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脂腺囊肿

概述

皮脂腺囊肿是一种因皮脂腺导管阻塞后,腺体内因皮脂聚积而形成囊肿的皮肤良性肿瘤疾病,尤其好发于发育旺盛的青年人。常并发感染,造成囊肿破裂而暂时消退,但会形成瘢痕,并且易于复发。

皮脂腺囊肿

就诊科室: 皮肤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sebaceous cyst 疾病别称: 粉瘤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皮肤真菌性感染、脓毒血症 治疗周期: 手术切除恢复需5~7天 临床症状: 皮下有异物、疼痛、泛红 好发人群: 年轻人 常用药物: 青霉素、硫酸头孢匹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 常用检查: 超声检查、组织病理检查 病因

皮脂腺囊肿是由于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上皮中的皮脂腺分泌物越来越多,直到内容物逐渐膨胀,导致囊肿的形成,由环境因素和一些相关病变参与而发病。

主要病因

环境因素

如细菌感染,灰尘堵塞导致皮脂腺排泄管阻塞形成囊肿。

皮脂腺病变

皮脂腺内皮脂分泌过量或代谢产物积聚过量而排出受阻,从而阻塞皮脂腺导管出口,最终形成皮脂腺囊肿。

诱发因素

不良生活习惯

如果经常性熬夜、作息不规律以及工作压力过大等情况,均会诱发皮脂腺囊肿的发生。

不良饮食习惯

如果经常性出现暴饮暴食、吃饭不规律等现象,容易导致身体代谢紊乱,从而出现内分泌失调,这样的情况极易诱发皮脂腺囊肿的出现。

不注意皮肤卫生

夏天酷热季节若运动出汗过多,而未及时清洗,就会阻塞皮脂腺导管,诱发皮脂腺囊肿。

流行病学

皮脂腺囊肿是一种多发生于头皮和颜面部的常见良性肿瘤,很多人都曾患过该种疾病,尤其多见于发育旺盛的青年人。

好发人群

皮脂腺囊肿主要好发于青壮年。

症状

皮脂腺囊肿主要由于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所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其特点为缓慢增长的良性病变,囊内有白色豆渣样分泌物,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多见,好发于头面、颈项和胸背部。

典型症状

皮下存在异物,并且增长缓慢、大小不等、中等硬度、有弹性、可以移动、表面光滑。

当囊肿发生部位在手指的骨内表皮,可能会导致患者表现出肿胀、泛红、疼痛及触痛等症状。

其他症状

皮脂腺囊肿如继发感染时可有疼痛、触痛、化脓等症状。

并发症

皮脂腺囊肿可并发各种感染,疖、痈等皮肤化脓性感染可反复发生,有时可引起脓毒血症,皮肤真菌感染如足癣、体癣也常见。

就医

皮脂腺囊肿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以及防止癌变极其重要,对于有疑似皮脂腺囊肿临床表现的患者,应该及时就诊以明确诊断。

就医指征

定期体检非常有必要,一旦体检中出现异常皮肤新生物,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发现异常新生物,呈蓝黑色,形如针头粉刺,挤压可出豆腐渣或面泥样内容物,高度怀疑皮脂腺囊肿时,应及时就医。

已经确诊皮脂腺囊肿的患者,若出现发热,囊肿所在部位红、肿、热、痛,有脓性分泌物,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当患者表现出皮下存在异物,并且在皮损后出现大量分泌物出现,优先考虑去皮肤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什么时候发现的哪种?

囊肿是否出现了增大的现象?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皮肤有囊肿、囊内有白色豆渣样分泌物)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四肢乏力、头晕、发热等症状)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超声检查

必要时可行超声检查了解囊肿性质,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见囊肿位于真皮内,有上皮围绕,囊壁为数层鳞状上皮组成,厚薄不一,壁内面有一层嗜伊红均质角化层,囊内有皮脂及少许角化细胞,可见多数毳毛,囊壁内邻近可见皮脂腺小叶。

实验室检查

全身多发性皮脂腺囊肿者应进行有关代谢和内分泌功能的检查。

CT检查

通过对患处的扫描可以确定患者病变的具体位置、是否存在内容物、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为手术治疗效果提供帮助。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典型皮脂腺囊肿症状,增长缓慢,囊内有白色豆渣样分泌物。

超声检查

可见为内含分泌物的囊肿,囊肿壁超声为高回声区,囊内为暗区。

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可确诊皮脂腺囊肿,也可与癌症相鉴别。

代谢和内分泌检查

排除全身多发性皮脂腺囊肿。

鉴别诊断

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是一种由偏离原位的皮肤细胞原基形成的先天性囊肿,位于皮下,不与皮肤粘连,而与基底部组织粘连甚紧,常长在身体中线附近,好发于眼眶周围、鼻根、枕部及口底等处,属错构瘤,通过临床表现可以鉴别。

