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狭窄

概述

腰椎管狭窄是导致腰痛或腰腿痛的常见病之一,是由于椎管狭窄导致脊髓及脊神经根压迫而出现的一系列慢性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症候群,可引起马尾神经或神经根受压。腰椎管狭窄的主要症状是腰腿痛,大多数经过规范治疗后可以治愈。

腰椎管狭窄

就诊科室: 骨科、脊柱外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lumbar canal stenosis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无 治疗周期: 长期持续性治疗 临床症状: 腰痛、腿痛、腿麻、间歇性跛行 好发人群: 中老年人群 常用药物: 非甾体抗炎药、营养神经药物 常用检查: X线、CT、MRI 疾病分类

原发性腰椎管狭窄

由于先天椎管发育不全,导致椎管狭窄。使其通过其中的脊神经或马尾神经遭受刺激和压迫,从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继发性腰椎管狭窄

多是后天因素如退变、外伤、畸形、炎症等,造成腰椎管容积小于正常值,使神经受压,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临床上以退行性腰椎管狭窄最为常见。

病因

腰椎管狭窄主要是先天椎管发育不全或者后天因素如外伤、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好发于中老年人及有骨质增生或腰椎间盘突出的人群,外伤、运动或劳损可诱发。

主要病因

发育性腰椎管狭窄

系指因发育异常而导致椎管狭窄。这种狭窄在没有后天压迫因素作用下,病人出现马尾或神经根受压迫症状。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

亦称后天性腰椎管狭窄。腰椎管狭窄后天性居多,常在50~60岁发病。椎管的矢状径或横径均减小。这是由于老化,腰椎小关节增生、椎板肥厚、黄韧带增厚、椎间盘突出等所致。经测量,椎管矢状径在10~15mm者应考虑为相对狭窄,而不足10mm者为绝对狭窄。

综合性致病因素

由先天性发育异常和后天性老化共同引致腰椎管狭窄。

医源性腰椎管狭窄

腰椎疾病施行椎弓切除脊柱后方固定术,由于手术原因,也可造成腰椎管狭窄。

脊柱滑脱性腰椎管狭窄

由于腰椎峡部不连或退变而发生脊椎滑脱时,因上下椎管前后移位,使椎管进一步窄,同时脊椎滑脱,可促进退行性变,更重椎管狭窄。

诱发因素

运动:过度运动容易造成椎管狭窄。

外伤:脊柱外伤造成脊柱骨折或脱位,压迫椎间盘导致狭窄。

其他因素:如腰椎劳损等。

流行病学

本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较女性多见。

好发人群

中老年人

一般是50~60岁的中老年人,男性多见,多有慢性腰痛史。

症状

腰椎管狭窄往往有多年腰痛史,出现一侧或双侧下肢痛,每因站立或行走后疼痛加重,有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

典型症状

坐骨神经痛

当椎管使神经根受到压迫时,将出现典型的坐骨神经痛,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似,下肢疼痛逐渐发生,具有放射性。

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

病人行走一段路程后,大腿无力,常迫使患者坐下,即间歇性跛行。

马尾综合征

当椎管使马尾神经受压时,将出现会阴麻木、鞍区感觉异常,部分患者会出现大小便障碍及性功能障碍等。

腰背痛

腰背痛是大多数患者所具有的症状,患者往往腰痛多年,后出现一侧或双侧下肢在站立或行走时疼痛加重。

其他症状

下肢疼痛麻木

有时会出现小腿疼痛和麻木的现象。

肌肉萎缩

部分患者长时间无法行走会出现下肢肌肉萎缩。

就医

患者出现腰背痛,行走一段时间就需要坐下休息的情况下,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此病注意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关节突关节综合征、腰背肌筋膜炎相鉴别。

就医指征

出现腰背痛、坐骨神经痛、间歇性跛行,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出现大小便失禁、鞍区疼痛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骨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目前有什么症状?(腰背痛、间歇性跛行)

之前有没有椎间盘突出?

具体是做什么工作的?

有无走路双腿发沉?

做过什么腰椎治疗吗?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时往往表现为症状重,体征轻。通常腰椎前凸减小,腰椎前屈正常、背伸受限,腰椎后伸时,可感腰骶部痛或下肢痛并麻木。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可出现神经根受压的体征,严重时引起马尾神经压迫症,导致括约肌功能障碍。

影像学检查

X线片

只能提供间接征象,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椎管狭窄的存在,示腰椎退行性改变,如骨赘形成,椎间隙狭窄,腰椎生理前凸减小或反常。

CT扫描检查

它是确定椎管狭窄存在的首选检查方法。腰椎CT轴状位片示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突关节增生、关节突内聚。

