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概述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本病极为常见,急性化脓性中耳炎8周以上炎症仍未得到控制,则转为慢性。临床上以耳内长期或间隙性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特征,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此病预后良好,经积极治疗后,通常可治愈。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脓肿、面瘫、迷路炎 治疗周期: 一般2~4周 临床症状: 耳部流脓、听力下降、耳鸣、鼓膜穿孔 好发人群: 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者、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者 常用药物: 氧氟沙星滴耳液、诺氟沙星滴耳液 常用检查: 鼓膜检查、听力学检查、颞骨CT检查 疾病分类

单纯型

最常见,多由于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时,致病菌经咽鼓管侵入鼓室所致,又称咽鼓管室型。炎性病为主要位于鼓室黏膜层,鼓室黏膜充血、增厚,圆形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及腺体分泌活跃。

骨疡型

又称坏死型或肉芽型,多由急性坏死型中耳炎迁延而来。组织破坏较广泛,病变深达骨质,听小骨、鼓窦周围组织可发生坏死;黏膜上皮破坏后,局部有肉芽组织或息肉形成。

胆脂瘤型

胆脂瘤非真性肿瘤,而为一位于中耳、乳突腔内的囊性结构。囊的内壁为复层鳞状上皮,囊内充满脱落上皮、角化物质及胆固醇结晶,囊外侧以一层厚薄不一的纤维组织与其邻近的骨壁或组织紧密相连。由于囊内含有胆固醇结晶,故称胆脂瘤。

病因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为慢性比较多见,或为急性坏死性中耳炎的直接延续,一般在急性炎症开始后八周,中耳炎症仍然存在,便可发展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此外,咽鼓管功能异常、邻近器官的病变、患者的抵抗力下降、免疫能力低下也与本病有一定关系。

主要病因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迁延所致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得到根治,迁延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这是最常见的原因。

血行感染

途径身体其他部的细菌随着血液循环流到中耳,引起中耳黏膜急性化脓性炎症,这种情况极为少见,多有全身其他部位化脓性感染性疾病。

邻近器官的病变

感冒引起的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及小儿腺样体肥大。发生以上疾病时,细菌由鼻腔、口腔经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中耳黏膜急性化脓性炎症,经咽鼓管感染途径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病的主要原因。

机体抵抗力和免疫能力低下

常见于婴幼儿,在急性传染病及合并有慢性病的情况下,机体抵抗力下降、免疫能力低后,易使急性中耳炎演变为慢性。

流行病学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比较常见,多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展而来,近年来随着学科发展,影像学的技术水平提高,本病较容易诊断。

好发人群

患急性呼吸道感染者,容易波及咽鼓管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经常在不干净的水中游泳的人,污水中常常含有大量致病菌,容易感染。

用错误方式挖耳者,挖耳很可能造成鼓膜外伤,在洗头或洗澡时,污水自鼓膜外伤处可进入中耳,而引起感染。

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者,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使其迁延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症状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症状是耳部流脓,脓液性质为黏液性或黏脓性,可有臭味,伴有不同程度的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部分患者有耳鸣、头晕,多与内耳受损有关,较少患者会出现眩晕症状,但一旦出现眩晕多提示病变较重,应及时就诊。

典型症状

耳部流脓

间歇性或持续性,急性感染时流脓发作或脓液增多,脓液性质为黏液性或黏脓性,长期不清理可有臭味。

听力下降

患耳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传导性听力损失,听力下降的程度和性质与鼓膜穿孔的大小、位置、迷路破坏与否、听骨链的连续程度有关。

耳鸣

部分患者伴有耳鸣症状,多数因为内耳受损。

鼓膜穿孔

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有边缘性穿孔,从穿孔处可见鼓室内有灰白色鳞屑状或豆渣样物质。

其他症状

慢性中耳炎患者也可出现眩晕症状,当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导致迷路破坏时,患者可出现剧烈眩晕,但此症状一般不常见。

