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
耳聋为听觉传导通路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导致不同程度听力损害的总称,病因可能与耳部疾病、药物、环境等有关。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害,部分类型的耳聋可恢复,部分耳聋听力损失为永久性。
就诊科室: 耳鼻喉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hearing loss 疾病别称: 听力损失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是 并发疾病: 无 治疗周期: 长期治疗 临床症状: 听力下降 好发人群: 有神经性耳聋病史者、病毒感染者 常用药物: B族维生素、地巴唑、庆大霉素 常用检查: 音叉测试、纯音测听 疾病分类传导性聋
指外耳道至中耳的“鼓膜-听骨链”系统损害引起的听力下降,也就是外界的声音传入。
感音神经性聋
因声波感受与分析径路内耳、听神经、听中枢病变导致的听力障碍,是指内耳中的耳蜗或听神经至听觉中枢有关的神经传导径路损害,导致听力减退或消失。
混合性聋
中耳、内耳病变同时存在,混合性聋可因一疾病同时影响耳传音与感音系统,也可因多种疾病分别造成两个系统发生问题。
功能性聋
多在遭受剧烈精神刺激后突然发生,且多为双耳全聋或重度聋。患者一般都有精神性疾病史及明显的精神错乱症状,兼有癔症特质表现,呈现表情呆板、淡漠寡言、过度注视、四肢震颤等。
伪聋
听觉系统并无障碍而表现为无声音反应。有心因性的,受强烈精神刺激而一时什么也听不见;有物理刺激性的,长时间在强噪音环境中停留,走出该环境之后,一段时间内可能听不到声音。也还有装聋者,此乃特殊事例,可以通过适当实验鉴别出来。
病因不同类型的耳聋,其病因也不相同,可能与耳部疾病、药物、环境等有关。
主要病因传导性聋
炎症: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粘连性中耳炎,大疱性鼓膜炎,急性乳突炎以及外耳道炎症、疖肿使外耳道狭窄甚至闭塞影响鼓膜运动者。
外伤:颞骨骨折累及中耳、鼓膜外伤、听骨链中断等。
异物或其他机械性阻塞:外耳道 异物、耵聍栓塞、肿瘤、胆脂瘤等。
畸形: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听骨链畸形、鼓膜缺失、前庭窗和(或)蜗窗发育不全。
感音神经性聋
由于耳蜗毛细胞、听神经。听觉传导路径或各级神经元受损害,致声音的感受与神经冲动传递障碍以及皮层功能缺如者。病变在内耳或内耳相连的神经、大脑,常见的有突发性聋、老年性聋、噪音性聋、药物中毒性聋等。
混合性聋
有可能是外耳、中耳和内耳同时发生了病变。
功能性聋
属非器质性聋,多因机体受到重大的精神刨伤或因长期焦虑、抑郁引起。突然发生单耳和双耳听觉抑制,无耳鸣及眩晕,讲话声调不变,反复检查听阈值变化较大,无重振现象,镫骨肌反射和电反应测听正常。
伪聋
精神受到强烈刺激或长时间在强噪音环境中停留,一段时间内可能听不到声音。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患者装聋。
诱发因素病毒感染与自身免疫异常,感染可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激发自身免疫反应而损伤内耳组织。
精神刺激、创伤、生气、熬夜、劳累、过敏等诱发耳聋。
如果身体其他疾病影响耳部供血,也会导致耳聋,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
如果长期处于噪音较大的环境,可能会诱发耳朵内部受损。
年龄增长过程中,耳部组织结构也会受到损耗,造成听力减退甚至丧失。
流行病学目前尚未查到权威性的较全面的发病率统计学资料,听力丧失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约1/1000~1/800的新生儿在出生时有严重和极度的听力丧失,另有2~3倍于此的新生儿有程度略低的听力丧失。随着环境噪声的加剧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目前全世界听力损失的人数正不断增加。据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听力研究学会估计,到2005年全球听力损失程度在25分贝以上的总人数将超过5.6亿,而中国听力障碍的患者约有1.2亿多。
好发人群该病好发于熬夜、抵抗力差,合并有鼻炎、鼻窦炎患者,长期过量饮酒者、直系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有神经性耳聋病史者、病毒感染者。
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听力损害,剩余听力程度跟病情程度有关。
