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

概述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脊柱为主要病变的慢性疾病,是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发的,主要累及脊柱、骶髂关节,引起脊柱强直,活动困难,并可有不同程度的眼、肺、心血管、肾等多个器官损害。强直性脊柱炎可以通过药物、手术、物理方法进行治疗,目前尚不能根治,需要终身间歇性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

就诊科室: 风湿免疫科、骨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ankylosing spondylitis 疾病别称: Marie-strumpell病、VonBechterew病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是 并发疾病: 葡萄膜炎、虹膜炎、主动脉瓣病变、心脏传导系统异常、骨折 治疗周期: 终身间歇性治疗 临床症状: 腰背疼痛、晨僵、脊柱强直、脊柱畸形 好发人群: 20~30岁的青年 常用药物: 塞来昔布、依那西普、柳氮磺吡啶 常用检查: 骨盆正位片、CT、磁共振检查、实验室检查 疾病分类

16岁以前发病者称幼年型强直性脊柱炎,晚发型常指40岁以后发病者。

病因

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是遗传、环境、感染、免疫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发的多基因遗传病。

主要病因

本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主要易感基因是HLA-B27。此外,AS可能还与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志贺菌、沙门菌和结肠耶尔森菌等某些肠道病原菌感染有关,这些病原体激发了机体炎症和免疫应答,造成组织损伤而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诱发因素

环境因素

环境寒冷、潮湿、冷水刺激等均可诱发强直性脊柱炎。

生活习惯

患者长期端坐、脊柱不活动、固定姿势影响关节的活动度,易造成脊柱损伤。

脊柱及关节受力增加

会导致肌腱附着点压力增加,从而加重炎症反应。

流行病学

约90%的病人HLA-B27阳性,而亚洲普通人群HLA-B27阳性率仅4%~8%,提示本病与HLA-B27高度相关,家族聚集患病现象较常见。我国强直性脊柱炎的患病率为0.25%~0.5%,男女比例约为3~5:1。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年龄通常在13~31岁,好发于青壮年,发病高峰为20~30岁。

好发人群

男女比率约3~5:1,男性病情较重,发病年龄多在20~30岁。

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一般起病比较隐匿,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典型症状是炎性腰背痛、附着点炎。随病情进展,会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或脊柱畸形,甚至并发眼部、肾脏和肺部病变。

典型症状

首发症状常为下腰背痛伴晨僵,也可表现为单侧、双侧或交替性臀部、腹股沟向下肢放射的酸痛等。症状在夜间休息或久坐时较重,活动后可以减轻,对非甾体抗炎药反应良好,一般持续大于3个月。晚期可有腰椎各方向活动受限和胸廓活动度减低,随着病情进展,整个脊柱常自下而上发生强直。最典型和常见的表现为炎性腰背痛,附着点炎多见于足跟、足掌部,也见于膝关节、胸肋连接、脊椎骨突、髂脊、大转子和坐骨结节等部位,部分病人首发症状可以是下肢大关节如髋、膝或踝关节痛,常为非对称性、反复发作与缓解,可伴发骨关节破坏,幼年起病者尤为常见,可伴或不伴有下腰背痛。

并发症

眼部病变 

30%左右的病人可出现反复发作的葡萄膜炎或虹膜炎。

心脏病变

1%~33%的病人可出现升主动脉根部扩张和主动脉瓣病变以及心传导系统异常。

肾脏病变

少见的有肾功能异常、淀粉样变等。

骨骼病变

晚期病例常伴骨密度下降,甚至严重骨质疏松,易发生脆性骨折。

肺部病变

少数患者后期可并发上肺间质性肺炎,表现为咳痰、气喘,可能伴有反复发作的肺炎或胸膜炎。 

胃肠道病变 

胃肠道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泻,便血和腹痛等症状。 

就医

强直性脊柱炎及时、正确的治疗可降低发生严重脊柱和关节畸形的风险,所以当出现腰痛、晨僵等相关症状时需要及时就医。

就医指征

腰痛、关节痛、晨僵3个月以上,活动改善,休息无改善的患者应及时就诊。

腰椎额状面和矢状面活动受限,胸廓活动度低于相应年龄、性别的正常人应及时就诊。

用药产生严重副作用或治疗效果差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风湿免疫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脊柱关节严重变形、骨质疏松症、骨折,需要到骨科就诊。

