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窦牙源性囊肿

概述

上列牙发育障碍或病变所形成并突入到上颌窦内形成的囊肿,称为上颌窦牙源性囊肿,分为含牙囊肿和牙根囊肿两类。上颌窦牙源性囊肿不是一种肿瘤,多发生于青壮年,生长缓慢。囊肿体积小时无症状,当囊肿长大时即产生面颊部隆起畸形,鼻腔堵塞,眼球向上移位及视力障碍等,对患者的生活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上颌窦牙源性囊肿的治疗主要依靠手术摘除,预后较好。

上颌窦牙源性囊肿

就诊科室: 耳鼻咽喉科、口腔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odontogentic cyst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继发感染 治疗周期: 一般治疗5~7天,术后恢复时间随患者自身情况不同而异 临床症状: 面颊部或唇部龈隆起、患侧鼻塞、患侧眼球向上移位及视力障碍 好发人群: 存在牙齿发育缺陷者、牙根发生感染者 常用药物: 头孢及青霉素类抗生素 常用检查: 口腔检查、面部检查、上颌窦CT、上颌窦穿刺 疾病分类

上颌窦牙源性囊肿分为含牙囊肿和牙根囊肿。

上颌窦牙源性囊肿

病因

上颌窦牙源性囊肿的病因主要包括发育性因素和炎症性因素,其中含牙囊肿与牙齿发育缺陷有关,未萌出的牙齿刺激牙槽骨中的成釉细胞使之增殖而形成囊肿;而牙根囊肿起因于牙根感染、牙髓坏死进而形成的根尖周肉芽肿或脓肿。

主要病因

发育性因素

含牙囊肿的发生与牙齿发育的缺陷有关,往往发现有未长出的恒齿或额外齿。此种不长出的牙齿在牙槽骨中,如同异物一般,刺激成釉细胞增殖和分泌,从而形成囊肿。

炎症性因素

牙根囊肿起因于牙根感染、牙髓坏死,进而根尖周形成肉芽肿或脓肿,在慢性炎症的刺激下,牙周腔上皮细胞增殖并长入肉芽肿或脓肿中,成为衬里的囊肿内膜。

流行病学

上颌窦牙源性囊肿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发病的年龄高峰在10~40岁。

好发人群

上颌窦牙源性囊肿好发于存在牙齿发育缺陷者以及牙根发生感染者。

症状

初期囊肿小时自觉无症状,当囊肿长大时,骨质逐渐向周围膨胀,则形成面颊部隆起畸形、鼻腔阻塞,上颌窦内巨大的囊肿可使得眼球上移并产生视力障碍等,含牙囊肿检查上列牙常发现有一牙缺如。较大的囊肿还可引起面颊麻木、酸胀,囊肿若有感染者,则出现胀痛发热、全身不适等。

典型症状

面颊部隆起畸形

囊肿增大可使患侧面颊部和唇龈部隆起,覆盖隆起处的皮肤和唇龈黏膜正常,隆起表面光滑,呈乒乓球感或破鸡蛋壳感。

鼻腔阻塞

囊肿增大可阻塞患侧鼻腔,患者有鼻塞感。

牙齿缺如

含牙囊肿检查上列牙常发现有一牙缺如,多为尖牙、前磨牙或切牙。

眼球上移及视力障碍

囊肿增大压迫眼球,使得眼球向上方移位,由此导致视力障碍。

其他症状

患者还可出现感染的相关症状,如发热、面颊部胀痛、胀热、全身不适等。

并发症

慢性上颌窦炎

若上颌窦牙源性囊肿因感染引起,病菌可侵袭上颌窦,引起慢性上颌窦炎。

鼻窦黏液囊肿

上颌窦牙源性囊肿可向上发展成鼻窦黏液囊肿。

就医

上颌窦牙源性囊肿为慢性病程,初期无症状时,患者难以发现其存在。随着囊肿的增大,出现了头面部一系列的相应症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此时应该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就诊,以明确诊断。

就医指征

有先天性牙齿缺如或牙根感染,牙髓坏死等病史的患者,在出现面颊部非正常隆起,甚至鼻腔阻塞、眼球上移及视力障碍,面颊部麻木、酸胀等症状时应该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建议患者到耳鼻咽喉科就诊治疗。

医生询问病情

是否存在先天性牙齿缺如或牙根感染、牙髓坏死等病史?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面颊部隆起畸形、鼻腔阻塞、眼球上移、视力障碍,面颊部麻木、酸胀等等)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最近有用过什么药吗?

