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
丹毒是一种累及真皮或浅层淋巴管的感染,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一种急性炎症,常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局限性红斑,伴水肿、热痛,患处皮肤温高、紧张,好发于颜面及下肢,可有头痛、发热等全身症状。
就诊科室: 皮肤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erysipelas 疾病别称: 流火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坏疽、败血症、感染性休克 治疗周期: 短期治疗 临床症状: 局限性红斑、皮肤红肿热痛 好发人群: 体表慢性病灶的人、曾经患过丹毒的人、婴儿、年老体弱的人 常用药物: 青霉素、丹毒软膏、鱼石脂软膏、红霉素 常用检查: 血液检查、细菌学检查、病理检查 疾病分类丹毒根据皮损表现分为两类:
水疱或大疱性丹毒
皮疹初起为红肿发硬的斑片,后迅速向周围蔓延而成为大片猩红色斑状损害,表面紧张、灼热、有光泽,稍微高起,境界清楚。以后皮损向外扩延,中央红色消退为棕黄色并有轻微脱屑,触痛明显。皮损部出现含有浆液或脓性分泌物的水疱或大疱。
坏疽性丹毒
症状极严重时,患部可以迅速发生坏疽。此情况多见于新生儿,多由脐部或生殖器部开始,后迅速扩延,病情凶险,易引起败血症和腹膜炎甚至死亡。
病因丹毒主要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细菌性感染性皮肤病,鼻部炎症、抠鼻、掏耳、手足癣、湿疹等因素常成为丹毒的诱因。病原菌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其他如营养不良、过分酗酒、糖尿病、慢性肝病等皆可为丹毒的促发因素。
主要病因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其病原菌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多由皮肤黏膜破伤而侵入,从而引发丹毒造成一系列症状。
疾病因素
鼻部炎症、手足癣、湿疹、营养不良、糖尿病、慢性肝病等均可导致丹毒的发生。
诱发因素抠鼻、掏耳
抠鼻、掏耳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病情,因此不要养成不良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
酗酒、过度劳累、工作压力大都会导致人体抵抗力低下,皆为本病的促发因素。
手足癣
丹毒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足癣或丝虫感染可引起下肢丹毒的反复发作。
慢性湿疹
慢性湿疹,局部皮肤屏障破坏,容易造成细菌侵入而感染,从而引发丹毒。
免疫力低下
患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肝病、肾病综合征等疾病时,抵抗力大大降低,此时易感染丹毒。
流行病学丹毒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以小腿、颜面、前臂、手足及婴儿腹部多见,其他部位也可发生,全年均可发病。损害也可向他处蔓延(游走性丹毒)或在原发损害部位屡次发生(复发性丹毒),年轻人中男性比较常见,老年人更为常见。
好发人群有体表慢性病灶的人
颜面丹毒多由鼻、咽、耳等处的病灶而引起,特别是鼻炎患者以及经常用手挖鼻的人容易患丹毒。即使是鼻炎和足癣也应积极治疗,下肢丹毒则多由足癣或下肢外伤引起。
机体免疫力低的人
营养不良、丙种球蛋白缺陷及肾性水肿的人,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患上本病。当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患有肾性水肿时,更应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完好无损。
曾经患过丹毒的人
本病可在原部位反复发作,称复发性丹毒。患病日久,还可引起慢性淋巴水肿。
婴儿和年老体弱的人
婴儿身体发育未完善,年老体弱的人基础病和慢性病居多,体质也不好。如治疗不及时,常可发生肾炎、皮下脓肿及败血症等并发症,预后危重。婴儿如发生丹毒可导致败血症,死亡率较高。
症状丹毒发病前有全身不适、寒战、恶心等症状,继而局部出现边界清楚的水肿性鲜红斑,迅速向四周扩大,皮损表面可出现水疱,自觉灼热疼痛,可伴发淋巴管炎及淋巴结炎,多见于颜面及小腿部,常有头痛、畏寒、高热、乏力、食欲减退和全身不适等症状。如果延误治疗,则会引发坏疽、败血症、感染性休克以及化脓性淋巴管炎等并发症。
典型症状前驱症状
患者可出现前驱症状,表现为突然发热、全身不适、寒战等。患者在发病之前大多有外伤,伤口没有及时清理,被病菌入侵。出现前驱症状时,不少患者不能意识到该病,没有及时就医,可能会延误治疗。
发作症状
红斑
出现前驱症状后的几个小时到一天,患者会出现红斑,红斑会不断扩大,界限比较清楚。患者的皮肤温度会上升,且呈紧张的状态,可出现硬结和水肿。受累的皮肤有明显的触痛和灼痛,淋巴结肿大比较明显,可伴有淋巴结炎。有不少患者会出现脓疱、皮肤坏死等,小腿、脸部更为明显。
水肿
丹毒是比较顽固的疾病,病菌可潜伏在淋巴管,可反复引发疾病。丹毒复发会导致局部淋巴水肿,持续恶化会形成永久性的肥厚性纤维化。
并发症坏疽
丹毒严重者,炎症深达皮下组织,使皮肤缺血造成组织坏死,形成坏疽。
败血症
丹毒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造成急性全身性感染,从而出现败血症。
感染性休克
部分患者会表现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皮肤湿冷、少尿或无尿,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立即抢救。
就医丹毒病情发展快,当表现为皮肤突然大片红斑同时伴有烧灼感和疼痛感时,皮损向四周蔓延,伴水疱以及出现严重的发烧、寒战和头疼时,应尽早去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明确病因,积极治疗。
就医指征如果皮肤上有大片红斑,同时伴有烧灼、疼痛感等症状,应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如果患者有在红斑基础上合并大疱、水疱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如果患者出现发烧、寒战以及头痛等症状,应立即去急诊科就诊。
就诊科室应优先考虑到皮肤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红斑出现多长时间?有疼痛吗?
