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

概述

静脉炎又称血栓性静脉炎,是静脉的无菌性炎症。若伴有血栓形成,又称血栓性静脉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外周血管病,多发生于下肢浅静脉。目前认为可能与静脉曲张或深静脉血栓有关,轻者可自愈,重者可能出现难以治愈的静脉性溃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静脉炎

就诊科室: 血管外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phlebitis 疾病别称: 血栓性静脉炎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肺栓塞 治疗周期: 长期间歇性治疗 临床症状: 红肿疼痛、发痒、色素沉着 好发人群: 长期卧床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患者、肥胖者 常用药物: 低分子肝素、布洛芬、塞来昔布 常用检查: 血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静脉造影 疾病分类

浅静脉炎患者

患肢局部红肿、疼痛,行走时加重,可触及索状硬条或串珠样结节。深部静脉炎患者,发病突然,患肢呈凹陷性肿胀,皮肤呈暗红色,有广泛的静脉怒张或曲张,以及毛细血管扩张。后期出现营养障碍性改变,伴有淤积性皮炎、色素沉着或浅表性溃疡,患肢周径较健肢粗1厘米以上,行走时肿痛加重,静卧后减轻,静脉造影可见患肢深静脉血管狭窄或堵塞。

游走性血栓浅静脉炎

浅静脉炎症发生部位不定,此起彼伏,反复发作,是人体浅静脉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

胸壁、乳房、两肋缘及上腹部出现静脉血栓形成,并同时有炎性病理改变的一种常见疾病。

病因

静脉炎主要是人体长时间缺少体育锻炼,导致血流缓慢或停滞,就容易形成静脉血栓引发炎症。还可能是由于医疗操作所引起的并发症,静脉血管壁受到药物刺激或机械损伤时,也有可能诱发静脉炎。

主要病因

机械性因素

不恰当的固定方法:穿刺部位未固定牢靠,造成针管的滑动。

选用的导管管径太粗,刺激血管壁。

穿刺部位太靠近关节处,由于关节活动造成针管与血管壁不断地摩擦而产生发炎反应。

化学性因素

药物稀释不足、输液酸碱度过高、溶质的浓度过高、留置针材质的差异性皆是造成化学性静脉炎的原因。

细菌性因素

通常与消毒方法不正确、穿刺技术不良﹑输液套管无菌状态的破坏,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有关。

诱发因素

静脉血管治疗操作

对静脉血管进行穿刺等有创性操作时,如果操作不当时有可能致深静脉血栓形成。

长期卧床

因病长期卧床者下肢缺乏有效的锻炼,因此可能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避孕药的滥用

口服避孕药以后,雌激素会导致凝血因子或者纤维蛋白原增加,抗凝血酶减少,可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流行病学

静脉炎常常发生于下肢,与静脉曲张伴发,在女性的发病率比男性高4~6倍。

好发人群

长期卧床患者

长期卧床不注意自身的运动,会导致患者血液循环较差,容易发生静脉炎。

血流动力学异常患者

患者本身血液循环就不好,就容易形成血栓。

肥胖者

肥胖的患者常常由于血液黏稠从而造成静脉炎。

症状

大部分静脉炎患者会出现沿静脉行走区域的红肿、疼痛、发痒、色素沉着等,病情较为严重者可能沿着静脉血管形成静脉性溃疡,深静脉炎的症状与浅静脉炎类似,也是沿着静脉的走向发生肿胀和疼痛。如果静脉炎未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患者可能出现局部溃疡、并发感染,深静脉发生血栓破裂,破裂碎片随血流进入肺部发生肺栓塞,危及生命。

典型症状

红肿疼痛

静脉炎造成了人体局部的炎症反应,因此出现红肿疼痛。

发痒

机体局部的炎症反应使血管膨胀,容易造成血脉燥热和过敏的现场,从而造成瘙痒的症状。

色素沉着

长期的炎症刺激可致机体局部色素沉着。

其他症状

皮肤溃疡

长期慢性的炎症刺激可致皮肤溃疡。

细菌感染

长期的炎症刺激个别患者可能会有患处的细菌感染。

并发症

肺栓塞

静脉炎常常与深静脉血栓伴发,深静脉血栓脱落可能导致肺栓塞,其典型临床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晕厥。

就医

静脉炎通常为自限性疾病,轻者可自行痊愈,皮肤瘙痒等症状严重者可就诊。若存在血流动力学障碍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及时就诊。

就医指征

当患者出现下述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患者出现局部皮肤发红、发痒、疼痛,持续几周或几个月 。

四肢局部有硬结且行走疼痛需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血管科就诊。

出现肺栓塞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咯血等症状可以考虑胸外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症状是一直不变的还是一直有变化?

最近有无出现瘙痒的症状?

平时体育锻炼吗?

自己在家服用过止痛药吗?

除此之外有没有其他疾病?