需要做的检查

口腔检查

检查牙齿是否有缺如、龋齿、残根或死髓牙。

面部检查

面部视诊可见面部隆起及鼻腔外壁向内推移,面部触诊隆起处可有乒乓球或蛋壳感。

上颌窦X线

含牙囊肿

X线片示窦腔扩大,囊肿阴影内含有牙影。

牙根囊肿

X线片示牙根尖部小圆形囊肿,其周围有吸收现象。

上颌窦CT

含牙囊肿鼻窦CT一般表现多为单房卵圆形,囊壁薄,周围骨头硬化缘光整,囊腔呈均一低密度,囊内有时可包含不同发育阶段的牙齿。
牙根囊肿CT一般表现为牙根尖部圆形囊肿,周围骨质有吸收现象。残余囊肿为致病牙去除后,该部位发生的囊肿。

上颌窦穿刺

上颌窦穿刺是一种比较可靠的诊断方法,穿刺液呈黄色,显微镜下可见胆固醇结晶。

鼻内窥镜检查

可对鼻腔进行较为直观的检查,能够病情囊肿的具体大小、位置。

诊断标准

病史:存在先天性牙齿缺如或牙根感染、牙髓坏死等。

临床表现:包括面颊部隆起、鼻腔阻塞、眼球上移及视力障碍等症状,触诊面部隆起处有乒乓球或蛋壳感。

影像学检查:上颌窦X线、CT、MRI可用于诊断和与肿瘤的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成釉细胞瘤

该病好发于下颌磨牙,影像学检查可见其多表现为多房型,呈皂泡状或蜂窝状,分房大小不一,边缘呈切迹状,受累牙根呈截断样或锯齿状吸收。囊性成分多时可穿刺出褐色液体,上颌窦牙源性囊肿通常无此症状。

治疗

对无临床表现的上颌窦牙源性囊肿可以先进行观察,有临床表现的可采取外科手术摘除,但伴有感染者应先应用抗菌药物控制炎症后再行治疗,且同时应治疗病牙。

治疗周期 上颌窦牙源性囊肿需短期治疗,术后在医院观察5~7天,无不良反应即可出院。 药物治疗

抗生素

上颌窦牙源性囊肿继发感染时应该先应用抗生素控制炎症,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治疗,常用药物如头孢哌酮、头孢他啶、阿莫西林等。

手术治疗

鼻内镜手术

突入上颌窦较大的囊肿,近年来多采用鼻内镜手术,经下鼻道或中鼻道开窗将囊肿及病牙切除,同时尽可能保留上颌窦正常黏膜。对于牙根囊肿,消除囊壁后应同时治疗病牙,可拔除病牙或保守治疗,若病牙尚稳固,有保留的可能,在术后行根尖切除或根管治疗,可避免囊肿复发。

上颌窦根治术

适用于较大的突入上颌窦内的囊肿,属于传统的手术方法。手术破坏性大、出血多、反应重,尤其对儿童患者,往往会影响颌面部发育,手术也难以配合。

唇龈沟进路切除术

对于较小的囊肿可采取该手术方式,不进入上颌窦,创伤较小。

清除感染、治疗病牙

若牙根尖部存在感染灶需清除感染灶的同时治疗病牙,必要可拔除病牙。

预后

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如切除囊肿、根治病牙等,上颌窦牙源性囊肿均可治愈,患者的相关症状能得到有效改善或消除,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但是若治疗不规范、彻底,有一定的复发可能。

能否治愈

上颌窦牙源性囊肿能治愈,但有一定的复发几率。

能活多久

上颌窦牙源性囊肿一般不会影响患者自然寿命。

复诊

术后一个月至耳鼻咽喉科门诊进行复查,确认上颌窦黏膜恢复情况。

饮食

上颌窦牙源性囊肿患者的饮食调理目的主要是促进术后切口恢复,主要包括摄取高蛋白、高营养、低脂肪饮食,合理分配热量和各种营养元素,可以摄入一些有利于控制炎症的食物。

饮食调理

术后饮食注意事项,术后6小时后进流食,12小时后可进半流食,由此继续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宜摄入高蛋白、低脂肪、高营养食物,保证身体能量供应,促进切口恢复。

宜摄入各种蔬菜、水果,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可摄入帮助炎症缓解的食物,如木耳等。

忌辛辣,辛辣食物可能刺激到切口,不利于术后恢复。

护理

上颌窦牙源性囊肿患者需注意口腔、鼻腔卫生,保持口腔、鼻腔清洁,注意遵医嘱服用术后抗感染药物,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

日常护理

口服用药

遵医嘱服用术后抗感染药物,并了解各其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保持清洁

保持口腔、鼻腔清洁卫生,勤漱口,避免刺激性物体进入口腔和鼻腔而刺激伤口。

特殊注意事项

患者应了解手术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是头面部手术所需时间比一般手术更长。因此应该注意坚持术后常规护理,同时保持乐观心态,减少焦虑,有利于术后恢复。

预防

上颌窦牙源性囊肿的发生与先天性牙齿缺如或牙根感染、牙髓坏死等牙齿感染性疾病有关,因此应该着重预防牙部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常规进行口腔检查和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健康。

预防措施

建议每半年到一年进行口腔检查。

早晚刷牙,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如果患有牙科疾病,应定期检查,及早治疗,避免引发上颌窦牙源性囊肿。

适当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呼吸道感染。

参考文献

[1]孙虹,张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244.
[2]孔维佳,周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820.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