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肿瘤
乳腺肿瘤是指发生在乳腺的良性或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乳腺肿块,多数不伴有疼痛。如为恶性肿瘤,患者还有乳头和乳晕改变、乳房皮肤改变、乳头溢液等症状,一般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本病的预后需要根据肿瘤性质而定,良性肿瘤预后通常较好,恶性肿瘤预后较差。
就诊科室: 乳腺外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breast neoplasms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上肢肿胀、病理性骨折 治疗周期: 短期或长期持续性治疗 临床症状: 乳房肿块、乳头和乳晕改变、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改变 好发人群: 乳腺癌家族史人群、长期服用雌激素人群、身材肥胖者 常用药物: 他莫昔芬、阿那曲唑、甲地孕酮、丙酸睾酮 常用检查: 乳腺超声检查、乳腺X线检查、乳腺导管造影检查、乳腺MRI增强扫描检查 疾病分类良性乳腺肿瘤
主要包括纤维腺瘤和乳管内乳头状瘤,这两种良性乳腺肿瘤比较常见,其他比较少见,通常较少复发,预后良好。
恶性乳腺肿瘤
主要包括乳腺癌和乳腺肉瘤,治疗需要综合治疗,通常是手术联合放化疗、靶向治疗等,预后较差。
病因乳腺肿瘤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乳腺纤维腺瘤和乳管内乳头状瘤的发生均与雌激素相关。乳腺癌的发病也与雌激素有一定关系,与遗传因素、内分泌功能紊乱、饮食与肥胖、环境及生活方式等因素都相关。乳腺肉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好发于乳腺癌家族史人群、长期服用雌激素人群、身材肥胖者。
主要病因良性乳腺肿瘤
乳腺纤维腺瘤发生与机体雌激素水平过高及局部乳腺组织,对雌激素反应过于敏感有关,乳管内乳头状瘤发生与雌激素刺激乳管内皮过度增生有关。
恶性乳腺肿瘤
雌激素中雌酮与雌二醇对乳腺癌的发病有明显关系,黄体酮可刺激肿瘤的生长,但亦可抑制脑垂体促性腺激素,因而被认为既有致癌,又有抑癌的作用,催乳素在乳腺癌的发病过程中有促进作用。另外,有10%~15%的患者有家族史,一级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其家属常为高危人群。患者如有BRCA基因突变,其子女发生乳腺癌的机会更高,且发病年龄较轻,亦常同时伴有卵巢癌。
诱发因素长期精神高度紧张
精神紧张易引起内分泌紊乱,会增加发病机会。
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吸烟、喝酒、营养过剩、喜食高脂饮食可能会诱发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脂肪的摄取与乳腺癌的死亡率之间有明显关系,尤其在绝经后的妇女。
流行病学女性乳腺肿瘤的发病率甚高,且近年来乳腺肿瘤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乳腺癌是常见的恶性乳腺肿瘤,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是东部沿海及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其乳腺癌的发病率增加尤其显著。另外,良性肿瘤中以纤维腺瘤最多,约占良性肿瘤的75%,其次为乳管内乳头状瘤,约占良性肿瘤的20%。恶性肿瘤的绝大多数(98%)是乳腺癌,肉瘤少见(2%),男性乳腺癌极少见,发病率约为女性的1%。
好发人群乳腺癌家族史人群
一级亲属中有乳腺癌病史者,发病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2~3倍。
长期服用雌激素人群
雌酮及雌二醇对乳腺癌的发病有直接关系,在我国45~50岁为高峰期,绝经后发病率也可继续上升,可能与年老者雌酮含量升高相关。
身材肥胖者
肥胖可加强或延长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的刺激,从而增加发病机会。