并发症

迷路炎

又称为内耳炎,为耳部感染侵入内耳骨迷路或膜迷路所致,是化脓性中耳炎较常见的并发症。按病变范围及病程变化可分为局限性迷路炎、浆液性迷路炎和化脓性迷路炎三类。

耳源性脑膜炎

其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所并发的软脑膜、蛛网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见于胆脂瘤型总而言患者。按病变范围本病可分局限性和弥漫性两种,局限性脑膜炎系指局部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化脓性病变,又称硬脑膜下脓肿,弥漫性脑膜炎即通常所说的耳源性脑膜炎。

脓肿

如耳后骨膜下脓肿、颞肌下脓肿、外耳道后壁脓肿等,出现脓肿后,在局部可摸到很软的包块,红肿、疼痛剧烈,并有高热。如果处理不及时,脓肿向颈部扩散,可引起颈部转动时疼痛,严重时会破坏颈部大血管,导致死亡。

面瘫

面神经距离中耳腔很近,若损伤面神经,就会引起口眼歪斜。

就医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会出现耳部流脓、听力下降等不适,会给患者生活带来影响,所以一旦出现上述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治疗,避免导致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就医指征

经常游泳、挖耳的患者,若出现耳部流脓、听力下降、耳鸣、眩晕的情况下,需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患者,若出现持续性眩晕与平衡失调、耳痛加剧、耳流脓增多或减少,或症状反复、畏光、视力下降、复视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一般去耳鼻喉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耳道流脓时间多久了?什么时候发现的?

不适的感觉是否由明显的因素引起?

有无耳鸣、眩晕、头晕、耳聋等伴随症状?

是否到过医院就诊,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什么?

之前是否进行过治疗?

需要做的检查

耳内镜

通过耳内镜检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鼓膜,常可见鼓膜穿孔,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鼓膜穿孔一般均位于紧张部,个别大的穿孔也可延及松弛部。

听力学检查

呈轻到中度的传导性听力损失,或听力损失为混合性,或感音神经性。

颞骨CT

病变主要限于中鼓室者,听小骨完整,乳突表现正常,乳突多为气化型,充气良好。中耳出现骨疡者,中、上鼓室及乳突内有软组织影,房室隔不清晰,听小骨可有破坏或正常。但鼓窦入口若因炎性瘢痕而闭锁,以致鼓窦及乳突气房充气不足,或乳突内黏膜增厚等,乳突腔内亦可呈现均匀一致的密度增高影,应善加鉴别。

诊断标准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可以确诊,如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出现耳部流脓,脓液性质为黏液性或黏脓性,有臭味,伴有不同程度的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等表现,耳内镜检查鼓室黏膜充血、水肿,鼓膜有穿孔可能等,可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鉴别诊断

慢性鼓膜炎

该病主要表现为耳内流脓、鼓膜上有颗粒状肉芽,但无穿孔,颞骨CT示鼓室及乳突正常,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能有穿孔表现,可以提供鉴别依据。

中耳癌

好发于中年以上的成年人,大多有患耳长期流脓史,近期有耳内出血、伴耳痛,可有张口困难。鼓室内新生物可向外耳道浸润,接触后易出血。病变早期即出现面瘫,晚期有Ⅵ、Ⅸ、Ⅹ、Ⅺ对脑神经受损。颞骨CT示骨质破坏,新生物活检可确诊。

结核性中耳炎

起病隐匿,耳内脓液稀薄,听力损失明显,早期发生面瘫。鼓膜大穿孔,肉芽苍白。颞骨CT示鼓室及乳突有骨质破坏区及死骨。肺部或其他部位可有结核病灶,肉芽病检可确诊,这是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鉴别点。

治疗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原则为控制感染、通畅引流、清除病灶、恢复听力、消除病因、避免听力受损。

治疗周期 少部分单纯性患者发作次数少,可长期保守观察。大部分患者尤其骨疡型胆脂瘤型建议手术治疗,治疗周期一般2~4周。 药物治疗

抗生素水溶液或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如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用于鼓室黏膜充血、水肿,有脓液或黏脓时。

