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

概述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征为红色或棕褐色斑丘疹或斑块,表面覆盖着银白色鳞屑,边界清楚,多半发生于头皮及四肢伸面,少数患者有脓疱性损害或关节炎症状,或是全身皮肤发红、脱屑而呈红皮症。

银屑病

就诊科室: 皮肤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psoriasis 疾病别称: 牛皮癣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是 并发疾病: 鳞屑性睑缘炎、角膜损害、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糜烂性胃炎 治疗周期: 长期间歇性治疗 临床症状: 鳞屑性红斑、厚积性鳞屑、薄膜现象、点状出血 好发人群: 白种人患病率较高,以青壮年为主 常用药物: 0.05%~0.01%他扎罗汀凝胶、钙泊三醇、蒽林软膏、10%~15%喜树碱软膏、水杨酸软膏 常用检查: 体格检查、皮肤活检、X线检查 疾病分类

临床表现根据银屑病的临床特征,一般可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病型及红皮病型四种类型。

寻常型银屑病

为临床最多见的一型,大多急性发病。初起一般为炎性红色丘疹,约粟粒至绿豆大小,以后可逐渐扩大或融合成为棕红色斑块,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基底浸润明显,表面覆盖多层干燥的银白色鳞屑。

脓疱型银屑病

本型在临床上较少见,约占银屑病病人的0.77%,一般可分为泛发型(皮疹分布广泛)及掌跖脓疱型(掌跖有许多脓疱)两种。脓疱型银屑病在疱消退过程中,部分病人亦可出现红皮病样改变。

关节病型银屑病

又名银屑病性关节炎,银屑病在关节炎患者中较为常见,要比正常人多2~3倍。而关节炎在银屑病患者中也较普遍,据统计,其发生率为6%~8%,大大超过非银屑病人群中关节炎的发病率。

红皮病型银屑病

又名银屑病性剥脱性皮炎,这是较少见的一种严重的银屑病,约占银屑病病人的1%,多见于成人,极少累及儿童。常因银屑病在急性进行期中的某些刺激因素,如外用刺激性较强的或不适当的药物等引起,少数可由寻常型银屑病自行演变而成。近年来亦有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银屑病,在长期大量应用后,如突然停药或减量太快,而使症状复发增剧而引起红皮病。

病因

银屑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多基因遗传病,经过免疫介导的共同通路,最后引起角质形成细胞发生增殖。

主要病因

遗传因素

银屑病具有遗传倾向,患者具有一定的易感性。国内报道有家族史者为10%~23.8%,国外文献报道有家族史者大约占30%,本病有种族差异,黑种人少见,中国人银屑病易感基因和LCE、IL-12B、HLA-C等有关。

感染因素

包括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等。有专家统计6%患者有咽喉感染史,儿童患者中具有急性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史者可达10%~20%,其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药物治疗常有较好疗效。

免疫因素

T细胞真皮浸润是本病重要的组织病理学特征,表明免疫系统涉及本病的发生与发展,推测皮损中活化T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IL-1、6、8和IFN-γ等)刺激角质形成细胞增生,促发并且维持银屑病的病程,朗格汉斯细胞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内分泌因素

主要和妊娠、分娩、哺乳及月经有关。成人女性患者中发病和内分泌有关者占10%~20%,部分患者妊娠时病情减轻,皮损消失,但也有部分在妊娠期或月经期加重,幼儿期发病率比较低,可能与幼儿胸腺不发达有关,也有认为和甲状旁腺功能相关。

诱发因素

神经精神因素

有学者统计18.6%患者发病由神经精神因素促发,研究指出神经肽(如SP、CCRP和血管活性肠肽等)是银屑病神经源性炎症中的重要介质,有人推测它可能为心理精神因素影响银屑病的介导物质。

其他因素

环境因素、外伤、某些理化因素、药物刺激和气候因素等,均与银屑病患者的发病具有一定关系,吸烟和居住环境潮湿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两种因素。