需要做的检查

血管超声检查

最常用的无创静脉检查方法,不仅能观察静脉壁有无增厚,而且能有效判断静脉是否存在血栓及血栓范围。

静脉造影检查

静脉疾病检查的金标准,不仅能判断有无血栓、血栓的范围、静脉壁是否光滑,且能判断静脉瓣膜功能。

伸踝试验

又称霍曼斯(Homans)试验,本试验用以检查小腿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检查时让患者伸直小腿,然后用力背伸踝关节,如小腿肌肉发生疼痛,则为阳性。在小腿肌肉深部触诊时出现疼痛,更证实小腿有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实验室检查

可以根据患者血液检查中的中性粒细胞或者其他细胞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细菌或者病毒感染。

诊断标准

有明确的静脉炎相关的临床表现,如红肿、疼痛、发痒、色素沉着等,或既往有静脉血栓史、静脉曲张病史。

多普勒超声探测局部血流的变化,当有血栓性静脉炎时可表现为局部血流信号消失或部分缺失,加压后管腔不能压扁,此种检查可发现约95%的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

鉴别诊断

静脉曲张

其主要症状是下肢静脉周围皮肤隆起、发痒、疼痛,但并无炎症,静脉曲张是因为下肢静脉瓣膜病变引起,也可以表现为水肿、静脉扩张、溃疡形成、慢性湿疹样皮肤改变,但通常有静脉炎发作的病史,继而出现静脉曲张。二者可以根据患者症状不同,可以直接进行鉴别。

治疗

静脉炎通常为自限性疾病,轻者可自行痊愈,重者需要手术治愈。局部皮肤瘙痒、红肿、疼痛等症状严重时及时就诊;若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等疑似肺栓塞的症状应立即就诊。治疗时需遵医嘱用药,不可私自更改药物剂量。

治疗周期 静脉炎需要长期间歇性治疗。 药物治疗

镇痛药

如布洛芬可缓解因血栓性静脉炎引起的局部疼痛。

抗凝药物

如低分子肝素等,该类药物的应用可有效预防因患者血液高凝状态而导致的深静脉血栓。

抗感染药

如果患者症状严重,出现皮肤破溃或者发热等一些感染症状时,需要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一般不推荐使用抗生素。

手术治疗

大隐静脉剥脱术

适合于静脉血栓病变范围较大时,危及到大隐静脉时,为预防病变的进展可行此法。

局部浅静脉剥脱术

适合于病变范围较小,且范围局限于体表的浅静脉时,可采用此法。

病变静脉段切除术

此法适合于严重的静脉炎,严重的血栓性静脉炎甚至发展到了静脉化脓、皮肤溃疡的地步。可将病变的静脉完全切除,并将切口敞开等待二期缝合,或等待时机合适后做皮肤移植。

其他治疗

患有此病或静脉曲张的患者可穿着高弹力袜,防止疾病进一步加重。

预后

静脉炎预后与发病时间长短、患者自身情况以及治疗情况有关。一般早期配合进行相关治疗的患者预后良好。

能否治愈

静脉炎预后通常较好,轻症患者病情一般可能持续3~4周可自行缓解,症状严重者则病程可能更长。

能活多久

患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的治疗,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手术后需定时到医院进行静脉造影复诊,若保守治疗需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做超声检查。

饮食

静脉炎患者的饮食以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正常以及将血糖、血脂维持在正常或接近理想水平为主,日常饮食以清淡为主,忌食油腻、辛辣食物。

饮食调理

忌吃油炸、油煎食物,炒菜宜用植物油,少食动物内脏、蟹黄、虾子、鱼子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

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包括各种食糖、糖果、甜点心、饼干、水果及各种含糖饮料等。

忌辛辣食品,辛辣食品多食易生燥热,使内脏热毒蕴结,从而使本病症状加重。

护理

静脉炎患者的护理以促进患者体重恢复正常并保持稳定,血糖、血脂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为主,患者平时应注意穿着高弹力袜,并适度锻炼防止血栓形成。

日常护理

患者平时应该严格控制血糖和血脂,有血液高凝状态者应注意按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防止血栓生成。

有静脉曲张病史的患者应注意穿着高弹力袜,防止静脉曲张进一步发展。

有相关高危因素的患者,平时可适度活动,不要久站、久坐或长期卧床,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病情监测

建议有血液高凝或静脉曲张病史的患者,定期做血管造影以及超声监测病情。

特殊注意事项

平时有高危因素的患者一定坚持服药、坚持锻炼、坚持穿着弹力袜,如长时间站立的教师、护士以及其他伏案久坐人员。

预防

静脉炎的病因尚未明确,目前还没有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疾病发生,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

早期筛查

建议有血液高凝或静脉曲张病史的患者,定期做血管超声以排除相关疾病。

预防措施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控制总热量的摄入,可少食多餐。宜清淡饮食、低脂少油、少糖少盐,定时定量进餐。

经常运动,防止肥胖,目前认为低强度、持续时间长的运动有慢跑、游泳。避免久坐不动,加强下肢的运动,避免血液长时间淤积于下肢。

平时记得穿着高弹力袜活动。

参考文献

[1]李乐之,路潜.外科护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赵玉沛,陈孝平.外科学上册[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3]陈孝平,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497.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