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口炎

概述

小儿口炎是指小儿口腔黏膜由于各种感染引起的炎症,若病变限于局部,如舌、齿龈、口角,亦可称为舌炎、齿龈炎或口角炎等。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可单独发生,亦可继发于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久病体弱和维生素缺乏等。感染常由病毒、真菌、细菌引起。若发现患者口腔黏膜出现水肿、水泡会溃疡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予以治疗。平时应注意科学喂养,提高孩子的抵抗力,重视孩子口腔的卫生,避免该病的发生。

小儿口炎

就诊科室: 儿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Pediatric stomatitis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消化道念珠菌病、肺念珠菌病 治疗周期: 1~2周 临床症状: 口腔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小疱疹、疼痛 好发人群: 婴幼儿、久病体弱儿童、维生素缺乏儿童、营养不良儿童 常用药物: 西瓜霜、冰硼散、2%利多卡因、2%碳酸氢钠溶液、制霉菌素 常用检查: 血常规检查、组织病理检查 疾病分类

疱疹性口炎

起病时发热,1~2天后口腔黏膜出现小疱疹,小疱疹迅速破溃后形成溃疡,有白色分泌物覆盖,疼痛剧烈,患儿拒食,流口水、烦躁。体温在3~5天后恢复正常,病程约1~2周。

鹅口疮

白色念珠菌感染而引起的真菌病,表现为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形似奶块的白色斑膜。

细菌感染性口炎

口腔黏膜普遍充血、水肿,表面出现大小不等、界限清楚的糜烂面,并有纤维素渗出形成的假膜。患处疼痛或极痛,流口水增多,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有时有寒战。

卡他性口炎

口腔黏膜普遍充血、水肿,有大量黏稠液分泌,有烧灼感和疼痛。表皮易剥脱,不形成溃疡。

手足口病

是因柯萨奇病毒感染导致的一类小儿传染病,好发于3岁以下的儿童。

慢性唇炎

即慢性非特异性唇炎,该病容易反复发作。

口角炎

主要是发生在上下唇两侧的感染性炎症,患者可出现破裂、红斑、口角腐烂、结痂等特征。

地图舌

可观察到患者的舌头呈类似地图标示的过节,常见于学龄前儿童,是一种浅表性非感染性的舌部炎症。

病因

小儿口炎是指口腔黏膜由于各种感染引起的炎症,可单独发生,亦可继发于全身疾病,如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久病体弱和维生素B、C缺乏等。常由病毒、真菌、细菌引起,不注意食具及口腔卫生,以及各种疾病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均可导致小儿口炎的发生。

主要病因

疱疹性口炎

小儿疱疹性口炎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所致,多见于1~3岁婴幼儿,在公共场所容易传播,发病无明显季节差异。

鹅口疮

鹅口疮又称雪口病,是由于白色念珠菌感染而引起的真菌病,表现为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白色念珠菌有时也可在正常人的口腔中找到,当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类固醇激素时常有此症。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时污染的奶头和乳具获得感染。

细菌感染性口炎

细菌感染性口炎主要是口腔内常驻菌在全身抵抗力降低时所引起口腔黏膜的急性损害,常以球菌为致病菌,包括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多见于儿童。

卡他性口炎

卡他性口炎是口腔黏膜在全身感染或局部刺激下发生的炎症反应,多与急性上呼吸道的急性卡他性炎症或某些全身性感染同时发生。口腔不洁也是发病的条件。卡他性口炎又常是其他口炎的最初表现。

手足口病

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16型、肠道病毒71型导致,一般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接触等进行传播。

慢性唇炎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根据研究发现可能与寒冷、气候干燥多风等长期持续性刺激因素有关。

口角炎

主要因不良习惯导致唾液分泌过多造成口角区湿润刺激局部黏膜与皮肤所致,如舔口角、口唇、咬手指、咬铅笔等。部分疾病也可诱发口角炎,如维生素 B2、B12的缺乏、免疫疾病、缺铁性贫血等。

