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炎

概述

子宫内膜炎是子宫内膜发生的炎症,一般由结核菌和病原菌感染所致,多见于月经期、流产及分娩后。感染后将会导致子宫不规则出血、不孕、流产、反复发作的盆腔痛以及性交困难等,严重者影响女性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

子宫内膜炎

就诊科室: 妇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Endometritis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宫腔粘连、宫腔积脓 治疗周期: 急性期需数天至十余天,慢性期需要长期综合治疗 临床症状: 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 好发人群: 肥胖者、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常用药物: 甲硝唑、克林霉素、四环素、青霉素、头孢曲松钠 常用检查: 妇科检查、白带常规、阴道分泌物检查、C反应蛋白检查、阴道超声、子宫内膜活检 疾病分类

子宫内膜炎常分为急性子宫内膜炎和慢性子宫内膜炎两种。

急性子宫内膜炎

以子宫内膜腺体内出现微脓肿或中性粒细胞为特征,会导致患者表现出子宫内膜充血、有分泌物等。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内膜坏死等现象。

慢性子宫内膜炎

以子宫内膜间质中出现不同数量的浆细胞为特征。

病因

当女性生殖系统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内分泌发生变化或外源性病原体侵入,均可导致子宫内膜炎的发生。

主要病因

经期不注意卫生

女性经期机体抵抗力降低,经血又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如果不注意外阴清洁,可能会把细菌带入子宫,病菌进入宫腔可引起子宫内膜炎。

子宫腔内病变

如果长期患有子宫出血、黏膜下肌瘤以及子宫内膜息肉等疾病,表面覆盖的子宫内膜容易引起感染,从而造成子宫内膜炎。

分娩或流产

女性在分娩或流产后有可能会有少量胎盘组织,或者胎盘附着面愈合不良,可能导致女性发生感染,是慢性子宫内膜炎最常见的原因。

诱发因素

性生活

有性生活并性活跃期女性易于发病,尤其是初次性交年龄小、有多个性伴侣、性交过频以及性伴侣有性传播疾病者。

妇科手术

各类需伸入器械进入宫腔内的手术操作后感染,如人工流产、放或取环术、黏膜下肌瘤摘除术胎盘人工剥离、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等。

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

最常见于阑尾炎、腹膜炎、子宫切口憩室炎等蔓延至盆腔。

流行病学

子宫内膜炎常见于年轻的性成熟女性,好发年龄为20~35岁。结核性子宫内膜炎常见于结核病流行国家的年轻女性,以及在有效的化学预防出现之前暴露于结核病的年龄较大女性。在发达国家,结核是上生殖道感染的罕见病因。

好发人群

肥胖者

脂肪过多可增加雌激素储存,促使血浆中雄烯二酮转化为雌酮,游离的具有活性雌酮增加,可能是子宫内膜炎的致炎因子或促炎因子。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患者不排卵,子宫内膜处于高水平、持续的雌激素作用下,缺乏孕激素的调节和周期性的子宫内膜剥脱而发生增生改变,易导致子宫内膜炎。

慢性病患者

如果本身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长期出现垂体分泌异常的情况会导致体内雌性激素分泌过高,容易诱发卵巢囊肿、子宫内膜炎等。

症状

子宫内膜炎患者表现为下腹痛、轻度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严重者可出现高热、寒颤、心率增快。急性子宫内膜炎患者常伴发热,而慢性子宫内膜炎患者则较少见。

典型症状

主要症状为下腹痛、白带增多、下腹坠胀,一般为持续性腹痛,活动或性交后会加重。

其他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畏寒、寒战、头痛、厌食等。

并发症

宫腔粘连

炎症感染引起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后修复障碍,导致宫腔部分或全部粘连闭塞。

宫腔积脓

炎症感染导致宫腔内炎症渗出物增多,无法顺利排出后出现宫腔积脓。

就医

子宫内膜炎一旦发生,需要及时就医,急性期可予抗感染治疗,清除病原体和宫腔残留物,改善症状及体征,减少后遗症,效果确切,而慢性期治疗周期较长。

就医指征

出现下腹痛者需及时就医。

有白带量增多、味臭、性状改变者,应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患者出现下腹痛、白带增多、下腹坠胀等症状时,优先考虑去妇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腹痛起病缓慢还急骤?

疼痛的部位?

是否有白带异常?

不适症状有哪些?(如发热、畏寒、腰酸、肛门坠胀感、阴道流血等)

是否妊娠?