酒精或甘油制剂,如4%硼酸酒精、4%硼酸甘油,2.5~5%氯霉素甘油等,适用于黏膜炎症逐渐消退,脓液极少,中耳黏膜水肿、潮湿者。

手术治疗

乳突根治术

经典的乳突根治手术使外耳道、鼓室、鼓窦和乳突腔形成一个大的术腔,清除被破坏的听骨,以彻底清除病变。该术式可使听力遭到严重损害,故目前仅适用于骨质破坏范围较大的胆脂瘤型中耳炎、合并感音神经性聋或某些颅内、外并发症者,以及咽鼓管功能无法恢复者。近年来,随着耳显微外科、内镜中耳手术以及微创耳外科的开展与普及,及时处理中耳细微病变,彻底清除中耳病灶的同时,保留或改善听觉功能,将会逐步成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

鼓室探查+鼓室成形术

即包括鼓膜修补、以及听骨链探查听骨链重建。手术目的是清除病灶不再流脓;改善听力,必要时听骨链探查听力重建提高听力;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感冒后或耳内进水后中耳反复感染的困扰,可正常洗澡或游泳。

良乳突根治术、完壁式乳突根治

目的是根除乳突、鼓窦和鼓室内病变,鼓膜穿孔将三者与外耳道相通,形成一复盖上皮的空腔。手术目的是彻底清除乳突、鼓窦、鼓室和咽鼓管鼓口病变组织,停止流脓、获得干耳,防治颅内外并发症。

单纯乳突切除术

主要是通过磨开鼓窦及乳突,清除其内部的全部病变组织及气房,从而充分引流中耳病变。

预后

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采取保守治疗,能达到减轻或消除炎症的治疗效果,但为避免反复流脓并提高听力,手术治疗仍是最佳选择。骨疡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胆脂瘤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进行手术治疗后可达到治愈效果。

能否治愈

及时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完全治愈。

能活多久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如果治疗及时,护理得当,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出院后两周到一个月复诊,之后应三个月、六个月、两年复诊。

胆脂瘤型患者术后应定期复诊至五年以上,以防复发。

饮食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饮食以促进患者症状减轻并消退为依据,合理、均衡的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宜吃清淡、易咀嚼、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饮食调理

禁食腥荤发物,如鸡、鱼、蟹、韭菜等,这些食物容易生热化火,使炎症扩展。

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芥末、蒜等,这些食物温热辛燥,化火伤阴,易使中耳炎加重。

禁食坚硬难咬的食物,如花生仁、西瓜子、开心果等,这些食物难以咀嚼,会加重中耳炎疼痛。

多食用易咀嚼、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面包等食物。

护理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除了遵医嘱用药、合理运动外,平时还注意保持耳部干燥、清洁,避免感染,术后需要注意做好护理。

日常护理

了解各类抗生素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医嘱正确服用或涂用。

合理运动,坚持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运动后洗澡,避免污水进入耳内,造成二次感染。

注意避免挖耳,耳部进水,保持清洁、干燥。

要掌握擤鼻涕的正确手法,尽量不要同时擤两侧的鼻涕,避免增加鼻腔气压,加重耳朵的负担,先擤一侧的鼻涕后再擤对侧。

特殊注意事项

耳内的填塞物明胶海绵,于1个月内自行溶解后流出,期间可以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帮助排出,亦可使其自然排除,切勿洗耳或填塞外耳道。

耳部手术后不要站在风口处、噪音环境下,半年内勿捏鼻作吞咽动作、游泳,谨慎乘坐飞机或其他容易改变负压的交通工具,以免造成手术失败。

预防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大多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迁延不愈发展而来最为常见,应及时彻底治疗,并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积极治疗急性化脓性中耳炎、鼻咽部病变是预防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重要措施。

预防措施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劳逸结合以增强体质,如选择游泳,需要选择水源干净的场所。

积极治疗鼻腔、鼻窦与咽部疾病,避免诱发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患上呼吸道感染时,勿擤鼻、飞行、游泳,停止做鼻腔冲洗和咽鼓管吹张治疗。

根除各种引起咽鼓管狭窄的因素。

注意自身卫生,要保证耳朵清洁干燥,避免细菌滋生。

对婴幼儿喂奶的过程中,要注意头部不可过低,避免奶经咽鼓管进入婴幼儿中耳,诱发炎症。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主编.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第2版.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1-123.

[2]席淑新,陶磊主编.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学.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53.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796.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