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房湿疹
乳房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特殊部位湿疹,好发于乳头、乳晕及其周围。皮损呈棕红色,糜烂明显,覆以鳞屑或薄痂,浸润时可发生皲裂,可伴有瘙痒和疼痛。根据皮损表现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就诊科室: 皮肤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Eczema of breast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感染 治疗周期: 湿疹类型不同治疗周期不同 临床症状: 皮疹、瘙痒 好发人群: 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 常用药物: 苯海拉明、他克莫司软膏、维生素C 常用检查: 血常规、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测、变应原检测、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疾病分类急性湿疹
皮疹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外周有散在丘疹、丘疱疹,境界不清。
亚急性湿疹
当急性湿疹炎症减轻之后,或急性期未及时适当处理,拖延时间较久而发生亚急性湿疹,皮损以小丘疹、鳞屑和结痂为主,伴有剧烈瘙痒。
慢性湿疹
多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演变而成,也可开始即呈现慢性炎症。患处皮肤浸润增厚,变成暗红色及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以少许糠秕样鳞屑,病程不定,易复发,经久不愈。
病因乳房湿疹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和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精神因素、个体因素、局部刺激因素、气候因素和化学因素。
主要病因精神因素
忧愁、恐怖、抑郁等情绪的变化可能引起湿疹的发作或使症状加重,精神紧张、失眠、过度劳累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也可使湿疹加重。
个体因素
先天体质、神经系统功能、营养或新陈代谢的障碍等,皆可影响人体的反应性,如既往有过敏史、免疫力低下人群好发乳房湿疹。
局部刺激因素
哺乳时婴儿反复刺激乳头、紧身内衣反复摩擦、乳房局部多汗、反复搔抓等均可对乳房皮肤产生刺激,破坏皮肤屏障。
气候因素
气候环境的变化,如寒冷、炎热、干燥、潮湿等均可引起皮肤敏感。
化学因素
日常用的护肤品、清洁剂、衣服染料、化学纤维等均可对皮肤产生刺激,诱发湿疹。
诱发因素频繁更换护肤品
护肤品属于化学物品,频繁更换刺激皮肤易诱发疾病。
季节变化
四季更替时,空气中的湿度、温度等都会发生明显变化,可诱发疾病。
哺乳
婴儿吮吸乳汁时反复刺激乳头可导致皮肤破损,乳汁分泌导致乳头潮湿均可诱发湿疹。
生病
生病时人体免疫力下降,易引发过敏反应,如合并其他慢性疾病者更易诱发本病。
家族史
有乳房湿疹家族史者易发病。
流行病学乳房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好发于青年女性,尤其是哺乳期妇女,20岁以上女性患病率为1.3%。
好发人群哺乳期妇女
哺乳期时婴儿吮吸乳汁时反复刺激乳头,乳汁分泌导致乳头潮湿均可诱发湿疹。
过敏体质者
过敏体质者在某些其他致病因素下更易发病。
长期精神紧张者
长期精神紧张可导致自主神经紊乱诱发疾病。
症状乳房湿疹好发于乳头、乳晕及其周围,皮损一般为红色,可有糜烂、鳞屑、皲裂,多数患者有剧烈瘙痒和疼痛。根据皮损表现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典型症状乳房湿疹可分为三型,典型表现取决于具体分型。
急性乳房湿疹
乳房皮肤常出现大量密集的粟粒状小丘疹或水疱,色潮红,多对称分布,伴有剧烈瘙痒,抓破后有较多浆液渗出,可伴有糜烂、结痂和脱屑等。
亚急性乳房湿疹
亚急性乳房湿疹多由急性转变而来,乳头、乳晕及其周围均可出现丘疹、鳞屑和结痂,多对称分布,伴有瘙痒和烧灼感,夜间症状加重。
慢性乳房湿疹
慢性乳房湿疹是由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长期不愈转变的,可见乳头、乳晕及其周围皮肤增厚、皲裂、色素沉着、苔藓样变,多对称分布,伴有痒痛感。
并发症乳房湿疹皮损破溃处常合并其他细菌及真菌的感染,可出现局部或全身的感染症状。
就医当乳头、乳晕及其周围出现皮疹伴有瘙痒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皮肤科。根据血常规、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应原检测等明确诊断,注意和乳房湿疹样癌、接触性皮炎相鉴别。
就医指征乳头、乳晕及其周围出现皮疹伴有瘙痒的情况,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哺乳期妇女出现乳房湿疹,需要及时就医。
乳房湿疹患者合并感染,出现乳房局部肿痛及全身高热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患者考虑去皮肤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皮疹出现多久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乳头、乳晕及其周围皮疹、瘙痒、疼痛)
是否处于哺乳期?
是否有过敏史及家族史?
用过哪些药物?
