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
膀胱癌广义上指起源于膀胱的恶性肿瘤,一般为产生于膀胱壁上皮组织和间质组织的恶性肿瘤。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三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前列,通常表现为无痛性血尿,随着肿瘤持续生长和浸润,会使间歇性血尿转变为持续性血尿。晚期可出现排尿不畅,甚至尿潴留、上尿路梗阻等症状。
就诊科室: 泌尿外科、肿瘤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Bladder tumor 疾病别称: 膀胱肿瘤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有遗传倾向 并发疾病: 排尿异常、膀胱穿孔、肠道不良反应 治疗周期: 长期持续性治疗 临床症状: 无痛性血尿、排尿不畅、尿频、尿急、尿痛 好发人群: 中老年、胺类化学药品接触者、膀胱结石长期滞留者、长期使用环磷酰胺和非那西汀者、盆腔放疗患者、吸烟者 常用药物: 丝裂霉素C、阿霉素、紫杉醇 常用检查: 尿常规、超声、CT、膀胱镜 疾病分类上皮性肿瘤
最为常见,占膀胱癌的98%,其中尿路上皮肿瘤占95%,包括乳头状瘤、低度恶性倾向的尿路上皮乳头状瘤、低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
腺癌
别称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或胶样癌,临床并不多见。恶性程度高,应尽早做膀胱根治术。
鳞状细胞癌
临床少见,发病与慢性刺激导致鳞状上皮化生有关。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发展快,预后不良。
非上皮性肿瘤
占膀胱肿瘤的2%,来源于肌肉、脂肪、淋巴等所有间叶组织,常见并具有代表性的是横纹肌肉瘤。
病因膀胱癌病因复杂,病人很难确定具体病因,其中环境因素和基因因素关系密切。环境因素包括长期接触高危化学药品、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及吸烟,基因因素包括相关癌基因的激活等因素。随着基础与临床的研究逐步深入,膀胱癌与较多病因关系密切。
主要病因胺类化学药品
β-萘胺、4-氨基联苯、联苯胺、α-萘胺可增加膀胱癌发生率至千倍之多。
膀胱局部刺激
膀胱内结石长期滞留、血吸虫感染,都会引发膀胱癌,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确诊时多为晚期,预后差。
药物因素
环磷酰胺的代谢产物丙烯醛是明确的致癌物,西地那非也会增加膀胱癌的发病率。
盆腔放疗
因宫颈癌、前列腺癌做放射治疗后,移行细胞癌的发病率增高。
其他因素
吸烟者发病率增高到2~4倍,我国台湾和南美阿根廷的饮水中砷污染也导致膀胱癌发病率增高。除此之外,色氨酸代谢异常、大量摄入咖啡、糖精等,和膀胱癌发病率呈正相关。
基因因素
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都有关系,例如点突变、易位、基因扩增等。
诱发因素吸烟、长期接触工业化学产品、膀胱慢性感染与异物长期刺激、遗传等多个因素可以诱发膀胱癌。
