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睾炎

概述

附睾炎以附睾肿胀和疼痛为主要临床特征,是一种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炎症疾病,多见于中青年。当身体抵抗力低下时,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致病菌便会进入输精管,逆行侵入附睾,引发炎症。

附睾炎

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Epididymitis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慢性前列腺炎、精囊炎 治疗周期: 病情不同治疗周期不同 临床症状: 阴囊胀痛肿大、沉坠感、压痛、发热 好发人群: 中青年男性 常用药物: 左氧氟沙星、强力霉素、氧氟沙星 常用检查: 实验室检查、B超检查 疾病分类

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附睾炎和慢性附睾炎,临床常用这种分型。急性附睾炎治疗不及时可转为慢性,而慢性附睾炎也可急性发作。

病因

附睾炎最常见的致病原因是感染,可由不洁性行为造成淋病,或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也可因先前存在的尿路感染或其他邻近器官炎症扩散造成。

主要病因

泌尿系感染

沿输精管蔓延到附睾所致,经尿道器械操作、频繁导尿、前列腺摘除术后留置尿管等均是引起附睾炎的因素。

治疗不彻底

急性附睾炎治疗不彻底可转为慢性附睾炎。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其次是变形杆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及绿脓杆菌等,沙眼衣原体也可引起急性附睾炎。致病菌多经输精管逆行进入附睾。

细菌感染

细菌侵入附睾也可经淋巴管或经血行感染引起附睾炎,但少见。

尿液返流

若患者生殖器官异常的抬升或受压,会造成尿液反流至附睾,进而可引起化学性附睾炎。

诱发因素

不良性行为,如与有性传播感染风险的伴侣发生性关系、性生活中不使用安全套、有性传播感染史等,均会增加经性传播感染附睾炎的风险。

尿路感染,患前列腺炎或其他部位尿路感染的患者,较常人更容易出现附睾炎。

近期接受过尿路器械检查、治疗、手术或有留置尿管者。

各种原因导致的泌尿系统解剖结构或功能异常。

全身疾病或免疫抑制因素。

某些药物可能存在诱导出现附睾炎的效应,如胺碘酮。

外伤,如阴囊损伤、腹股沟损伤也可引起附睾炎,但不多见。

流行病学

任何年龄的男性都可能罹患附睾炎,尤以性行为活跃的中青年男性患病风险更高。因存在尿道解剖异常而出现细菌尿的男性,更容易发生因肠菌感染引起的附睾炎。

好发人群

中青年男性好发,尤其是性行为活跃人群。

症状

附睾部位的疼痛不适和肿胀是附睾炎最常见的临床特征,多发于单侧,可伴或不伴发热。随病情进展,患侧附睾会增大、变硬,出现可以触及的硬结。另外,患者还可出现尿路感染的刺激症状。

典型症状

急性附睾炎

突然患侧阴囊胀痛、沉坠感,下腹部及腹股沟部有牵扯痛,站立或行走时加剧。患侧附睾肿大,有明显压痛。炎症范围较大时,附睾和睾丸均有肿胀,两者界限触摸不清,称为附睾睾丸炎。患侧的精索增粗,亦有压痛。部分严重患者可出现发热,血白细胞增高。一般情况下,在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急性症状可于一周后逐渐消退。

慢性附睾炎

慢性附睾炎部分病人因急性期未能彻底治愈而转为慢性,但多数病人并无明确的急性期。炎症多继发于慢性前列腺炎或损伤,病人常感患侧阴囊隐痛、有胀坠感,疼痛常牵扯到下腹部及同侧腹股沟,有时可合并继发性鞘膜积液。检查时附睾常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变硬,有轻度压痛,同侧输精管可增粗。

其他症状

急性附辜炎患者可出现寒战、高热等全身症状,以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伴发尿道炎或尿路感染时,患者多有排尿困难以及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常伴下腹部或盆腔疼痛或不适。

其他:尿道分泌物、鞘膜积液、精液中带血等。

并发症

慢性前列腺炎

主要临床表现有尿急、尿频、尿道灼痛不适,尿末流出白色浊液,会阴、少腹、睾丸及尿道内不适或涩痛。

精囊炎

可出现血精,并伴有尿频、尿急、排尿不适、会阴部不适等症状,常与前列腺炎并存。

就医

附睾炎的诊断主要是基于临床症状和体征,可疑病史尤其重要,若存在引起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和性传播感染的风险,又出现附睾部位不适、肿胀、疼痛时,要及时前往就医。

就医指征

出现附睾变大或明显疼痛、阴囊皮肤红肿或温度升高、尿道疼痛,需要及时就医。

已确诊患病,治疗后两周依旧没有明显改善时应当及时去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一般建议患者到泌尿外科就诊治疗。

医生询问病情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

局部不适持续有多久了?

