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

概述

肝癌是指来源于肝细胞和肝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肝癌常症状无特异性,中晚期肝癌的症状则较多,常见的临床表现有肝区疼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进行性肝大或上腹部包块等;部分患者有低热、黄疸、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等。肝癌一旦发现,需要积极治疗,以挽救生命。

肝癌

就诊科室: 肿瘤科、肝胆外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liver cancer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具有相关性 并发疾病: 肝癌破裂出血、肝性脑病、低血糖 治疗周期: 长期治疗 临床症状: 肝区疼痛、腹胀、纳差 好发人群: 乙肝患者、丙肝患者、肝硬化患者 常用药物: 恩替卡韦、奥沙利铂 常用检查: 肝脏MRI、肝脏B超 疾病分类

肝癌分期主要通过CT或者磁共振和全身的评估来看。一看肝癌大小,肝癌直径越大分期越大。二看转移,一旦发现有其他部分的转移,分期偏晚,容易进入肝癌晚期。所以肝癌分期主要依据影像学手段,通过CT磁共振,甚至PET-CT,都能对肝癌分期有所帮助。

病因

肝癌的病因较多,最重要的还是肝硬化,最常见的是乙肝病毒、丙肝病毒,还有酒精和药物因素引起的肝硬化,肝硬化可以慢慢转变为肝癌。但有的肝炎也会直接转变为肝癌,没有通过肝硬化这个环节,肝癌和遗传以及精神因素也有关系。

主要病因

原发性肝癌

目前认为肝癌发病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黄曲菌素等某些化学致癌物质作用和水土因素有关,肝癌细胞极易经门静脉系统在肝内播散,形成癌栓后阻塞门静脉主干可引起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血行肝外转移最多见于肺,其次为骨、脑等。肝癌经淋巴转移者相对少见,可转移至肝门淋巴结以及胰周、腹膜后、主动脉旁及锁骨上淋巴结。在中、晚期病例,肿瘤可直接侵犯邻近脏器及隔肌,或发生腹腔种植性转移。

继发性肝癌

继发性肝癌由于其他部位恶性肿瘤长到一定程度后会释放癌细胞进入循环系统,并最终进入肝脏形成肝癌。其中恶性程度较高的癌细胞会释放生长因子,促进自身肿瘤细胞的增殖,逐渐形成独立的肿瘤细胞。

诱发因素

病毒性肝炎

在已知的肝炎病毒中,除甲型肝炎病毒外,均与肝癌有关,但研究较多,且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关系密切。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的持续感染导致慢性肝炎、肝硬变,部分病人在此基础上发生肝癌。乙型肝炎病毒为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病因,而丙型肝炎病毒则为发达国家的主要病因。

进食黄曲霉菌及其他霉素污染的食物

研究发现有十多种霉菌毒素能诱发动物不同器官的肿瘤,黄曲霉菌是几种有毒霉菌的一种,它的毒素对肝脏有强烈的毒性。大量调查研究发现,黄曲霉菌污染分布图与肝癌高发区地理分布几乎一致,易发生霉变的食物有大米、麦子、大豆、花生、玉米、菜籽油等。

饮酒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长期大量饮酒与肝癌有关,饮酒对于肝癌的发生有显著而独立的作用,并呈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一般认为过量饮酒常通过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变等步骤,最终导致肝癌。在酒精性肝硬变中有10%~30%发生肝癌。

水源污染

饮用水因某些化学致癌物质和某种水藻的污染与肝癌的发生也有关系。已发现污染的水中有百余种致癌或促癌物质。饮用水特别是沟塘水常被有机致癌物,如六氯苯、苯并芘、多氯联苯等污染。

化学致癌物质

一些化学物质如亚硝胺类、偶氮芥类、酒精、有机氯农药等均是肝癌的致癌物质。其中以N-亚硝基化合物为主,动物实验中发现二甲基亚硝胺、3-硝基苯胺能诱导肝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长期接触农药或杀虫剂的个体肝癌发生危险性明显增高。动物实验已经证实,一些剧毒农药如五氯(苯)酚、六氯苯能诱发肝癌形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们在使用农药或杀虫剂等有机溶剂时,应引起注意。

