的肺毒性,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较大、博来霉素的累积剂量、肺部照射及既往肺病史。

生育影响

年轻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生育受影响,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为治疗相关长期并发症之一。

复诊

主要检查肿瘤有无复发,有无远处转移。

血液检查

包括血常规、血小板、血沉、生化检查,开始2年内每3~4个月复查1次,第3~5年内每6个月复查1次,5年后每12个月复查1次。

胸部CT

监测有无胸部转移情况,开始2年内每6~8个月复查1次,第3~5年内每年复查1次。5年后无论何时胸部X线检查发现异常,均应再做胸部CT。

乳腺X线检查

如果放疗部位在横膈以上,建议加做乳腺检查。

甲状腺激素水平

监测有无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颈部放疗后每6个月检查1次。

饮食

淋巴瘤主要是病毒感染以及饮食的不合理诱发,所以需要做好饮食调配,远离相关的危险因素,增加患者免疫力、耐受性,有效防治淋巴瘤的发生,以及治疗时促进病情的恢复。

饮食调理

建议淋巴瘤的患者多食用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并且易于吸收的食物,增强机体抵抗力,远离病毒感染。

多进食含维生素C丰富的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比如动物内脏、萝卜、蛋黄等,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调动人体免疫系统对抗淋巴瘤的治疗积极性。

要吃熟食,淋巴瘤的患者经过化疗以后抵抗力、体质较差,容易出现感染,所以一定要进食高温消毒、加热的熟食。

避免过辣、过油腻的食品,以免产生不良的刺激,影响机体的恢复。

避免海鲜、狗肉、牛肉、羊肉、韭菜及胡椒等温热性食物,淋巴瘤患者经过化疗后常常出现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以及造血功能受损、皮肤损伤等,应少吃不易消化的食物。

护理

淋巴瘤的日常护理,其主要目的在于加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综合素质,去除诱因,预防淋巴瘤的发生以及在淋巴瘤发生后,在化疗期间患者不会因为免疫功能低下而感染其他疾病。

日常护理

尽量远离诱发因素,如化学致癌物农药、装修材料、染发剂、杀虫剂等。

早期患者可适度活动,当出现发热和明显浸润症状时需卧床休息,减少消耗。

多喝水能增强体质对放化疗的承受力,帮助毒素排泄。

保持皮肤清洁和卫生,每天用温水擦洗一遍,特别是保护好放疗照射区域皮肤,避免一切刺激性因素,如消毒剂、太阳光暴晒、胶布等对皮肤带来的刺激,选择吸水性比较好的纯棉内衣。

心理护理

淋巴瘤患者承担的心理压力很大,因此需要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本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特殊注意事项

霍奇金淋巴瘤伴妊娠时,尽量不用放射影像学检查,可采用腹部B超判断后腹膜是否存在肿块。50%以上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可以继续妊娠到分娩而无须治疗,而在早孕阶段确诊非霍奇金淋巴瘤需要终止妊娠,如果在中、晚孕阶段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在治疗时需要尽可能避免应用甲氨蝶呤和多柔比星。

超重和肥胖人群、高脂饮食均会增加淋巴瘤的患病风险,因此要保持健康饮食、维持健康体重,以达到预防作用。

预防

中晚期淋巴瘤化疗过程中有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可能,而淋巴瘤的病因又尚未明确,所以日常生活中的预防就显得极其重要。预防措施中以远离各种诱发因素、积极治疗基础病变为主要原则。

早期筛查

B超、CT等影像学检查用于高危人群淋巴瘤的早期筛查,可直接筛查有无淋巴结的肿大。对于长期接受射线照射以及化学有害物质者,定期体检是极为重要的。

预防措施

注意气候变化,预防和积极治疗病毒感染。

密切注意浅表肿大的淋巴结的变化,对于家族成员中有类似疾病患者,更应高度警惕。

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与抗病能力。

积极治疗与本病发生可能相关的其他慢性疾病,如慢性淋巴结炎、自体免疫性疾病等。

对于浅表的病变,应注意皮肤清洁,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或刺激。

参考文献

[1]王辰,王建安.内科学:下册.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847-853.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593-600.
[3]林果为,王吉耀,葛均波.实用内科学:下册.第1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2425-2440.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281.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