是否感觉有尿频、尿急?

是否有血尿的情况?

是单侧还是双侧发病?

需要做的检查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

常显示为脓尿或菌尿,提示尿路感染。

血常规

可显示白细胞总数明显升高,达(2~3)×10^9/L。

微生物培养

可采集清洁中段尿标本或尿道拭子做培养。

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

检查可见患侧附睾体积增大、血流信号增多,对慢性附睾炎与局部肿瘤鉴别诊断也有意义。

CT或MRI

对附睾肿块的良恶性进行鉴别。

组织病理学活检

主要用于鉴别诊断,会造成出血、感染及肿瘤细胞播散等不良反应,所以应少用或慎用。

膀胱镜及尿动力检查

目的是排除膀胱尿道疾病,一般不推荐应用。

诊断标准

突发病患阴囊区疼痛,并有向腹股沟区域甚至后腰部放射痛。

病患附睾肿胀、压痛,睾丸附睾分界不清。

常伴有阴囊皮肤红肿和阴囊内鞘膜积液。

可有发热,甚至高热、畏寒表现。

血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鉴别诊断

精索、睾丸扭转

常在夜间或剧烈运动后出现,多发于青少年。附睾炎和睾丸扭转均可出现放射至腹股沟或下腹部的疼痛,但上抬睾丸后,前者疼痛减轻,后者疼痛反而加重(Prehn征)。鉴别二者首选的辅助检查是彩色多普勒超声。睾丸扭转是一种外科急症,需及时处理,因此,若难以鉴别又高度怀疑睾丸扭转时,需紧急手术探查。

嵌顿性腹股沟斜疝

也可出现阴囊局部疼痛、肿胀症状,可伴有肠梗阻症状,如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等。与急性附睾炎相比,嵌顿性斜疝患者多有长期的腹股沟可复位的肿物病史。

创伤性睾丸破裂

这类患者一般有典型的外伤经历,可见阴囊皮肤损伤、淤血,局部血肿形成,超声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睾丸内急性出血

也表现为睾丸部位明显肿胀,但患者多有长时间的结节性多动脉炎病史,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鉴别。

附睾结核

起病缓慢,也可表现为阴囊肿胀,伴或不伴疼痛,体温一般无明显升高。触诊时可发现附睾长大、变硬、表面凹凸不平,患侧输精管呈典型的串珠样结节改变。常伴有陈旧性、活跃肺结核、肾结核等表现,尿抗酸杆菌涂片染色、结核菌素实验、结核菌DNA、干扰素释放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等辅助检查技术可帮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附睾淤积症

也叫“输精管结扎术后疼痛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阴囊疼痛、附睾长大、表面不平或多数性结节。与附睾炎多发于单侧不同的是,附睾淤积症是男性绝育术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多可触及双侧附睾均匀性増大。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该病诊断有重要作用。

附睾囊肿

本病患者常先发现附睾局部肿物,偶有不适,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证实诊断。

附睾肿瘤

患者附睾同样出现肿大,质地坚硬,可经影像学检査(超声、磁共振)协助诊断,要明确诊断主要采用组织学检查手段。

治疗

急性附睾炎除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的一般对症治疗外,主要包括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手术治疗方式。治疗的目的不仅是改善患者本身的症状和体征,同时要避免迁延不愈,发展成慢性附睾炎,还要避免潜在的衣原体、淋病等感染传播给其他人的情况,以及预防并发症等。

治疗周期 附睾炎的治疗周期要结合患者病变情况以及症状的严重程度,对于病变早期、症状比较轻微的患者,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积极使用抗菌药物,同时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合适膳食,抬高阴囊,一般需要治疗2~3周左右;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建议手术治疗。根据病变情况不同,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案,手术后恢复时间一般在3~4周左右。 药物治疗

急性附睾炎

需选择对细菌敏感的药物,通常静脉给药,持续1~2周;为预防炎症转为慢性,需继续口服抗菌药物2~4周。常用药物种类包括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由性传播感染引起的附睾炎多选用头孢类药物,加用强力霉素、左氧氟沙星等;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附睾炎多首选氧氟沙星或左氧氟沙星。

慢性附睾炎

以口服抗生素治疗为主,合并急性发作时,可予抗生素治疗。一般先根据经验用药,待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出来后,再选择有针对性的抗生素治疗,疗程一般为2周。若患者同时合并慢性前列腺炎,必须同时进行治疗,避免因感染源处理不彻底造成反复发作。

