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性皮炎

概述

日光性皮炎又称日晒伤、晒斑、日光性红斑或日光水肿,是暴露处的皮肤由于日光过量照射出现红斑、水肿、水疱等皮肤损害的急性光毒性反应。轻症者1~2天愈合,重症者伴随全身不适症状,约1周左右恢复,需积极治疗,消除患者症状及焦虑情绪。

日光性皮炎

就诊科室: 皮肤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Solar dermatitis 疾病别称: 日晒伤、晒斑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无 治疗周期: 1~2周 临床症状: 红斑、水肿、水疱、色素沉着、脱屑 好发人群: 儿童、妇女、滑雪者、水面工作者 常用药物: 氯雷他定、吲哚美辛、醋酸泼尼松龙 常用检查: 体格检查、斑贴试验、光敏试验 病因

日光性皮炎主要病因是日光中的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引起,皮肤经紫外线辐射后,局部产生活性物质,使真皮内组胺、5-羟色胺、激肽等炎症介质释放增多,引起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出现日光性皮炎。

主要病因

皮肤接受了超过耐受量的紫外线(以中波紫外线为主)照射后,细胞中蛋白质和核酸吸收大量的紫外线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光生物化学反应,局部产生多种活性物质,如组胺、5-羟色胺、激肽等。这些物质弥散入真皮,引起血管扩张、细胞浸润,从而引起表皮、真皮的炎症反应,发病情况视日光强度、暴晒时间及个体皮肤敏感性而异。

诱发因素

过量饮酒

是日光性皮炎的一个危险因素,饮酒者日晒伤和水疱的体表受累面积比非饮酒者大。

其他因素

包括海拔和来自雪(约90%)、沙子(15%~30%)和水(5%~20%)的反射。另外,潮湿的皮肤比干燥的皮肤更易产生红斑。

流行病学

日光性皮炎很常见,所有人均可能患病,青少年和年轻成人更常发生日光性皮炎。

好发人群

儿童、妇女。

野外长途行军者。

浅肤色人群。

在高山、雪山、海滩等工作者。

症状

日光性皮炎多发生在暴晒日光后2~12小时内,皮损一般局限在曝光部位。初发皮损为鲜红至猩红色水肿性斑,边缘鲜明,重者可起水疱,局部自觉灼痛。皮损广泛时可有全身不适、寒战和发热等全身症状,数天后红斑和水肿消退,继以脱屑和暂时性色素沉着。

典型症状

皮肤发红、灼痛

日光性皮炎好发于春夏季节,在阳光下曝晒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在曝光部位,如面部、颈部、枕部、上胸部、前臂等,有皮肤灼痛、紧绷感。不久,皮肤颜色变得发红、肿胀。随着时间的推移,皮肤红斑颜色逐渐变淡,肿胀也逐渐消失,皮肤表面出现脱皮,皮肤逐渐恢复正常,但皮肤颜色可能会有所变黑。

水疱

严重者可形成水疱,水疱破后形成糜烂面,之后干涸、结痂、脱屑,皮肤颜色变黑或变白,一般没有其他症状。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晒伤面积较大时,可能会觉得头痛、发热、恶心、乏力和其他全身不适,严重的还可发生心慌、心跳加快或减慢、注意力无法集中,甚至休克。

就医

日光性皮炎患者及早就医,对于控制病情,避免加重、改善症状极其重要,尤其是对在高山、雪地、海滩等易患病人群。因此,当强烈光照后出现皮肤红肿、水疱、红斑、瘙痒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若伴有头部剧痛、高热等难以忍受的全身表现,应立即拨打120或急诊科就诊。

就医指征

当日晒后皮肤出现水肿、红斑、水疱,并伴有灼痛感时需要及时就医。

皮损广泛,且伴有寒战、发热等全身症状时需要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日光性皮炎属于皮肤科疾病,故建议患者到皮肤科就诊治疗。

医生询问病情

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什么不舒服?

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如有没有日晒情况)

有没有畏寒、发热等伴随症状?

是否到过医院就诊?有没有经过治疗?

从事什么职业?

需要做的检查

体格检查

通过视诊可以看到日晒的皮肤出现水肿、红斑、水疱等皮肤损害,触诊可以了解皮肤是否有灼热等情况。

斑贴试验

斑贴试验能检测潜在的过敏原或刺激物,用于诊断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接触性皮炎、湿疹等。通常医生会将配制好的检测液贴在皮肤上,一定时间后观察是否有超敏反应发生。该检查能明确是否有过敏反应,进而排除可能的病因,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光敏试验

通过使用自然阳光照射患者的小片皮肤,然后根据临床反应的表现进行鉴别诊断,有助于医生判断,排除可能的病因,便于进一步开展治疗。

诊断标准

根据强烈日光暴晒史以及典型临床表现,日光性皮炎一般不难诊断,具体诊断要点如下:

发病部位数分钟或数小时前有暴晒史。

有红斑、水肿、水疱等典型皮肤损害。

发病部位有灼痛感。

鉴别诊断

接触性皮炎

常有接触刺激物史,与日晒无关,可发生于任何季节,皮损发生于刺激物接触处。根据病史、典型症状不同即可进行鉴别。

多形日光疹

多形日光疹是一种特发性光照性皮肤病,特征为日光照射后数小时至数日出现红斑性、瘙痒性丘疹和水疱,并可持续存在数日,春季与初夏最严重,可能于次年复发。根据病史、临床表现是否有瘙痒性丘疹即可鉴别。

日光性荨麻疹

日光性荨麻疹是物理性荨麻疹的一种,表现为日光照射仅数分钟后就出现风团(有时仅出现红斑,这种情况相对少见),并在数小时内消退。可用光试验来鉴别确诊,用自然阳光照射患者的小片皮肤,可引发红斑或风团,停止照射后迅速消退,即为日光性荨麻疹。

治疗

日光性皮炎是一种通常可在数日内消退的自限性疾病,尚无特异性疗法来逆转皮肤损伤和加速愈合,治疗包括皮肤炎症的对症治疗和控制疼痛。

治疗周期 日光性皮炎需要1~2周短期治疗。 药物治疗

局部治疗

病情较轻者可选用炉甘石洗剂,严重者可用冰水湿敷,以后可外用皮质激素霜,如尤卓尔、艾洛松,尤卓尔可用于面部,但不宜超过2周;或用2.5%吲哚美辛溶液外搽,可明显减轻局部红、肿、热、痛,但不宜大面积使用。

系统治疗

轻者可选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咪唑斯汀、依巴斯汀口服,重者或疗效欠佳者可选用糖皮质激素(醋酸泼尼松龙、美卓乐)或吲哚美辛口服。这些药物具有抗炎、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水肿、止痛等作用,对日光性皮炎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物理治疗

用冰水每2~3小时湿敷一次,每次20分钟,直至急性症状消退。

预后

日光性皮炎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部分患者可遗留暂时的色素沉着斑,一般不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能否治愈

日光性皮炎可以治愈。

能活多久

日光性皮炎不会影响患者的自然寿命。

复诊

建议3~5天复诊一次,治愈后无需复诊。

饮食 饮食调理

忌刺激性食物

辣椒、芥末、胡椒面、生葱、生蒜、白酒等辛辣刺激性食物,食用后可能会加重皮肤炎症与瘙痒症状。

多补充维生素

日光性皮炎人群要多补充维生素,尤其是烟酰胺,可能对提高机体对日光紫外线的耐受性有一定作用。

宜吃
南瓜 鸭肉 牛肉 黄瓜 梨 茄子
少吃
猪头肉 鹅肉 蘑菇 黄鱼 竹笋 芥菜 芫荽 羊肉 油菜 查看更多> 护理

日光性皮炎患者日常护理需要保护皮肤,减少诱发加重因素及刺激因素,如机械因素(搔抓、摩擦);物理化学因素(热水洗烫、高温、低湿度、刺激性药物);生物因素(动植物、微生物感染等);精神紧张、情绪低落或消化功能紊乱。

日常护理

对日光敏感者可采用防晒霜,或戴帽子和手套。

对已发病者应采用外用药物疗法,以消炎、止痛、止痒为原则,一般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

如有水疱形成,注意加强皮肤护理,注意清洁。不要用手搔抓,预防感染。

病情监测

注意观察药物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瘙痒、疼痛等,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到医院进行对应的治疗。

患者如果出现畏寒、发热、恶心等症状,也需要及时复诊。

特殊注意事项

建议根据个人皮肤的光生物学类型及环境总紫外线的强度,选择合适防晒指数的防晒产品。应该使用能同时防护中波紫外线(UVB)和长波紫外线(UVA)的广谱防晒产品。防晒产品的防晒能力以方式以防晒指数表示,其中SPF表示该产品防护UVB的能力,而PA表示该产品防护UVA的能力。

预防

日光性皮炎的预防包括避光、穿着防护服及大量应用防晒霜,尤其是光敏感皮肤类型患者要重视防晒。

预防措施

进行光防护,10:00~14:00时日光照射最强时,尽量避免外出或户外活动,若需外出要进行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

物理防晒是指穿长袖衣裤,戴宽檐帽,使用遮阳镜、遮阳伞等。

化学防晒指涂防晒霜,建议出门前20分钟涂抹高防晒指数的防晒霜。

经常参加室外锻炼,增强皮肤对日晒的耐受能力。

若在户外,建议常规应用日光保护因子(SPF)15以上的遮光剂,严重光敏者需用SPF30以上的高效遮光剂。

参考文献

[1]朱学骏,孙建方.皮肤病学.第2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1641-1647. 

[2]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690-691.

[3]林蕾,侯慧茹,方丽霖.美容皮肤治疗技术[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122.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743.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