出现反复发作的葡萄膜炎或虹膜炎到眼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发病多长时间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腰痛、晨僵、活动受限等)

是否有过以下症状?(如下肢放射的酸痛、下肢大关节如髋、膝或踝关节痛等症状)

有没有家族发病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指标,类风湿因子(RF)阴性,活动期可有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90%左右的病人HLA-B27阳性。

常规X线片

临床常规拍摄骨盆正位像,除观察骶髂关节外,还便于了解髋关节、坐骨、耻骨联合等部位的病变。全脊柱尤其腰椎是脊柱最早受累的部位,主要观察有无韧带钙化、脊柱有无“竹节样”变、椎体方形变,以及椎小关节和脊柱生理曲度改变等。

CT检查

CT分辨率高,层面无干扰,能发现骶髂关节轻微的变化,有利于早期诊断,对于常规X线难以确诊的病例,有利于明确诊断。

MRI检查

骶髂关节和脊柱MRI检查能显示关节和骨髓的水肿、脂肪变性等急慢性炎症改变,以及周围韧带硬化、骨赘形成、骨质破坏、关节强直等结构改变,因此能比CT更早发现骼骼关节炎。

体格检查 

Schober试验

用于测量脊柱活动度,检查时需保持直立站位,在双侧髂后上棘连线中点及向上10cm处作出标记点,双膝直伸,弯腰至脊柱最大前屈度,测量上下二点间距离。

指地距

用于判断脊柱活动度,检查时需双膝直伸,弯腰至脊柱最大前屈度,测量指尖到地面的距离。 

脊柱侧弯试验

用于判断脊柱侧弯程度,检查时需保持直立站位,充分侧屈脊柱,测量直立位与充分侧屈后中指尖垂直于地面下降的距离。

胸廓扩张试验

用于提示胸廓活动程度和呼吸功能的下降情况,检查时需保持直立站位,测量在第4前肋间水平的深呼气和深吸气之胸围差。 

枕壁试验

用于评价颈椎活动范围减少程度,检查时需背靠墙直立,双足跟、臀部、背部贴墙,双腿伸直、收下巴、眼平视,测量其枕骨结节和墙壁之间的距离。

Patrick试验

又称4字试验,提示屈腿侧髋关节病变。检查时取仰卧位,一侧膝屈曲将足跟置于对侧伸直的膝关节上,检查者一手压直腿侧髂嵴,另一手下压屈曲的膝关节。

其他检查 

可通过肝功、肾功、细胞因子以及骨代谢指标等检查评估病情。 

诊断标准

临床标准

腰痛、晨僵3个月以上,活动改善,休息无改善。

腰椎额状面和矢状面活动受限。

胸廓活动度低于相应年龄、性别的正常人。

放射学标准(骶髂关节炎分级同纽约标准)

双侧大于等于Ⅱ级或单侧Ⅲ~Ⅳ级骶髂关节炎。

诊断

符合放射学标准和1项(及以上)临床标准者可以确诊强直性脊柱炎。

符合3项临床标准,或符合放射学标准而不伴任何临床标准者可能为强直性脊柱炎。

鉴别诊断

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综合征: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综合征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X线可见韧带钙化。常累及颈椎和低位胸椎,骶髂关节和脊椎骨突关节无侵蚀,晨起僵硬感不加重,血沉(ESR) 正常, HLA-B27 阴性,可通过临床表现和X线、血沉检查与强直性脊柱炎相鉴别。