地图舌

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与遗传、免疫、某些全身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

诱发因素

不注意食具及口腔卫生,或各种疾病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抗病能力下降,可诱发小儿口炎的发病。

流行病学

本病目前暂无权威流行病学调查。

传播途径

小儿疱疹性口炎可以通过密切的日常生活接触传染,主要通过接触患儿的唾液传染。手足口病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以及密切接触进行传播。

好发人群

小儿口炎好发于婴幼儿人群、久病体弱儿童、维生素缺乏儿童、营养不良儿童,婴幼儿口腔黏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不够发达,口腔黏膜易受损伤和发生局部感染。如果再久病体弱、营养不良,导致对病菌的防御能力降低,更易发生小儿口炎。

症状

小儿口炎患儿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水肿,表面出现溃疡、小疱疹,口腔黏膜表面见白色斑膜。因口腔内疼痛,会导致患儿哭闹、流口水、进食减少、睡眠不安。

典型症状

疱疹性口炎

疱疹性口炎多见于1~3岁婴幼儿,常好发于颊黏膜、齿龈、舌、口唇内、口唇及邻近口周皮肤。起病时发热可达38℃~40℃,1~2天后上述各部位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直径约2mm,周围有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溃疡,有白色纤维素性分泌物覆盖,多个溃疡可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溃疡,有时累及软腭、舌和咽部。由于疼痛剧烈,患儿可表现拒食、流口水、烦躁,常因拒食、啼哭才被发现。体温在3~5天后恢复正常,病程约1~2周。所属淋巴结常肿大和压痛,可持续2~3周。

鹅口疮

鹅口疮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患儿的口腔黏膜表面覆盖乳白色小点或小片状微高起斑膜,形似奶块,周围无炎症反应,可出现在颊黏膜、舌、腭或唇黏膜上,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强行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不引起疼痛,不流口水。一般不影响吃奶,无全身症状。久病体弱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常出现重症,重症则全部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可蔓延到咽、喉、食管、气管、肺等处,此时可危及生命。重症患儿可伴低热、拒食、吞咽困难。使用抗生素可加重病情,促其蔓延。

细菌感染性口炎

细菌感染性口炎多见于儿童,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假膜,故又称膜性口炎。口腔黏膜普遍充血、水肿,表面出现大小不等、界限清楚的糜烂面,并有纤维素渗出形成的假膜。剥脱假膜则呈现出血面,不久又有假膜覆盖。少数情况有时出现浅溃疡。由于致病菌不同,假膜的颜色也稍有区别,一般多为暗灰白色。患处疼痛或极痛,流口水增多,伴有轻微口臭。所属淋巴结肿大,体温升高,白细胞增多,有时有寒战。全身症状数日即可消退,但口腔黏膜症状一般仍持续一定时间。

卡他性口炎

卡他性口炎表现为口腔黏膜普遍充血、水肿,有大量黏稠液分泌,有烧灼感和疼痛,表皮易剥脱,严重时所属淋巴结肿大,对刺激和食物敏感,不形成溃疡。

手足口病

患儿可有低烧、口咽疼痛等表现,在其手掌、足底、臀、臂等处可观察到水疱及丘疹的存在。口腔黏膜处可出现有散在的红斑及小水疱,患儿还可出现流涎、拒食、烦躁等情况。

慢性唇炎

患儿主要表现为唇红干燥、脱屑、渗出、结痂等,症状时轻时重,可反复发作,患儿还可自觉唇部瘙痒明显。

口角炎

患儿的口角区皮肤出现潮红、脱屑以及破裂等症状,还可出现血痂、脓痂等,口角区皮肤也可表现为干燥增厚。

地图舌

顾名思义患者的舌头呈现地图样,因舌背丝状乳头剥脱导致。病损可不断变换,所以也称游走性舌炎。

并发症

小儿口炎引起并发症少见。鹅口疮治疗不及时或患儿免疫力极度低下,可出现重症鹅口疮,患儿全部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可蔓延到咽、喉、食管、肠道、气管、肺等处,引起并发症。免疫功能极度低下时,鹅口疮可能为消化道、呼吸道念珠菌病的局部表现,或是播散型念珠菌病的早期征象。