流行病学

从世界范围看,银屑病患者在自然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1%~3%。患病率世界各地差异很大,与种族、地理位置、环境等因素有关。一般高寒地区患病率高于温暖地区,干旱地区较气候湿润多雨区域高,日照短的地区高于日照长的地区,本病较少发生于热带。据1984年全国大规模人群调查报道,我国的总患病率为0.123%,比欧美要低得多。在我国银屑病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加快,青壮年人群生活压力增大,加之各种环境刺激作用,银屑病发病率在逐年增高。

好发人群

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北方患病率高于南方。

白种人群较易患此病。

青壮年患此病较多。

症状

银屑病初起皮损往往是红色或棕红色小点或斑丘疹,有干燥的鳞屑,以后逐渐扩展而成棕红色斑块,边界清楚,相邻的可以互相融合。鳞屑呈银白色,逐渐加厚,搔抓时鳞屑易脱落,露出红色光滑基面,剥去薄膜(光滑基面)有针头大的小点状出血。

典型症状

寻常型银屑病

白色鳞屑、发亮薄膜和点状出血是本病的临床特征。初起一般为炎性红色丘疹,约粟粒至绿豆大小,以后可逐渐扩大或融合成为棕红色斑块,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基底浸润明显,表面覆盖多层干燥的银白色鳞屑。轻轻刮除表面鳞屑,则逐渐露出一层淡红发亮的半透明薄膜,这是表皮内棘细胞层,称薄膜现象。再刮除薄膜,即达到真皮乳头层的顶部,此处的毛细血管被刮破,则出现小出血点,称点状出血现象(即Auspitz's sign)。

脓疱型银屑病

一般可分为泛发性及掌趾脓疱型银屑病两种。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

大多急性发病,可在数周内泛发全身,常伴有高热、关节痛和肿胀、全身不适、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等全身症状,并在银屑病的基本损害上出现密集的针头至粟粒大小的浅在性无菌性小脓疱,在表面覆盖着鳞屑,以后脓疱迅速增多成为大片,部分融合成脓糊或成为环形红斑,边缘部分往往有较多的小脓疱。全身各处均可发疹,但以四肢屈侧及皱襞部为多见,亦有先自掌跖发疹,后再延及全身者。

掌趾脓疱型银屑病

皮损只限于手足部,多发生于掌跖,也可扩展到指(趾)背侧,常对称发生。损害为对称性红斑,斑上出现许多针头至粟粒大小的无菌性脓疱,疱壁不易破裂,经1~2周后即可自行干涸,结褐色痂。痂脱落后,可出现小片鳞屑,剥除鳞屑后可出现小出血点,以后又可在鳞屑下出现成群的新脓疱,以致在同一病损上可见到脓疱和结痂等不同时期的损害,皮损有疼痛和瘙痒。

关节病型银屑病

关节病型银屑病除有银屑病损害外,病人还发生类风湿关节炎症状,其关节症状往往与皮肤症状同时加重或减轻。多数病例常继发于银屑病之后,或银屑病多次发病后,症状恶化而发生关节改变,或与脓疱型银屑病或红皮病型银屑病并发。约有10%的病例,银屑病出现在关节炎之后。这种关节炎可同时发生于大小关节,亦可见于脊柱,但以手、腕及足等小关节为多见,尤以指(趾)关节,特别是指(趾)末端关节受累更为普遍。受累关节可红肿、疼痛,重者大关节可以积液,附近的皮肤也常红肿,关节的活动逐渐受限制,长久以后,关节可以强直及导致肌肉萎缩。

红皮病型银屑病

本病的临床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初起时,在原有皮损部位出现潮红,迅速扩大,最后全身皮肤呈弥漫性红色或暗红色,炎性浸润明显,表面附有大量麸皮样鳞屑,不断脱落,其间常伴有小片正常皮岛。发生于手足者,常呈整片的角质剥脱。

并发症

眼部并发症

国外报道10%患者有眼部病变,主要表现为鳞屑性睑缘炎、角膜损害、结膜炎和虹膜睫状体炎等。

胃肠道损害

多见糜烂性胃炎或吸收功能障碍,血脂增高血液流变学变化是常见心血管系统受累体现。

肾脏损害

国内有报道肾病变在银屑病发展时加剧,银屑病好转或痊愈时肾病也随之好转或缓解。

就医

银屑病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控制、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高危人群(如年龄<30岁的青壮年、具有银屑病家族史、免疫力低下人群等),要定期进行疾病筛查。对于有疑似银屑病临床表现的患者更应该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

就医指征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检查非常有必要。无论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体检中出现疑似银屑病症状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鳞屑性红斑,并伴厚积性鳞屑、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等症状,高度怀疑银屑病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银屑病的患者,若出现鳞屑性睑缘炎、角膜损害、结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糜烂性胃炎或吸收功能障碍,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优先考虑就诊于皮肤科。

若出现相关并发症,可去相对应科室就诊,如风湿科、消化内科、眼科等。

医生询问病情

出现了什么症状?时间多久了?

