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

概述

近视是指眼睛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过眼睛屈光系统曲折后形成的焦点在视网膜前,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物像,是常见的一种屈光不正,目前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

近视

就诊科室: 眼科 是否医保: 否 英文名称: myopia 疾病别称: 近视眼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是 并发疾病: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白内障 治疗周期: 长期跟踪观察治疗 临床症状: 看远模糊看近清楚、眼疲劳、眼球突出 好发人群: 有家族史的儿童、不良用眼习惯的儿童 常用药物: 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 常用检查: 裂隙灯显微镜、检眼镜、A超、B超、验光仪 疾病分类

轻度近视

近视小于300度。

中度近视

近视为300~600度

高度近视

近视大于600度。

病因

近视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至今未完全阐明,可能由多因素导致,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眼球发育异常等。

主要病因

遗传因素

近视眼流行病学研究提示,轻度、中度近视属于多基因遗传,高度近视属于常染色体隐形遗传,遗传在近视形成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环境因素

长时间持续使用眼睛看近处东西,会促使近视发生发展。

眼球发育因素

眼球发育异常,导致眼轴延长,也是重要原因。

诱发因素

照明不足、阅读距离过近、字体过小等,也可以诱发近视眼。

流行病学

全世界近视眼的发病率相当高,其患病率在不同人种间有明显差异。近30年来,我国近视眼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受教育程度愈高,近视眼患病率愈高。近视眼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好发人群

近视好发于有家族史的儿童以及不良用眼习惯的儿童。

症状

近视的典型症状是看远处东西模糊而看近处东西清楚、眼疲劳、外斜视或者外隐斜、眼球突出。眼底可见豹纹状眼底,视乳头弧形斑或者环形斑,眼底后极部漆裂纹改变、黄斑变性、后巩膜葡萄肿、周边视网膜变性,容易并发白内障、孔源性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

典型症状

看远处东西模糊而看近处东西清楚

近视眼由于眼轴延长,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前,视网膜形成模糊物象,导致看远处东西模糊。看近处东西由于眼睛调节因素或者近视眼远点在眼睛前,可以看近处东西清楚。病理性近视眼、超高度近视眼因为眼底存在病理性改变,看近处东西也模糊。

眼疲劳

是由于调节和集合不协调引起,近视眼不及时进行治疗,过度近距离使用眼睛,使眼球过度调节破坏了调节与集合的平衡关系,出现看东西重影模糊、眼球胀痛、头痛、视物感觉困乏干涩出现视疲劳症状。

外斜视或者外隐斜

中度、高度近视眼,看近处东西不需要调节,集合不足,日久导致集合概念不全,而发生外隐斜或者显性外斜视,斜视眼多发生于度数较高的一只眼睛上。

眼球突出

高度近视眼眼轴延长,眼球向外突出,一般没有眼球运动障碍也没有复视现象,与眼眶占位病变引起的真性眼球突出明显不一样。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可出现看东西重影,暗适应降低,视觉对比敏感度下降,色觉异常等。

并发症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中、高度近视视网膜周边变性玻璃体牵拉裂孔,可以形成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严重影响视野、视力,甚至失明,是导致盲目发生的主要原因。

青光眼

近视眼继发青光眼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人群,除与眼球解剖异常,可能与视乳头、视网膜血液循环不良有关,绝大多数是开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近视眼尤其是高度近视眼,容易并发白内障,与眼轴延长、眼球扩大、眼球营养不良相关。

就医

近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控制病情、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极其重要,尤其对于高危人群(如学龄前儿童、近视眼家族史者、近距离看书者),要定期进行眼科筛查。对于有疑似近视临床表现的患者,更应该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

就医指征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眼科体检非常有必要,重视体检中的屈光检查、眼底检查。无论是不是高危人群,一旦体检中出现远视力降低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在体检或其他情况下发现远视力降低,看远处东西模糊、重影、眼疲劳等,高度怀疑近视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近视的患者,若出现视野暗影、闪光感、视力进行性下降等,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患者需要到眼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因为什么来就诊的?

视力下降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重影、眼疲劳、外斜视等)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视野缺损、视力进行性下降等症状)

家里人有近视吗?