典型症状复聪现象
听力损失的程度因为刺激的声强增加而减轻或消失;强声耐量降低,患者在未达到正常人的强声耐量(105~110dB)时就感到耳部疼痛。
复听
对于同一种音调病人感到听到的声音不一致,一高一低。
病理性听觉适应
在持续性的声音刺激时,听阈显著增高。
脑干性中枢性耳聋
累及耳蜗神经核产生一侧性的耳聋,程度轻;如果累及一侧耳蜗神经核与对侧的交叉纤维则产生双侧性耳聋,以部分性感音性耳聋多见,常见于脑桥、延髓病变。
皮质性耳聋
皮质性耳聋对于声音的辨距、性质难以辨别,有时虽然一般听觉不受损害但对于语言的审美能力降低。
就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控制、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及其重要,对于有疑似耳聋临床表现的患者更应该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
就医指征如果出现早期耳聋症状,如交流打岔、听得见却听不清、看电视音量大、对周围人的打招呼无反应等,或突然出现眩晕、耳鸣或已有耳鸣加重均提示可能岀现听力减退,需要就医检查听力状况。
对新生儿而言,应尽量按照规定时间完善相关听力筛查;若未完成,要注意观察幼儿是否出现难以吵酲、语言发育明显迟缓等表现。
就诊科室患者一般就诊于耳鼻喉科。
如果是小孩进行听力检测,一般去小儿保健科。
如果患者存在其他疾病,可能需要去其他合适对基础病进行诊治。
医生询问病情什么时候听力下降,突然还是渐进性?
有没有诱因?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影响大小?
是否有以下症状?(是否有耳朵流脓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一般检查
检查耳廓、外耳道及鼓膜等,通过一般检查,确定患者耳部的大致情况。
实验室检查
主要包括血常规、血生化等常规检查,必要时可进行病原学检查,如因感染导致耳聋,需进行此项检查。
纯音测听
用于判断患者听损程度和类型,对疾病的诊断有辅助作用。
音叉测试
主要用于鉴别耳聋的性质(传导性耳聋或感音性耳聋)。
眼震电图
患者伴有眩晕症状时,通过观察眼震情况,判断内耳前庭的功能状态,进行此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耳聋性质。
影像学检查
CT显示骨质结构非常清晰,可以观察患者的中耳结构有无畸形。此外,有时也会应用颅脑MRI协助排除肿瘤。
眼震电图
在眼球运动时,测试眼球电场变化,经放大后描记出来即为眼震电图。用于对周耳部前庭病变的诊断。
诊断标准患者出现听力下降,听力检查500Hz、1000Hz、2000Hz、4000Hz,平均听阈超过25分贝可以确诊听力损失。
耳聋分级标准
轻度聋
听低声谈话感到困难,26~40dBHL。
中度聋
听近距离谈话困难,41~60dBHL。
重度耳聋
耳旁大声呼喊,61~80dBHL。
极度聋
听不到耳旁大声,大于80dBHL。
鉴别诊断 治疗治疗原则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恢复或部分恢复已丧失的听力,尽量保存并利用残余听力,适时进行听觉语言训练,适当应用助听器或人工听觉。
治疗周期 本病需长期治疗。 急症治疗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感觉神经性耳聋,简称为暴聋或突聋,患者通常在数分钟、数小时或三天内患者听力下降至最低点,可同时伴有耳鸣或眩晕。可给予患者一下治疗:
全身药物治疗,如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神经营养药、扩血管药等口服、注射药。
局部药物治疗,如滴耳剂、滴鼻剂、耳内注射药物等。
部分疾病可采用手术治疗,如中耳炎手术、人工耳蜗手术等。
氧疗,如吸氧、高压氧舱。
物理疗法,如微波、超短波等。
佩戴助听器。一般医生会根据病情采取综合治疗。
药物治疗目前缺乏肯定疗效的药物。应根据临床适当给予B族维生素、血管扩张药(烟酸、地巴唑、钙离子通道阻滞药等)治疗。
由于药物中毒导致的耳聋,应立即停药。尽量避免鞘内、脑室、脑池内注射庆大霉素、链霉素等药物。
手术治疗脑桥小脑角肿瘤导致的耳聋,应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对于中耳炎并发迷路炎的患者应用抗生素、外科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通窍耳聋丸
通窍耳聋丸有清肝, 通窍,泻下作用。多用于肝经有热引起的耳聋,耳鸣,耳底肿痛,头目眩晕,眼睛红,口发苦,大便秘结等。常以耳聋耳鸣,大便秘结为服用本药的指征。
大补阴丸
大补阴丸有滋肾阴,降虚火作用。常用于阴虚火旺引起的耳鸣耳聋,一阵一阵地发烧,夜间出汗,咳嗽咳血等。只要有耳鸣耳聋,一阵一阵地发烧, 盗汗,就可.服用本药。
