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喉炎

概述

急性喉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由用声过度、刺激或感染等因素引起的喉部疾病,主要表现为以声门区为主要的喉部黏膜急性炎症,约占耳鼻咽喉科疾病的1%~2%。本病以禁声休息及对症治疗为主,成人患者一般无严重后果,小儿可危及生命。

急性喉炎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儿科、急诊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acute laryngitis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急性鼻炎、鼻窦炎、急性咽炎、喉梗阻 治疗周期: 治疗1~2周症状便会好转 临床症状: 声嘶、喉痛 好发人群: 长期吸烟饮酒者、6个月到3岁儿童 常用药物: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强的松 常用检查: 间接喉镜检查、电子喉镜检查 疾病分类

成人急性喉炎

成人急性喉炎是常见的成人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声音嘶哑为主要症状,一般没有严重后果。

小儿急性喉炎

小儿由于喉部构造与成人不同,喉炎一般起病急,救治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

病因

急性喉炎主要是刺激或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此外,用嗓过度、吸入有害气体、粉尘等,或因疲劳、受凉、烟酒过量等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也容易诱发。

主要病因

感染因素

伤风感冒后,患者开始多为病毒感染,继发细菌感染,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多见,容易导致发生急性喉炎。

职业因素

用嗓过度或者不当,长期说话的人群,如演员、教员、售货员等,长久的咳嗽、持续的哭喊。

急性传染病

急性喉炎也常和麻疹、百日咳、流感、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合并发生。

外伤因素

因为异物或器械等造成喉部黏膜损伤,可导致急性喉炎的发生。

诱发因素

机体抵抗力下降

烟酒过度,受凉、疲劳等造成全身抵抗力降低,可诱发急性喉炎。

环境因素

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或吸入过多生产性粉尘或有害气体,如氯、氨、溴、碘、硝酸、硫酸、农药等可诱发急性喉炎。

流行病学

急性喉炎为呼吸道常见急性感染性疾病之一,约占耳鼻咽喉科疾病的1%~2%。常继发于急性鼻炎、鼻窦炎、急性咽炎,男性发病率较高,发生于少儿者病情较严重,多发于冬春两季。

传播途径

急性喉炎主要以呼吸道传播为主,其中飞沫吸入是主要传播途径。

好发人群

长期吸烟饮酒者发病率较高,小儿急性喉炎好发于6个月到3岁婴幼儿。

症状

大多数情况下,急性喉炎的症状短暂且轻微,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小儿的喉部构造与成人不同,更易出现喉梗阻、呼吸困难等症状。

典型症状

声嘶

声嘶是急性喉炎的主要症状,轻者发生时音质失去圆润和清亮,音调变低、变粗,像感冒后的声音,有点沙哑;重者发声嘶哑,更甚者仅能作耳语或完全失声,自觉说话费力。小儿症状起病急,主要为声嘶,吸气时伴有喘鸣。严重时发生吸气性呼吸困难,治疗不及时可出现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发绀,甚至死亡。

喉痛

自觉喉部不适、干燥、异物感,喉部和气管前有轻微疼痛,发声时喉痛自觉加重。

咳嗽有痰

因喉黏膜发炎时分泌物增多,常有咳嗽,起初干咳无痰,随着症状加重,分泌物增加,痰液由稀变稠,常不易咳出,粘附在声带表面而加重声嘶。

其他症状

因急性喉炎可为急性鼻炎、鼻窦炎或急性咽炎的下行感染,故常常出现鼻部、咽部的炎性症状。另外,重者可有发热、畏寒、疲倦、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并发症

急性喉炎可导致急性喉头水肿,上呼吸道阻塞,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如未及时救治可导致窒息死亡。

就医

急性喉炎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并发症,故出现喉部疼痛、声音嘶哑、发热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注意与喉痉挛、白喉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就医指征

成人出现喉部症状居家治疗后没有好转或出现呼吸困难、咯血、持续性发热、喉部疼痛加剧和吞咽困难等情况,应立即就医。

如果发现小儿呼吸时有喘鸣音、流口水比平常增多、呼吸或吞咽困难、发热超过39℃等情况时,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成人可到耳鼻喉科就诊,儿童可到儿科就诊;若病情较严重,可到急诊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什么时候发病的?

是否伴有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热等全身症状?

之前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吗?

做过哪些检查?

之前有没有用药治疗?疗效如何?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通过检查发现喉黏膜和声带是否有充血水肿,发声时声门有无闭合不全情况,存在异常者可进行初步诊断。

间接喉镜检查

可见喉部黏膜表现,随着炎症发展时期不同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双侧喉部黏膜对称弥漫性肿胀。早期红肿出现在会厌及声带黏膜表面,逐渐发展至室带和声门下,声带及杓会厌襞最为明显。早期声带表面呈淡红色,逐渐颜色加深,变成暗红色。早期黏膜干燥,稍晚有分泌物附着于声带表面,声嘶症状较重,咳出分泌物后,声嘶减轻。

纤维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

对咽反射敏感和小孩患者,选择纤维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更为合适。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中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正常或者增高,全程C-反应蛋白可以症状或者增高。取喉部组织进行微生物培养,可帮助判断是否存在细菌、真菌等感染。

过敏原检查

进行该项检查,主要在于明确是否存在过敏物导致的急性喉炎。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有声嘶、喉痛、咳嗽、咳痰、全身症状,伴或不伴呼吸困难。