疾病因素

经研究发现有些疾病能增加患肝癌的危险性,如糖尿病、食管静脉曲张、肝硬化、肥胖症、脂肪肝、遗传性血色病、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慢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目前有关疾病因素致癌机制仍不清楚。

遗传因素

肝癌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和遗传易感性,与肝癌病例有血缘关系的家族中,出现肝癌的人数远超过无血缘者,其中近亲又高于远亲。

营养因素

研究发现,蔬菜、水果摄入能降低癌症的危险性,也有研究发现喝咖啡与肝癌发病率降低有关,并且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常饮咖啡是肝癌的一个保护性因子。硒是一种抑癌元素,硒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和解毒功能,硒的缺乏有助于肝癌的形成,如海带含硒量非常丰富。

免疫状态

有人认为肝癌患者血浆中含有一种封闭因子,能抑制细胞免疫并保护肝癌细胞不受免疫细胞杀伤。现已证明,肝癌产生的甲胎蛋白就有此作用。

其他因素

研究表明长期口服避孕药可增加肝腺瘤的危险,也可增加肝癌的危险。

流行病学

肝癌是世界上第6个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导致60万人死亡。约82%的病例出现在发展中国家,55%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且发生于中国,乙肝病毒的传播方式有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位于地中海盆地的南欧国家属于肝癌高发区,主要病因是丙型肝炎病毒(HCV)和饮酒。

好发人群

乙肝、丙肝患者。

肝硬化患者。

有肝癌家族史的患者。

症状

早期肝癌多无明显症状,中、晚期肝癌症状多但无特殊性。右上腹疼痛或不适多为肝癌的首发症状,多处于剑突下或右肋部,为间歇性或连续性饨痛或剌痛。如果肿瘤位于肝右叶近膈顶部,疼痛常可放射到右肩或右背部。

典型症状

肝区疼痛:多为右上腹或中上腹持续性隐痛、胀痛或刺痛,夜间或劳累后症状加重。

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

发热:高烧症状,服用抗生素无效,口服吲哚美辛等常可退热。

检查出现肝大、黄疸、腹水等。

其他症状

原发性肝癌少量左肝外叶肿瘤压迫贲门可导致进食哽咽症状,有时远处转移为首发症状。

继发性肝癌少数患者(主要是来源于胃肠、胰腺等)肝转移癌症状明显,而原发病灶隐匿不明显。

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

为肝癌最多见的并发症,可由肝口静脉或肝静脉瘤栓加重肝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也可由应激下胃黏膜糜烂、溃疡引起。

肝癌破裂出血

常因肿瘤生长快速、肿瘤坏死或挤压外伤所致,常引起休克,大部分无手术可能,短期内死亡。

肝性脑病

为终末期表现,多是肿瘤或瘤栓以及其他诱发因素引起肝衰竭所致,常反复发作,预后极差。

高血钙

恶心、意识不清、便秘、浑身无力等。

低血糖

疲劳或晕厥。

就医

当患者出现早期症状时应早就医、早诊治,高危人群定期到医院进行筛查项目,抽血甲胎蛋白(AFP)和腹部B超,控制病情发展情况。

就医指征

当患者出现早期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早期采取相关措施控制疾病进一步发展。

乙肝患者、丙肝患者、肝硬化患者出现其他相关症状时,应到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

肝癌患者出现腹痛等症状时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就诊科室

肝癌一般去肿瘤科、肝胆外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因为什么来就诊?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腹痛、食欲缺乏、乏力等)

有无其他病史?

有无家族遗传史?

做过什么检查?

