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血管瘤

概述

鼻血管瘤是属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是来源于脉管组织的良性肿瘤,多发于身体血管分布较丰富处,在鼻腔及鼻窦好发,并以此分为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两种类型。反复鼻塞、出血为本病的典型表现,严重者可引起贫血、面部畸形等症状。

鼻血管瘤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nasal angioma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球形鼻尖、贫血和抵抗力下降、鼻部溃疡感染 治疗周期: 短期治疗 临床症状: 单侧反复鼻出血、进行性鼻塞、咽鼓管阻塞 好发人群: 青年男性 常用药物: 平阳霉素、普萘洛尔 常用检查: 鼻内镜检查、鼻窦CT扫描、鼻窦X线平片、核磁共振检查 疾病分类

鼻血管瘤属于脉管组织肿瘤的一种, 按病理般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静脉血管瘤、良性血管内皮瘤、血管球瘤等。其中毛细血管瘤好发于鼻中隔,发病率约占鼻血管瘤的80%。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上颌窦、下鼻甲。

病因

鼻血管瘤的病因是在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早期血管性组织分化阶段,由于其控制基因段出现小范围错构,而导致其特定部位组织分化异常,从而发展成血管瘤。本病无传播途径,好发于中青年,环境因素和外伤因素可能会诱发本病。

主要病因

关于鼻部血管瘤的病因观点很多,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胚性成血管细胞发生

鼻血管瘤系自胚性成血管细胞所发生,而非真正肿瘤。

慢性炎症

上颌窦海绵状血管瘤为息肉扭转、静脉瘀滞等营养障碍所致,或由于炎症的反复刺激形成了肉芽组织血管病变,从而导致鼻血管瘤。

外伤

毛细血管瘤多发于鼻中隔前下部,此处易受外伤、干燥等刺激,所以考虑肿瘤与外伤有关。

内分泌因素

部分学者认为血管瘤的发生与内分泌有关,如怀孕期间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出现鼻血管瘤,产后鼻血管瘤又会缩小。

诱发因素

发育因素

胎儿时期在母体子宫内没有摄入充足营养,出生低体重,可能会引起胚胎残留成血管细胞异常,诱发本病。

环境因素

婴幼儿生活环境接触到了辐射、化学污染等危险因素,可能会引发内分泌异常及胚胎成血管细胞异常,可诱发本病。长期处在干燥的得环境内,或空气中有刺激性物质,也可诱发本病。

外伤因素

如外力刺激导致的鼻中隔外伤,也可诱发本病。

流行病学

鼻血管瘤发病率在鼻部良性肿瘤中占41.92%,为第二位。

本病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多见于青壮年,近年儿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好发人群

鼻血管瘤好发于10-25岁的青年男性。

好发于有鼻腔的慢性炎症或长期鼻炎人群。

好发于鼻腔存在出血性息肉、鼻中隔外伤人群。

症状

鼻血管瘤的临床表现随病程长短及病变范围的大小而异,鼻腔血管瘤主要表现为单侧进行性鼻塞、反复鼻出血。早期鼻窦血管瘤可无任何症状,随着血管瘤增大,可出现鼻塞、鼻出血,严重者可有面部畸形、突眼、眼球移位等症状。

典型症状

发病特点

鼻血管瘤多单发,一般毛细血管瘤多发于鼻中隔、外鼻皮肤,而海绵状血管瘤则易发于下鼻甲、上颌窦、鼻骨。此外,可发于鼻底、中鼻甲、筛窦、下鼻道侧壁、蝶腭孔附近。

症状与体征

鼻出血

鼻腔血管瘤主要表现为单侧进行性鼻塞,反复鼻出血为本病的突出表现,出血量不等,出血多者可有继发性贫血。

鼻腔分泌物或血性分泌物

鼻血管瘤若出血不多, 往往表现为鼻涕中带血。另外,鼻血管瘤反复破溃会刺激鼻黏膜分泌物增加,同时伴有血性分泌物的出现。

鼻塞

早期鼻窦血管瘤可无任何症状,随着血管瘤增大,瘤体会出现鼻腔占位,影响鼻部的气体吸入呼出,可出现鼻塞、鼻出血,严重时可出现嗅觉障碍。血管瘤向前由前鼻孔脱出,向后进入鼻咽部,导致咽鼓管阻塞。

