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囊炎
毛囊炎指单个毛囊感染发生化脓性炎症,常好发于头皮、颈部、胸背和臀部。常表现为以毛囊为中心的红色丘疹,可伴疼痛。轻者可自愈,严重者需要药物治疗。
就诊科室: 皮肤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folliculitis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疖、痈、瘢痕增生、颅内感染、毛囊破坏、永久性脱发 治疗周期: 短期治疗 临床症状: 红色毛囊性丘疹、脓疱、瘙痒、疼痛 好发人群: 高温作业工人、多汗人群、卫生习惯不良者、免疫力低下人群、常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者 常用药物: 鱼石脂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碘酊、头孢地尼、阿奇霉素 常用检查: 脓液涂片检查、皮肤活检 疾病分类根据炎症累及毛囊的位置,可将毛囊炎分为浅部毛囊炎和深部毛囊炎。
根据其它不同标准,毛囊炎还可分为不同类型,具体如下: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毛囊炎
最为常见,通常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引起。正常皮肤表面就存在葡萄球菌,当皮肤发生微小创伤时皮肤表面这类细菌就会进入皮肤引起毛囊感染。
革兰氏阴性菌性毛囊炎
铜绿假单胞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阴性菌,由于热水浴缸或游泳池中的卫生条件不佳导致里面的水可能存在过多铜绿假单胞菌,一旦感染,患者会发生革兰氏阴性菌毛囊炎。引起革兰氏阴性菌毛囊炎的其他细菌还有克雷伯菌、肠杆菌和变形杆菌。长期口服抗生素治疗痤疮的患者也容易出现这类革兰氏阴性菌毛囊炎,需要注意。
须部毛囊炎
须部毛囊炎也叫做须疮,表现为胡须区的多发小脓疱,一般与剃须引起毛囊损伤和感染有关系,严重的须疮可能会出现瘢痕。
脱发性毛囊炎
常见于青壮年人群,是头皮的一种深在重症或慢性的毛囊炎。由于炎症彻底破坏了毛囊结构,毛囊炎愈合之后遗留圆形或椭圆形的瘢痕,局部再无毛发生长。有时秃发性毛囊炎也发生在胡须部、腋毛和阴毛等区域。
瘢痕性毛囊炎
瘢痕性毛囊炎主要发生在中青年男性的枕部和颈项部,慢性、反复出现以毛囊为中心的丘疹、脓疱,愈合后成硬结,像瘢痕疙瘩。
马拉色菌毛囊炎
马拉色菌是一种存在于正常皮肤上的真菌,有时可以引起马拉色菌毛囊炎,主要发生在胸、背等部位,表现为孤立分布的众多红色丘疹。
皮肤癣菌性毛囊炎
真菌中的皮肤癣菌可以引起皮肤癣菌性毛囊炎,根据部位可以分为头癣和须癣。头癣是头皮感染皮肤癣菌,须癣是胡须区感染皮肤癣菌。有时候体癣、股癣和足癣也可能伴随有皮肤癣菌性毛囊炎的表现。
蠕形螨毛囊炎
蠕形螨俗称毛囊虫,是正常毛囊皮脂腺常见寄生虫,有时候会引起蠕形螨毛囊炎,表现为面部丘疹和脓疱。
病因毛囊炎的常见病因包括生物性因素、化学性因素、物理性因素。此外,高温、多汗、卫生习惯不良,以及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器官移植术后等因素,常可诱发毛囊炎的发生。
主要病因生物性因素
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假单胞菌属、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等;其中引起毛囊炎最常见的细菌就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真菌,如皮肤癣菌、念珠菌属。
寄生虫,如疥疮、虱病、毛囊虫。
化学性因素
如煤焦油、石蜡、石油、润滑油、矿物油,某些药物,如维生素B1、兴奋剂和皮质激素等。
物理性因素
如搔抓、摩擦、拔毛、剃毛等。
诱发因素患有一些全身性疾病比如糖尿病,或者做过器官移植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
患有其他皮肤疾病,比如皮炎、湿疹等,导致皮肤屏障的破坏。
长期或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
女性频繁刮毛或者男性频繁剃须损伤毛囊。
经常在高温密闭环境工作。
女性长期使用不合格的化妆品或者长时间不卸妆。
流行病学毛囊炎属于是常见病、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人群,目前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数据。
好发人群高温作业的工人。
多汗的人群。
