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需要而发生的贫血,铁是合成血红蛋白必需的元素,当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时,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就诊科室: 血液内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iron deficiency anemia 疾病别称: 小细胞性贫血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勺状甲、指(趾)甲变平 治疗周期: 4~6个月 临床症状: 皮肤和黏膜苍白、乏力、心悸、头晕、耳鸣 好发人群: 儿童、女性 常用药物: 琥珀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 常用检查: 铁代谢检查、血常规、骨髓象检查、红细胞内卟啉代谢 病因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包括铁摄入不足、慢性失血导致铁丢失过多及铁吸收障碍,慢性失血也是缺铁性贫血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主要病因需铁量増加而铁摄入不足
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婴幼儿需铁量较大,若不补充蛋类、肉类等含铁量较高的辅食,易造成缺铁,青少年偏食也易缺铁。女性月经过多、妊娠或哺乳,需增加铁量,若不补充高铁食物,易造成缺铁性贫血。
铁吸收障碍
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分泌不足且食物快速进入空肠,绕过铁的主要吸收部位(十二指肠),使铁吸收减少。此外,多种原因造成的胃肠道功能紊乱,如长期不明原因腹泻、慢性肠炎、Crohn病等均可因铁吸收障碍而发生缺铁性贫血。
铁丢失过多
长期慢性铁丢失而得不到纠正会造成缺铁性贫血,如慢性胃肠道失血(包括痔疮、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裂孔疝、消化道息肉、胃肠道肿瘤、寄生虫感染、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月经过多(如宫内放置节育环、子宫肌瘤及月经失调等妇科疾病)、咯血和肺泡出血(如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肺出血肾炎综合征、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等)、血红蛋白尿(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人工心脏瓣膜、行军性血红蛋白尿等)及其他(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慢性肾衰竭行血液透析、多次献血等)。
诱发因素部分女性由于月经期失血过多,又不能及时补充铁,会诱发缺铁性贫血。
妊娠期需铁量增加,加之妊娠期胃肠功能紊乱、胃酸缺乏,会影响铁的吸收,易诱发缺铁性贫血。
流行病学缺铁性贫血为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地区、婴幼儿、育龄妇女明显增高。
好发人群儿童
儿童时期的孩子生长发育以及新陈代谢很快,加上运动量大,如果不注意饮食调理,极易出现偏食,很容易造成缺铁而贫血。
女性
女性在月经期由于流失血过多,容易造成铁流失,出现缺铁性贫血,孕期及哺乳期的女性也易造成缺铁性贫血。
症状缺铁性贫血是一种慢性疾病,其临床症状每个人表现不同。患病人群大多会出现皮肤及黏膜苍白、头晕、头痛、眼花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异食癖,严重者会出现指甲凹陷,呈勺状,又称匙状甲。
典型症状一般症状为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纳差、面色苍白、心率增快。
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
口腔内可出现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
出现毛发干枯、脱落。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异食癖。
儿童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
指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
并发症指(趾)甲变平
正常人指(趾)甲有一定弧度,且有一定光泽,当患有缺血性贫血时,因血液不能有效供应,会出现指(趾)甲变平的情况。
勺状甲
严重者可出现指甲凹下呈勺状,也叫匙状甲。中医认为人的毛发、指甲等需得到气血的滋养,若气血不足,严重者会形成勺状甲。
就医缺铁性贫血若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其预后作用极大。其发病时多会出现皮肤及黏膜苍白,有时会伴有头晕、心悸等症状。因此,当出现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进行血象、铁代谢、骨髓象(必要时)等相关检查,并及时与其他贫血进行鉴别。
就医指征缺铁性贫血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若出现皮肤和黏膜苍白、头晕、心悸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是否是该疾病,及时治疗。
就诊科室缺铁性贫血患者应首先考虑到血液内科进行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为什么来就诊?
目前自觉有什么症状?
症状持续多长时间了?
有做过什么检查吗?
有没有进行过治疗?
治疗时用过什么药物?效果如何?