消化道念珠菌病

念珠菌食管炎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拒食、吞咽困难、流口水。年长儿诉胸骨下疼痛、烧灼感和吞咽痛。X线检查见食管狭窄,蠕动改变。食管胃镜可见白色厚膜。念珠菌肠炎常伴低热,发生在腹泻基础上,大便为稀便、水样便或豆腐渣样便,多泡沫,有发酵气味,每日三次至十余次不等。严重者出现肠黏膜溃疡而出现便血。

呼吸道念珠菌病

念珠菌肺炎起病缓慢,表现为支气管肺炎的症状体征,常咳出无色胶冻样痰,有时带血丝,可闻及湿罗音。X线表现与支气管肺炎相似。抗生素治疗无效,病程迁延。

播散性念珠菌病综合征和念珠菌菌血症

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在白血病、恶性肿瘤等原发病的基础上体温升高,症状加重,全身情况恶化。念珠菌播散时往往侵犯多个器官,常见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脑膜炎、骨膜炎、眼炎和肺炎等。

就医

小儿口炎应及时就诊,因口腔内疼痛,患儿会出现哭闹、流口水、进食减少、睡眠不安,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鹅口疮扩散到口腔后部,则全部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可蔓延到咽、喉、食管、气管、肺等处,此时可危及生命。

就医指征

患儿出现哭闹、睡眠不安、流口水、进食减少、发热,看到口腔内有白色斑膜附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大多数患儿优先考虑去儿科就诊。

若患儿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牙齿松动、黏膜溃疡、出血、口腔黏膜局部反复出现厚壁疱疹等,需到口腔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患儿因为什么情况来就诊的?

有哭闹、流口水、发热、咳嗽、腹泻等表现吗?

饮食睡眠情况怎么样?

起病以来用过什么药物?剂量是多少?效果怎么样?

既往有过什么病史?既往用过什么药物?

平时体质如何?

需要做的检查

血常规检查

疱疹性口炎白细胞数多正常,细菌性口炎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比例多增高。

口腔白膜或口腔疱疹底部组织病理检查

鹅口疮患儿

取口腔白膜少许放玻片上加10%氢氧化钠一滴,在显微镜下可见真菌的菌丝和孢子。

疱疹性口炎患儿

取水泡底部组织染色,可见到多核巨细胞,细胞核内有嗜伊红病毒颗粒。

口腔咽喉检查

口腔黏膜的炎症若病变局限于舌、齿龈、口角,亦可称为舌炎、齿龈炎或口角炎等,多见于婴幼儿。

诊断标准

疱疹性口炎

疱疹性口炎多见于1~3岁婴幼儿,起病时发热可达38℃~40℃,1~2天后颊黏膜、齿龈、舌、口唇内、口唇等各处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直径约2mm,周围有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溃疡,有白色纤维素性分泌物覆盖,疼痛剧烈,患儿可表现拒食,流口水。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多数正常,可明确诊断。体温在3~5天后恢复正常,病程约1~2周。所属淋巴结常肿大和压痛,可持续2~3周。

鹅口疮

鹅口疮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患儿的口腔黏膜表面覆盖乳白色小点或小片状微高起斑膜,形似奶块,周围无炎症反应,可出现在颊黏膜、舌、腭或唇黏膜上,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不易擦去,强行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不引起疼痛,不流口水,一般不影响吃奶,无全身症状,可明确诊断。必要时取口腔白膜少许放玻片上加10%氢氧化钠一滴,在显微镜下可见真菌的菌丝和孢子可进一步明确。