流行病学根据膀胱癌诊疗规范数据,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膀胱癌发病存在地域性、种族性、性别差异,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高发于50~70岁。2018年全球新发膀胱癌患者约54.9万例,死亡约20万例,男性发病率为女性的4倍。并且在我国,膀胱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好发人群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其中50~70岁为高发年龄,发病高峰为65岁。
胺类化学药品密切接触者
胺类化学药品对人体的影响潜伏期达5~50年,所以密切接触过该类药品的人要密切留意。
膀胱内结石长期滞留者
长期滞留在膀胱内的结石可引起鳞状上皮癌、腺癌及尿路上皮癌,恶性程度极高。
长期使用环磷酰胺和非那西汀者
使用环磷酰胺的病人,早期反应会出现严重的出血性膀胱炎,晚期则会引发膀胱癌,时间一般为6~13年。使用非那西汀的病人会导致肾功能不全,肾盂及膀胱尿路上皮癌。
盆腔放疗患者
盆腔放射性治疗后膀胱癌发病率会增高。
吸烟者
吸烟会导致膀胱癌发病率增高4~7倍。
症状膀胱癌最常见的症状为无痛性血尿,随着肿瘤持续生长和浸润,会使间歇性血尿转变为持续性血尿。晚期后出现排尿不畅,甚至尿潴留、上尿路梗阻等症状。
典型症状无症状性肉眼血尿为典型症状,90%病人可发现肉眼或镜下血尿,此为最早期症状,逐步发展会导致持续性血尿。晚期后由于肿瘤阻塞或者浸润,会出现尿潴留和疼痛,以及上尿路梗阻、下腹部肿块、下肢浮肿等症状。
其他症状排尿不畅、尿潴留
肿瘤体积较大,阻塞膀胱三角导致排尿不畅,或肿瘤出血后血块堵塞尿道导致排尿不畅,以及肿瘤浸润尿道导致排尿梗阻等。
疼痛
肿瘤或血块梗阻刺激神经导致疼痛。
上尿路梗阻
肿瘤压迫输尿管口或者向上侵犯导致上尿路梗阻。
排尿刺激征
肿瘤浸润膀胱肌层,引发膀胱刺激征,约占10%,特别是位于膀胱三角区病变较容易引发尿频、尿急、尿痛。
下肢浮肿
淋巴转移或髂血管侵犯,导致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组织液渗出,引发下肢浮肿。
远处转移症状
骨痛、骨折、肺部及脑部症状,转移至不同部位表现不同。
并发症排尿异常
膀胱癌手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甚至尿血等表现,有些是手术原因造成,如损伤到膀胱周围的微小血管可能出现血尿,有的患者可自行逐渐好转,若情况较重或经久不减轻者可向医生咨询求助。
膀胱穿孔
膀胱穿孔是患者手术常见并发症,多由于手术不慎所致,表现为尿外渗,患者可出现腹痛、腹胀、发热等症状。
肠道不良反应
主要是膀胱癌放疗引起,包括里急后重感、直肠狭窄或直肠穿孔、肠道粘连、肠梗阻等。
就医50~70岁以上成年人,有接触胺类化学药品患者,长期罹患膀胱结石患者,出现无痛性血尿应高度警惕膀胱癌的可能,应及时到泌尿外科或肿瘤科就诊,通过实验室检查、超声、CT、膀胱镜确诊。膀胱癌需要与泌尿系结核,前列腺增生等疾病相鉴别。
就医指征高危因素接触人员,如胺类化学品密切接触者,长期吸烟者应高度警惕,如出现无痛性血尿、尿频、尿急、尿痛、下肢浮肿、腰痛、腹痛、消瘦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膀胱癌一般无临床体征,早期癌症很难依靠体查发现,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或膀胱镜检查,所以高危人群定期体检非常必要。
就诊科室泌尿外科为膀胱癌患者首选科室,确诊后可转于肿瘤科治疗。
医生询问病情什么时候出现血尿或者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血尿是一过性还是持续性?是初始血尿还是全程血尿?
目前有什么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排尿不畅、疼痛等)
有没有其他不舒服?
