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糠疹
玫瑰糠疹是一种红斑丘疹鳞屑性急性炎症性皮肤病,皮损以被覆糠秕状鳞屑的玫瑰色斑丘疹为特征。开始为一片母斑,1~2周后分批出现分布广泛的继发斑,易发病于青少年及青年人,病程呈自限性,一般约经4~6周皮疹即自行消退,遗留暂时性色素减退或色素沉着斑。少数病程可延长至半年以上才能痊愈。治疗主要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
就诊科室: 皮肤性病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Pityriasis Rosea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紫癜、水疱 治疗周期: 3~8周 临床症状: 皮疹、脱屑、瘙痒 好发人群: 青年人或中年人 常用药物: 红霉素、葡萄糖酸钙、维生素B12、炉甘石洗剂 常用检查: 血常规检查、皮肤病理组织检查 疾病分类反向型玫瑰糠疹
皮损主要集中在面部和四肢远端等外周部位,躯干部受累极少,严重的患者可伴有发热。
巨大型玫瑰糠疹
母斑形状巨大,可达掌心或更大,继发皮疹数量少,常在母斑周围出现,一般局限于躯干,可为环状或融合成大斑片。
丘疹型玫瑰糠疹
也称毛囊型,躯干为主,大量红色毛囊性微小丘疹,1~2mm,质硬,分布广泛,仔细观察丘疹间仍有小的椭圆形红斑,中央有细小鳞屑,有利于诊断。
水疱型玫瑰糠疹
常发生于儿童及青年人,一般在新发的疱疹区域内同时存在或稍后出现典型皮疹,可有渗出及结痂,掌跖可受累,其表现类似汗疱疹或脱皮,可有严重的瘙痒。
荨麻疹型玫瑰糠疹
表现为轻度荨麻疹样,小的风团主要局限在躯干并倾向于融合,也可表现为丘疹型荨麻样,皮损的长轴与皮纹相平行,仅个别皮损中央有细小鳞屑。
紫癜型玫瑰糠疹
皮肤上出现微小的紫癜,可有小丘疹或红斑,不一定伴有鳞屑形成。
银屑病样玫瑰糠疹
皮损除少数椭圆型小红斑,中央有少许鳞屑外,大部分皮损为浸润性红斑,鳞屑较厚,很像银屑病,因此常被误诊为副银屑病。
黏膜型玫瑰糠疹
本病口腔黏膜受累较少见,发生率<16%,已报告的有口腔黏膜点状出血、溃疡、红斑、水疱、大疱等,常不对称,其病程与皮肤受累相似。
复发性玫瑰糠疹
一般不复发,复发者非常少见,有报告约为2.8%的病例治愈后可复发,复发性糠疹皮损较广泛,病程也较长,该类型可能与药物引起有关。
其他型
顿挫型母斑为本病的仅有表现,之后并无继发斑发生;局限型皮损局限于下腹、乳房、颈部、腋窝、头皮、腹股沟或掌跖等部位;不对称型皮损仅限于身体的一侧,本型罕见。本病尚可出现脓疱型、多形红斑样型、色素型、扁平苔藓样型等。
病因玫瑰糠疹病因尚不明确,目前有感染、药物因素、自身免疫、遗传性过敏等各种学说,其中以病毒感染学说可能性最大。
主要病因感染因素
玫瑰糠疹的发病与季节性变化有关,以春秋季好发,可先有前驱症状和近期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在皮疹泛发前常先有母斑,典型的疾病过程倾向于终身免疫。本病可能是一种弱传染病,很可能与病毒等感染有关。
药物因素
药物诱发的玫瑰糠疹可以为典型皮疹,但常表现为玫瑰糠疹样非典型特征,损害较广泛,皮损较大。治疗较难,病程也较长,愈后留下暂时性明显色素沉着斑,也可演变为苔藓样皮炎。
其他因素
患玫瑰糠疹的病人显示特应性较常见,患脂溢性皮炎、寻常性痤疮、头皮屑的病人及孕妇中玫瑰糠疹的发病率较高,骨髓移植后可见玫瑰糠疹样疹反应,处于应激状态或精神高度紧张状态的人中患玫瑰糠疹更为多见,但玫瑰糠疹不是心身性疾病。
诱发因素感染与自身免疫
玫瑰糠疹母斑有时可出现在不久之前皮肤损伤部位,如较小的皮肤感染、外伤、虫咬、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后发疹,认为可能是病菌的入侵处,也疑为真菌、螺旋体、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寄生虫感染引起过敏性反应。
药物过敏
许多药物可诱发玫瑰糠疹或玫瑰糠疹样疹,包括砷剂、铋剂、金剂、有机汞、巴比妥酸盐、干扰素、异维A酸、酮替芬、甲硝唑、特比萘芬、卡托普利、可乐定、奥美拉唑、羟氯喹、秋水仙碱、盐酸曲吡那敏、卡介苗、乙肝疫苗及肺炎球菌疫苗等。
精神紧张
玫瑰糠疹与患者的个性、情感及紧张、烦恼、忧虑等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气候因素