既往有无其他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体温、心率、下腹部压痛,以及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等。

妇科检查

阴道内分泌物情况;子宫是否充血、水肿;若将宫颈表面分泌物拭净,见脓性分泌物从子宫颈口流出,提示宫腔有急性炎症;宫体稍大,有压痛、活动受限均可提示该病。

血液检查

血常规提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升高可提示该病。

阴道超声检查

进行该项检查可以了解子宫内膜及宫腔内有无脓液形成。

宫腔镜检查

可使用液体扩张宫腔,这是诊断慢性子宫内膜炎的一项有用而可靠技术。当采用充血、黏膜水肿和微小息肉作为诊断指标时,宫腔镜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较高。目前,公认的慢性子宫内膜炎的宫腔镜镜下特点为局灶或弥漫性腺体周围充血,子宫内膜间质水肿,月经周期不符的子宫内膜增厚、发白、表面不规则。子宫内膜微小息肉指小于1mm的息肉,有蒂并伴局灶或弥漫性腺体周围充血的息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急性期是不可以做宫腔镜检查的。

腹腔镜检查

一般用于合并盆腔脓肿时,需要进行腹腔镜检查明确具体病情。

病理检查

子宫内膜活检,如组织学检查显示子宫内膜间质存在浆细胞,则对慢性子宫内膜炎有诊断价值。

诊断标准

最低标准

妇科检查子宫有压痛。

附加标准

体温超过38.3℃(口温)、红细胞沉降率升高、血C反应蛋白升高。

特异标准

子宫内膜活检组织学证实子宫内膜炎。

鉴别诊断

急性阑尾炎

患者表现为持续性腹痛,从上腹开始经脐周转至右下腹,体温升高、白细胞以及C反应蛋白升高,盆腔检查无肿块触及,直肠指检右侧高位压痛。

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

该病有停经史,有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严重至晕厥和休克,血β-HCG升高,超声检查提示宫内未探及妊娠囊,宫旁可探及异常低回声区,且见卵黄囊、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若破裂可见盆腔积液,后穹隆穿刺不凝血。

卵巢囊肿蒂扭转或破裂

下腹一侧突发性疼痛,体温稍高,宫颈有举痛,卵巢肿块边缘清晰,蒂部触痛明显。超声检查提示一侧附件低回声区,边缘清晰,有条索状蒂。

治疗

子宫内膜炎主要是抗生素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抗生素可清除病原体,改善症状及体征,减少后遗症。经恰当的抗生素积极治疗,绝大多数子宫内膜炎可以治愈。在子宫内膜炎诊断的48小时内及时用药,可明显降低后遗症的发生。

治疗周期 急性者可经数天至十余天治愈,慢性者需长期综合治疗。 药物治疗

初始治疗时,医生往往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妇科检查,并结合当地的流行病学推断可能的病原体,给予经验性抗生素治疗,会选择广谱抗生素或根据病情给予联合抗生素。可口服给药,如头孢曲松钠、头孢西丁钠、硝基咪唑类药物、多西环素、阿奇霉素、左氧氟沙星。若病情严重则需要静脉给药,如头霉素或头孢菌素类药物、克林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青霉素类与四环素类。医生会根据每个病人的情况,个体化的制定给药方案。

手术治疗

若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满意,宫腔脓液集聚于宫腔难以引流出,可在超声引导下行宫腔引流术。若合并盆腔脓肿,可行腹腔镜手术。

宫内异物、宫内赘生物和放射治疗等所致慢性子宫内膜炎可考虑做相应的手术,如黏膜下肌瘤或息肉,可引起子宫内膜的慢性炎症,切除肌瘤或息肉可能会缓解炎症。

中医治疗

主要为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药物,如银翘解毒汤、安宫牛黄丸等。

预后

子宫内膜炎是女性常见的疾病,早期、有效且规范的治疗,能够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当疾病未能得到有效的、及时的治疗时,是会影响患者的生育能力,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孕、异位妊娠、炎症疾病等。

能否治愈

急性子宫内膜炎可治愈,慢性子宫内膜炎规范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能活多久

子宫内膜炎积极进行治疗,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饮食

子宫内膜炎患者应注意膳食多样化,合理摄入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饮食调理

保持营养均衡,摄入优质蛋白,可选择鱼、禽、蛋、瘦肉和奶制品等,还可以吃一些深海鱼类、核桃等,增加膳食纤维,保持大便通畅。

忌吃油炸、油煎、生冷食物,不要吸烟或饮酒。

宜吃
糯米 毛豆 葡萄 甘蔗 核桃 鱼 干果 鸭蛋 香菇 查看更多>
少吃
蛋糕 芒果 海鲜 芝麻 荔枝 花生 饼干 蜂胶 藕 查看更多>
慎吃
带鱼 虾 黄鳝 辣椒 墨鱼 螃蟹 羊肉 护理

子宫内膜炎患者注意外阴清洁,若宫腔积脓,注意患者体位,防止脓液扩散,还要注意患者心理变化。

日常护理

了解各类抗生素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医嘱正确使用,用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药物过敏。

平时注意休息、适当活动,加强营养,注意性生活卫生。

预防

子宫内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导致,所以科学预防对于避免患病以及疾病加重具有重要作用,平时注意均衡饮食,加强锻炼,保持阴部清洁,注意性生活卫生,可有效预防子宫内膜炎。

预防措施

平时注意早睡早起,规律生活,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饮食均衡有营养。

注意外阴清洁,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经期性生活,有固定的性伴侣。

参考文献

[1]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51-258.

[2]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2019修订版).中华妇产科杂志.2019.54(7):433-437.

[3]玛依热·阿吉.急性子宫内膜炎患者的治疗体会[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03):29+38.

[4]沈铿,马丁.妇产科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267-273.

[5]徐丛剑,华克勤.实用妇产科学.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18:556-557.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607.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