喉镜表现为双侧喉部黏膜对称弥漫性肿胀,会厌及声带黏膜表面逐渐发展至室带和声门下,声带及杓会厌襞最为明显,可以诊断为急性喉炎。

鉴别诊断

急性支气管炎

与急性喉炎基本相同,但急性支气管炎病情更重,没有声嘶表现,炎症范围深入至下呼吸道,肺部症状也较明显,支气管内分泌物如形成干痂,堵塞支气管下段,则可加重呼吸困难,而急性喉炎有声嘶表现。

呼吸道异物

呼吸道异物多见于小儿,有异物吸入史,发病多突然,X线、直接喉镜及支气管镜可见有异物存在。而急性喉炎镜下不见有异物存在。

小儿喉痉挛

发作时间短,突发吸气性呼吸困难,可突然消失,无声嘶现象,痉挛消除,患儿恢复正常,而急性喉炎有声嘶现象,这是两者主要的鉴别依据。

白喉

白喉起病较缓慢、低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患者脸色苍白、精神萎靡、脉细而速,咽部常有灰白色假膜,取分泌物检查可找到白喉杆菌。而急性喉炎起病较急,分泌物检查无白喉杆菌。

治疗

成人急性喉炎可通过家庭自我护理改善症状,通常1~2周症状便会自行缓解。若未好转,且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治疗主要包括应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

治疗周期 正确治疗的前提下,通常1~2周症状便会好转。 一般治疗

禁声休息,少说话或者不说话,包括耳语、不出声音的对口型也是不可取的。由于急性喉炎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减少感冒机会,也许能避免喉炎的发生。

药物治疗

抗生素

如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病情较重、有明显全身症状者给予抗生素,一般3~7天可以减轻和消除喉黏膜肿胀。

布洛芬

如果喉部疼痛严重,可口服布洛芬缓解疼痛,布洛芬可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包括消化不良、胃烧灼感、胃痛、恶心和呕吐。

糖皮质激素

如强的松,可缓解喉痉挛,减轻喉部肿痛,不可长期、过度用量。

手术治疗

如有重度呼吸困难,药物治疗无法缓解者,需尽快进行气管切开术。通过切开颈部气管的前壁,插入气管套管,建立与外界相通的新呼吸通道。术后应注意每4~6小时清洗内套管,以保持通畅,维持下呼吸道通畅,防止伤口感染与套管脱出。

其他治疗

物理治疗

超短波理疗具有消炎、止痛作用,每日1~2次。

雾化吸入

用布地奈德混悬液,一般疗程按照症状轻到重程度不同,进行调整用药时长,一般3~7天不等。

预后

一般情况下,若急性喉炎及时控制,预后良好。症状较重,出现喉阻塞时,进行气管切开术,预后良好。

能否治愈

急性喉炎轻者注意声带休息,改善生活方式可自愈;炎症较重的患者,及时行系统治疗,均可治愈。

能活多久

急性喉炎及时治疗,一般不会影响生命。

复诊

急性喉炎患者一般治疗一周后需要复诊,行气管切开术患者在拔管时及拔管后10天内需要复诊。

饮食

急性喉炎患者在正确治疗外,还应注意日常饮食调理,有利于身体恢复。

饮食调理

急性喉炎患者适当多吃梨、生萝卜、话梅等,以增强咽喉的保养作用。

多饮水,饮食中添加全谷物、蔬菜、水果的成分,补充多种维生素。

禁烟酒,限制咖啡因的摄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过甜、咸、酸等食物。

宜吃
黑鱼 红枣 粳米 梨 绿豆 柠檬
少吃
坚果 冷面 龙眼 牛肉 鳝鱼 糖蒜 西瓜 香肠 鱿鱼
慎吃
大蒜 芥末 辣椒 酸菜鱼 护理

急性喉炎患者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可以刷牙后用生理盐水漱口,注意日常护理工作。

日常护理

生活要有规律,加强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感寒受热,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在18℃~20℃,相对湿度70%以上,使患者保持喉部湿润。

在感冒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外出,以防传染。外出戴口罩,减少冷热空气的刺激。

尽可能禁声休息,避免大声说话或者说话时间过长。

避免去空气灰尘较多、潮湿、烟雾、油烟过重的场所。

急性喉炎的患儿夜间应采取半卧或平卧位。

避免使用减充血剂,如麻黄碱等。

病情监测

一般在小儿全身症状重、并发症多时,发病后容易出现急性喉阻塞、呼吸困难,所以家长要注意观察小儿的面色、呼吸以及咳嗽情况,出现面色紫绀、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立即就医。

心理护理

安抚患者焦躁的情绪,不轻视也不盲于重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增加信心。

预防

为预防急性喉炎的发生,大众人群在日常应避免刺激性因素,并注意生活调理。

预防措施

戒烟、避免二手烟的吸入。

禁酒,包括含酒精成分的饮料,限制咖啡因的摄入。

足量饮水,饮食中添加全谷物、蔬菜和水果的成分,补充多种维生素,帮助维持喉部黏膜的健康。

勤洗手、多通风,尽量避免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并避免与已患病人群的直接接触。

保持室内环境适宜,避免干燥,可适当适宜加湿器。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34-435.

[2]田勇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9-180.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686.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