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足
扁平足由于距骨内倾、跟骨外翻、足弓塌陷,从而使下肢负重线(股骨头中点、髌骨中点及第1、2趾间趾蹼成一直线)内移而不通过第1、2趾蹼,有足外翻畸形并产生临床症状者才称为扁平足。轻症患者长距离行走能力降低,严重病人常表现为步态异常、足踝疼痛、肿胀等。如因患足的过度外翻及内旋,造成膝关节代偿性外翻及髋关节代偿性外旋等,继而可能引发膝、髋、下背等部位的疼痛和关节炎等。
就诊科室: 骨科、足踝外科 是否医保: 部分医保 英文名称: flatfoot 疾病别称: 平底足、平足症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具有相关性 并发疾病: 肌腱炎、足底筋膜炎 治疗周期: 无固定治疗周期 临床症状: 步态异常、足踝疼痛、肿胀 好发人群: 有先天性因素患者、长期站立或负重人群、足部患有骨病人群 常用药物: 尼美舒利、阿司匹林 常用检查: 足部X线检查、足部CT检查 疾病分类按照扁平足的发病时间分类
先天性扁平足
常并发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和羊水过少。
后天性扁平足
分为幼儿期扁平足和成人获得性扁平足。
按照软组织病理改变程度分类
柔韧性扁平足
在青少年中比较常见,软组织虽然松弛,但仍保持一定的弹性,负重时足部呈扁平状态,除去承受的重力,足部可立即恢复正常。
僵硬性扁平足
青少年多数由先天性骨骼发育异常所致,手法不易矫正。
扁平足也称平底足,指足部正常的内侧纵弓丧失,一般是足部的骨骼、肌肉异常及遗传因素导致的疾病。
主要病因跗骨联合
两块或者两块以上跗骨之间出现了不该有的连接,对它们之间的活动造成限制,跗骨联合是造成先天性扁平足的主要原因。
遗传因素
若父母有扁平足,其孩子患病的风险性会比其他孩子高。遗传因素在扁平足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一般多为基因遗传。
足部外伤
外伤使足骨出现骨折,破坏足部正常结构,使足侧弓出现异常,可导致扁平足。
慢性劳损
足部长期负荷过重,会使足部软组织及关节出现慢性劳损,引起扁平足。
诱发因素6~10岁的儿童多发生扁平足,因为正常人足弓发育成熟的年龄为此阶段。
体重肥胖者给予脚部的压力过大,也容易发生扁平足。
扁平足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足部疾病,其发病率占人群的7.1%,在成人平足中50岁以上的女性较多。有研究统计扁平足在中国青少年中的发生率高达10%~20%,其实平足的人很常见,而平足症并不常见。另外,无论是哪个季节、地区都会发生扁平足。
好发人群有遗传性因素的患者,比如父母有扁平足的儿童。
长期站立或负重的人群,比如某些工作需要长时间的战立,以及某些重体力劳动的工作。
足部本身患有骨病的患者,容易继发形成扁平足。
扁平足有一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表现,长距离行走后出现足部疼痛,休息后缓减。如果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为步态异常、足踝疼痛、肿胀等症状,可以有先天性的扁平足,也可以因为某些因素而出现后天性扁平足。
典型症状稍久站或行走1~2公里即可引起足部酸痛,足抬起后疼痛减轻或消失,严重者行走时步态蹒跚,行走迟缓,全足着地,不敢提足跟,易疲劳、疼痛,可伴有八字步态。痉挛性平足症病人有腓骨肌疼痛,僵直。
并发症肌腱炎
扁平足会使跟腱压力过大,引起肌腱炎,最常见的病症就是脚跟后面或小腿下部疼痛、酸痛、压痛及生硬。
足底筋膜炎
患者脚底筋膜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受到过大的负荷产生劳损,而又没有及时被治疗,足底筋膜由于长时间的负荷就会产生拉伤,引发炎症而造成,主要表现为足跟或足底靠近足跟处的疼痛。
腰背痛
正常人的体重是通过腰椎和双下肢到达双足的,而扁平足可使这种负重的线路发生变化,让人们的步态变得沉重且缺乏弹性,进而可加重腰椎的负担,使患者出现腰痛。
就医通常没有明显症状的患者不用就诊,如果出现行走或劳累后足部疼痛、不适或者其他表现时,需要前往医院就诊。
就医指征在行走或劳累后明显感觉到足底部疼痛、不适,及时前往医院检查。
行走时出现步态异常,并且足踝、小腿也有疼痛,脚部皮肤发红也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
扁平足患者一般去骨科、足踝外科就诊。
扁平足症状是刚出现的还是一直就有?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足部疼痛、步态异常、肿胀等)
家里人(父母)是否有扁平足的病史?
最近工作是不是长期劳累或者过度负重?
