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胃炎

概述

小儿胃炎是指由各种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有害因子引起的胃黏膜或胃壁炎性改变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有食欲不振、腹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呕血、黑便、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小儿胃炎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其治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小儿胃炎

就诊科室: 儿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Children gastritis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急性穿孔 治疗周期: 短期或长期间歇性治疗 临床症状: 腹痛、恶心、呕吐 好发人群: 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的儿童、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的儿童、有不良饮食习惯的儿童、长期精神紧张的儿童 常用药物: 西咪替丁、多潘立酮 常用检查: 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 疾病分类

急性胃炎

多急性起病,呕吐严重者可引起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失血量多者可出现休克表现,有细菌感染者常伴有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

慢性胃炎

反复腹痛是小儿就诊的常见原因,年长儿多可指出上腹痛,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多指脐周不适。

病因

急性胃炎是物理、化学、生物性有害因子等作用于胃黏膜引起的急性炎症。慢性胃炎是有害因子长期反复作用于胃黏膜,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病变,两者的病因有所不同。

主要病因

急性胃炎

多为继发性,可由严重感染、休克、缺血、缺氧、颅内损伤、严重烧伤、呼吸衰竭和其它危重疾病所致的应激反应引起。误服毒性物质和腐蚀剂,摄入由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服用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食物过敏、胃内异物等各种因素所致的变态反应等,均能引起胃黏膜的急性炎症。

慢性胃炎

有害因子长期反复作用于胃黏膜引起损伤的结果,小儿慢性胃炎中以浅表性胃炎最常见,约占90%~95%,萎缩性胃炎极少。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感染

幽门螺杆菌所致的胃内感染是胃炎的主要病因,在活动性、重度胃炎中Hp检出率很高,慢性胃炎亦有家族聚集倾向也表明了Hp在家族成员间的传播。

胆汁反流

各种原因引起胃肠道动力异常,胃窦内容物滞留或十二指肠胃反流,反流的胆盐刺激减低了胃黏膜对离子通透的屏障功能,使得胃液中氢离子得以反弥散进入胃黏膜引起炎症。

长期服用刺激性食物和药物

如粗糙、过硬、过冷、过热、辛辣的食品,经常暴饮、暴食、饮浓茶、咖啡,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及类固醇激素类药物。

全身慢性疾病影响

如慢性肾炎、尿毒症、重症糖尿病、肝胆系统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诱发因素

近期有急性严重感染、中毒、创伤。

误服强酸、强碱及其他腐蚀剂或毒性物质等。

不良的饮食习惯,经常浓茶等刺激性调味品,有无食用粗糙、难以消化的食物。

持续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可使消化道激素分泌异常。

对牛奶或其他奶制品过敏等。

流行病学

小儿胃炎在我国呈逐步增多的趋势,是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多发病。

好发人群

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的儿童。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药物的儿童。

有不良饮食习惯的儿童。

长期精神紧张的儿童。

症状

小儿胃炎以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主要特征,有些患儿还常有呕血、黑便、脱水等症状。而且胃炎类型不同,其表现也有差异。

典型症状

急性胃炎

多急性起病,大都有比较明显的致病因素。常有上腹疼痛、恶心、嗳气、呕吐和食欲减退等,其临床表现常轻重不等。由药物和应激因素引起的胃炎,常仅表现为呕血和黑便,一般为少量,呈间歇性,可自止,但也可发生大出血。可伴有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细菌感染者伴全身中毒症状或伴急性肠炎。

慢性胃炎

小儿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且年龄越小,症状愈不典型。绝大多数表现为反复发作上腹部或脐周疼痛,部分患儿部位不固定,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轻者为间歇性隐痛或钝痛,严重者为剧烈绞痛,往往伴有呕吐。其他症状包括进食后上腹饱胀、恶心、厌食伴反酸、暖气等,呕血、黑便少见。常因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引起症状或使症状加重。出血也是其症状之一,尤其合并糜烂,可以反复小量出血,亦可为大出血。小婴儿还可表现为慢性腹泻和营养不良。检查时上腹部可有压痛,亦可无明显体征,少数患儿有消瘦、贫血。

并发症

休克

患儿出现呕吐,导致胃内容物大量排出,可能会出现脱水,甚至休克的症状。

贫血

小儿慢性胃炎导致胃黏膜出血,从而引发贫血。

就医

小儿胃炎如没有及时干预治疗,往往会影响孩子的饮食,甚至导致儿童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所以当孩子有胃炎症状以后,要及时就医诊治。

就医指征

小儿突发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等症状,应考虑急性胃炎发作可能,需要及时就医。

小儿长期上腹部不适,伴恶心、食欲减退、反酸、消瘦等症状,应考虑慢性胃炎可能,也应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小儿胃炎一般优先选择儿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因为什么来就诊?

呕吐、腹痛发生的时间?

喜欢什么饮食?

有没有呕血、黑便等症状?

是否经过治疗?

近期是否服用过什么药物?