卫生习惯不良的人群。
患有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的人群。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HIV感染的人群。
常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人群。
久坐的人群。
症状毛囊炎的主要症状是以毛囊为中心的红色丘疹或丘脓疱疹,有时脓疱破裂、结痂,可能有瘙痒和疼痛,也可能没有主观感觉。毛囊炎严重时可能留下永久性的皮肤损伤,例如局部的瘢痕或脱发。毛囊炎向深部发展严重者可有淋巴结肿大、发热、头痛,甚至引起脓毒血症或败血症。
典型症状毛囊炎常好发于头面部、颈部、躯干和臀部。表现为以毛囊为中心的红色丘疹,有时顶部有白色脓疱,边缘可有红晕,直径在2~5mm左右。丘疹容易发展为脓疱,脓疱内含有白色或黄白色的脓液,破裂后结痂,有时破裂后会流出脓血。毛囊炎患者可能会伴有患处瘙痒、触痛或疼痛。
其他症状如果毛囊炎演变为严重的疖和痈,可能还会有发热、畏寒、寒战和头痛等症状。若毛囊炎向深部发展,可引起毛囊周围炎,严重者可发生淋巴结肿大,甚至引起脓毒血症或败血症。
并发症疖或痈
毛囊炎向深部发展,可引起毛囊周围炎,称为疖,多发且反复发作的疖称为疖病。
瘢痕增生
毛囊炎发生于项部者,皮损呈乳头状增生或成瘢痕,不易治愈。
毛囊破坏、永久性脱发
毛囊炎可反复发作形成慢性毛囊炎,经久不愈可发生毛囊破坏,发生于头皮可引起永久性脱发。
颅内感染
如果挤压位于鼻、口唇部位的发炎毛囊,可使病菌经血行进入颅内,引起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或脑脓肿,可导致死亡。
就医轻微的毛囊炎通常会自行消退,尤其是个数少的细菌性毛囊炎,一般只需要观察或居家清洁处理,严重的毛囊炎往往需要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就医指征曾患有毛囊炎并且容易复发的人群需要就医。
毛囊炎局部病情加重,感染部位发红、发热、肿胀、疼痛加重时应及时就医。
毛囊炎持续几天病情都没有好转时,应及时就医。
毛囊炎患者出现发热、畏寒、寒战、淋巴结肿大时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毛囊炎到皮肤科就诊即可。
医生询问病情出现丘疹多长时间了?
在哪些部位发现的?
以前是否发现过同样的症状?
是否有发热、畏寒、头痛等症状?
既往有无糖尿病病史、皮肤外伤史等?
需要做的检查细菌涂片
脓液直接涂片革兰染色有助于确定致病微生物。
细菌或者真菌培养
经过1~2周的时间可以检出结果,有助于鉴定致病微生物和筛选合适的药物。
皮肤病理活检
必要时可以做皮肤病理活检来鉴别毛囊炎与其他的皮肤疾病,局麻后切除一小块病变组织,然后进行组织病理检查。
诊断标准皮肤出现典型皮疹,局部红肿、疼痛及压痛,数日后中央出现黄白色脓栓。
细菌涂片或者细菌培养阳性;真菌镜检或培养阳性。
病理组织学检查出现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
鉴别诊断痤疮
痤疮一般没有显著的痒痛感,皮损比较多样,可以表现为面部开放性和闭合性粉刺,见于青春期,常见部位为颜面、上胸背部,有黑头损害。可通过皮肤损害的部位、形态以及好发人群进行鉴别。
皮脂腺瘤
结节性硬化症的面部皮脂腺瘤好发于鼻周,常幼年出现。皮损为伴毛细血管扩张的丘疹,簇集分布,没有炎症反应,往往伴有癫痫、鲨鱼皮斑、叶状白斑及甲床下纤维瘤等,可根据疾病的临床变现和病理学检查进行鉴别。
毛囊性脓疱疮
多发于毳毛部位,以四肢伸侧较多,脓疱较大,分泌物多,易结厚痂。可通过皮损的特点进行鉴别。
毛囊炎性药疹
多由碘剂、汞剂、溴剂所致,无一定好发部位,有服药史,停药后可自愈,可通过患者的病史进行鉴别。
治疗毛囊炎应注意皮肤清洁卫生、防止外伤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本病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多发性毛囊炎及较严重的疖、痈应进行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 该病轻度患者积极治疗一周左右即可痊愈,但如果病情加重则治疗周期会延长,并且毛囊炎有复发可能。 药物治疗外用药物治疗
早期疖未化脓者可热敷或外用20%鱼石脂软膏、3%碘酊,亦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
鱼石脂软膏和碘酊用于疖肿,偶见皮肤刺激和过敏反应,注意不能用于皮肤破溃处,过敏体质者慎用。
莫匹罗星软膏为局部外用抗生素,适用于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例如脓疱病、疖肿、毛囊炎等原发性皮肤感染及湿疹合并感染。一般无不良反应,偶见局部烧灼感、蜇刺感及瘙痒等,一般不需停药。