症状乳腺肿瘤典型症状就是乳腺肿块,多数人是无意中发现,一般不伴有疼痛。良性肿块生长缓慢,恶性肿块可在短时间内迅速生长,并伴有其他症状,可能会并发上肢肿胀、病理性骨折、感染。
典型症状乳腺纤维腺瘤
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约75%为单发,少数属多发,病人常无明显自觉症状,肿块增大缓慢,有弹性感,表面光滑,易于推动,偶伴有疼痛。
乳头状瘤
一般无自觉症状,常因乳头溢液污染内衣而引起注意,溢液可为血性、暗棕色或黄色液体。肿瘤小,常不能触及,偶有较大的肿块,轻压此肿块,常可从乳头溢出液体。
乳腺肉瘤
临床上常见于50岁以上的妇女,表现为乳房肿块,体积可较大,但有明显境界,皮肤表面可见扩张静脉。除肿块侵犯胸肌时较固定外,通常与皮肤无粘连而可以推动。腋淋巴结转移很少见,而以肺、纵隔和骨转移为主。
早期症状乳腺癌早期表现是患侧乳房出现无痛、单发的小肿块,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常是病人无意中发现而就医的主要症状,其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很清楚,在乳房内不易被推动。
中期症状乳腺癌若累及Cooper韧带,可使其缩短而致肿瘤表面皮肤凹陷,即“酒窝征”。邻近乳头或乳晕的癌肿因侵入乳管使之缩短,可把乳头牵向癌肿一侧,进而可使乳头扁平、回缩、凹陷。肿瘤继续增大,如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皮肤呈“橘皮样”改变。
中晚期症状乳腺癌晚期时肿瘤可以浸润胸肌及胸壁而固定,乳房亦因肿块的浸润、收缩而变形。癌细胞可沿淋巴管自原发灶转移到同侧腋下淋巴结,堵塞主要淋巴管后,可使上臂淋巴回流障碍而引起上肢水肿。肿大淋巴结压迫腋静脉可引起上肢青紫色肿胀,而臂丛神经受侵或被肿大淋巴结压迫可引起手臂及肩部酸痛。此外,乳腺癌可因肿瘤直接侵犯神经发生疼痛。
晚期症状乳腺癌肿瘤广泛浸润皮肤后融合成暗红色,弥漫成片,甚至可蔓延到背部及对侧胸部皮肤,形成“盔甲样”,可引起呼吸困难。皮肤破溃,形成溃疡,常有恶臭,容易出血,或向外生长形成菜花样肿瘤。癌细胞直接侵犯静脉引起远处转移,常见的有骨、肺、肝等处。骨转移中最常见部位是脊柱、骨盆及股骨,可引起疼痛或行走障碍;肺转移可引起咳嗽、咯血、胸腔积液;肝转移可引起肝大、黄疸等。
其他症状有些特殊类型乳腺癌的临床表现与一般乳腺癌不同,值得提出的是炎性乳腺癌和乳头湿疹样乳腺癌。
炎性乳腺癌
炎性乳腺癌并不多见,特点是发展迅速、预后差,局部皮肤可呈炎症样表现,开始时比较局限,不久即扩展到乳房大部分皮肤,皮肤发红、水肿、增厚、粗糙、表面温度升高。
乳头湿疹样乳腺癌
乳头湿疹样乳腺癌少见,恶性程度低,发展慢。乳头有瘙痒、烧灼感,以后出现乳头和乳晕的皮肤变粗糙、糜烂,如湿疹样,进而形成溃疡,有时覆盖黄褐色鳞屑样痂皮;部分病例于乳晕区可触及肿块,较晚发生腋淋巴结转移。
并发症上肢肿胀
乳腺肿物过大引起压迫血管神经,血液回流不畅可引起上至肿胀、疼痛。乳腺癌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也可导致上肢肿胀。
病理性骨折
乳腺癌骨转移的患者易出现病理性骨折,患者会出现软组织伤、出血、骨折,甚至休克。
肺转移
肺脏是乳腺癌转移的主要部位之一,肺转移多数表现为肺内大小不等的结节,偶为单个结节。如果同时发生了纵隔转移,可以出现音哑、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膈肌麻痹和食道气管的压迫症状。偶尔肿瘤引起急性肺栓塞,表现为进行性的呼吸困难。
就医乳腺肿块发现后应早就医、早诊断、早治疗,患者应优先去乳腺外科就诊,进行乳腺体格检查、乳腺超声检查、乳腺X线检查、乳腺导管造影检查、乳腺MRI检查、病理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根据肿瘤的良恶性,以及病理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同时注意与乳腺结核、急性乳腺炎鉴别。
就医指征无意中发现的乳腺无痛性肿块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肿块增长迅速者或出现乳头及乳晕改变、乳头溢液等表现,应及时就医。
对于确诊的乳腺癌者出现头痛、咳嗽,以及活动后出现局部疼痛、畸形的情况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患者优先考虑去乳腺外科。
对于复发性晚期乳腺癌患者考虑去肿瘤科。
医生询问病情因为什么来就诊?