细菌感染性口炎

细菌感染性口炎多见于儿童,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假膜,故又称膜性口炎。口腔黏膜普遍充血、水肿,表面出现大小不等、界限清楚的糜烂面,并有纤维素渗出形成的假膜。剥脱假膜则呈现出血面,不久又有假膜覆盖。少数情况有时出现浅溃疡。患处疼痛或极痛,流口水增多,伴有轻微口臭,所属淋巴结肿大,体温升高,有时有寒战,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数增多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可明确诊断。全身症状数日即可消退,但口腔黏膜症状一般仍持续一定时间。

卡他性口炎

卡他性口炎多与急性上呼吸道的急性卡他性炎症或某些全身性感染同时发生。口腔不洁也是发病的条件。卡他性口炎又常是其他口炎的最初表现。卡他性口炎表现为口腔黏膜普遍充血、水肿,有大量黏稠液分泌,有烧灼感和疼痛。对刺激和食物敏感,粘稠分泌物易剥脱,不形成溃疡,严重时所属淋巴结肿大,局部症状虽然很明显,但病程较短。一般可诊断。

手足口病

患儿的手、足、口等处存在水泡以及丘疹,检测出现柯萨奇病毒或肠道病毒即可确诊。

慢性唇炎

患儿的唇部发红、干燥,并存在脱屑、渗出、结痂等症状,排除其他口部炎症即可确诊。

口角炎

患儿的口角区皮肤发红,并存在有脱屑、皲裂等症状,检测有细菌、真菌的感染,或患儿存在缺铁性贫血、免疫疾病等即可确诊。

地图舌

症状具有特异性,观察患儿的舌头呈地图状的剥脱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疱疹性咽峡炎

大都为柯萨奇病毒感染所致,多发生在夏秋季,常骤起发热及咽痛,初起时咽部充血,并有灰白色疱疹,四周绕有红晕,2~3日后红晕加剧扩大,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疱疹主要发生在咽部和软腭,有时见于舌,但不累及齿龈和颊黏膜,此点与疱疹性口炎迥异。

治疗

小儿口炎治疗以一般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保持口腔清洁,注意口腔护理,多饮水,食物以微温或凉的流质为主,避免刺激性食物。

治疗周期 小儿口炎治疗周期一般是1~2周。 药物治疗

疱疹性口炎

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发热时可用退热剂,抗生素不能缩短病程,仅用于有继发感染者。局部可喷洒西瓜霜、锡类散等。疼痛严重者可在餐前用2%利多卡因涂抹局部。

鹅口疮

一般不需口服抗真菌药物,可用2%碳酸氢钠溶液于哺乳前后清洁口腔,或局部涂抹10万~20万U/ml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液,每日2~3次。亦可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纠正肠道菌群失调,抑制真菌生长。

细菌感染性口炎

做好口腔护理,多清洗口腔,由于引起细菌感染性口炎的细菌不是厌氧菌,因此不必用氧化剂,特别是过氧化氢酸性较强,刺激黏膜增加患儿痛苦。洗净黏膜病损以后,再局部涂药,2.5%金霉素鱼肝油可促进黏膜上皮生长。此外,锡类散、冰硼散、冰硼油等均可用,但由于流口水较多,散剂不易附着病损表面。重症多与全身情况有关,应治疗全身性疾病。

卡他性口炎

经常保持口腔清洁,发病后注意口腔护理。局部症状虽然很明显,但病程较短。病情轻者可不作任何处理,以免引起疼痛和擦伤。疼痛明显时可局部涂冰硼散、蒙脱石散等。卡他性口炎是小儿口炎中最轻型,但也常是一些严重口炎或全身性感染的先兆。

手足口病

若患儿病情较轻可根据其情况给予局部外用漱口水,同时口服维生素进行治疗。治疗期间需要注意患儿病情变化,若出现加重应及时就诊。症状较为严重的患儿应及时入院,经过全面检查后,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慢性唇炎