春秋季节气候干燥也会诱发玫瑰糠疹的发生。
不良生活习惯
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导致玫瑰糠疹发生和复发的重要因素,如吸烟、饮酒、熬夜、缺乏运动等。
流行病学玫瑰糠疹是一种常见疾病,世界各地区及各种族都有发病。
据统计本病在人群中两性发病率女性略高,男性为0.13%,女性为0.14%,约占皮肤科门诊就诊者的2%或0.3%~3%。
发病年龄大多在10~40岁,发病高峰在20~29岁之间,幼儿与老年人少见,但也见于3个月的婴儿至80岁以上老者。
本病有季节性变化,温带地区、春秋季多发。因本病多在春秋季节发病,病程有自限性,较少复发,因此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但至今未分离出病毒,也有人认为与细菌、真菌或寄生虫感染以及过敏因素有关,但都未被证实。
好发人群好发于青年、中年人,少见于幼儿、老年人。
对砷剂、铋剂、金剂、有机汞、巴比妥酸盐、干扰素、异维A酸、酮替芬、甲硝唑、特比萘芬、卡托普利等药物过敏者。
群居人群。
皮肤科医生、耳鼻喉科医生。
患脂溢性皮炎、寻常性痤疮、头皮屑的病人及孕妇等。
症状玫瑰糠疹初起皮损常是一片玫瑰色淡红斑,有细薄的鳞屑,被称为先驱斑,往往发生于躯干、颈部或四肢,这个往往不被重视。经过几天或2~3周以后,形态相似的皮疹迅速分批出现,往往先发生于躯干,后发生于颈部、上臂及股部,偶尔蔓延到面部、头部或手足部,有时颈部、股部、腹股沟或腋窝的损害较多。
典型症状典型玫瑰糠疹
5%的病例在发疹前可出现前驱症状,如全身不适、恶心、食欲不振、发热、关节痛和淋巴结肿大等。2/3的患者先出现“母斑”,母斑多为一个或数个,开始为孤立的丘疹,迅速增大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橙红色斑,略隆起,并覆盖有细小鳞屑,直径2~10cm,中央部略呈黄色,有自愈倾向。前胸部多见,很少有自觉症状,容易被忽略。
母斑出现2~21天(多为2周)后,继发疹成群发生,对称分布,主要位于躯干、颈部及四肢近端。可类似于母斑样,但一般<2cm,多数为指甲大的椭圆形斑疹或丘疹,色淡红,边缘清楚,其表面附有细糠样薄鳞屑或呈细皱纹纸样,皮疹长轴与皮纹方向一致。或为小的红色丘疹,无鳞屑。皮疹愈合时有领圈状脱屑,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病程一般为急性经过,具有自限性,全病程为4~8周,极少复发。
不典型玫瑰糠疹
反向玫瑰糠疹
反向玫瑰糠疹继发疹只累及面部、掌跖等外周部位。
巨大型玫瑰糠疹
巨大型玫瑰糠疹皮疹数量少,常在母斑周围出现,外形巨大,一般局限于躯干。
丘疹型玫瑰糠疹
丘疹型玫瑰糠疹也称毛囊型。大量红色毛囊性微小丘疹,质硬、分布广泛,躯干为主。
水疱型玫瑰糠疹
水疱型玫瑰糠疹常发生于儿童及青年人,非洲多见。一般在新发的水疱疹区域内同时存在或稍后出现典型皮疹,可有渗出及结痂,掌跖可受累,其表现类似汗疱疹。
荨麻疹型玫瑰糠疹
发病的前几天内,酷似急性荨麻疹,随后风团主要局限在皮疹边缘,并倾向于融合。皮损为隆起性结节或风团,随后出现典型的鳞屑。瘙痒剧烈,皮肤划痕征阳性。
紫癜型玫瑰糠疹
好发于儿童,皮肤上出现微小的紫癜,不一定伴有鳞屑形成。
复发性玫瑰糠疹
玫瑰糠疹一般不复发。复发性玫瑰糠疹非常少见。
其他型
本病尚可出现黏膜型、脓疱型、多形红斑样型、银屑病样型、扁平苔藓样型等。
其他症状本病口腔黏膜损害罕有发生,发生率<16%,分布在口腔黏膜和舌部,散在或融合成斑片,呈白色改变,尚有出血、糜烂、大疱或溃疡等损害,其病程经过与皮损相似,玫瑰糠疹后期可出现甲营养不良和指甲凹痕。
就医玫瑰糠疹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部分患者在6~8周左右可自行消退,如果患者病程较长,症状较为严重,或者糠疹反复发作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处理。
就医指征对于高危易感人群在接触可诱发玫瑰糠疹或玫瑰糠疹样疹药品后,包括盐酸曲吡那敏、卡介苗、乙肝疫苗及肺炎球菌疫苗等,应及时就诊。
在出现单个淡红色的丘疹或斑疹时,应及时就诊。
在出现前驱症状时,包括全身不适、轻度发热、头痛、咽喉痛、关节痛、胃肠道不适和浅表淋巴结肿大等,应及时就诊。
就诊科室多数患者优先考虑去皮肤性病科就诊。