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疼痛范围常局限于下背部或放射到一侧腿部,运动时疼痛加重,无足跟部疼痛和周围关节炎,胸廓扩张正常,无关节外表现。可通过CT检查、MRI检查或椎管造影检查与强直性脊柱炎进行鉴别。

以外周关节炎为首发症状者应与髂骨致密性骨炎、类风湿关节炎(RA)和骨关节炎(OA)等疾病鉴别,临床检查除腰部肌肉紧张外,无其他异常,可行类风湿因子,HLA-B27以及X线进行鉴别。

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治疗目标是通过控制症状和炎症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活质量,避免远期关节畸形,同时兼顾药物和非药物治疗。

治疗周期 强直性脊柱炎目前尚不能根治,为终身疾病,需要终身间歇性治疗。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包括塞来昔布、双氯芬酸等,此类为首选药物,可改善晨僵、关节肿痛等症状。

抗TNF拮抗剂

包括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等。适用于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无效,有虹膜炎等关节外症状者。

激素药物

对急性眼葡萄膜炎、肌肉关节的炎症可考虑局部直接注射糖皮质激素。

抗风湿药物

包括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等,用于存在抗TNF拮抗剂用药禁忌,且合并外周关节炎者。

手术治疗

对于髋关节病变导致难治性疼痛或关节残疾,及有放射学证据的结构破坏者,无论年龄多大都应该考虑全髋关节置换术,对有严重残疾畸形的病人可以考虑脊柱矫形术,发生急性脊柱骨折的AS病人应该进行脊柱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的非药物治疗基础是病人教育和规律的锻炼及物理治疗,锻炼尤其针对脊柱、胸廓、髋关节活动等锻炼更为有效。晚期病人还需注意正确的立、坐、卧姿势,睡硬板床、低枕,避免过度负重和剧烈运动。

预后

强直性脊柱炎一般不影响寿命,但可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甚至致残,及时、正确的治疗可降低发生严重脊柱和关节畸形的风险。

能否治愈

强直性脊柱炎为终身疾病,目前尚不能治愈。

能活多久

本病一般不影响寿命,但可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甚至致残。

复诊

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刚开始至少每1个月复查一次,达到治疗目标,病情控制稳定后,可3个月复查一次。

饮食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饮食需注意卫生,营养均衡,日常应多饮水,有利于病情缓解,不能偏食或暴饮暴食。

饮食调理

饮食需清淡、卫生,不暴饮暴食。

多吃蔬菜、水果,以免便秘。

宜吃
羊肉 辣椒 公鸡 黑枸杞
少吃
土豆
慎吃
海鲜 蛋黄 护理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护理以减轻疼痛、预防畸形、改善功能为主。日常需严格遵医嘱服药,注意休息,避免剧烈的运动。

日常护理

了解各类非甾体抗炎药等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医嘱正确服用。

患者应注意正确的立、坐、卧姿势,睡硬板床、低枕,避免过度负重和剧烈运动。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应戒烟,吸烟患者较不吸烟患者预后差。

病情监测

定期进行X线拍片、骶髂关节CT检查,明确病情的发展情况。

特殊注意事项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有些患者对某种药物有敏感性,而对某种无敏感性,故在临床应用时要注意此种现象,若连续应用1~2周毫无效果,则应及时更换其他类药物,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如果患者在怀孕过程中病情发作,应听从医生建议,制定专业的治疗方案,考虑受孕时间。

预防

由于强直性脊柱炎病因不明,目前还没有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方法,但保持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有利于降低疾病发病率。

预防措施

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避风寒。

注意正确的立、坐、卧姿势,睡硬板床、低枕,避免过度负重和剧烈运动。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椎旁肌肉和增加肺活量。

避免引起持续性疼痛的体力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疾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27.

[2]葛均波,徐永健,王辰主编.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825-826.

[3]张雪哲.强直性脊柱炎[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41(012):1425-1426.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330.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