需要做的检查

肝脏B超

操作简单、直观、无创性和价廉,可以确诊肝内有无占位性病变,提示其性质,鉴别是液性或实质性占位,确定癌灶在肝内的具体位置以及与肝内重要血管的关系。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小肝癌肿瘤血管的特征和检测有关参数,以及引导行穿剌组织学检査,明显提高了小肝癌的诊断特异性,可作为首选检査方法。

肝脏CT

目前是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最重要的影像检査方法,用于观察肝癌形态和血供状况及肝癌治疗后复査。CT的分辨率高,尤其是多层螺旋CT,防止了呼吸运动伪影,明显提高了肝癌小病灶的检出率和定性准确性,经常作为B超的补充检査方法。

肝脏MRI

没有放射性辐射,组织分辨率高,对于肝癌病灶内部的组织结构变化如出血、坏死、脂肪变性及包膜的显示和分辨率都优于CT和US。对良、恶性肝内占位,特别是与血管瘤的鉴别,可能优于CT,并且无需增强即能显示门静脉和肝静脉的分支,对于小肝癌MRI强于CT。

肝穿刺活检

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空芯针活检或细针穿剌(FNA),进行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査,可以得到肝癌的病理学诊断依据以及了解分子标志物等情况,应注意避免肝出血和针道癌细胞种植。禁忌证为有明显出血倾向及患有严重心肺、脑、肾疾患和全身衰竭的患者。

抽血检查

通过抽血检测筛选甲胎蛋白(AFP),患者该指标升高的同时,与影像学检查对比,即可诊断。

诊断标准

原发性肝癌

肝癌血清标志物的检测

甲胎蛋白(AFP):血清AFP≥400μg/L,持续性升高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等,即可考虑肝癌的诊断。AFP低度升高者,应作动态观察,并结合肝功能变化及影像学检査加以综合分析判断。临床上约30%肝癌患者AFP不升高,此时应检测AFP异质体,如为阳性,则有助于诊断。

血液酶学及其他肿瘤标志物检査:肝功能相关的酶可能升高,但缺乏特异性。绝大多数胆管细胞癌患者AFP正常,部分患者癌胚抗原(CEA)或CA19-9升高。

超声检査

是目前有较好诊断价值的非侵入性检査方法,并可用作高发人群的普査工具。超声可显示肿瘤部位、数目、大小、形态以及肝静脉或门静脉内有无癌栓等,诊断符合率可达90%左右,经验丰富的超声医生能发现直径1.0cm左右的微小癌。

CT检査

CT分辨率较高,诊断符合率高达90%以上;CT动态扫描与动脉造影相结合的CT血管造影(CTA),可提髙微小癌的检出率。多层螺旋CT、三维CT成像更提高了分辨率和定位的精确性。

磁共振成像(MRI)

诊断价值与CT相仿,对良、恶性肝内占位病变,特别与血管痛的鉴别优于CT,且可进行肝静脉、门静脉、下腔静脉和胆管重建成像,可显示这些管腔内有无癌栓。

选择性肝动脉造影

诊断正确率达95%左右,对血管丰富的癌肿其分辨率低限约0.5cm。由于是创伤性检査,只有在必要时才考虑采用。

超声导引下肝穿剌针吸细胞学检査

发现癌细胞有确定诊断意义,但可能出现假阴性,偶尔会引起肿瘤破裂、穿刺针道出血和癌细胞沿针道扩散,临床上是否采用存在争论。肿痛位于肝表面、经过各种检査仍不能确诊者,可行腹腔镜检査。

继发性肝癌

诊断肝转移涉及许多辅助检査,包括实验室检査、影像学检査,甚至腹腔镜。实验室检査主要用于随访监测以及与原发肝癌进行鉴别,同时评值患者的肝功能水平以及储备情况。在许多结直肠癌患者的随访中连续检测其癌胚抗原(CEA)水平可有效检测肿瘤复发。继发性肝癌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査,超声、CT以及MRI都能提供较为可靠的信息。典型病例病灶常多发,CT表现为平扫低密度,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増强扫描时动脉期出现环形强化,门脉期强化范围无扩大。部分病灶可出现牛眼征,即病灶中央低密度坏死区周围伴环状强化,环外另见一圏低密度。病理上,环状强化为肿瘤组织,外为受压的肝细胞和肝癌。拟诊为转移性肝癌后,还需要其他的相关检査,如消化道内镜、胸部CT或者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来寻找原发病灶以及确认其他部位有无出现转移,为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鉴别诊断

慢性肝炎、肝硬化

慢性肝炎、肝硬化活动时可出现AFP升高,少数肝硬化AFP升高至100μg/L以上,同时伴有较大的肝硬化结节时易误诊为肝癌,但此类患者AFP与ALT变化一致,随肝功能好转AFP逐渐降低,不能确诊时可考虑肝穿明确诊断。