其他治疗运动治疗
久坐时应每隔30分钟活动身体一次,建议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提高抵抗力,有利于疾病恢复。
佩戴助听器
助听器是一种帮助聋人听取声音的扩音装置。传导性聋者气导助听器、骨导助听器均可用。外耳道狭窄或长期有炎症者,宜用骨导助听器,感音神经性聋伴有重振者需采用具备自动增益控制的助听器。初用助听器者要经调试和适应过程,否则难获得满意效果。
人工耳蜗置入
人工耳蜗置入又称电子耳蜗,是当前帮助极重度聋人获得听力、 获得或保持言语功能的良好工具。适用于先天性或后天原因导致的极重度耳聋,且佩戴助听器无效者。置入后需配合言语训练,可恢复部分听力和言语功能。
听觉和言语训练
听觉训练是借助助听器利用听障的残余听力或置人人工耳蜗后获得听力,通过长期有计划的声响刺激,逐步培养其聆听习惯,提高听觉察觉、听觉注意、听觉定位及识别.记忆等方面能力。
预后耳聋患者治疗早发现、早治疗,促进听力恢复为目的,提高生活质量,传导性耳聋手术治疗可以治愈,神经性耳聋,预后因人而异,越早治疗干预,疗效越好。
能否治愈传导性耳聋可以恢复,部分突发性神经性耳聋早期可以恢复,绝大部分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为永久性,无有效药物治疗。
能活多久若无颅内并发症,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手术患者,至少每3个月复查一次;达到治疗目标,神经性耳聋控制稳定后,可6个月复查一次。
饮食 饮食调理该疾病与饮食相关性不大,建议患者均衡营养即可。
宜吃
花生 甜食 番茄 桂皮 胡萝卜 花生 鸡蛋 芥末 韭菜 查看更多>少吃
肥肉 咖啡 浓茶 酸菜 咸肉 油饼慎吃
辣椒 护理耳聋患者日常注意用耳卫生,防备噪音,保持听力,逐渐配戴和维护助听设备。
日常护理避免过度劳累,预防感染,尽早治疗,早发现,早干预。平时注意耳道保护,避免频繁掏耳朵,洗头、洗澡时避免耳朵进水,预防感冒、受凉,有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相关疾病,尽早治疗,建议在医师指导下开展运动,循序渐进,并长期坚持。
病情监测观察听力,有下降,尽早治疗。传导性耳聋患者建议一年复查一次纯音测听、耳内窥镜检查,神经耳聋患者建议半年复查纯音测听一次,中间出现听力突然下降,及时就诊。
特殊注意事项出现耳部流脓,耳部感染症状,尽早、足量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神经性耳聋患者听力突然下降,需立刻急诊就医,完善检查,营养神经支持对症治疗。
预防目前还没有特异而有效的预防方法,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降低疾病发生机率,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
早期筛查出生后进行听力筛查,必要时聋病基因检测。
预防措施锻炼身体,作息规律,劳逸结合,预防感冒。
健康饮食,营养均衡。
注意调节心理健康。
避免嗓音环境,避免长时间使用耳机。
不随便挖耳。
尽量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若有耳聋病史,就诊开药时应向医生说明。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鼻炎、糖尿病、高血压等。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 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疾病分册[M].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孔维佳主编.耳鼻喉科学[M].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36-44.
[3]刘世昌编著,家庭常用中成药[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01,151.
[4]吴博亚主编,五官科学[M]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07,129.
[5]李娜主编,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本科规划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 临床医学专业,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04,219-222.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