需要做的检查

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为最有价值、安全、可靠的诊断手段。可直接观察胃黏膜病变及其程度,可见黏膜广泛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有时可见黏膜表面的黏液斑或反流的胆汁。Hp感染胃炎时,还可见到胃黏膜微小结节形成(又称胃窦小结节或淋巴细胞样小结节增生),同时可取病变部位组织进行幽门螺杆菌和病理学检查。

幽门螺杆菌相关的几种检查

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与培养

Hp培养需在微氧环境下用特殊培养基进行,3~5天可出结果,是最准确的诊断方法。

尿素酶试验

尿素酶试剂中含有尿素和酚红,Hp产生的酶可分解其中的尿素产生氨,后者使试剂中的pH值上升,从而使酚红由棕黄色变成红色。将活检胃黏膜放入上述试剂(滤纸片)中,如胃黏膜含有Hp则试剂变为红色,此法快速、简单,特异性和敏感性可达90%以上。

血清学检测抗Hp抗体

但是IgM抗体可在清除了Hp几个月后仍保持阳性,限制了其诊断意义。

核素标记尿素呼吸试验

让患儿口服一定量同位素13C标记的尿素,如果患儿消化道内含有Hp,则Hp产生的尿素酶可将尿素分解产生CO2,由肺呼出。通过测定呼出气体中13C含量即可判断胃内Hp感染程度,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达90%以上。

诊断标准

小儿胃炎根据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可以确诊,具体诊断依据如下:

症状

反复发作、无规律的腹痛、厌食、恶心、呕吐、腹胀、反酸、嗳气等症状,胃黏膜糜烂出血者可有呕血、黑便。

体征

部分患儿有腹上区或脐周轻压痛。

辅助检查

胃镜检查可见黏膜广泛充血、水肿、糜烂、出血,有时可见黏膜表面的黏液斑或反流的胆汁,幽门螺杆菌相关的几种检查结果阳性。

鉴别诊断

肠蛔虫症

常有不固定腹痛、偏食、异食癖、恶心、呕吐等消化功能紊乱症状,有时出现全身过敏症状,驱虫治疗有效等可协助诊断,有吐、排虫史,粪便查找虫卵可以确诊,小儿胃炎粪便检查中无法检出虫卵。

肠痉挛

婴儿多见,可出现反复发作的阵发性腹痛,腹部无异常体征,排气、排便后可缓解。而小儿胃炎症状为反复发作、无规律性的腹痛,疼痛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排气、排便后也无缓解。

治疗

小儿胃炎的治疗原则是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服用一切刺激性食物和药物,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并进行药物干预治疗。

治疗周期 小儿急性胃炎需短期治疗,慢性胃炎需要长期间歇性治疗。 一般治疗

去除诱发因素

胃炎治疗应首先去除原发因素。如果由药物引起,尽快停用相关药物;针对感染因素,行抗感染治疗;如吞食圭物或腐蚀性物质,应进行洗胃等。

对症支持治疗

若患儿严重呕吐,并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休克等症状,尽快行输液等支持治疗;若合并严重出血,给予输血治疗。

药物治疗

西咪替丁

可直接抑制组织胺、阻滞乙酰胆碱分泌,达到抑酸和加速溃疡愈合的目的,常见的有腹泻、恶心、呕吐、腹胀、便秘、口苦、口干、血清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等不良反应。

多潘立酮

应用这种药物起到增加胃动力,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药物过量可能会导致神经方面的副作用。

抗生素

如克拉霉素、替硝唑药物等。克拉霉素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以及吸收性,对小儿胃炎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克拉霉素在患者体内的抗HP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稳定患者的病情,还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替硝唑是一种硝基咪唑类药物,其耐受性较强,能够有效的抑制氧化酶,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不良反应较小,。通过采用替硝唑治疗小儿胃炎患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手术治疗

如果小儿胃炎导致大量的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的情况,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预后

小儿胃炎需要早期合理的治疗,通常情况下大多数患儿的胃炎可以得到治愈,预后一般较好。

能否治愈

小儿胃炎经过积极规范治疗可治愈。

能活多久

小儿胃炎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饮食

小儿胃炎的饮食调理主要是采用定时、定量,避免服用刺激性食品和对胃黏膜有损害的药物为指导原则,保证患者的营养需求。

饮食调理

饮食定时、定量,平时应该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多食用鸡蛋、鸡肉、鱼肉等易消化、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避免食用刺激性、对胃黏膜有损害的食物和药物,如辣椒、麻椒、大蒜、冰淇淋等,避免饮用碳酸饮料。

宜吃
南瓜粥 枸杞 苹果 香蕉 草莓 猪肚 草鱼 小白菜
少吃
羊肉 鸡蛋 橘子 地瓜 葵花籽 海鲜 大蒜 虾 豆腐
慎吃
可乐 辣椒 米醋 护理

小儿胃炎的护理以促进患者消化功能好转为主,要注意患儿的饮食和口腔卫生,避免腹部受凉,以预防胃炎反复发作。

日常护理

家长要帮助患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饭后注意洗手。

天气变冷时要注意为孩子添加衣物,防止腹部受凉。

缓解孩子不良情绪,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紧张。

预防

由于小儿胃炎很大一部分和饮食、陈旧观念等密切相关,所以饮食恰当以及摒弃不良的陈旧观念对于预防胃炎尤为重要。

预防措施

家长摒弃“越胖越健康”的陈旧观念,让儿童做到饮食有节,切记暴饮暴食。

家长患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并且推荐分餐制,以预防交叉感染。

早期去除各种诱发或加重胃炎的原因,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疲劳,减少压力,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加强锻炼。

改善不良饮食习惯,定时定量,少食辛辣刺激的食品,注意营养搭配。

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受凉。

积极治疗口腔、鼻咽部慢性感染灶,少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

大人不可口对口喂哺小孩,要坚持口腔清洁卫生,勤刷牙,清除藏在牙垢中的幽门螺杆菌。

参考文献

[1]江载芳,申昆玲,沈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408-1412.

[2]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696.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