乳腺肿块发现多长时间了?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乳头溢液、乳头凹陷)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是否有乳腺癌家族史?
需要做的检查乳腺体格检查
检查时机以月经干净后一周为宜,检查应在温暖、明亮的环境下进行,可取端坐、站立或卧位进行检查。检查时两侧乳房应充分暴露,交替采用立、卧位检查有利于发现乳腺病变。检查内容包括视诊和触诊,同时注意检查乳房大小和形态、皮肤和乳头乳晕的变化、乳腺有无肿块、增厚、变硬和压痛,乳头有无溢液,腋窝和锁骨上淋巴结有无肿大等。
乳腺超声检查
具有方便、无创、价廉及可反复应用等优点,主要用于发现和鉴别肿块、引导穿刺活检和手术定位,超声检查还可以了解乳腺区域淋巴结有无肿大或转移。
乳腺X线检查
主要用于乳腺癌检查,可发现钙化、肿块,并引导定位穿刺活检。一般摄轴位、斜位或侧位片。因受肿块特性及乳腺腺体组织的密度和厚薄的影响,其发现病变的阳性率不及彩超,但可能较彩超发现更早期的乳腺癌病灶,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可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
乳腺导管造影检查
主要用于乳头溢液的诊断、鉴别和定位,尤其是对诊断乳腺导管本身的病变具有一定的价值。
乳腺MRI增强扫描检查
主要用于发现较小的病灶和多发性病变,鉴别彩超和钼靶X线检查发现的可疑病变,对乳腺癌进行分期和病情评估,引导穿刺活检等。结合MRI动态成像和脂肪抑制技术,可提高对乳腺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病理学检查
细胞学检查包括脱落细胞学检查和穿刺细胞学检查,但假阴性和假阳性较粗针穿刺活检高。对乳头溢液可通过挤压、吸引采集溢液或导管镜下刷片进行细胞学检查;对乳房肿物可行细针穿刺针吸细胞学检查,也可用粗针穿刺时的残余物涂片或组织印片进行细胞学检查,组织学检查可采取核心针穿刺或真空辅助负压旋切系统活检。对于较小的病变,可在超声或X线引导下定位穿刺活检,也可采取肿块切除活检。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功能检测、雌激素水平、肿瘤标志物等,实验室检测具有简单、快捷、无创的优点,可以根据结果简单了解患者基本状态。
诊断标准医生根据患者病史、症状表现和发病过程,结合体格检查可初步作出诊断。但本病的良恶性诊断多需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查和病理学检查明确,具体依据如下:
乳腺体格检查
可见皮肤发红、肿,有橘皮样改变,严重者乳头凹陷,乳头、乳晕有糜烂;触诊可有活动性肿块,挤压乳头可能会有血性、暗棕色或黄色乳头溢液。
乳腺超声检查
乳腺癌患者肿瘤具有不规则的形态特点,边缘界限不易区分并呈现锯齿状、没有明显的包膜情况发生;病变处的内部回声表现为不均匀状态,回声较低,肿块的质感较为坚实,病灶内伴有钙化病灶的情况出现。
乳腺X线检查
乳腺癌的肿块形状多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肿块的边缘多呈小分叶、毛刺或浸润;肿块密度通常高于同等大小的良性肿块,其内可有多发细小钙化。钙化形态多呈细小砂粒状,有线样或线样分支状,大小不等,浓淡不一;分布上常成簇,线样或段样走行。
乳腺MRI检查
乳腺癌表现为低信号,当病变周围有高信号脂肪组织围绕时,轮廓清楚,若周围为与之信号强度类似的腺体组织,则轮廓不清;肿块形态常不规则,呈星芒状或蟹足样,边缘可见毛刺;肿瘤信号通常不均,信号强度取决于肿瘤内部成分,成胶原纤维所占比例越大则信号强度越低,细胞和水含量高则信号强度亦高。
鉴别诊断乳腺结核
中青年妇女多发,多数有结核病史,或有其他部位的结核,肿块时大时小,对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肿块局部可有发红、破溃,部分囊肿有囊性感。肿块针吸可见有干酪样组织,有稀薄的脓液,有乳头溢液,可为脓性,涂片可见有结核杆菌,乳腺钼靶X线检查多数无异常。而乳腺肿瘤表现为乳房外上象限乳块,伴或不伴疼痛,涂片无结核杆菌,以此可鉴别。
急性乳腺炎
常见于分泌性乳房,特别是初产后3~4周。开始时乳腺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当形成坏死液化时,可有脓肿,活动性强,变硬有压痛,无活动性肿块。而乳腺肿瘤有活动性肿块,偶伴疼痛,以此可鉴别。
乳腺囊性增生病
本病好发于中年妇女,主要症状是乳房胀痛,肿块大小与质地可随月经周期变化。肿块或局部乳腺腺体增厚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明显,进行乳腺钼靶和超声检查有助于与乳腺肿瘤鉴别。
