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血肿
头皮血肿多因钝器所致导致导致头皮血管破裂,引起头皮下出现出血点的聚集,而头皮仍保持完整,形成血肿。患者有头皮出现肿块、包块的症状,本病治疗主要以自行吸收和药物治疗为主,预后较好。
就诊科室: 普外科、儿科、急诊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Scalp Hematoma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贫血、头皮脓肿、慢性头痛 治疗周期: 1~2周 临床症状: 头部疼痛、头部肿块 好发人群: 头部外伤患者、产伤的婴幼儿、肿瘤患者 常用药物: 云南白药气雾剂、扶他林软膏 常用检查: 体格检查、头颅CT、外周血检查、核磁共振 疾病分类按血肿出现于头皮内的具体层次,可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和骨膜下血肿。
皮下血肿
皮下血肿一般体积较小,有时因血肿伴有周围组织肿胀隆起,触诊较硬,而血肿中央部分触诊较软,有凹陷感,易误认为伴有凹陷颅骨骨折。
帽状腱膜下血肿
发生帽状腱膜下血肿时,因该层组织疏松,出血易于弥散、蔓延至整个头部,在体弱者或小儿可导致贫血,甚至休克。
骨膜下血肿
易发生于婴幼儿,局限于某一范围之内,以骨缝为界,常见于颅骨和骨膜剥离性损伤,如产伤等。
病因头皮血肿主要由于钝器损伤所致,由于头皮血供丰富,遭受碰撞或钝性打击后可使组织血管破裂出血,而头皮仍属完整,头皮血肿常常合并颅脑外伤或颅骨骨折。
主要病因皮下血肿
颅脑外伤、钝器伤导致头皮钝性直接损伤,局部组织血管破裂,积血所致。
帽状腱膜下血肿
由于头部受到斜向暴力,头皮发生剧烈滑动,导致撕裂帽状腱膜层间的血管所致。
骨膜下血肿
常见于颅骨和骨膜剥离性损伤,如产伤等,主要为胎儿头颅骨膜牵移,引起骨膜下血管破裂,血液积聚头皮处形成。
流行病学头皮血肿在颅脑外伤中较常见,属于原发性颅脑外伤,病症一般较轻,目前尚无确切的头皮血肿患病情况的资料。
好发人群头部外伤患者
例如发生交通事故、坠物砸伤等的人群。
产伤的婴幼儿
新生儿出生时头部遭到产道挤压,导致头皮血管破裂。新生儿出生时医生使用产钳,由于操作不当,使新生儿的头皮受伤。
脑肿瘤患者
如果患者脑组织内有肿瘤,肿瘤可能进入头皮内层,形成血肿。
症状头皮血肿的主要症状是头部疼痛和头部肿胀性肿块、触痛,头皮血肿可分为皮下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骨膜下血肿三个类型,每个类型有不同的临床症状。
典型症状皮下血肿
此类血肿症状为头皮肿块,肿块张力较高,压痛明显。
帽状腱膜下血肿
主要由于头皮受到斜向暴力,头皮产生滑动,导致帽状腱膜层的破裂,由于此层的血管最丰富,所以出血量较多,可波及全头颅。张力低,疼痛较轻,波动感,严重者可能导致贫血或出血性休克。
骨膜下血肿
头皮血肿比较固定,质地较硬,可有波动感。
其他症状逆行性遗忘
头皮血肿为脑外伤所致,常常合并脑震荡,典型表现为逆行性遗忘,表现为对受伤前的一段记忆丧失,对过往的记忆以及新的记忆尚存的现象。
颅高压表现
如合并颅脑损伤,可出现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颅高压表现。
并发症贫血、休克
多见于帽状腱膜下血肿,由于此层血管丰富,出血量大,且不易被发现,可出现贫血甚至出血性休克,多见于小儿及体弱者。
头皮脓肿
由于血肿处理不当,如反复穿刺感染等,可能引起血肿感染,导致脓肿形成,表现局部红、肿、热、痛,合并全身发热、畏寒等。
慢性头痛
由于局部组织血管损伤,临床见较多患者遗留慢性头痛。
就医头皮血肿一般为脑部外伤所致,常常合并颅脑外伤或者颅骨骨折。一旦发生头部外伤,建议立即就医。完善头颅CT检查,及时评估脑外伤病情。
就医指征一旦发生头部外伤,比如暴力撞击或者钝器伤,建议立即就医。
患者头部肿块经过敷药或冰敷后,头部肿块不能自行吸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患者优先考虑就诊于普外科。
如幼儿出现头皮肿块,可就诊于儿科。
如因头部发生暴力撞击或有明显的钝器伤,需立即就诊于急诊。
如确诊合并颅脑损伤,可转至神经外科。
医生询问病情头部是被什么弄伤的?
现在有什么不舒服?
受伤当时昏迷过吗?
醒过来以后能否记得受伤的经过?
除了头部疼痛,有没有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症状?
