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瓣膜病

概述

多瓣膜病又称联合瓣膜病,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瓣膜病变同时存在。病因多为一种疾病同时损害几个瓣膜,一个瓣膜病变致血流动力学异常引起其他瓣膜继发关闭不全,不同疾病分别导致不同瓣膜损害。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呼吸困难、心悸、咳嗽、咯血、乏力、心绞痛、眩晕、猝死等。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多行人工瓣膜置换术,手术风险比单瓣膜手术风险高。

多瓣膜病

就诊科室: 心血管内科、急诊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Multivalvular disease 疾病别称: 心脏联合瓣膜病变、心脏多瓣膜病变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急性肺水肿、心力衰竭、心房颤动、血栓栓塞 治疗周期: 视具体治疗方案而定,一般3~5周 临床症状: 呼吸困难、心悸、咳嗽、咯血、心绞痛 好发人群: 风湿性心脏病、老年退行性改变、黏液样变性、单瓣膜病变等基础疾病患者 常用药物: 地高辛、呋塞米、螺内酯 常用检查: 体格检查、心电图、心脏彩超、血常规、超声心动图 疾病分类

以下为临床常见类型:

二尖瓣狭窄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常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可使左心室扩张延缓,周围血管征不明显,听诊二尖瓣舒张期杂音可减弱,甚至消失。

二尖瓣狭窄伴主动脉瓣狭窄

若二尖瓣狭窄重于主动脉瓣狭窄,后者的一些表现常被掩盖,左心室充盈受限和左心室收缩压降低,延缓左心室肥厚和减少心肌耗氧,故心绞痛不明显。

主动脉瓣狭窄伴二尖瓣关闭不全

为危险的多瓣膜病,风心病中相对较少见。

二尖瓣关闭不全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左心室承受双重容量过度负荷,使左心室舒张期压力明显上升,可进一步加重二尖瓣反流,较早发生左心室衰竭。

二尖瓣狭窄伴三尖瓣和(或)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常见于晩期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病人。

病因

引起多瓣膜病的病因,多数为单一病因,少数为多种病因引起。

主要病因

一种疾病同时损害几个瓣膜:最常见为风湿性心脏病,近一半病人有多瓣膜损害。其次为老年退行性改变、黏液样变性,可同时累及二尖瓣和三尖瓣,两者可同时发生脱垂。感染性心内膜炎也可累及多瓣膜。

一个瓣膜病变致血流动力学异常引起其他瓣膜继发关闭不全:如主动脉瓣膜关闭不全使左心室容量负荷过度而扩大,产生继发二尖瓣关闭不全。

不同疾病分别导致不同瓣膜损害:如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伴风湿性二尖瓣病变。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心内膜纤维化以及药物等也可能引起多瓣膜病。

诱发因素

年龄

年龄的增大可能也是此病的诱发因素之一。

疾病

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可能也是此病的诱发因素之一。

流行病学

联合瓣膜病变约占心脏瓣膜疾病的27%~41.5%,约占心脏瓣膜手术的11.5%~28%,平均15%左右。在联合瓣膜病变中以双瓣膜病变最为常见,约占52%~87%,其次为三瓣膜病变,约占7%~24.5 %,四瓣膜病变非常罕见,约小于1%。双瓣膜置换术风险较单瓣膜置换术手术风险高70%左右。

好发人群

好发于患有风湿性心脏病、老年退行性改变、黏液样变性、单瓣膜病变等基础疾病患者。

症状

多瓣膜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取决于受损瓣膜的组合形式和各瓣膜受损的相对严重程度。多表现为呼吸困难、气促、心悸、咯血、咳嗽、乏力、多汗、心绞痛等。并发症多为心力衰竭、心房纤颤、动脉栓塞、肺部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典型症状

虽然某一瓣膜的损害可能减轻或抵消另一瓣膜病变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从而减轻临床症状,但总的来说,多瓣膜病变在病理生理上往往可使病情进展更快,对心功能造成综合性不良影响。全身症状多表现为呼吸困难、气促、心悸、咯血、咳嗽、乏力、多汗、心绞痛、眩晕、晕厥、食欲不振、腹胀、栓塞、猝死等。

并发症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各种原因导致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全身组织基本代谢需要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活动受限、体液潴留等。

心房纤颤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

动脉栓塞

动脉栓塞是指由于栓塞物黏附在血液流动的动脉壁上,导致血液在器官或其他身体部位的流动突然中断或受阻。栓塞物是阻碍血液流动的任何事物,比如空气、脂肪、肿瘤等,而最主要类型的栓塞物是血凝块,也叫血块或血栓。动脉栓塞常表现为突发言语不清、急性腹痛、肢体运动失灵、肢体疼痛、脉搏减弱,甚至消失、皮肤苍白、下肢感觉异常。

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病原微生物循血行途径引起心内膜、心瓣膜或邻近大动脉的感染,伴赘生物的形成。多发生于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就医

当多瓣膜病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心悸、咳嗽、咯血、晕厥等症状,需及时就诊于心血管内科或急诊科通过相应的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结合临床表现可对本病做出诊断。

就医指征

如患者出现气促、心悸、咳嗽、咯血、食欲不振、腹胀、心绞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若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房颤等并发症需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如患者出现咳嗽、气促、晕厥、等症状,应优先就诊于心血管内科。

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心悸、咯血等症状,应优先就诊于急诊科。

医生询问病情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呼吸困难、乏力、晕厥、食欲不振等)

症状持续多久了?