是否有用药史?
之前有没有慢性病史?
有没有类似的症状?第几次复发?
之前治疗过红斑吗?治疗方式是什么?效果如何?
需要做的检查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伤口及破损处的拭子革兰染色和细菌培养,血抗链和血白细胞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
细菌学检查
下肢丹毒行足趾间皮屑真菌学检查,显示有细菌感染。
影像学检查
丹毒一般不需要做影像学检查,面部丹毒应行鼻旁窦放射线检查。如果怀疑有骨关节受累时,可以做磁共振和骨影像学检查。
取活检组织
组织病理显示真皮高度水肿,毛细血管及淋巴管扩张,结缔组织肿胀,中、小动脉内皮细胞肿胀。管腔为纤维蛋白栓塞,真皮及扩张的淋巴管中有弥漫的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有时可见链球菌,水肿剧烈者可见表皮内水肿或大疱。
特殊检查
链球菌感染的最重要检查是ASO和抗DNA酶-B测定试验,皮损中链球菌可选直接免疫荧光和乳胶凝集试验。
诊断标准根据丹毒病变局部皮损特点判断
通常起病急,蔓延快,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局部可出现界限清楚的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可褪色,可有烧灼样痛。
结合全身表现判断
通常片状红斑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可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全身反应。
根据实验室检查判断
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升高和细菌感染。
鉴别诊断接触性皮炎
患者常有接触史,局部红肿、边界不清楚、痒,皮疹有丘疹、水疱、大疱、糜烂、渗液、结痂等。白细胞计数不增多,而丹毒白细胞总数升高,因此可以鉴别。
蜂窝组织炎
该病发病部位较深,是皮下组织发炎。患处有触痛并略微红肿,境界不明显,炎症迅速扩展和加重,以中央炎症明显,有显著的指压性水肿,以后变软,溃破化脓,排出脓汁及坏死组织。而丹毒常为境界清楚的局限性红肿热痛,好发于颜面及下肢,因此可鉴别。
多形日光疹
是发生在面部及暴露部位的多形发疹,发病前有日晒史。其损害有红斑、毛细血管扩张、水肿性红斑、斑丘疹、丘疱疹及水疱或苔藓化等多形皮疹。丹毒发病前有全身不适、寒战、恶心等症状,继而局部出现边界的水肿性鲜红斑,迅速向四周扩大,皮损表面可出现水疱,自觉灼热疼痛,可通过临床表现鉴别。
血管神经性水肿
该水肿为一种暂时性、局限性、无痛性的皮下或黏膜下水肿,多发生在组织疏松而易肿胀的部位,如眼睑、口唇、耳垂、外生殖器、喉头等处。而丹毒好发于颜面部及下肢,而且发病前有全身不适症状,自觉灼热疼痛,因此可以鉴别。
治疗丹毒治疗以抗生素为主,早期、及时、足量、高效的抗生素治疗可控制病情蔓延,防止复发。当感染较严重时,应静脉滴注抗生素,在医生指导下做相关检查,明确病因,积极治疗。
治疗周期 丹毒短期治疗即可,一般可以得到较好的控制。 一般治疗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来缓解下肢水肿,原则为除去诱发因素,积极抗感染治疗原发病灶,全身症状严重者应给予必要的支持疗法。
药物治疗抗生素治疗
首选青霉素,可静脉或肌肉注射,体温恢复正常后仍要坚持治疗2周左右,磺胺类药物或其他抗生素也可应用。若口服抗生素药物治疗无效,需要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医生会建议用红霉素、喹诺酮类药物。
局部治疗
原则为消炎,局部可选用各种抗生素软膏、丹毒软膏、20%鱼石脂软膏或纯鱼石脂贴敷。患部周围可涂2%碘酊或用0.1%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湿敷。链球菌抗毒素局部注射可预防复发,积极治疗局部病灶如手足癣、鼻炎等,同时应抬高患肢。
手术治疗丹毒一般无需进行手术治疗。