磁共振检查

这种检查可以提供椎管的矢状面、冠状面及轴位横断面的影像。T1WI可示多个椎间盘突出,T2WI示多个椎间盘信号减低,硬膜囊呈蜂腰状狭窄。

诊断标准

症状

长期慢性腰臀部不适,间歇性跛行,腰过伸受限,且逐渐加重。

体征

体格检查早期无明显异常,后期可出现坐骨神经受压的体征。

影像学检查

X线片、CT扫描检查、磁共振检查等可明确诊断椎管狭窄的程度。

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相似,主要鉴别在于前者体征上较腰椎间盘突出症少,直腿抬高试验常为阴性,CT检查腰椎间盘膨出而非突出,并有关节突关节增生、内聚。临床上常有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的情况。

腰椎关节突关节综合征

此种腰痛多见于中年女性,常因轻微腰部动作即引起突发腰痛,下肢痛往往不明显,无下肢间隙行性跛行。影像学检查无特殊征象,可以与腰椎管狭窄鉴别。

腰背肌筋膜炎

可因肌肉过度活动出汗后受凉或因上呼吸道感染后发病,常见疼痛部位在斜方肌、冈上肌、骶棘肌和臀肌。影像学检查示正常,与腰椎管狭窄鉴别。

治疗

腰椎管狭窄症状轻时可行非手术治疗,卧床休息可有效缓解下腰痛;物理治疗和非甾体消炎药物可缓解症状。重者需要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腰椎管狭窄患者需要长期持续性治疗。 一般治疗

一般卧床3~4周,可使下腰痛及神经根症状得以缓解。

可以推拿、针灸、按摩来缓解疼痛。

运动锻炼来矫正姿势也可以缓解症状。

佩戴支具保护腰椎,维持腰部姿势。

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

止痛药对症治疗,可有效减轻疼痛症状,一般是塞来昔布、布洛芬、双氯芬酸。

营养神经药物

主要是甲钴胺,但是要注意副作用,如恶心、呕吐等。

手术治疗

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腰骶部疼痛较重、有明显间歇性跛行、影像学检查椎管狭窄严重者行手术治疗。

单纯椎管减压术

单纯椎管减压术是解除因椎管狭窄脊髓和神经受压的方法,术前应该先定位,通常采用棘突刺入无菌针头经确定位置后用亚甲蓝注入棘突上或棘间,拔出针头。

减压加融合术

松解受压迫的神经组织,恢复脊柱序列及稳定性。

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适用于严重者,且压迫使腰椎管碎裂,需要重新植骨。

其他治疗

硬膜外激素注射

注意注射次数不能过多,以免引起骨质疏松。

预后

腰椎管狭窄患者经过正规的治疗后大多可以稳定,预后良好。部分患者手术治疗后会有术后并发症,如感染、神经损伤等。

能否治愈

腰椎管狭窄的患者大多数经过规范治疗后都可以治愈。

能活多久

腰椎管狭窄一般不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后遗症

肌肉萎缩

治疗康复期间未适当运动,长期不用下肢肌肉引起肌肉萎缩,可能会出现足下垂、行走不稳。

复诊

腰椎管狭窄患者一般6~12个月左右复查一次,主要是影像学检查,通过影像学检查来判定恢复情况。

饮食

腰椎管狭窄患者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少吃高糖、高脂肪,多补钙,增强骨质健康。

饮食调理

宜高蛋白、高维生素,多吃鱼、虾、鸡蛋、牛肉等,多吃水果蔬菜,食用谷物类和含钙类食物。

忌辛辣刺激的食物,恢复期间不要吃火锅等辣且油腻的食物。

应该多吃一些活血的食物,如橙子、豆腐、黑大豆等。

可以多吃一些散寒利湿的食物,如茴香、山药、生姜等。

护理

腰椎管狭窄的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腰椎受外力压迫,在家人的陪同下进行适当锻炼,恢复腰部及下肢功能,术后配合医生进行康复训练。

日常护理

积极锻炼腰部肌肉力量,增加腰椎前韧带、后韧带及侧韧带的力量。

术后注意伤口不要感染,注意伤口卫生情况。

尽量卧床休息,不要让腰部劳损加重,可以佩戴支具保护腰椎。

病情监测

密切关注患者表现,一般6~12个月左右复查一次,主要是影像学检查;若再次复发,要进行二次手术治疗。

特殊注意事项

术后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活动,活动时要佩戴护具。

术后半年内最好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和干重体力活。

预防

腰椎管狭窄患者多数是中老年人,要注意加强锻炼,不要跌倒、撞伤,避免长期劳作,以及长久的弯腰动作。

早期筛查

早期有症状者,如腰腿疼的可以做影像学检查来筛查,尽早筛查,尽早治疗。

预防措施

改变生活方式,不要长期久坐,长期劳动,多活动腰部。

加强锻炼,锻炼时可佩带护具保护腰椎。

注意走路姿势和坐姿、睡姿等,睡觉尽量平躺。

坚持腰部保健运动,经常进行腰椎各方向的活动。

参考文献

[1]田伟.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267.

[2]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623.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563.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