治疗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一般通过手术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早期首选手术治疗,中晚期患者可综合治疗,并且根据乳腺癌分型的不同治疗方式不同。
治疗周期 乳腺良性肿瘤短期治疗,恶性肿瘤长期持续性治疗。 药物治疗抗雌激素类药物
目前最常用的内分泌药物是他莫昔芬,可与雌激素竞争细胞内的雌激素受体,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其毒性反应较少,常见为肝功能障碍、视物模糊,少数患者应用后有子宫内膜增厚,长期应用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机会增多,因而应用过程中应定期做超声检查。
芳香化酶抑制剂
芳香化酶抑制剂可以阻断绝经后妇女体内雌激素的合成,主要用于绝经后患者。常用的为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有非甾体类的阿那曲唑,不良反应不大,常见有恶心等,长期应用可引起骨关节酸痛、骨质疏松。
孕酮类
如甲地孕酮、甲羟孕酮等对激素受体阳性的病例有一定的疗效,主要用于绝经后的妇女,不良反应有阴道排液、皮疹、水钠潴留等。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其作用为抑制垂体促性激素的释放,在绝经前妇女应用后可起到类似卵巢切除的作用,多数患者应用后可以停经,但停用后可以有月经恢复。
雄激素
如丙酸睾酮,可用于绝经前,对骨转移有一定的疗效,不良作用有男性化症状、水钠潴留、高血钙等。
手术治疗乳腺纤维腺瘤
手术切除是治疗纤维腺瘤唯一有效的方法,大多数纤维腺瘤在完全切除后不再复发。青春期发生的纤维腺瘤有多灶性或在靠近手术部位再发的倾向。
乳头状瘤
以手术为主,对单发的导管内乳头状瘤应切除病变的导管系统。对年龄较大、导管上皮增生活跃或间变者,可行单纯乳房切除术。
乳房肉瘤
治疗以单纯乳房切除即可,但如有胸肌筋膜侵犯时也应一并切除。
乳腺癌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该手术的特点是保留胸肌,大都采用横切口,皮瓣分离时保留薄层脂肪。术后可有较好的功能及外形,便于需要时做乳房重建手术。此方式适合于微小癌及临床第Ⅰ、Ⅱ期及胸肌未受累的Ⅲ期乳腺癌。
乳腺癌根治术
手术切除乳房及胸大小肌,并行腋淋巴结清扫,主要用于局部晚期胸肌受累的乳腺癌。
乳房单纯切除术
仅切除乳腺组织、乳头、部分皮肤和胸大肌筋膜。此方法适用于非浸润性癌、微小癌、湿疹样癌限于乳头者,也可用于年老体弱不适合根治手术或因肿瘤较大或有溃破、出血者配合放射治疗。
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
保留乳房的手术指征主要是肿瘤位于乳腺周围,距乳头2cm以外,病灶为单个性,直径不大于4cm,同时没有其他手术及放射治疗的禁忌症,常用的手术方式有肿瘤广泛切除或象限切除。
放射治疗以往常用于乳腺癌根治手术前、后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近年已成为与早期病例的局部肿瘤切除的保乳手术必要的治疗手段。
术后放疗
常用于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后有腋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照射锁骨上及内乳区淋巴结。保留乳房手术后常规需做放射治疗,可以减少局部复发。
术前放疗
主要用于第Ⅲ期病例或病灶较大、有皮肤水肿者,照射使局部肿瘤缩小、水肿消退,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术前放疗可降低癌细胞的活力,减少术后局部复发及血道播散,提高生存率。
复发肿瘤的放射治疗
对手术野内复发结节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常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局限性骨转移灶应用放射治疗的效果也较好,可以减轻疼痛,少数病灶可以钙化,脑转移时可用全脑放射减轻症状。
化学药物治疗乳腺癌化学治疗的疗效较好,对晚期或复发病例也有较好的效果。常用的药物有环磷酰胺、多西他赛、紫杉醇、表柔比星等。
对肿瘤分化差、分期晚的患者,常用蒽环类联合紫杉类联合化疗方案。
对于肿瘤分化较好、分期较早的患者,可考虑基于紫杉类的方案。长期应用并不提高疗效,同时对机体的免疫功能亦有一定的损害。
其他治疗内分泌治疗