当出现前驱症状时可考虑去神经内科或者消化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最近有接触过易过敏的东西吗?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瘙痒、皮肤区域性变红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发热、头痛、咽喉痛、关节痛、胃肠道不适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最近有没有接受过治疗?
最近有没有吃过一些药物或打过疫苗?
需要做的检查血常规
通过血常规可以更直观的看到淋巴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降低以及其他指标的异常情况,血常规是用来辅助诊断玫瑰糠疹的一个方法。
皮肤病理组织检查
皮肤病理组织检查是诊断玫瑰糠疹较为准确的方法。
诊断标准根据本病皮损为躯干和四肢近端为主的分散性、泛发性、椭圆形、玫瑰色斑疹,其外周边缘有细薄鳞屑,皮疹长轴与皮纹平行,病程有自限性和不易复发等特点来诊断。
血常规检查显示血象正常或嗜酸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可稍增多,血沉可轻度增加。
皮肤病理组织检查提示非特异性炎症改变。
鉴别诊断点滴状银屑病
为浸润性丘疹及斑丘疹,境界更清楚,刮除表面银白色鳞屑可见点状出血,病程更长。
二期梅毒疹
斑疹性梅毒疹为大小一致的铜红色斑疹,分布更广泛,数目更多,无或少鳞屑,常累及掌跖及黏膜,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
脂溢性皮炎
皮疹好发于头面部、鼻唇沟、耳廓后、躯干中线部皮脂腺分泌旺盛处,斑片和丘疹有油腻性鳞屑,皮损排列无特殊性。
体癣
皮损边缘除鳞屑外并有小丘疹或小丘疱疹围绕,真菌检查阳性。
治疗因玫瑰糠疹能自愈,故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消除患者的顾虑,出汗及热水与肥皂过度擦洗可引起刺激皮损,故在急性期应该避免。
治疗周期 玫瑰糠疹能自愈,通常3~8周可自行消退。 药物治疗内用药治疗
抗组胺药物、维生素C、维生素B12、葡萄糖酸钙及硫代硫酸钠等均可应用。
红霉素每日口服,共2周,73%的病例皮损可全部消退。
本病一般不需要用糖皮质激素,对于严重全身泛发性病例可短期使用此类药,但部分玫瑰糠疹患者中也有可能加重病情,常用方法是口服泼尼松,以后每7天减量,病程为21天,或曲安奈德一次肌内注射。
氨苯砜口服,对严重水疱型玫瑰糠疹有效。
复方青黛丸,共服3周,疗效较好。
雷公藤多苷,每日口服,愈后递减,用于治疗急性广泛型玫瑰糠疹,注意其不良反应。
因考虑到病毒在玫瑰糠疹发病中的作用,可应用更昔洛韦或万乃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治疗。
外用药治疗
根据皮损变化可选用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洗剂、霜剂、喷雾剂,可迅速减轻症状,对皮肤干燥者可外用润肤剂。
手术治疗玫瑰糠疹一般不采取手术治疗。
物理治疗用紫外线红斑量或亚红斑量分区交替照射,隔日1次,或急性炎症期过后用红斑量或亚红斑量的中波紫外线(UVB)照射治疗,1周连续5天,共2周,能加速皮损的消退,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也有效。
中医治疗中药治疗
以清热凉血、祛风止痒为治则,可选用紫草、生地、麦冬、防风、荆芥、白鲜皮、黄芩、生石膏,加水煎服,每日1剂,具体需要咨询中医师。
针灸治疗
针刺取穴合谷、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及风池。
预后玫瑰糠疹是一种红斑丘疹鳞屑性急性炎症性皮肤病,皮损以被覆糠秕状鳞屑的玫瑰色斑丘疹为特征,易发病于青少年及青年人,病程呈自限性,3~8周后可自愈。
能否治愈玫瑰糠疹病程呈自限性,3~8周可自愈,预后良好。
能活多久玫瑰糠疹属于自限性疾病,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饮食玫瑰糠疹患者饮食以清淡为主,注意卫生,注意营养,合理搭配膳食。日常生活中经常吃的食物都是可以吃的,但是要避免辛辣刺激的饮食,避免喝酒,少吃发物,因为发物能诱发或者加重某些疾病。