需要做的检查血常规检查
有助于明确有无其他病原体感染。
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
通过病理学可明确诊断,有助于与其他疾病鉴别。
变应原检测
变应原检测有助于明确乳房湿疹的常见变应原和刺激原,对乳房湿疹的诊断及治疗均有很大帮助。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可以辅助明确继发细菌感染的类型及选择敏感抗生素。
诊断标准典型乳房湿疹皮损症状及临床表现:双侧乳头、乳晕及其周围出现多形皮疹伴有瘙痒。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典型湿疹表现,如急性湿疹可见表皮内海绵形成,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还会有少数中性粒细胞;慢性湿疹可见角化不全或角化过度。
鉴别诊断乳房湿疹样癌
也称Paget病,临床上以乳头和乳晕湿疹样表现为特点,多为单侧,以中老年女性多见,可见边界清楚的红色斑疹、皮肤增厚、浸润结痂,湿疹治疗迁延不愈。晚期可见皮损扩展、乳头扁平凹陷,伴有乳头溢液,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接触性皮炎
有明确的接触史,病变局限于接触部位,皮疹形态单一,易起大疱,境界清楚,病程短,去除病因后易治愈。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乳房湿疹的治疗应注意避免诱因,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轻症患者可局部治疗,对于重症患者要以综合治疗为主。
治疗周期 根据乳房湿疹的类型不同治疗周期不同,急性乳房湿疹7~10天为一个疗程,亚急性和慢性乳房湿疹的治疗周期相对延长。 一般治疗指导患者寻找和避免环境中的常见变应原和刺激原,避免搔抓和过度清洗。
药物治疗局部药物治疗
症状较轻时可外涂保湿霜促进皮肤修复,阻断外界刺激。
亚急性和慢性期可用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治疗。
哺乳期局部用药应避免药物被婴儿吮吸。
全身药物治疗
外用糖皮质激素类制剂
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够短时间迅速起效,对于症状严重者有很好的效果。可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不同类型糖皮质激素,如轻症患者可选择地塞米松乳膏,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用量。
抗组胺药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组胺药物止痒、抗炎,第一代抗组胺药常被应用,如苯海拉明,二代和三代抗组胺药物也经常使用。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如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通过抑制钙调磷酸酶起到免疫抑制作用。
抗生素
对于并发感染的乳房湿疹患者可应用,但要注意用药者是否有过敏史。
维生素C
可应用于急性乳房湿疹患者,有助于减轻红肿和瘙痒。
物理治疗紫外线疗法包括长波紫外线、中波紫外线照射及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对慢性顽固性乳房湿疹有较好效果。
中医治疗急性乳房湿疹是湿热重,宜清热泻火、凉血利湿,可服用龙胆泻肝汤。亚急性乳房湿疹患者宜健脾祛湿,应用除湿胃苓汤。慢性乳房湿疹的治疗宜养血,用四物消风饮。
预后乳房湿疹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后可减轻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质量。但病情易反复发作成慢性,对于哺乳期乳房湿疹去除诱因可快速痊愈。
能否治愈乳房湿疹能够治愈,但病情易反复,需要特别注意。
能活多久乳房湿疹经过有效治疗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急性乳房湿疹经药物治疗,复诊时一般通过皮肤视诊等检查观察治疗效果及病情程度,助于制定接下来的治疗方案。慢性湿疹按医嘱随诊。
饮食乳房湿疹患者的饮食护理,注意是合理、均衡饮食,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忌食辛辣刺激、海鲜发物,避免浓茶、烟、酒、咖啡。
饮食调理忌辛辣食品
辛辣食品多食易生燥热,使内脏热毒蕴结,出现皮肤瘙痒症状,从而使本病症状加重。
忌海鲜发物
尤其是过敏体质的人群,进食海鱼、蟹等可能诱发皮肤瘙痒。
忌烟、酒、茶、咖啡
此类物质可使精神亢奋,有提神醒脑的作用,精神长期紧张易诱发疾病。
宜多食用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
如橙子、草莓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减轻皮肤瘙痒。
护理乳房湿疹患者的护理,首要注意避免接触变应原,注意日常药物的使用及皮肤清洁,定期观察皮疹变化。另外,属猪也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利于病情恢复。
日常护理了解相应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正确使用。
洗澡时以淋浴为佳,不要用热水烫洗或过度清洁患处,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者沐浴露,洗澡后要擦干身体;尽量穿宽松、柔软、透气性好的内衣,避免易致敏的人造纤维及毛皮衣物。
哺乳期妇女注意婴儿口腔、乳头的清洁卫生,乳汁溢出要及时清理。
病情监测乳房湿疹患者定期复查皮疹面积大小、皮损程度等。
特殊注意事项哺乳期妇女的药物治疗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擅自用药、改变药量。
局部外用药物治疗时需要暂停哺乳。
乳房湿疹易复发,应定期复诊。
预防乳房湿疹目前病因尚未明确,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疾病,因此无法完全预防。主要是避免变应原和刺激原诱发疾病,提高自身免疫力,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有助于预防疾病。
早期筛查对于过敏体质人群应早期进行变应原检测。
预防措施哺乳期女性要养成正确的哺乳姿势,同时注意婴儿口腔及乳头卫生。
改善生活习惯,穿宽松、柔软的内衣和天然纤维制成的衣服,避免乳房不透气、出汗多。避免过度清洁皮肤以及过度护肤。
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避免每日高度紧张、焦虑不适,否则易诱发疾病。
养成运动的习惯,每日规律、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参考文献
[1]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08-109.
[2]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726-727.
[3]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湿疹治疗指南(2010年)[J].中华皮肤科杂志社,2011,44(1):5-6.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