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肿瘤
口腔颌面部肿瘤是指发生于口腔及其邻近解剖部位,如唇、鼻旁窦、唾液腺以及原发灶隐匿的肿瘤,是头颈部肿瘤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癌最为常见,肉瘤次之。口腔颌面部肿瘤早期典型表现为局部溃疡、硬结或小结节,目前临床上可以采用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多数以外科手术为主,早期根治性治疗效果较好。
就诊科室: 口腔科、耳鼻喉科、肿瘤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oral and maxillofacial tumors,OMT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Horner综合征、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治疗周期: 良性肿瘤行根治性手术即可,一般需要治疗7~14天左右。恶性肿瘤需要综合序列治疗,治疗周期长短不一。 临床症状: 肿块、溃疡、疼痛、出血、外形畸形、功能障碍 好发人群: 55岁以上人群,大量吸烟、饮酒的人群,患有口腔白斑、慢性溃疡的人群 常用药物: 顺铂、紫杉醇、环磷酰胺、表阿霉素、平阳霉素、5-氟尿嘧啶 常用检查: 肿瘤的组织病理学检查、口腔颌面部超声、全身骨扫描检查、MRI、X线检查 疾病分类口腔颌面部肿瘤临床上可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两大类。
良性肿瘤
又包括脉管瘤、多形性腺瘤、脂肪瘤等。
恶性肿瘤
包括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基底细胞癌、恶性淋巴瘤等。
病因目前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均不明确,对于可疑病变,应严密随访,必要时作活检或切除。
主要病因环境污染加重、生活节奏加快以及喜欢熬夜的不良生活习惯,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发病相关。
长期大量吸烟、饮酒可导致口腔白斑、慢性溃疡等,是口腔颌面部癌前病变,是导致恶性肿瘤发生的病因之一。
老年人由于多种合并症,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也与肿瘤的发病相关。
流行病学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口腔颌面部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据美国癌症协会统计,罹患口腔和咽部恶性肿瘤的人数约占癌症总人数的2.49%,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其死亡率约为1.26%,口腔颌面部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5%~10%。
好发人群生活习惯不健康的人群,如经常熬夜等。
长期大量吸烟、饮酒的人群。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
症状口腔颌面部肿瘤由于发生部位不同、病理类型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等因素,导致其临床症状表现多样,良性肿瘤主要症状是无痛性肿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早期表现为皮肤或黏膜完整性破坏。
典型症状早期出现白斑、色素斑、局部溃疡、皮肤或黏膜完整性破坏、硬结或小结节。
一般肿块无明显的自发性疼痛,随着癌肿发展迅速生长,并向周围及深层组织浸润,可出现疼痛。硬结扩大、肿物外突、表面溃疡,或边缘隆起呈菜花状,基底硬,中心可有坏死,有恶臭,常伴有感染,表面易出血。
腮腺癌迅速增大的腮腺肿块,多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明显。
其他症状肿瘤压迫的相关症状,如颈部肿大淋巴结压迫神经血管出现的综合征等,也可能出现转移相关的症状,例如肺转移出现胸闷、憋气,骨转移出现骨痛等。
并发症Horner(霍纳)综合征
颈部肿大淋巴结压迫交感神经引起的一系列症候群,临床主要表现为患侧瞳孔缩小、上眼睑下垂、眼裂狭小、眼球内陷以及同侧面颈部无汗等。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肿瘤压迫或者侵犯,导致上腔静脉阻塞,引起局部血流缓慢引起的一组症候群。主要包括面部、颈部及上肢水肿,严重者可出现青紫,胸壁可见静脉曲张。
就医患者出现疑似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相关影像学、实验室和病理检查结果明确诊断,尽早治疗,以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就医指征对于有口腔颌面部肿瘤症状的患者,如有硬结或小结节、出血、疼痛;出现长时间的口腔白斑、慢性迁延不愈的溃疡等病变时,应及时就医。
出现瞳孔缩小、上眼睑下垂、面部、颈部及上肢水肿等并发症症状以及疼痛休克时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口腔颌面外科、耳鼻喉科就诊,需要做放化疗的患者可以到肿瘤科就诊。
若患者出现其他严重不适反应或并发症,如呼吸困难等,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呼吸科。
医生询问病情从开始出现不适到现在已经多久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肿块、黏膜溃疡处疼痛、鼻塞、血涕、舌运动障碍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胸闷、憋气、体重减轻、呼吸困难、骨骼疼痛、水肿等症状)
既往是否有慢性溃疡、口腔白斑等病变?
是否长期大量吸烟及饮酒?