在家服用过什么药物吗?

以前得过什么疾病吗?(如先天性心脏病)

以前做过手术吗?尤其是心脏手术?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以听诊为主。二尖瓣狭窄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听诊二尖瓣舒张期杂音可减弱,甚至消失。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作为临床中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较好的反应心脏电活动。但是心电图在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敏感性及特异度均不高。

心脏彩超

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多瓣膜病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灵敏度,且该方法为无创检查,同时联合心电图检查,不仅可提高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同时可协助临床医师了解心脏电生理活动,及早进行干预,防止心脏出现不可逆性损伤,进而提高患者预后。

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不但可明确解剖诊断,且对病变程度和病因的诊断有极大价值。

诊断标准

患者自述有呼吸困难、气促、心悸、咳嗽、咯血、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结合体格检查有胸骨左缘舒张期早期杂音,其中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主动脉关闭不全,并非Graham steell杂音。

通过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和心脏造影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狭窄是由于二尖瓣开放受限、瓣口面积缩小,血流受阻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典型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咳血、咳嗽,体征有明显的二尖瓣面容,双颧绀红,特征性的杂音为心尖区舒张中晚期低调的隆隆样杂音。可根据临床表现及特征鉴别。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要由主动脉瓣膜本身病变、主动脉根部疾病所致。典型的心脏杂音为主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为一高调递减型杂音,舒张期早期出现。严重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常有收缩中期杂音,向颈部及胸骨上传导。可有周围血管征、水冲脉、枪击音的杂音表现,根据体征可鉴别。

治疗

多瓣膜病内科治疗同单瓣膜损害者,手术治疗为主要措施。多瓣膜人工瓣膜置换术死亡危险在3%~8%,预后良好。双瓣膜置换手术风险较单瓣膜置换术风险高70%左右,应仔细分析各瓣膜病治疗的利弊,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确定诊断及治疗方法。

治疗周期 此病治疗周期视具体治疗方案而定,一般3~5周左右。 药物治疗

地高辛

适用于收缩功能不全者,使心肌净耗氧量明显降低,此外能减慢心率,减慢房室传导,缩短心肌细胞的复极过程,使周围血管收缩,抑制肾小管对钠的再吸收,而产生直接的利尿作用。

呋塞米

又称速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肿的袢利尿药。利尿作用强效而短,起效快,治疗期间容易引起低钾血症等离子紊乱,注意监测。

螺内酯

螺内酯又叫安体舒通,属于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属于保钾利尿剂,其作用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利尿作用比较弱,但是缓慢而持久,常常与排钾利尿剂合用,可以加强利尿效果,并且预防低钾血症。螺内酯能够阻断醛固酮的效应,所以能够抑制心血管重塑,长期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能够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硝酸甘油

这类药物可以扩张小静脉,减少回心血量,减少心脏的前负荷,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

手术治疗

通过积极的内科治疗仍不能控制症状者,或心脏结构及功能发生明显改变时,应尽早行手术治疗,包括瓣膜球囊成形术、瓣膜修补术和人工瓣膜置换术,还可以经导管治疗心脏瓣膜病,手术方式依据每个患者的情况综合考虑决定。

预后

大部分积极治疗的多瓣膜病患者及手术顺利的患者预后良好,如病情较重或者手术出现意外及未进行积极治疗的患者,将影响患者的生存时间。

能否治愈

多瓣膜病可以治愈。

能活多久

心脏瓣膜的病变会影响患者生存时间,需及时治疗,有手术指征时,尽早手术,远期预后好,可达到或接近正常寿命。

复诊

建议患者3个月进行复诊一次,查看病情的发展及转归状况及术后的恢复状况。

饮食 饮食调理

本病无特殊饮食,建议进食高热量、半流质食品,鼓励多次进食,保证充足新鲜蔬果和饮水,避免出现便秘等情况。

护理

日常患者应注意遵医嘱正确用药,制定合适活动计划,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锻炼身体,预防继发感染等。

日常护理

患者应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正确服用。

根据心功能及体质情况制订活动计划。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于激动。

预防感染,发生感染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置换生物瓣的育龄期妇女,至少待换瓣术后6个月停用抗凝血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方可考虑妊娠。

病情监测

积极监测病情,定期复查心脏超声,以便衡量患者是否符合手术指征。

预防

锻炼身体、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防治风湿热、积极治疗患者原发疾病都可以有效预防多瓣膜病。

预防措施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宜清淡饮食、低脂、少油、少糖、少盐,定时、定量进餐。

积极锻炼身体,每天运动1小时,对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很重要。

积极治疗心脏原发疾病、风湿热。

参考文献

[1]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内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01.

[2]丁建华,刘继荣.现代心血管内科疾病临床思路与营养管理研究[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9:123-124.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484.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