物理治疗紫外线照射、音频电疗、超短波、红外线以及浅层X线照射等都有一定疗效。一般在丹毒急性期,应用紫外线和超短波等物理治疗,3~5天患处红肿热痛等症状会明显减轻,大大缩短了病程,及时减轻患者的痛苦。这是因为紫外线和超短波就具有抗炎作用,而且物理治疗对患者没有痛苦和副作用。丹毒治疗不彻底,容易复发,一旦症状稳定,为了避免复发,可继续应用理疗,如微波、红外线等。而对于丹毒反复发作导致皮肤色素沉着、粗糙、变硬时,音频电疗、超声波疗法就会起到比药物更有效的主导治疗作用。
预后丹毒患者预后都较好,大部分患者在积极抗生素治疗后都可痊愈。婴儿和年老、体弱的患者,如治疗不及时,常可发生肾炎、皮下脓肿及败血症等并发症,预后危重。婴儿如发生丹毒可导致败血症,死亡率较高。如果慢性基础病没有治疗彻底,丹毒容易复发。
能否治愈丹毒发现后积极进行治疗,一般都可治愈。
能活多久丹毒一般不影响生存期,在保持没有并发症的前提下,一般用药10~14天后,病情就能缓解甚至恢复。不过即使症状全部消失,仍要继续用药5~7天,防止复发。但是有些人对于青霉素过敏,所以只能改成红霉素等其他的抗生素进行治疗,疗程相对来说会长一些。
复诊建议定期复查,一般3~6个月复查一次。一旦出现感染性休克,立即去医院治疗。
饮食丹毒患者要注意加强营养,多样化饮食,尽可能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进食清热解毒的药食两用中药。生活中做到多喝水,规律休息,不要劳累。同时严格遵循医嘱,合理用药。
饮食调理宜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比如西红柿、猕猴桃、冬瓜、苦瓜等。
宜食一些清热解毒的药食两用中药,比如马齿苋、蒲公英、鱼腥草等。
饮食上要禁忌辛辣、刺激、腌制、油煎、油炸、肥腻、高脂肪性以及高糖分的食物。
饮食上尽量减少羊肉、牛肉以及海鲜等偏热性食物的摄入。
护理丹毒患者应在生活中注意少运动,多卧床休息,同时抬高患肢,而且要严格遵循医嘱,合理用药。保持生活质量能有效提高,积极治疗基础病,防止复发。
日常护理少运动,多注意卧床。
抬高患肢、防止下肢水肿。
保持患处皮肤清洁,禁止蚊虫叮咬或外伤。
及时处理小创口,防止感染加重症状。
患者勿挖鼻、抠耳。
可冷敷病变部位来缓解疼痛,下肢感染和水肿的患者也可在康复后穿压力袜,以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
病情监测患者密切关注病情,一旦丹毒发展成感染性休克,立即就医。
特殊注意事项丹毒容易复发,应把慢性基础病比如足癣、鼻炎、溃疡等彻底治疗,才能预防复发。
预防丹毒需要积极预防,尽量保持皮肤、黏膜的完整性。如果有可疑的症状,注意及时检查,及时诊断和治疗,达到根治,防止病情加重或者复发。一般可用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和避免外伤,来起到预防作用。
早期筛查建议进行筛查的人群
有慢性基础病灶、淋巴水肿的人和婴幼儿、年老体弱的人,根据情况严重程度及时用药。
丹毒筛查方法
一般进行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一旦发现病因,及时对症治疗。
预防措施平时多注意锻炼,适当增加体育锻炼,以提高免疫力,使疾病不易侵入。
养成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的精神紧张和压力。
患者为防止复发首先需要保护原部位,防止意外的淤伤、蚊虫叮咬或抓伤。
参考文献
[1]郭丽英.临床皮肤病护理与实践宝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朱学骏,顾有守,王京.实用皮肤病性病治疗学第4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7.
[3]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4]李广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综合治疗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