肝腺瘤

因影像学上与肝癌无明显特异性征象,但病史上原发性肝癌多有乙肝、肝硬化的病史、肝功能异常和AFP升高。如有口服避孕药、雄激素等药物史应怀疑本病。

肝脓肿

临床表现为发热、肝区疼痛、压痛明显。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超声检查可发现脓肿的液性暗区,必要时可在超声引导下做诊断性穿刺或药物试验性治疗。

肝腹水

肝硬化进入矢代偿期的典型表现。

治疗

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包括系统化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继发性肝癌患者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无效时可采取保守治疗。

治疗周期 肝癌属于恶性肿瘤,一般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药物治疗

常规药物治疗

抗病毒治疗药物

因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癌患者,需终身服用抗病毒治疗药物,如恩替卡韦,减少术后复发转移。

保肝治疗药物

肝癌患者会出现肝功能异常,此时要应用保肝治疗药物,如还原型谷胱甘肽。

对症支持治疗药物

肝癌患者会出现许多合并症,需要应用对症、营养、支持类药物治疗。

特殊药物治疗

化学治疗药物

如奥沙利铂、氟尿嘧啶等,此类细胞毒药物可一定程度的杀灭癌细胞。

靶向治疗药物

如索拉非尼、仑伐替尼、瑞戈非尼等,可作用于特定受体、靶点,抑制癌细胞生长。

免疫治疗药物

如PD1抗体等,此类药物能激活有免疫功能的T细胞,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手术治疗

肝部分切除

若患者肝功能较好、单个肿瘤且肿瘤内无血管生长,可进行肝脏肿瘤及周围组织部分切除术。

肝移植

若患者不能进行手术,且找到了合适的肝源,可进行肝移植手术治疗。

放射治疗

放疗是恶性肿瘤的基本治疗手段之一,但由于放疗的效果较差,且对肝脏损伤较大,因此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较少进行放疗。国内、外学者已经陆续报告采用现代精确放疗技术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对于经过选择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放疗后3年生存率可达25%~30%。一般认为对于下述肝癌患者可考虑放疗,肿瘤局限,因肝功能不佳不能进行手术切除,或肿瘤位于重要解剖结构,在技术上无法切除,或患者拒绝手术。另外,对已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有时可行姑息治疗,以控制疼痛或缓解压迫等。

其他治疗

生物治疗

药物效果有限,通常与化疗联合使用。干扰素是近年来使用最多的细胞因子之一,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病毒繁殖及细胞分裂、抑制癌基因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分化,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有一定的疗效。

栓塞治疗

为介入治疗,包括肺动脉栓塞,在治疗中将药物直接注射进肿瘤血管,减少肝癌病灶血供。适用于不适合手术、病灶较小的肝癌患者。

预后

肝癌的预后和病情的分期关系密切,分期越早,患者的预后越好,生存期越长。对于早期的肝癌,给予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50%~60%左右。对于中期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可以选择介入、消融、放化疗以及靶向治疗,5年生存率仅有20%左右。如果肝癌发展到晚期,出现全身的扩散,生存期非常短,大约6个月。

能否治愈

早期肝癌如果能及时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延长生存期,但因其是恶性肿瘤,通常无法治愈。

能活多久

早期肝癌如果患者及时发现,并且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后常规行4~6次左右介入灌注栓塞化疗,生存期多会较平均生存期要长。

中晚期的肿瘤患者患者有可能发生胆管、胰腺部位转移、消化道部位转移,这种情况估计患者生存期多在1~2年左右。如果患者已经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其生存期可能是3个月至半年左右。对于患者的生存期,与患者个人的体质也有一定关系。

复诊

不管患者是做了手术、化疗,还是靶向治疗等,所有的这些治疗都需随诊,一般术后按要求1个月就要复查。常规的复查在至少在2年之内,要求是每3个月要复查,甚至要延长到5年。如果在5年后基本上病情平稳,可以延长到6个月,或者是4~6个月复查。