需要做的检查体格检查
明确头皮血肿的位置及分类情况,有无合并其他情况。
头颅CT
通过头颅CT检查排除颅骨骨折,以及明确颅内情况,排除颅脑损伤。
外周血检查
通过查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是否升高,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情况。
核磁共振
查看头颅是否有其他病变,排除其他疾病,以帮助诊断头皮血肿。
诊断标准有头部外伤的患者,根据体格检查,如头部肿块或头皮波动感,结合头颅CT检查结果可确诊本病。
鉴别诊断颅骨凹陷性骨折
颅骨凹陷性骨折是骨折局部以骨板凹陷为主要特征,通过CT检查可明确,颅骨骨折可见颅骨骨折线的改变。而皮下血肿发生于皮下,CT上显示颅骨完整,可借此鉴别诊断。
颅内血肿
颅内血肿也可表现为头痛情况,但CT显示血肿发生于颅骨内脑组织,病情较重,可伴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颅高压表现,可通过典型症状以及CT检查鉴别诊断。
治疗头皮血肿如果较小,血肿可自行吸收。较大血肿可能需要抽吸治疗,严重的或者感染性血肿需要切开引流。
治疗周期 根据病情决定,小的血肿几日内吸收;较大血肿可能需要抽吸治疗,一般1~2周;严重的或者感染性血肿需要切开引流,病程延长。 一般治疗冰敷
如果血肿量小,可以在受伤后立即用冰块敷血肿处,目的是促进血肿的自行吸收。
加压包扎
如果血肿部位较小,目的是帮助血肿吸收,将消毒过的纱布包扎在血肿处,每天更换纱布,保持伤口的干净。
保守治疗皮下血肿
一般无需处理,数日后可自行吸收。
帽状腱膜下血肿
较小者可加压包扎,待其自行吸收。若血肿较大,则应在严格皮肤准备和消毒下穿刺抽吸,然后再加压包扎。
骨膜下血肿
处理原则与帽状腱膜下血肿相仿,但对伴有颅骨骨折者不宜强力加压包扎,以防血液经骨折缝流入颅内,引起硬膜外血肿。
药物治疗云南白药气雾剂
外用,可喷于血肿处,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作用,但对于血肿溃烂的患者不能再用。
扶他林软膏
目的是缓解疼痛,促进身体代谢,同时能明显加速消肿止痛,减轻局部损伤的症状。
手术治疗积液抽取术
目的是将患者血肿处的积液抽取出来,如果血肿部位较大,且患者的凝血功能正常,严格消毒皮肤后,利用注射器穿刺血肿部位,将积血抽出,然后将消毒过的纱布包扎在血肿处,每天更换纱布,保持伤口清洁。如果血肿反复出现,则需要多次进行穿刺抽吸,直至血肿消失。需注意进行穿刺抽吸后,加压包扎不要过紧。
引流
如果外周血检查等显示血肿已经受到感染,则需要切开头皮,目的是引流感染部位的血肿。将消毒后的纱布包扎在血肿处,观察出血情况,每天更换纱布,保持伤口的清洁。
预后头皮血肿的总体预后良好,对寿命无影响,患者要遵医嘱进行复诊,对于婴幼儿及年老体弱者应警惕后遗症。
能否治愈本病可治愈,总体预后良好。
能活多久本病一般对患者的整体寿命无影响。
后遗症一般头皮血肿不遗留后遗症,部分患者可遗留慢性头痛症状。如合并颅脑损伤,可能遗留偏瘫、颅神经损伤后遗症。
复诊患者要定期门诊随访,如出现头痛、发热或合并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及时就诊。
饮食 饮食调理患者应清淡饮食,忌辛辣、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不利于血肿的消退或术后伤口的恢复。
多食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及补充高蛋白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加强营养。
护理头皮血肿的护理要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的监测,观察患者的意识,按医嘱给药,注意药物反应,注意伤口的护理,避免感染。保持病房环境清净,给予适当心理安慰。
日常护理口服用药
按时遵医嘱服用药物,了解各种药物副作用。
注意休息
脑外伤患者需要静养,避免嘈杂的环境,避免长时间看电视及手机等。
避免感染
术后患者应注意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病情监测对于合并颅脑损伤的患者,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关注头痛及其他异常症状情况。
心理护理除了日常护理外,要及时了解患者内心的变化,多交流,家人要给予足够的关心,避免患者出现悲观情绪。
特殊注意事项若患者血肿加颅骨骨折,在包扎时不能施压,防止血液流经骨折缝隙进入颅内,形成硬脑膜外血肿。
预防头皮血肿可以通过预防脑外伤来杜绝发生,孕妇要按时产检,监测胎儿状态,以保证生产时安全顺利。
早期筛查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产检,避免胎儿过大或胎位不正等状况。
预防措施在工作、骑车的过程中需要戴安全帽,注意保护脑部,预防发生意外的可能。
脑肿瘤患者应当尽早赴医院进行手术,将脑肿瘤切除。
按时进行产前检查,避免胎儿过大或胎位不正等状况。在产检过程中,若发现胎儿过大,妇应及时控制饮食,保持胎儿的体重大小在正常范围内,避免巨大儿的产生。
若胎位不正或母亲骨盆异常,及时和医生沟通了解,选择合适的生产方式。在生产前好准备,有生产症状时及时前往医院,避免发生急产的状况。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第7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12.
[2]陈孝平.外科学第2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8.316.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