鼻部异常肿物

可见红色或紫红色的新生物,一般触感较软,大多数可以推动,重力碰触后容易出血。肿瘤较大者,可导致窦腔扩大、骨壁受压,使骨质吸收、变薄,甚至破坏。肿瘤向外扩展,可发生面部畸形、突眼、眼球移位、视力减退、复视、头痛等症状。

并发症

球形鼻尖

鼻血管瘤中约2/3累及鼻尖,通常侵犯较深,多位于鼻尖皮肤与鼻软骨之间。当血管瘤增大时可累及软骨,形成球形鼻尖。

贫血和抵抗力下降

由于鼻腔的血管瘤逐渐生长,如果生长在浅表处,容易反复发生鼻出血,反复出血的患者易出现贫血和抵抗力下降的表现。

鼻部溃疡感染

若鼻部血管瘤快速增殖,血管处于高压状态,易导致血管破裂,形成溃疡从而继发感染。

就医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鼻血管瘤的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患者在发现有单侧进行性鼻塞及反复鼻出血症状后,应立即到耳鼻喉科就医。本病可通过鼻内镜检查、鼻窦CT来确诊。

就医指征

若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就医:

发现有单侧进行性鼻塞、反复鼻出血的症状。

有咽鼓管堵塞症状,或发现鼻腔内有肿瘤状异物。

若出现下列症状,应立即到院就诊:

鼻部有大量出血无法自止,甚至出现昏迷、休克。

有鼻血管瘤病史的患者,突然出现血管壁破裂大量出血。

就诊科室

患者常鼻塞、反复鼻出血,可以到耳鼻喉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有什么症状?(如反复鼻出血等)

症状持续多久?

既往有无其它病史?

有无家族史?

有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需要做的检查

前鼻镜检查

可见紫红色新生物、瘤体软,有压缩性和推动性,触之易出血。

鼻内镜检查

可了解肿物的大小、范围以及肿物来源。

血常规检查

判断是否由于频繁的鼻出血导致了贫血。

鼻窦CT扫描

鼻腔及同侧上颌窦、筛窦密度均匀增高,类似炎症表现;上颌窦窦腔扩大、密度增高,类似囊肿表现;窦壁骨质破坏,类似恶性肿瘤的表现。

鼻窦X线平片

可显示肿物的密度、范围及周围骨质情况,现在多数被CT扫描取代。

核磁共振检查

能清楚的观测到肿物组织,对临床诊断及后期手术有着重要价值。

诊断标准

鼻血管瘤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来确诊。

临床表现

反复鼻出血为此病的突出表现,可表现为反复血性鼻涕。亦有大出血者,可导致继发性贫血。进行性鼻阻塞发生于鼻窦的血管瘤较大者,使窦腔扩大、骨壁受压吸收变形。

检查

鼻窦CT检查

可见鼻腔、鼻窦内占位性病变,鼻海绵状血管瘤常有窦腔扩大、骨质吸收破坏。

鼻内镜检查

可见鼻腔肿物的大小、范围,以及肿物来源。

鉴别诊断

上颌窦出血性息肉

上颌窦出血性息肉表现为鼻出血、鼻塞、头昏等症状,可通过鼻内镜检查来鉴别,出血性息肉鼻腔内有暗红色、触之易出血的新生物,可见坏死状息肉和肉芽。伴发感染时可有恶臭味,或检查发现中鼻道饱满、上颌窦自然开口处有息肉或肉芽,而鼻血管瘤则无肉芽组织。

上颌窦真菌性鼻窦炎

鼻内镜检查发现中鼻道有豆渣样物或窦内有豆渣样物,而鼻血管瘤不存在豆渣样物,凭此鉴别。

治疗

对鼻血管瘤要尽早给予适当的干预治疗,鼻血管瘤的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治疗,包括鼻内镜手术、面正中掀翻术、颌内动脉造影和栓塞术。此外,常用的还有物理治疗,如激光等。体积较小的鼻血管瘤可以通过药物注射治疗或激光清除,较大的肿瘤需要手术切除。

治疗周期 本病需要短期持续治疗。 药物治疗

对于鼻血管瘤,可采用封闭治疗,常用的药物是平阳霉素,用注射的方法注入到鼻腔内。口服药物治疗常用药物为普萘洛尔、卡替洛尔,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加速鼻血管瘤的治愈。

