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肾炎

概述

间质性肾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管间质性急、慢性损害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临床常分为急性间质性肾炎和慢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表现可轻可重,大多数患者经过去除病因、及时治疗可以获得痊愈,或使病情得到不同程度的逆转。

间质性肾炎

就诊科室: 肾内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interstitial nephritis 疾病别称: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是 并发疾病: 肾性贫血、肾功能衰竭 治疗周期: 急性期短期治疗,慢性期需长期间歇性治疗 临床症状: 发热、血尿、蛋白尿、少尿 好发人群: 过敏体质者、自身免疫功能异常者 常用药物: 泼尼松、环磷酰胺 常用检查: 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肾穿刺病理检查 疾病分类

急性间质性肾炎

急性间质性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突然发生的以肾间质炎症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呈不同程度退行性变伴肾功能不全的综合征。

慢性间质性肾炎

慢性间质性肾炎是一组以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等慢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早期以肾小管功能损害为主,后期表现为慢性进展性肾衰竭。

病因

间质性肾炎的病因复杂,急性肾间质肾炎和慢性肾间质肾炎的病因有所区别,甚至部分病例病因不明。药物过敏以及病原微生物感染是间质性肾炎最为主要致病因素,对此需要引起重视。

主要病因

急性肾间质肾炎

长期服用以下药物

抗生素:青霉素类、磺胺类、头孢菌素类、克林霉素、氯霉素、氨基糖甙类、多黏菌素B、四环素和万古霉素等。

非甾体抗炎药。

抗结核药:如利福平、乙胺丁醇、异烟肼等。

其他:包括别嘌呤醇、硫唑嘌呤、铋剂、巯甲基丙脯酸、甲氰咪胍、甲基多巴、苯茚二酮、去甲基麻黄碱、丙磺舒和氨苯喋啶等。

全身性感染

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和寄生虫感染(如链球菌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布氏菌病、白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钩端螺旋体病、梅毒和弓形体虫病等),其中以β溶血性链球菌A族感染最为常见,尤其在儿童中常见。

原发肾脏感染

包括肾盂肾炎、肾结核和肾真菌感染等。

免疫性异常

包括有抗肾小管基底膜抗体的和(或)继发间质性肾炎的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移植肾急性排异和坏死性血管炎等。

特发性异常

部分急性间质性肾炎病因不明。

慢性间质性肾炎

长期接触肾毒性物质

药物:西药,如镇痛药、环孢素、亚硝脲类烷化剂等;中药,如含马兜铃酸药物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天仙藤等。

内源性代谢物质:如高钙血症、低钾血症、高草酸尿、高尿酸血症等。

重金属:如铅、锂、汞、金、砷、镉和铜等。

放射性肾炎。

免疫性疾病

伴慢性间质性肾炎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移植肾慢性排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干燥综合征等。

肿瘤或副蛋白血症

如白血病、淋巴瘤、淀粉样变性、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冷球蛋白血症和多发性骨髓瘤等。

囊性肾病

如髓质囊肿病和多囊肾等。

其他

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等。

持续性或进行性急性间质性肾炎发展而成。

尿路梗阻,包括梗阻性肾病和反流性肾病。

镰状细胞病、血管性疾病等。

诱发因素

性别和年龄

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患此病,但儿童和青年多见,且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

免疫功能

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更易发病。

遗传因素

本病具有家族遗传聚集倾向。

流行病学

间质性肾炎的病因复杂多样,且由于发病地区、患病人群的不同,各类间质性肾炎的发病率可能存在较大差异,目前流行病学研究比较缺乏。

好发人群

过敏体质,尤其是有药物过敏史、滥用镇痛药史的人群以及存在重金属接触史或慢性肾盂肾炎史的人群,发病率高。

自身免疫功能障碍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相关疾病的人群易患此病。

症状

间质性肾炎的症状轻重不一,临床表现复杂多变。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也可出现比较严重的尿量、尿性状异常。具体表现取决于间质性肾炎的病程、个人体质,以及肾间质病变的程度。

典型症状

急性间质性肾炎

发病前有药物过敏史,或近期感染、应用抗生素史。突然发热,持续数天或数周,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血尿、轻度蛋白尿。感染和药物诱发时,常有一侧腰痛,而过敏因素所致者常有斑丘疹、发热,外周血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全身过敏表现

常见药疹、药物热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时还可见关节痛或淋巴结肿大,但是由非甾体抗炎药引起者,全身过敏表现常不明显。

尿化验异常

常出现无菌性白细胞尿、血尿及蛋白尿。蛋白尿多为轻度,但当非甾体抗炎药引起肾小球微小病变型肾病时,却可出现大量蛋白尿(>3.5g/d),并可由此引起肾病综合征。

肾功能损害

常出现急性肾衰竭,伴或不伴少尿。常因肾小管功能损害,出现肾性糖尿、低比重及低渗透压尿。

慢性间质性肾炎

本病多缓慢隐匿进展,除原发病因的症状和体征外,以肾小管功能损害的症状和体征最为突出。常可见到无菌性白细胞尿、肾性糖尿、夜尿多、低比重及低渗透压尿,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会导致肾小管性酸中毒。随后也将出现肾小球功能损害,血肌酐逐渐升高,直至进入尿毒症。

并发症

肾衰竭

间质性肾炎的病情若未获得及时救治,则有可能引发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最终导致肾衰竭。

肾性贫血

间质性肾炎继发肾功能受损后,会有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降低,导致正色素性正细胞性贫血。

就医

当出现发热、皮疹,伴有尿量以及尿液形状的改变时,应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尤其是有药物过敏史或者感染史的患者,需要早期至正规医院进行筛查。

就医指征

若服用药物后出现恶心、呕吐、厌食、少尿(每日尿量少于400ml)或无尿,同时伴程度不等的腰背痛、关节酸痛等症状时,应立即拨打120或就医。

就诊科室

间质性肾炎的患者应及时就诊肾内科。

医生询问病情

主要因为什么来就诊?