是否有该疾病家族史?

之前是否治疗过?如何治疗的?

最近是否服用某些药物或特殊食物?

最近生活环境或习惯是否有改变等?(如压力过大、精神紧张或者搬去新环境等)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银屑病症状表现明确,一般无需特殊检查,临床医生一般通过观察患者的皮肤、头皮、指甲等即可识别出银屑病。

皮肤活检

若通过直接观察难以明确诊断,可取一小块皮肤组织送检,一般可明确诊断。

X线检查

当患者出现关节疼痛时,需进行X线检查,以明确有无银屑病关节炎。

血液检查

可通过血液检查对关节炎以及其他形式的关节病变进行排除。

咽喉细菌培养

若怀疑为点滴状银屑病可通过咽喉细菌培养检查来进行排除。

氢氧化钾(KOH)测试

可通过此项测试对皮肤进行检测是否存在真菌感染。

诊断标准

患者基本皮损为鳞屑性红斑,并伴厚积性鳞屑、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可确诊为银屑病。

鉴别诊断

银屑病应注意与下列疾病鉴别诊断:

脂溢性皮炎

皮损鳞屑细小、油腻且呈黄色,无点状出血,皮损境界不清楚,毛发稀疏、变细、脱落,头发不成束状。

二期梅毒疹

有不洁性交和硬下疳史,掌跖有角化性脱屑斑丘疹,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副牛皮癣

为淡红色芝麻和绿豆大小淡红斑,鳞屑较薄,基底炎症轻微,无点状出血现象,尤以屈侧为多,通常不发生在头、面、掌跖及黏膜部,可自行消退,发病没有季节性。

慢性单纯性苔藓

发生在颈侧、四肢伸侧和腰骶部,皮损为苔藓样变,无鳞屑,瘙痒剧烈。

玫瑰糠疹

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端,皮损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

连续性肢端皮炎

多有指(趾)外伤史,群集脓疱能够形成甲下脓湖并向上匍行蔓延,可泛发全身。

疱疹样脓疱病

多见于妊娠妇女,好发于腹股沟、脐窝、腋窝及乳房下等皱襞处,为成群排列的环状或多环状脓疱,全身症状明显。

红皮病

无银屑病病史,开始即出现弥漫性潮红和糠秕样脱屑。

类风湿关节炎

多侵犯近端小关节,对称性和进行性加重,类风湿因子阳性。

治疗

银屑病的病程往往持久或屡次复发,不应过分治疗或滥用药物,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或妨害一般健康。局部治疗虽不太方便,但较安全、有效而不应忽视。

治疗周期 本病具有复发性,目前的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不能防止复发,需长期间歇性治疗。 药物治疗

局部用药治疗

糖皮质激素霜剂或软膏效果较好,但不宜长期、连续大面积使用,注意其不良反应;维A酸霜剂常用浓度是0.025%~0.1%,其中0.05%~0.01%他扎罗汀凝胶治疗斑块型银屑病效果较好;维生素D3衍生物如钙泊三醇也有较好疗效,但不宜用于面部和皮肤皱褶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乳膏或软膏等)可用于头皮、皮肤褶皱、生殖器等部位,但不宜长期、大面积使用,可增加淋巴癌和皮肤癌的发生风险;各种角质促成剂(如焦油制剂、蒽林软膏、10%~15%喜树碱软膏及水杨酸软膏等)也可外用。

全身用药治疗

维A酸类药物适用于治疗各型银屑病,可作为一线用药;免疫抑制药主要用于红皮病型、脓疱型及关节病型银屑病;感染明显或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患者需使用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仅用于红皮病型、关节病型及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且伴发全身症状者,应短期应用并逐渐减量,以免病情反跳;免疫调节药可用于治疗细胞免疫异常的患者。