应注意纠正患儿的不良习惯,如舔唇、咬唇、撕唇皮等,同时避免风吹和寒冷刺激,局部可进行湿敷治疗。

口角炎

可选择0.1%乳酸依沙叶啶溶液或0.02%醋酸氨己定溶液进行湿敷以去除痂皮,然后配合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若存在贫血,维生素缺乏等应进行对症的治疗。

地图舌

患儿一般无需治疗,饮食上避免刺激,出现感染者可进行抗菌的治疗。

营养治疗

食物以微温或凉的流质为宜,以清淡、高蛋白、多维生素、鱼肉蛋等营养食物为主,补充锌剂有助促进黏膜修复,减少口腔溃疡复发,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C。

预后

小儿口炎是口腔黏膜的感染性疾病,及早治疗,能够治愈,预后良好。

能否治愈

小儿口炎及时规范治疗通常能够治愈。

能活多久

小儿口炎及时规范治疗,一般对自然寿命没有影响。

饮食

小儿口炎注意食物多样化,以微温或凉的流质为宜,以进食易消化、清淡、高蛋白、多维生素等营养食物为主,提高免疫力,多食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

饮食调理

宜进食易消化、清淡、多维生素、微温或凉的食物,含优质蛋白较多的鱼肉蛋等;

多吃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类、奶类、肉类、谷类、豆制品、菠菜、苋菜、木耳等;

多吃新鲜绿叶蔬菜,如萝卜、胡萝卜及各种水果。

忌食刺激性调味品以及辛辣、生冷、冰冻、油煎、油炸、过热食物和饮料,以免加重病情。

忌食粗糙、坚硬的食物,避免摩擦口腔溃疡创面,引起出血及疼痛加重。

宜吃
牛肉 橙子 茴香 苹果 猪血 鲤鱼 白菜 萝卜 西兰花 查看更多>
少吃
羊肉 糖 菠萝 薯片 烧烤
慎吃
胡椒 米酒 辣椒 毛蛤蜊 虾 护理

小儿口炎的护理以减少患儿疼痛、促进疾病早日康复为主,注意用具的消毒,清洗口腔。按时用药,少食多餐,尽量保证患儿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营养。

日常护理

鹅口疮

2%碳酸氢钠溶液于哺乳前后清洁口腔,婴儿室应注意隔离和哺乳的消毒,以预防传播此病。注意哺乳卫生,加强营养。

疱疹性口炎

保持口腔清洁,清洗口腔内分泌物,再涂口腔外用药物,如西瓜霜、锡类散,涂药后最好闭口十分钟,注意不能立即饮水、进食。平常多饮水,食物以微温或凉的流质为宜,避免刺激性食物。

细菌感染性口炎

注意口腔护理,多清洗口腔,及时外涂药物。

卡他性口炎

经常保持口腔卫生,发病后注意口腔护理,注意观察有无其他全身感染症状。

手足口病

因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应对患病孩子进行隔离,并注意对其日用品、食具、玩具、便器等进行消毒。

慢性唇炎

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同时避免长期风吹和寒冷刺激。

口角炎

需要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如咬手指、铅笔、或其他异物等,并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

预防

小儿口炎好发于婴幼儿,尤其是久病体弱、维生素缺乏以及营养不良的儿童,经常保持口腔卫生,做好口腔护理。均衡饮食,加强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可有效预防小儿口炎。

预防措施

婴幼儿、久病体弱者、维生素缺乏者、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患儿,重视口腔卫生,少量多次喂水,以经常保持口腔清洁,注意口腔护理。

注意哺乳卫生和乳具的消毒,尤其是奶头、奶瓶、奶锅、奶杯、匙等器具的消毒,一般清洗后煮沸消毒20分钟即可。每次喂食前,大人应用肥皂及流水洗手,以防将手上细菌病毒带入小儿口腔。

婴儿室应注意隔离和哺乳的消毒,以预防传播此病。

加强营养,增强自身体质,适当增加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的补充。

参考文献

[1]王卫平,孙锟,常立文.儿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09-210.
[2]薛辛东.儿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38.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409-2412.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661.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