内用药物治疗
可选用头孢类如头孢地尼、大环内酯类如阿奇霉素或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也可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头孢地尼常见不良反应为腹痛、腹泻、恶心以及过敏反应,对头孢类抗生素过敏的患者禁用。
阿奇霉素常见不良反应为腹痛、腹泻、头痛、视觉异常等,严重者可导致肝炎、肝硬化。
左氧氟沙星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头痛、失眠、低血糖、肌肉损害、肝损害等,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过敏的患者禁用。
手术治疗切开病灶引流
如果毛囊炎发展为更大的疖或痈,则需要选择局部麻醉,然后在无菌操作下切开病灶,引出脓液。
手术切除
窦道形成者有时也要手术切除,瘢痕体质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可能会留疤。凝血机制不良或者有其他出血倾向患者,不宜进行手术。
其他治疗远红外线照射辅助治疗,促进炎症消退。
如果毛囊炎的炎症无法消除或者总是复发,可以考虑激光脱毛。激光脱毛能破坏毛囊,根除毛囊感染的可能性。
预后毛囊炎通常预后良好,但仍有复发和出现相关并发症的可能。平时注意防护,积极治疗,可控制毛囊炎发展并减少复发。
能否治愈毛囊炎通常可以治愈,但如果病情十分严重或者没有及时治疗可能会留有后遗症。
能活多久毛囊炎经过及时治疗预后较好,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如果出现颅内感染、海绵窦感染性血栓等并发症则会危及生命。
复诊经过系统治疗后病情好转,并且没有复发,则不用复诊。如果病情没有好转或者再次复发,则需要及时复诊。
饮食毛囊炎患者饮食方面需避免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饮食调理多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2的食物,如金针菇、韭菜、胡萝卜、菠菜等。
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宜吃
鸡蛋 牛奶 芹菜 苋菜 菠菜 金针菜 黑芝麻 鸡肉少吃
熟蒜 鱼 螃蟹 海鲜 虾 牛肉 羊肉慎吃
方便面 可乐 辣椒 护理毛囊炎患者日常生活中需注意卫生,避免细菌的滋生。
体力活动、接触特殊化学物质后应注意清洗。
洗浴时一定要确保浴缸内的水是干净的。
清洁皮肤后要用干净毛巾擦干。
少用油性护肤品,这类产品可能堵塞毛囊,有助于细菌滋生。
剃须选择电动剃须刀、干净或新的刀片,尽量不要刮伤皮肤。
尽量避免不规范用药,例如避免不必要地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
积极治疗痤疮、湿疹、糖尿病等可能与毛囊炎发生有关的疾病。
穿宽松的衣物,避免穿紧身、不透气的衣物,尤其是在运动时。
病情监测对于毛囊炎容易反复的患者,需要长期监测皮疹产生和消退规律,注意查找诱因,通过减少诱因避免疾病发生。
特殊注意事项手术治疗应注意,切忌早期切开,尤其发生在鼻孔及上唇“危险三角区”的患者。
出现在口鼻处的毛囊炎切忌用手挤压,以免发生颅内感染或者海绵窦感染性血栓,从而危及生命。
预防毛囊炎的预防重在保护皮肤、注意个人卫生,日常生活中减少对毛囊的损伤和刺激。
预防措施注意保持个人卫生,注意洗头时不要用力搔抓,洗头频率也不要过高。
注意休息,放松心情,减少压力,提高睡眠质量,提高身体免疫力。
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注意补充维生素,保持大便畅通。少吃辛辣、肥腻或含糖量过高的食物。
刮毛或者剃须时应注意不要损伤毛囊,不要过勤剃毛。
女性注意不要长期带妆或者使用劣质化妆品。
参考文献
[1]王宝玺.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皮肤病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
[2]方洪元,邢卫斌,张秉新.实用皮肤性病手册[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3]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朱学骏,王宝玺,孙建方等译.JeanLBolognia,JosephLJorizzo,RonaldPRapini.皮肤病学(教材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