有无其他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体格检查
双手合诊有时可触及膀胱肿瘤,但对于早期膀胱癌诊断帮助不大,只有肿瘤较大时才能触及。
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和尿脱落细胞检查,可初步诊断早期部分类型的膀胱癌,尿常规可发现早期的镜下血尿,尿脱落细胞有时可检查到肿瘤细胞。
膀胱镜
膀胱镜下活检是诊断膀胱癌最可靠的方法,可明确肿瘤数目、大小、形态、生长方式及和周围正常组织的关系,活检后可送病理诊断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
静脉尿路造影
可了解上尿路有无同时伴发肿瘤,但较小的上尿路肿瘤或尿路积水不显影时可出现漏诊。
B超
血尿病人首选影像学检查,可清晰显示膀胱内肿瘤、瘤蒂的宽窄、膀胱壁是否增厚,以及上尿路有无梗阻积水及占位性病变。在超声表现为突向膀胱腔内的低回声,斑片状和水草样病变,不随体位移动;膀胱壁表面不规整,层次结构中断消失;强回声或混合回声结节、肿块,呈乳头状或菜花状,有蒂或无蒂。
CT
对肿瘤的诊断与分期有重要意义,可清晰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盆腔肿大的淋巴结。CT诊断可发现较小的肿瘤,如直径1~5mm的肿瘤,可判断淋巴结及临近器官是否受侵犯及转移。
核素骨扫描
了解骨骼转移的方法,比X线片提前3~6个月发现骨转移病灶。膀胱癌骨转移灶为溶骨性改变,多表现为异常放射性浓聚,少数表现为放射性稀疏、缺损。但特异度不高,需配合CT扫描或MRI检查。
细胞学检查
大多应用于诊断不明确者,或膀胱肿瘤随访期检查。尿液中检测出癌细胞是定性诊断,尿细胞学检查总体特异度超过90%,但应多次检查核实,还需与膀胱镜及影像学检查配合,降低漏诊率。
诊断标准了解病史后,通过体格检查、超声、CT、MRI、膀胱镜等发现膀胱肿瘤,且大致区分肿瘤大小、形状、浸润范围及分期,组织活检病理发现癌细胞,是诊断膀胱癌的金标准。
鉴别诊断肾、输尿管肿瘤
相似症状为全程无痛性血尿,B超及CT等可鉴别。
泌尿系结核
相似症状为血尿,可有尿频、尿急、尿痛,不同点是结核感染后会有低热、盗汗、消瘦、乏力,可通过尿查抗酸杆菌、静脉肾盂造影、膀胱镜等鉴别。
前列腺增生
相似症状为排尿困难及尿频,可有肉眼血尿,可通过尿脱落细胞检查、B超、CT、膀胱镜等鉴别。
尿石症
相似症状为血尿、疼痛,可通过KUB平片、B超、膀胱镜等鉴别。
腺性膀胱炎
相似症状为尿频、尿急、尿痛,可通过膀胱镜鉴别。
前列腺癌
相似症状为血尿,可通过直肠指诊、B超、CT等鉴别。
治疗根据膀胱癌分类、分期及分级,结合病人情况、医生意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标准治疗手段,首选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术后常规进行膀胱内灌注治疗。病检结果提示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腺癌等以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为主,术后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是否辅以放化疗。转移性膀胱癌以全身化疗为主,可用姑息手术缓解症状。
治疗周期 根据膀胱癌肿瘤而采取的不同手术方式,及病人预后情况而定,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治疗。 药物治疗膀胱腔内化疗
常用药物有丝裂霉素C、阿霉素系列、噻替派、喜树碱、鸦胆子等。
全身化疗
浸润性局部晚期患者,远处转移患者适用,最常用化疗方案为GC方案和M-VAC方案,常用药物为吉西他滨、紫杉醇、氨甲喋呤、长春碱、阿霉素及顺铂。
卡介苗灌注治疗
表浅膀胱肿瘤术后,膀胱卡介苗灌注治疗可将肿瘤复发率降至20%以下。
手术治疗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膀胱肿瘤最常用的手术方式,对表浅的初发、单发肿瘤效果最佳。本手术为微创手术,患者恢复快,根据肿瘤的分期和病理分级,术后采用不同的膀胱腔内灌注化疗或免疫治疗。
膀胱部分切除术
此手术方式适用于不能接受做根治性切除术和电切手术患者的姑息治疗。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最根本的手术方式,包括切除病变的膀胱、清扫淋巴结、建立新的储尿囊。周围组织有侵犯时,男性患者还需将前列腺、精囊腺,及部分输精管一并切除,而女性患者需将子宫、宫颈及部分阴道切除。
膀胱全切除术后尿流改道术
输尿管皮肤造口术
全膀胱切除后将输尿管游离并开口固定与皮肤,将尿液通过皮肤引流到体外的造口袋。
回肠膀胱术
将体内形成的尿液先引流到一个用回肠做成的储尿囊中,此储尿囊通过皮肤造口与造瘘袋连接,并发症相对较少。