足部是否本身就有其他类型的骨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足底筋膜炎等)
X线检查
足的侧位片能够非常良好的显示足弓结构,测量足弓的角度可以明确诊断,正常的足弓角度在150°~175°之间。
CT检查
三维CT能从多角度提供足弓成角,可以帮助明确诊断,对于X线显影存在疑虑的患者利用CT检查能够帮助明确诊断。
磁共振及超声检查
猜测扁平足是由软组织、肌腱损伤导致的,可以做磁共振及超声检查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
在足底涂抹一些染料,患者直立于铺在地面的白纸上,如果脚印没有发现明显的足内侧的足弓的话,提示有扁平足。
诊断标准扁平足常见症状如步态异常、足底疼痛、局部皮肤发红等,若患者出现这些症状怀疑是扁平足。
扁平足患者站立时医生目测足弓内侧没有凹陷,没有空白区说明扁平足严重程度较高。
X线和CT检查显示患者的足弓角度小于正常值,可以较明确的诊断为扁平足。
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足底疼痛、不适鉴别。
跗骨窦综合征
表现为踝关节或者足背外侧疼痛,多发生在足部崴伤后,扁平足为足底疼痛、局部皮肤发红等,足弓内侧没有凹陷,通过此点可以鉴别。
足底筋膜炎
足底靠近足跟处疼痛,有明显的压痛点,足部外观正常。X线检查可发现位于足跟处的骨赘,扁平足则没有,通过此点可以鉴别。
治疗扁平足患者症状不严重时可以通过按摩、锻炼的方法来缓解症状,如果症状不能缓解,甚至进一步加重,需要立即穿矫正鞋子矫正,也可以通过手术矫正或者放置矫形器治疗,平时可以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镇痛治疗。
对轻型病例,可采用非手术疗法,在活动时纠正足平衡,进行足部训练,加强胫骨前肌和胫骨后肌的肌力,矫正足外翻。
在行走时,应穿足底和足跟内侧加高3~6mm的矫形鞋或使用各种矫形鞋垫,鞋后跟应宽,鞋底内侧应平直,鞋腰部应窄,并经常练习用足趾行走,作屈趾活动,或以足趾拾物等动作。
在婴幼儿期应尽早手法矫正,先将前足跖屈、内翻,然后取屈膝位石膏固定病足在内翻位,直至畸形矫正。
痉挛性平足症应及时在全麻下用手法按摩,再把患足置于内翻、内收位,用石膏固定4~6周。拆石膏行理疗、热敷,穿矫形鞋或用平足症鞋垫。
药物治疗扁平足无法通过药物治疗,仅可遵照医嘱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达到镇痛的作用,如尼美舒利、阿司匹林等。
手术治疗骨性手术
根骨内侧截位移骨术能可靠的纠正扁平足,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
软组织转移修复术
胫后肌腱功能障碍是引起成人扁平足常见原因之一,可以采用趾长屈肌腱转位、胫前肌转位等方法治疗。
距下关节制动术
主要用于青少年柔韧性扁平足,青少年的治疗目标应该考虑是否有利于足部的生长、发育。
扁平足患者经过积极的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一般预后比较好。
能否治愈一般情况下扁平足是可以治愈的,可能性较大。
能活多久经过积极、有效的各种治疗措施,扁平足一般不会对生命产生影响。
复诊扁平足复诊并没有严格的规定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以及医生的医嘱定期进行复查。
饮食 饮食调理扁平足与饮食无较大关系,患者合理膳食、均衡饮食,控制体重即可。
护理保守治疗的扁平足患者,其护理以缓解不适症状为主,手术治疗的患者,多需注意术后护理,以促进病情尽快恢复。
日常护理非手术患者的护理
避免体重过重,使足踝部承受过大的压力。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在运动或行走后适时休息。
选择带有较硬且稳定的鞋帮及有良好足弓支撑的鞋子。
术后患者的护理
术后2周扶拐下地行走,活动时应做好防跌倒护理。
患者应穿着合适衣裤,健足穿着防滑鞋。
离床活动时需有人陪护,湿性拖地后避免不必要的走动。
在行走时如出现头晕、下肢无力、步态不稳等情况,应立即卧床休息。
特殊注意事项术后刚拆除支具时可能出现红、肿、痛的情况,为正常反应,反复训练后症状可逐渐减轻或消失。
预防扁平足可以由先天因素造成,也可由后天因素造成,一般先天性的无法预防,而后天性的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尽量穿宽松、舒适的鞋子等方法来预防扁平足的发生。
早期筛查扁平足筛查的年龄及频率
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扁平足,小儿以先天性扁平足较为多见,无论年龄大小,出现明显的症状时都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
扁平足筛查的方法
大多数可以采取目测法、足印法、X线检查、CT检查等,通常情况下可以明确诊断。
穿鞋的时候尽量选择宽松、较软的鞋,可以用足弓垫垫足弓,对于预防扁平足效果较好。
及时纠正能够导致扁平足的其他原因,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炎、足底筋膜炎等。
足部疼痛的时候要进行适当的休息,而减少活动,也可以通过加强足部的肌肉锻炼起到预防作用。
如果有体重超重或者长时间站立、负重等情况,应该积极减重并且适量的进行工作,以减轻对足弓造成的负担。
参考文献
[1]潘少川主编.先天性下肢畸形.先天性扁平足.实用小儿骨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吴肇汉,秦新裕,丁强主编.足部疾病足部先天性畸形.实用外科学(全2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3]张海洋.扁平足也会引起腰痛[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1,(11):34-35.
[4]沈英飞, 余秋红, 陈晓霞,等. 成人先天性疼痛性平足症的围手术期护理[J]. 护理与康复, 2014, 13(010):966-967.
[5]陈孝正,汪建平,赵继宗.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604-606.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