需要做的检查肿瘤的组织病理学检查
确诊口腔颌面部肿瘤的必须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
常规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以及内窥镜检查(喉镜等)
可以发现肿块、黏膜增厚或者溃疡性病变,也可以评估是否有局部侵犯或者远处转移。
全身骨扫描检查
评估是否有骨转移。
X线检查
X线曲面平展片适用于牙源性囊肿、颌骨良恶性肿瘤等,有助于了解骨组织肿瘤发展情况。对恶性肿瘤常规选择胸片检查,通过腮腺造影可判断腮腺肿瘤的性质。
诊断标准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即可诊断。
有口腔颌面部肿瘤典型症状,例如肿块、黏膜溃疡处疼痛、鼻塞、鼻涕带血、舌运动障碍等。
超声、CT或者MRI等检查发现肿瘤,以及是否伴有病变局部侵犯或者转移。
肿瘤组织病理学诊断是金标准。
鉴别诊断 治疗由于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组织来源、分化程度、生长部位以及病灶大小等均存在一定差异,因此,临床治疗的具体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活检结果等进行综合评估确定。对于口腔颌面部肿瘤,目前临床上可以采用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多数以外科手术为主,对于中晚期患者需要做综合序列治疗。
治疗周期 良性肿瘤行根治性手术即可,一般需要治疗7~14天左右。恶性肿瘤在根治手术后,需进行综合序列治疗,并长期随访,及时发现问题,再次治疗。 手术治疗外科手术切除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口腔颌面部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切除病灶,降低术后复发率,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多是采用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对淋巴结转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患者,还需要联合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放射治疗一般采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剂量控制在60~70Gy,治疗时间2个月,早期病例根治性放疗,可以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但放射治疗的毒副作用也较大,会导致患者出现口腔黏膜溃疡、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对于晚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属于局部治疗手段,可以减缓肿瘤发展,往往不能根治肿瘤。
化学药物治疗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多数情况下不需要药物治疗,对于晚期恶性肿瘤,可以给予化疗。目前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平阳霉素、紫杉醇、顺铂、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等。
营养治疗对于晚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给予最佳营养支持治疗。
其他治疗镇痛治疗
由于骨转移等导致的疼痛,按照疼痛程度不同,按照WHO的三阶梯镇痛原则治疗,常用药物有吗啡、羟考酮缓释片等。
局部治疗
可以考虑局部液氮冷冻治疗、激光及全身中草药治疗。
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
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
预后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通过根治手术可以治愈,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早期治疗效果较好,若未能及时发现,一旦发展至晚期,需要综合治疗,预后较差。
能否治愈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根治术后可以治愈,不需要放化疗,需定期复查。恶性肿瘤治疗难度更高,对中晚期病例需要综合序列治疗,严密复查,及时发现复发和转移。
能活多久良性肿瘤相对治疗效果比较好,可以长期生存。恶性肿瘤如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经过根治手术或者根治性放疗,能够长期生存。晚期病例疗效相对较差,在综合序列治疗的基础上,严密复查,尽可能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复诊根治性切除术后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开始阶段每3~4个月复诊一次,逐渐延长复查间隔,一般至少需随访5年。已有远处转移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应当每2~3个月复诊一次。
饮食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除了正规治疗外,还应注意日常饮食调理,有利于辅助缓解病情发展。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若术后进食有困难的患者,可考虑给予流食或鼻饲。避免辛辣刺激及过冷、过烫的食物,戒烟酒。
饮食调理术后可以进食后,先选择流食,如米汤、面汤等,根据恢复情况逐渐改为半流质饮食、正常饮食。
非手术患者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少食多餐。
少吃油炸、肥腻的食物,如肥肉、油条。
避免吃辣椒、姜、过烫、过冰等刺激性食物。
多吃蔬菜、水果,如菠菜、香蕉等,适当补充维生素,促进胃肠道蠕动。
护理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护理以注意口腔卫生、增强机体免疫力为主,加强心理护理,积极配合治疗。
日常护理加强口腔护理,使用含漱液漱口,保持口腔卫生,防止感染。
非手术治疗患者可适当运动,以慢走、慢跑为主,增强体质。手术后患者应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可遵医嘱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患者需要通过超声、CT、MRI或者内窥镜检查,监测肿瘤是否出现局部复发及转移。如果要排除全身远处转移,可进行PET-CT检查。
心理护理家属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使患者正确认识肿瘤,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对于患肿瘤的恐惧心理。
特殊注意事项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需要进行长期随访,随访项目推荐CT或MRI、PET-CT、内窥镜检查等。
预防口腔颌面部肿瘤病因不明,应做好早期筛查,和其他肿瘤一样可从规律生活上进行预防,保持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
早期筛查对于有口腔白斑等癌前病变、长期大量饮酒及吸烟、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宜及早进行肿瘤筛查。
每年健康查体对于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早期发现非常重要。
预防措施戒烟限酒,注意个人卫生,勤刷牙。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不熬夜、适量运动。
工作与生活中应做好防辐射措施。
参考文献
[1]郭林,刘玉婷.腔颌面部肿瘤的影像学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4,22(8):1955-1957.
[2]王若峥,张国庆.肿瘤放射治疗学第四版[M].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450-460.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