手术治疗

该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物理治疗

UVB光疗

当局部治疗无效时,可选择UVB光疗,一般可以改善轻到中度的银屑病症状,但有可能会产生短期副作用,如皮肤干燥、瘙痒、发红,甚至可能因为照射强度选择不佳造成烧伤。临床常将UVB光疗与其它治疗相结合,如与蒽林软膏或煤焦油结合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

准分子激光

可用于治疗轻度至重度的银屑病,治疗疗程比光疗时间短,副作用较光疗也更少,一般不会损害到健康皮肤,仅对病变皮肤有作用。

紫外线A联合补骨脂素(PUVA)

补骨脂素为严重光敏药,在服用补骨脂素后暴露于UVA光下可以有效治疗重度银屑病患者。但也会产生一些短期副作用,如瘙痒、灼热感、恶心、头痛等。部分患者可能会产生对光的敏感性增加,皮肤干燥、皱纹等长期副作用。

中医治疗

应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辨证论治,以清热、凉血及活血治则治疗血热型,以养血润肤、活血散风治则治疗血燥型。常用中药有土茯苓、人参、地黄、黄芩、党参、白术、刺五加、苦参、白鲜皮、蜈蚣、全蝎、乌梢蛇、丹参、黄柏、蒲公英、鸡血藤、当归和紫草等,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辨证施治。

其他治疗

如普鲁卡因封闭疗法、腹膜透析疗法、光量子血液疗法以及高压氧疗法,也都有一定疗效,但均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预后

目前尚无治疗方法能够防止该疾病复发,但该疾病对患者的一般健康影响较小,且无传染性,只要患者耐心治疗,大多会达到临床缓解或皮损稳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能否治愈

银屑病虽然治疗难度大,但能达到临床缓解或治愈。

能活多久

银屑病患者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疾病控制良好,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饮食

银屑病患者应注意少进食辛辣刺激及高油脂类饮食,多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叶酸类的食物等,注意避免饮酒、吸烟。

饮食调理

禁忌饮酒,酒精不仅能诱发银屑病,而且影响疾病的进程和疾病的状态,饮酒也可使原先存在的疾病恶化。

若患者发现对某些食物过敏,也应禁止食用。

宜吃
金桔 马蹄 香芋 绿豆粥 芝士 猪血 茭瓜 陈醋 剑骨鱼 查看更多>
少吃
榨菜 糖蒜
慎吃
河虾 羊肉汤 藠头 公鸡 小葱 辣条 奶油 鸟肉 护理

银屑病患者的护理以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积极治疗并预防鳞屑性睑缘炎、角膜损害、结膜炎等并发症为主。

日常护理

口服用药

了解各类外用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正确使用。

生活日常

患者保持规律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情绪过于紧张,保持心情舒畅,合理健康饮食,患者也应注意对皮肤的保护,注意清洁卫生,保持衣着整洁,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

运动

患者应多运动,增强自身免疫力,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心理护理

因银屑病病情反复、迁延不愈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应帮助患者认识这一疾病,使其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且做好长期治疗的准备。

特殊注意事项

服用普萘洛尔、贝凡洛尔、双氯芬酸等药物也可能会诱发或加重此疾病,所以患者在使用其这类药物时应认真询问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

预防

由于银屑病的病因未明、发病机制复杂,故目前尚无良好的预防方法。但避免饮酒及食用过多刺激性食物,避免物理性、化学性物质和药物的刺激,防止外伤和滥用药物,有助于预防本病。

预防措施

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避免情绪过于紧张,保持心情舒畅。

合理健康饮食,不宜饮酒及食用有刺激性的食物。

注意避免物理性、化学性物质和药物的刺激,防止外伤和滥用药物。

注意对皮肤的保护,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

增强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高级教程[M].2010:218-220.

[2]朴永君.皮肤性病学高级医师进阶[M].2016:386-388.

[3]方洪元,邢卫斌,张秉新,徐海环.实用皮肤性病手册[M].2016:588-601.

[4]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上下册)[M].2010:1008-1025.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733.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