饮食

肝癌的病人一般食欲比较差,消化功能也在下降。所以饮食最好多样化,可以增加病人的食欲。在饮食上要严格注意,否则容易导致病情加重,诱发肿瘤早期恶化。

饮食调理

要保证患者足够的热量、适当的蛋白质,可以适当吃瘦肉,比如牛肉、羊肉、鱼类。但是脂肪不宜过多,而且要禁用动物油,可以少吃植物油,避免脂肪在肝内的沉积,而诱发其他的疾病。

患者还需要补充丰富的维生素保护肝脏,所以最好多吃水果以及绿叶的蔬菜。

患者要严格戒酒,除了戒酒以外,还要忌吃其他的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食物也不能太粗糙,因为很多肝癌的患者伴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过为粗糙的食物容易导致食管黏膜破裂、出血。

患者最好要少吃多餐,不容易增加肝脏的负担。

肝癌患者如果肝癌病灶比较大,造成肝功能的异常,出现了全身皮肤黏膜的黄染以及进食差,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从护理上讲就要改善患者的饮食,尽量吃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同时多喝酸奶,调整饮食结构,加强营养。

对于已经有了肝性脑病前驱期症状的患者,要限制或禁食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饮食,以防诱发肝性脑病。

宜吃
豆腐 酸奶 芹菜 芒果 人参 海螺 兔肉 蛋白质粉 肉松 查看更多>
少吃
猪蹄 山楂 秋葵 西瓜 带鱼 白糖 饼干 松子 猪肚 查看更多>
慎吃
皮蛋 米酒 茴香 羊肉 狗肉 螃蟹 洋鸭 羊脑 乌贼 查看更多> 护理

肝癌患者易导致皮肤黄染,需要给予一定的退黄治疗。日常护理上要注意保护引流管,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如果出现其他并发症,需积极的进行护理。

日常护理

如果出现全身皮肤黏膜的黄染,需要给予一定的退黄治疗,比如保肝药物的护理以及做经皮肝穿刺外引流。所以要加强引流管的护理,保持经皮肝穿引流管的通畅,同时要及时更换引流袋,避免逆行感染造成肿瘤的加重。

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从事的职业不同,要有针对性的消除其对病情的恐惧、烦躁和忧虑,如果情况允许的话,要适当隐瞒一部分病情。

不要在言语上刺激患者,要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平时要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要经常陪伴患者,倾听其心声,及时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

预防

要预防肝癌的传播和感染,可以避免一些黄曲霉的摄入,包括不要吃霉变的一些食物,改善饮用水,同时避免大量酒精的摄入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肝癌的发生。

早期筛查

常见的肝癌病因为慢性乙肝、慢性丙肝、酒精性肝硬化,此类患者为高危人群,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体检。体检项目包括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以及腹部B超,发现可疑病灶者,建议进行腹部增强CT、腹部增强磁共振,提高早期检出率。早期发现,提高肝癌患者的整体治疗疗效。

预防措施

要预防肝癌的传播和感染,可以避免一些黄曲霉的摄入,包括不要吃霉变的一些食物。还要改善饮用水,同时避免大量酒精的摄入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肝癌的发生。

常见的肝癌病因为慢性乙肝、慢性丙肝、酒精性肝硬化,此类患者为高危人群,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体检。体检项目包括肝功能、肿瘤标志物,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以及腹部B超。发现可疑病灶者,建议进行腹部增强CT、腹部增强磁共振,提高早期检出率。早期发现,提高肝癌患者的整体治疗疗效。

肝癌患者多伴有慢性肝炎的病理基础,所以应按时接种肝炎疫苗,定期体检,以减少肝炎的患病率,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肝癌的发生。目前全球范围内肝癌最常见的为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其中绝大多数的乙型肝炎都与乙肝病毒有关。

参考文献

[1]张春霞主编.高级医师进阶肿瘤内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1.

[2](美)尼德胡贝尔(Niederhuber,J.E.)等原著;孙燕译临床肿瘤学[M]:全2册.5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6.9.

[3]路潜.韩斌如主编.外科护理学[M].3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1.

[4]刘文志,常庆勇主编.高级医师进阶普通外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岀版社,2016.1.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401.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