手术治疗

急性附睾炎

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时,或怀疑出现附睾缺血时,需进行附睾切开减压,手术中要尽量避免损伤附睾管。若能同时切开邻近的精索外筋膜,改善睾丸血液循环的效果更好。若患者附睾处炎性包块增大,并出现波动感,提示有脓肿形成,应及时切开引流。

慢性附睾炎

对于多次反复发作的附睾炎,若其他治疗方式效果不理想,尤其是结核性附睾炎抗结核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做附睾切除。

预后

急性附睾炎患者在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症状多可在1~2周后减轻或消失,但附睾的大小及硬度需4~6周方可恢复正常。也有小部分患者炎症迁延不愈,转为慢性附睾炎。单侧附睾炎可以引起附睾梗阻,但因为对侧睾丸、附睾功能正常,因而一般不会引起不育,少数附睾炎可同时发生在双侧附睾,这种患者即使抗感染治疗及时,也有可能出现不育。慢性附睾炎容易迁延不愈,影响患者精液质量,可能导致不育。

能否治愈

急性附睾炎多数通过抗生素治疗可以治愈,慢性有可能迁延不愈。

能活多久

附睾炎在抗生素治疗后可以治愈,严重者可能迁延不愈。但总体来说,不会影响患者基本寿命。

复诊

急性附睾炎

建议患者一周到医院去复诊一次,观察病情的变化。

慢性附睾炎

一般来说可能是两周到一个月,去医院就诊一次。

饮食

附睾炎是比较常见的男性疾病,主要是由于机体抵抗力低下,或者尿液反流、尿道内留置异物,如尿管、逆行感染等等原因所导致的。附睾炎需要系统规范的治疗,同时一定要加强保养保健,平时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熬夜喝酒,避免过度劳累,避免久坐、久站。

饮食调理

辛辣刺激性食物具有助热的作用,而附睾炎常常伴有一定的热象,所以辣椒、胡椒、葱、姜、蒜等是禁忌的。

饮酒可以助长人体湿热之气,不利于附睾炎的恢复,应当为禁忌。

附睾炎期间脾胃消化功能会有一定影响,进食肥甘厚味之品后不利于消化吸收,所以肥肉、油炸食品等需要禁忌。

护理

出现附睾炎,患者需注重生活护理,以防止病情加重,如保证合理营养,严格禁止性行为,都对促进疾病痊愈有一定效果。

日常护理

在精神方面,要尽量保持心情的愉悦以及放松。当急性附睾炎发作时,尽量多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体育运动。还要保证生活规律,注意自身的作息时间,不要熬夜。

积极预防生殖器官感染疾病,定期来医院进行检查,防范于未然。

注意局部护理,保持外阴部的卫生,避免炎症加重或扩散。

特殊注意事项

患者要卧床休息,抬高阴囊,用布袋或者阴囊托将阴囊托起。

在发病的早期可以用冰敷,在晚期可以用热敷或者热水坐浴。如果有生育要求,要注意禁止用热水坐浴。

在急性期的患者,要求禁止性生活,同时避免体力劳动。

预防

对于附睾炎的预防,患者需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性生活卫生。当出现尿路感染时,应及时接受合理的治疗,避免感染和炎症的局部扩散而引起附睾炎。

早期筛查

注意局部卫生情况,若阴囊、腹股沟区、腰骶部疼痛明显,且触摸时加剧,甚至红肿,则需要引起重视,及时检查。

预防措施

改善生活习惯,注意生活规律化,劳逸结合,忌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避免感冒等。

避免长时间憋尿,及时治疗泌尿系感染,预防逆行感染,及时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如因疾病原因需留置尿管需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参考文献

[1]唐松林,韩芳,赵海生,等.腹腔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中是否保留睾丸动脉与术后并发附睾炎的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5(11):62-64.

[2]施辛.无症状神经梅毒合并附睾炎1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9,013(005):285.

[3]谢思培,骆剑煌,林明志.高频彩超在睾丸扭转与急性睾丸附睾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High-frequencyultrasoundcolorflowimaginginthediagnosisofacutetestitisandtesticulartorsion[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8,042(004):378-379.

[4]杨一林,段云友,阮骊韬,等.彩色超声及精索静脉检测在附睾炎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2,18(7):530-532.

[5]樊玲丽.青敷膏外敷治疗急性附睾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西部中医药,2011,024(002):55-56.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451.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