饮食调理可多吃富含维生素B和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如梨、苹果、橙子等,蔬菜可以吃生菜、西兰花、黄瓜、冬瓜等。
食用富含钙质的食物,如豆类及豆制品、乳类及乳制品。
禁海鲜食品,主要包括海鱼、大虾、海带、螃蟹以及蚌肉,这类食物很容易造成过敏反应,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和治疗不利。
忌致敏水果,虽然多半水果患者可以吃,但有一些水果不能吃,包括芒果、菠萝、杨梅、荔枝、榴莲等,这些水果很容易导致过敏。
忌部分蔬菜,包括香椿头、芥菜、倭瓜、茄子、韭菜、竹笋、茨菇等。
忌肉类食物,包括猪头肉、鸡肉、驴肉、牛肉、羊肉、狗肉等,这些肉类食用后容易加重病情。
忌辛辣的食物,比如生葱、生姜、生蒜、辣椒、芥末、胡椒等,酒类也不能接触。
宜吃
猪肉 豆腐 火龙果 猪大肠 红毛丹 梨 香蕉 黑木耳少吃
鸡蛋 青椒 菠萝 杨梅 猕猴桃 韭菜慎吃
鸡肉 鱼 芒果 护理玫瑰糠疹的患者应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局部避免搔抓、热水洗烫。
日常护理口服用药
了解各类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皮肤护理
用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可迅速减轻症状,对皮肤干燥者可外用润肤剂。玫瑰糠疹患者的皮肤较为脆弱,皮肤瘙痒时切记不可用力揉搓、抓挠等。
特殊注意事项应用激素期间要注意如下事项:
正规用药也就是遵循足量应用、逐渐减量的原则,有些年轻女性怕服用糖皮质激素后身体发胖,影响体形美,不按正规服药,延误了治疗,其实这种肥胖在停用糖皮质激素后会逐渐消退,恢复正常。
有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更换为泼尼松龙。
注意防治高血压,初期使用大量强的松有潴钠、潴水作用,有的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可适当加强利尿治疗,必要时加服降压药。
预防骨质疏松,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部分患者可出现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因此可给予钙剂及活性维生素D进行预防。
少数应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可出现应激性消化道溃疡,甚至出血,需加强监测,及时处理。
预防玫瑰糠疹发病原因目前不是很明确,有人认为是由感染引起,但是临床上也查不出有细菌、病毒具体的感染原,所以在平时应该加强皮肤护理,尽量不要接触易引起玫瑰糠疹的物品,但玫瑰糠疹是自限性疾病,治疗预后良好。
预防措施预防玫瑰糠疹的出现应加强防护,尤其是在春秋玫瑰糠疹的高发季,注意公共场所戴好口罩、手套。
注意不要用脏手触摸眼睛、鼻子等部位。
注意改善自我的生活方式、调整生活节奏。日常应注意好饮食的合理搭配,适当锻炼、放松心情,保持充分的休息,提高免疫能力。
参考文献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上下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29-1032.
[2]方洪元,邢卫斌张秉新,徐海环.实用皮肤性病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615-618.
[3]高学军.皮肤性病学高级教程[M].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用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0):221-222.
[4]朴永君.皮肤性病学[M].高级医师进阶.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6,(1):391-393.
[5]杨海平,顾恒.皮肤性病科临床释疑[M].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08):288.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