何时开始发病?具体发病过程是什么样?

发病前有无服药史或者感染史?

家族有无肾病史?

既往有无接受过治疗?治疗效果如何?

需要做的检查

血常规

急性间质性肾炎可有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减少,偶见溶血。慢性间质性肾炎可出现血红蛋白下降,一般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血小板正常。

尿常规

明确是否有镜下血尿、白细胞尿等。若肾小管功能异常,尿液中会发现肾性糖尿、肾小管酸中毒等。

肾小管功能

急性间质性肾炎尿浓缩稀释试验提示低比重尿、尿渗透压降低,尿β2微球蛋白及尿NAG酶增高等。慢性间质性肾炎尿浓缩稀释试验提示夜尿增多、低比重尿、尿渗透压降低,尿β2微球蛋白、尿NAG酶增高及尿酸化功能障碍等。

肾功能

肾功能检查可见血肌酐、尿素氮升高。

影像学检查

B超、X线或CT见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双肾体积增大,而慢性间质性肾炎的双肾体积缩小。

诊断标准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典型病例常有近期用药史、全身过敏表现;尿化验异常以及肾小管、肾小球功能损害。一般认为若有上述前两条表现,再加上后两条中任何一条,临床即可诊断急性间质性肾炎。但非典型病例常无第二条,必须依靠肾穿刺病理检查确诊,病检结果符合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及肾小管变性。

慢性间质性肾炎确诊主要靠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病检符合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管萎缩。

鉴别诊断

慢性肾盂肾炎

慢性间质性肾炎起病隐匿,早期症状又常不明显,临床易把有继发感染者误诊为慢性肾盂肾炎,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鉴别。

慢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易把缺乏感染证据和间质损害不太明显者误诊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对此可通过肾穿刺活检鉴别诊断。

治疗

早期诊断,积极去除和控制病因,常可使大部分病人病情趋于稳定,或显著减慢恶化速度。症状治疗包括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纠正与病因有关的代谢或免疫异常。已进入慢性肾衰竭者,则按慢性肾衰竭治疗。

治疗周期 本病急性期需要短期治疗,进入慢性期以后则需长期间歇性治疗。 病因治疗

病因治疗,如停用致敏药物、清除感染因素等。

药物治疗

泼尼松

急性间质性肾炎重症病患者可服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其能够加快疾病缓解。

环磷酰胺

当效果不佳时可以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而慢性间质性肾炎,则需积极去除致病因素,如停用相关药物等。

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论治有利于肾小管间质功能保护,如中药冬虫夏草可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生长、促进受损的细胞恢复、提高细胞膜的稳定性、增强肾小管上皮细胞耐受缺氧的能力,对间质性肾炎有一定的疗效。

其他治疗

对症治疗,慢性间质性肾炎针对肾性贫血、高血压给予相应处理,如促红素、ACEI、ARB。

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透析治疗,血液中血肌酐升高、有合并高血钾、心力衰竭、肺水肿等急症,可采用血液透析治疗,同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补充EPO纠正肾性贫血,控制高血压。

预后

急性间质性肾炎大多数为可逆性,少数病人可遗留肾功能损害,并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慢性间质性肾炎的预后随病因及肾功能损害程度而异,若病因能被彻底清除也可治愈。若已发展至慢性肾功能不全阶段,则多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预后不良。

能否治愈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预后较好,大多数为可逆性。患者若早期经过规范治疗,则有可能获得治愈。

能活多久

间质性肾炎患者通过积极的临床干预,一般对生存寿命影响不大。部分患者的生存期可能因为并发严重疾病,而有不同程度的缩短。

复诊

建议间质性肾炎患者出院后遵医嘱定期复查,若有不适随时复诊。

饮食

间质性肾炎患者宜进食富于营养、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新鲜鱼、新鲜蔬菜等。另外,注意规律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以此避免发生病原微生物的感染,降低肾脏的负担。

饮食调理

为减轻肾脏负担以及控制血压,宜减少盐的摄入量。

平时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比如火锅、烧烤、生蒜、辣椒等。

忌浓茶、咖啡、烟、酒。

护理

间质性肾炎患者在护理中应注意规律用药,不可随意停药,远离化学物质,保持生活规律,有利于疾病的好转。

日常护理

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有利于疾病好转、痊愈。

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

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不可随意停药、用药。

避免接触化学毒物、生物毒素、重金属(铅、金、汞等)。

病情监测

患者可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定期遵医嘱复诊,以此监测病情发展。

特殊注意事项

间质性肾炎的发生与滥用药物有关,故在日常生活中不可乱用镇痛药或其他特殊药物,一定要遵医嘱服药。

预防

间质性肾炎可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相应预防,如针对药源性的间质性肾炎应注意用药安全等。

早期筛查

建议过敏体质的人群注意平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并且注意观察个人身体状况,定期检查血、尿常规,以此帮助早期诊断和治疗疾病。

预防措施

预防药物性间质性肾炎的关键是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并保持充足的有效循环血容量和尿量。

代谢性疾病和血液性疾病易并发间质性肾炎,此类患者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给予充足水分,以保持尿量,并碱化尿液。

合并尿路梗阻、反流者,必要时应外科手术予以纠正。

参考文献

[1]邓守恒,陈萍,王一平.临床内科诊疗指南[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487-490.

[3]王辰,王建安.内科学.第3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654-657.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308.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