需要做的检查

视力检查

规范的视力检查可以迅速将可疑近视与正常人区别,6岁以上的学龄期儿童裸眼视力低于小数视力0.5是怀疑屈光异常的标准。

散瞳验光

是国际公认的诊断近视的金标准,对于12岁以下尤其是初次验光或有远视、斜视、弱视和较大散光的儿童,必须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

眼底检查

包括彩色眼底照相、直接检眼镜检查、间接检眼镜检查等,可以直观看到和分析眼底病变。

裂隙灯显微镜

可以了解眼球屈光间质状态。

眼科A、B超

可以了解眼轴长度及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等病变。

诊断标准

典型近视症状(看远处东西模糊而看近处东西清楚、眼疲劳、外斜视或者外隐斜、眼球突出),睫状肌麻痹剂散瞳孔验光显示视力低于正常,可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假性近视

多见于儿童、青少年,看远处东西模糊看近处东西清楚,视力波动,小瞳孔验光结果提示近视眼,眼睛充分休息或者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孔,验光结果正常或者是轻度远视。

高度远视眼

高度远视眼看远处东西模糊,看近处东西也模糊,为了得到一个不清楚的大物像,可以看近处东西时将物体拿到眼前看,酷似近视眼。散瞳孔验光就可以明确诊断。

治疗

由于近视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仍缺乏病因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是矫正近视,框架眼镜是首选,也可以使用隐形眼镜、角膜塑形镜,18岁以后可以考虑角膜激光手术或者晶状体植入手术矫正近视。

治疗周期 近视目前尚不能治愈,为终身疾病,需要终身观察跟踪治疗。 药物治疗

睫状肌麻痹剂,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0.01%)适用于假性近视、轻度、中度近视患者,主要副作用是眼睑户外怕光。使用需要在眼科医师指导下进行,不要随意使用此类滴眼液。

手术治疗

角膜激光手术

手术方式多种,包括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板层刀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小切口飞秒激光基质透镜切除术,需要严格筛查,手术后遵从医嘱,及时使用滴眼液,定期眼科检查确保眼睛安全。

人工晶体植入术

比较符合眼睛生理特点,主要是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目前手术矫正近视的主流手术,尤其是中高度近视患者,属于眼内手术,也需要严格筛查。

物理治疗

物理矫正,近视眼不可逆,框架眼镜是首选,也可以使用隐形眼镜或者角膜塑形镜。验光需要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测量正确度数是关键。

预后

近视目前还无法治愈,但是有效且规范的矫正治疗,能够使近视症状减轻或消除、维持正常的视功能。

能否治愈

近视为终身疾病,目前不能治愈。

能活多久

近视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患者可半年复查一次视力以及验光检查等。

饮食 饮食调理

近视患者可以进食高蛋白饮食,如瘦肉、鸡蛋、牛奶、豆制品等,多食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一般不主张进食含糖高的食物。

注意低盐饮食,可以降低眼内压。

护理

近视患者的护理以维持近视度数稳定为主,避免近视度数发展过快,尤其是避免近视向高度近视发展。

日常护理

了解阿托品滴眼液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正确使用。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以进行低、中强度的体育锻炼,多进行远眺。

避免阅读距离过近,注意阅读姿势、光线明暗等,坚持做眼保健操。

病情监测

可使用便携式视力表在家进行自我视力监测,并进行记录。

特殊注意事项

近视发展快速的需要眼科检查明确诊断,排除青光眼、排除圆锥角膜等。

预防

由于近视病因不明,目前还没有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对预防近视度数进一步进展有重要作用。

早期筛查

近视筛查的年龄和频率

对于学龄前儿童需要进行眼科体检,建立眼睛健康档案,最好每年2次眼科体检。

近视筛查的方法

需要小瞳孔验光初查,根据病情决定选择睫状肌麻痹剂散瞳孔验光测量正确度数。

预防措施

合理膳食,三餐规律,强调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增加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眺望远方,户外活动每天大于2小时以上。

注意用眼卫生,避免过度用眼,避免阅读光线过暗、距离过近。

参考文献

[1]葛坚,王宁利.眼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赵堪兴,杨培增.眼科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909.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