需要做的检查形态学检查
血常规
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血片中可见红细胞体积小、中央淡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计数多正常或轻度增多,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可正常或减低,也有部分患者血小板计数升高。
骨髓象
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粒系、巨核系无明显异常。红系中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其体积小、核染色质致密、胞质少、边缘不整齐,有血红蛋白形成不良的表现,即所谓的“核老浆幼”现象。
生化检查
铁代谢
缺铁性贫血时血清铁<8.95μmol/L,总铁结合力升高,高于64.4pmol/L;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低于15%,sTfR浓度>8mg/L,血清铁蛋白<12μg/L。骨髓涂片用亚铁氰化钾(普鲁士蓝反应)染色后,在骨髓小粒中无深蓝色的含铁血黄素颗粒,在幼红细胞内铁小粒减少或消失,铁粒幼细胞<15%。
红细胞内卟啉代谢
FEP>0.9μmol/L(全血),ZPP>0.96μmol/L(全血),FEP/Hb>4.5μg/gHb。
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测定
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R)测定是迄今反映缺铁性红细胞生成的最佳指标,一般sTfR浓度>26.5mmol/L(2.25μg/ml)可诊断为缺铁。
诊断标准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8.95μmol/L,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运铁蛋白饱和度<15%;血清铁蛋白<12μg/L。
寻找缺铁的病因
包括查大便隐血和虫卵、胃肠道钡餐检查、胃镜检查,及妇科检查月经过多的原因等。
鉴别诊断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遗传或不明原因导致的红细胞铁利用障碍性贫血,表现为小细胞性贫血,但血清铁蛋白浓度增高、骨髓小粒含铁血黄素颗粒增多、铁粒幼细胞增多,并出现环形铁粒幼细胞。血清铁和铁饱和度增高,总铁结合力不低。其中铁饱和度增高即可鉴别,因为缺铁性贫血铁饱和度降低。
海洋性贫血
患者有家族史,有溶血表现。血片中可见多量靶形红细胞,并有珠蛋白肽链合成数量异常的证据,如胎儿血红蛋白或血红蛋白A2增高,出现血红蛋白H包涵体等,血清铁蛋白、骨髓可染铁、血清铁和铁饱和度不低且常增高。其中铁饱和度不低且常增高即可鉴别,因为缺铁性贫血铁饱和度降低。
慢性病性贫血
慢性炎症、感染或肿瘤等引起的铁代谢异常性贫血,贫血为小细胞性,贮铁(血清铁蛋白和骨小粒含铁血黄素)增多,血清铁、血清铁饱和度、总铁结合力减低。其中出现感染、肿瘤即可鉴别,因为缺铁性贫血为摄入不足和丢失过多所致。
转铁蛋白缺乏症
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致(先天性)或严重肝病、肿瘤继发(获得性),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血清铁蛋白及骨髓含铁血黄素均明显降低。先天性者幼儿时发病,伴发育不良和多脏器功能受累,获得性者有原发病的表现。其中有染色体隐性遗传史即可鉴别,因为缺铁性贫血为摄入不足和丢失过多所致。
治疗缺铁性贫血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周期需根据其具体病情遵医嘱而定,但一般治疗周期较长,一般在2~3个月。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原则是根除病因、补充贮铁,主要治疗方式以补充铁剂为主。
治疗周期 缺铁性贫血为慢性疾病,可通过治疗达到治愈目的。因其疾病轻重程度不同,治疗时间也不尽相同。但一般周期较长,多数在4~6个月。 病因治疗病因治疗是缺铁性贫血能否根治的关键,应去除导致缺铁的病因,例如婴幼儿、青少年和妊娠妇女营养不足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应改善饮食;月经过多引起的缺铁性贫血,应调理月经;寄生虫感染者应驱虫治疗;恶性肿瘤者应手术或放、化疗;消化性溃疡引起者应抑酸治疗等。补铁对症治疗虽可缓解病情,但不去除病因,贫血会复发且可延误原发病的治疗。故临床不能满足缺铁性贫血的初步诊断,应查明病因,并给予有效治疗。
药物治疗缺铁性贫血主要是补铁治疗,治疗性铁剂有无机铁和有机铁两类。无机铁以硫酸亚铁为代表,有机铁则包括右旋糖酐铁、葡萄糖酸亚铁、山梨醇铁、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和多糖铁复合物等,无机铁剂的不良反应较有机铁剂明显。首选口服铁剂或右旋糖酐铁,餐后服用可使胃肠道反应小,且易耐受。应注意进食谷类、乳类和茶等会抑制铁剂的吸收,维生素C可加强铁剂的吸收。口服铁剂有效的表现先是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多,高峰在开始服药后5~10天,两周后血红蛋白浓度上升,一般两个月左右恢复正常。铁剂治疗应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至少持续4个月,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若口服铁剂不能耐受或胃肠道正常解剖部位发生改变而影响铁的吸收,可用铁剂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蔗糖铁、右旋糖酐铁是常用注射铁剂,蔗糖铁溶入盐水中静脉滴注。右旋糖酐铁首次给药须试验,一小时后无过敏反应可给足量治疗,注射用铁的总需量按公式计算(需达到的血红蛋白浓度-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x0.33×患者体重(kg)。
预后缺铁性贫血为慢性疾病,经过治疗后一般可治愈,且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但根据疾病程度不同,治疗时间各异。
能否治愈此疾病为慢性疾病,经过规范的临床治疗,一般可达到治愈目的。
能活多久缺铁性贫血遵医嘱治疗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复诊患者具体复诊次数及复诊时间,应根据严重程度遵医嘱而定。
饮食缺铁性贫血应日常注意多吃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动物血以及深绿色蔬菜等,及时补充机体流失的铁。
饮食调理应加强膳食营养,多吃动物肝脏、动物血、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铁的食物。
婴幼儿应及时添加适当的辅助食品,避免偏食。
应增加维生素C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利于铁的吸收。
患者注意勿将含咖啡因的饮品、含钙食物与铁剂同服,如咖啡、茶、牛奶,以免影响铁剂吸收。
宜吃
鱼肝油 蒜苗 毛芋 豆类 醋 石榴 西红柿 白兰瓜 梨 查看更多>少吃
牛奶 蜜饯 柿子 护理缺铁性贫血轻度的可适当活动,严重的应及时卧床休息,若有头晕、眼花等症状应立刻卧床。
日常护理轻度贫血可进行适当运动,重度贫血时应尽量卧床休息。
若有头晕、眼花等症状出现,日常应注意更换体位时缓慢进行,且应尽快平卧,缓解症状。
预防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原则是尽可能去除缺铁和贫血的原因,补充足量的铁,以供机体合成血红蛋白,补充体内铁的储存量。
预防措施尽可能的去除缺铁的病因,补充足量的铁,以供机体合成血红蛋白。
若因为原发病导致缺铁性贫血,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水健主编.内科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41-543.
[2]杭宏东.肾内科学:高级医师进阶[M]//肾内科学:高级医师进阶.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385.
[3]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第14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85-588.
[4]任成山,王甲汉,牛广政,等.现代临床疾病防治学:全2册[M].郑州大学出版社,2012.
[5]王承明主编.全科医学.高级医师进阶[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10.
[6]胡品津,谢灿茂.《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第6版[J].中国医刊.2014(10).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