手术治疗

鼻内镜手术

若病变相对局限,鼻内镜手术为首选方法。鼻中隔毛细血管瘤或原发于鼻腔的较小的血管瘤,可经前鼻孔加以切除,手术应将肿瘤基底部的软骨膜一并切除。

面正中掀翻术

对于较大、基底较宽及易出血的鼻腔、鼻窦血管瘤,可通过面中部掀翻术加以切除,或另取鼻外途径进行手术。

颌内动脉造影和栓塞术

可了解病变的范围,以减少出血。

物理治疗

YAG激光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外鼻部血管瘤均采用浸润麻醉,毛细血管瘤用激光烧灼去除迅速方便,海绵状血管瘤激光照射血管瘤当即见凝固皱缩。术后第1~3天可有水疱、渗出、肿胀等反应并结有薄痂,干痂任其自然脱落,不必人为揭除以避免继发性感染及疤痕形成。鼻腔及鼻中隔常见的毛细血管瘤常常引起鼻出血,并能阻塞鼻腔,宜及时治疗。

其他治疗

如出现失血性休克,应积极补充血容量,输血及对症治疗。

预后

鼻血管瘤属良性肿瘤,若能早发现、早治疗,预后良好。若等到血管瘤被抓挠、破溃,继发感染则预后较差,绝大多数患者可通过手术或者激光治愈。及早正规治疗的患者不会被本病影响寿命,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第1、3、6个月需到门诊复查。

能否治愈

鼻血管瘤能治愈,可通过手术及激光切除鼻血管瘤达到治愈。

能活多久

鼻血管瘤经过正规诊治的患者,不会出现影响寿命的情况。

后遗症

鼻血管瘤自然消退时间晚且不完全,消退后常遗留过多的纤维脂肪块和没有弹性的蜂窝状皮袋,皮肤颜色灰暗并有较多的毛细血管扩张形成的斑点,有时还会出现严重的凹陷畸形、鼻子不对称等。

复诊

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到门诊复查。

养成每年全身体检一次的习惯。

饮食

鼻血管瘤患者多选用易消化的优质蛋白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促进手术切口愈合。膳食营养应搭配均衡,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饮食以清淡为主。

饮食调理

患者术后可进温凉的流食,避免摄食温度高导致的出血加速。

注意治疗期间应保持饮食清淡,忌食油腻食物。

多选用易消化的优质蛋白质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促进手术切口愈合

膳食营养应搭配均衡,忌食姜、辣椒、咖喱等辛辣刺激食物,治疗期间应忌食鱼虾等海鲜。

护理

鼻血管瘤患者宜多饮水,保持鼻腔黏膜湿润,若家中环境干燥可增添加湿器保证空气湿度。术后家属应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出院后按时复诊。部分血管瘤的表皮很薄,术前、术后均容易破溃,避免手乱抓挠,注意修剪指甲,以免抓破血管瘤。

日常护理

术后如果患者鼻腔有填塞物,不得随意拉扯。

术后患者可适当恢复身体锻炼,循序渐进,待伤口愈合后可适当加强日常锻炼,增强体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出院后家属应注意保持鼻腔黏膜湿润,可在居所增添加湿器保证空气湿润。

全麻术后,患者要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随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病情监测

家属应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手术部位出血、渗血情况。

特殊注意事项

鼻血管瘤极易破损,避免手乱抓挠,特别是面部,注意修剪指甲,以免抓破血管瘤。

预防

鼻血管瘤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确,部分为原发性血管瘤,较难预防。应通过胎儿时期满足营养供给,母体远离辐射等方式进行一定的预防。

早期筛查

鼻血管瘤尚无特异的早期筛查手段,建议应养成每年做一次全身体检的习惯。

预防措施

胎儿在母体子宫内时保证应有足够的营养摄入。

注意工作及生活环境,应远离辐射、化学污染等危险刺激因素。

保持宫内环境适合胎儿生存,避免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妊娠并发疾病。

参考文献

[1]赵瑞力,赵岩,张国峰主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治医师851问[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3(02):160.

[2]陈彦平,郭兰涛,徐金荣主编.五官科疾病诊疗程序[M].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7(08):105.

[3]张志愿,赵怡芳主编.头颈部血管瘤与脉管畸形[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05):107.

[4]张彬主编.口腔科与耳鼻咽喉科急危重症[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12):656.

[5]梁永茂主编.临床激光医学[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151.

[6]李会敏.实用新生儿护理规范与重点[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11):258.

[7]崔玉涛.崔玉涛谈自然养育直击常见病的护理[M].北京出版社,2018(05):97.

[8]白玫,杨静丽,李春敏.鼻内镜下手术及微波治疗鼻腔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1(05):52.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798.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