包括切除内分泌腺体及内分泌药物治疗两种。切除内分泌腺体最常用的方法是双侧卵巢切除或用放射线照射卵巢两种方法,对绝经前雌激素受体测定阳性的患者常有较好的效果,尤其对有骨、软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的效果较好,对肝、脑等部位转移则基本无效。
靶向治疗
曲妥珠单抗是一种重组DNA衍生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能选择性地作用于HER2,降低乳腺癌复发,可以降低病人复发的风险和死亡风险。
预后一般良性乳腺肿瘤患者预后较好,手术治疗后均可痊愈;恶性乳腺疾病患者预后与许多因素相关,如肿瘤侵犯范围、肿瘤的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具体存活时间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而定。
能否治愈良性乳腺肿瘤一般可治愈,恶性乳腺疾病早期通过治疗手段,可以达到临床治愈。
能活多久良性乳腺肿瘤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乳腺癌患者目前5年生存率达到83.2%。
复诊良性乳腺肿瘤一般无需复诊,定期自我触诊;恶性肿瘤术后半年每月复诊一次,之后三个月复诊一次,两年后半年复诊一次。
饮食乳腺肿瘤患者的饮食以预防疾病再次复发为目的,合理、均衡地分配各种营养物质,合理控制总热量,可以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
饮食调理多食用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鱼、瘦肉、蛋类、坚果和豆类等。
多食蔬菜水果,可以补充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生物活性植物素及膳食纤维。
术后1~2天应该给予低蛋白、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汤类等。
少吃富含精制谷物、加工肉、甜点、高脂奶类制品和油炸食品。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忌食霉变、腌制食品;忌烟、酒、咖啡。
护理乳腺肿瘤患者护理应促进患者身体术后痊愈,避免感染,乳腺癌患者应养成良好的服药习惯,按时运动,保持轻松乐观的心态。
日常护理 了解治疗药物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医嘱正确服用。对肥胖的乳腺癌患者有重要作用,同时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对于乳腺肿瘤术后患者,伤口处应保持清洁,按时消毒换药,避免感染。
保持心情愉悦,避免不良情绪刺激。
病情监测良性乳腺肿瘤定期自我触诊,如发现肿块需要及时就医。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定期复诊,通过影像学检查明确有无转移。
心理护理在生活中多关心患者的感受,了解其内心想法,乳腺癌患者通常会有恐慌、抑郁、轻生心理,及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患者说出其不适感以对症治疗。
预防乳腺肿瘤目前病因尚未明确,故无针对性预防措施。如果患者对于可能致病的因素应尽量避免或杜绝,并定期进行乳腺检查,排除自身有无乳腺疾病,可以减少患病几率。
早期筛查女性应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尤其是有高危因素者,如乳腺癌家族史人群、长期服用雌激素人群、身材肥胖者,定期进行乳腺彩超、乳腺钼靶等检查,利于早期发现乳腺肿瘤。
预防措施避免长期服用雌激素类药物。
乳腺癌家族史人群定期进行乳腺检查。
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清淡饮食,按时运动,避免肥胖。
参考文献
[1]吴肇汉,秦新裕,丁强.实用外科学:上册.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1068-1096.
[2]赵玉沛.中华医学百科全书:普通外科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7:813-849.
[3]赵玉沛,陈孝平.外科学:上册.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752-767.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