原位新膀胱手术
最为复杂的尿流改道术,但可使患者基本恢复排尿功能。此术需要50~60cm的肠管做成储尿囊,然后将两侧输尿管种植在此储尿囊上,而尿道残端也和此储尿囊吻合,从而恢复尿道的排尿方式。术后需要进行盆底肌的提肛训练,3~6个月部分能恢复正常。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适用于局部晚期的膀胱肿瘤、不耐受或不接受膀胱切除术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
预后膀胱癌的分级、分期、大小、数目、复发情况等皆影响预后,其中肿瘤的病理分级及分期最为重要。总体复发率和转移率较高,膀胱癌分级和分期越高,生存率越低,如有远处转移,会出现下腹或盆腔肿块、骨骼疼痛、贫血、腹水等症状。
能否治愈膀胱癌尚不能彻底治愈,早发现、早治疗可提高生存率。
能活多久浸润性膀胱癌病人采用保留膀胱手术,5年生存率为58%~69%,T2的3年生存率为61.2%,T3期的3年生存率为49.1%。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50%以上的患者会发生肿瘤转移,5年生存率为36%~54%。
复诊膀胱癌术后第一年,三个月复查一次,之后每半年复查一次。
饮食膀胱癌术后,患者饮食应注意清淡、容易消化、营养丰富,以及远离烟酒。香烟中尼古丁及辛辣食物会刺激膀胱黏膜,不利于康复。
饮食调理宜进食新鲜蔬菜、水果,以及富含营养的食物,尽量细嚼慢咽,如海带、紫菜、茄子、无花果、豆芽、芹菜、冬瓜、鲈鱼、甲鱼、泥鳅、海参等。
忌辛辣、煎炸食物,戒除烟酒、咖啡,以及烧烤、炸鱼、烤串、火锅等。
护理膀胱癌手术治疗是常规手段,所以细心、有效的护理对患者身心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患者注意积极与家人、病友沟通,保持乐观的情绪,可以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日常护理膀胱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保健和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康复。但在刚施行手术后,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还要观察造瘘口组织颜色,及时更换敷料。
病情监测注意观察患者血尿情况,术后观察生命体征,留意伤口情况,注意引流液情况,避免感染。
心理护理因膀胱癌术后尿流改道,患者一时之间不能完全接受,会导致焦虑等情绪。应使患者充分了解本病的相关知识及并发症,尽量消除患者焦虑、恐惧等情绪,用积极正面的态度应对疾病。患者应多和医生或其他膀胱癌病人交流,和病友相互鼓励、学习新的技能、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多阅读书籍,观看电影和音乐,有条件可进行旅行、游历山川湖海,重新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特殊注意事项膀胱癌术后各种引流管应作好区分,固定妥当,保证引流通畅。
预防膀胱癌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家族肿瘤史、年龄、性别这三个因素无法避免,可从其他高危因素进行预防,例如避免接触胺类化学品,戒烟、戒酒等。
早期筛查如长期吸烟史的人群,一旦出现血尿应尽早检查。大多数膀胱癌早期没有明显临床症状,所以定期体检是有必要的。一般可做尿细胞学检查、静脉尿路造影、超声、CT、膀胱镜等,对膀胱癌诊断有帮助。
预防措施对于高危职业人群,如橡胶、皮革、印刷业从业人员以及纺织和油漆行业从业人员,应做好防护措施,尽量避免接触有毒物质。
日常生活中应戒烟酒,同时大量喝水,大量排尿可减少有害物质在膀胱的积聚。
规律作息,健康饮食及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预防癌症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玉沛,陈孝平.外科学[M].八年制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770-773.
[2]吴孟超,吴在德,黄家驷.外科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369-2373.
[3]曾世平,李宁,王海峰等.膀胱癌原位新膀胱术后切口相关并发症预防与干预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 2020,第47卷(12):637-639.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