表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又称外伤性表皮囊肿,是一种真皮内含有角质的囊肿,多因外伤(尤其刺伤)将表皮植入真皮而形成,肿物表面常有角质增生,好发于手及足踝等易受外伤和压迫的部位,通过临床表现可以鉴别。

皮下脂肪瘤

脂肪瘤呈扁平分叶状,位于皮下,用手指沿肿物两侧相向推挤局部皮肤,可出现橘皮样征,通过临床表现可以鉴别。

治疗

皮脂腺囊肿多采用手术治疗,应当尽量完整地摘除,不残留囊壁,减少复发几率,继发感染时可用药物控制感染。如果患者无任何症状的状态下,也可以不做特殊治疗,定期随访即可。

治疗周期 手术切除恢复需5~7天。 药物治疗

青霉素

其抗菌谱较窄,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使用该品必须先做皮内试验,皮试本身也有一定的危险性,约有25%的过敏性休克死亡的病人死于皮试。

头孢类药物

如硫酸头孢匹罗、头孢曲松钠、头孢噻肟同属头孢类抗生素,与第一、二代相比,其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更强。特别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有些品种对绿脓杆菌或脆弱拟杆菌亦有很好的抗菌作用。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常见荨麻疹、药疹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偶尔发生过敏性休克。

手术治疗

最常用的根治方法为局麻下手术切除,皮脂腺囊肿是体表小肿物,手术简单,在门诊即可进行。应当尽量完整地摘除,不残留囊壁,否则易复发。

由于皮脂腺囊肿多发生于面部,故手术切除时应考虑到美容效果,可采用小切口切除面颈部皮脂腺囊肿,皮肤在无张力下缝合,可避免切开瘢痕生长,以达到美观效果。

术前有感染及手术后为控制炎症,均要适当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已合并感染的皮脂腺囊肿应在感染控制后再进行手术。

对于局部感染不能控制或已经合并脓肿者应切开引流。

物理治疗

CO2激光、电离子微创法被认为是治疗无合并感染的囊肿的好方法,由于其操作简单、切口小、出血少,不用缝合,几乎不留瘢痕,复发率低,尤其适合于颜面部皮脂腺囊肿的治疗。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皮脂腺囊肿多采用外治法,囊肿出现红肿、灼热,可采用金黄膏外敷。感染、化脓后应及时切开,充分引流,并用升丹或七三丹腐蚀囊壁。最后采用生肌散收口,也可采用火针进行治疗。

预后

皮脂腺囊肿手术后可完全治愈,根据不同部位恢复速度不同,疤痕也根据病灶深浅而大小不同。通常预后良好,不会影响生活质量。

能否治愈

皮脂腺囊肿为一种良性肿瘤性疾病,可以治愈。

能活多久

皮脂腺囊肿如果护理得当,治疗及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术后5~7天来医院复诊,若恢复良好可拆线。

饮食

皮脂腺囊肿患者应合理膳食,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饮食以清淡为主,保证营养均衡,避免进食辛辣、油腻食物,多饮水,适当进食新鲜的蔬菜、水果。

饮食调理

尽量少食用油炸、辛辣、坚果类食品。

禁食冷饮、酒水等。

忌甜腻、厚味食物,如糖果、奶油蛋糕、猪油及蛋黄。

饮食方面应该选择新鲜蔬果,如丝瓜、白萝卜、胡萝卜、竹笋等。

护理

皮脂腺囊肿的护理以促进术后伤口尽快愈合为主,还需避免刺激患处,防止继发感染。

日常护理

口服用药

了解各类抗生素的作用、剂量、用法、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遵医嘱正确服用。

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注意日常清洁皮肤,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运动后及时冲洗,养成良好的清洁习惯。

病情监测

术后定期来医院检查,清洁消毒伤口,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果出现感染等现象时,患者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检查和治疗。

预防

皮脂腺囊肿的预防措施以日常护理为主,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关心自身健康,当身体出现异常新生物时及时就医,对预防疾病发生,或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有益处。

预防措施

保持皮肤清洁,使皮脂腺开口通畅,利于分泌物排泄,不要经常用手抓挠皮肤处,尽量要减少使用刺激性化学洗剂、化妆品等刺激皮肤。

面部皮肤瘙痒时不能任意抓挠,以免引起面部皮肤感染,破坏皮脂腺开口,导致皮脂腺分泌物潴留,促使皮脂腺囊肿形成。

参考文献

[1]赵辩.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第2版.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1715-1716.

[2]赵玉沛,陈孝平.外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165-167.

[3]张建中,高兴华.皮肤性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351-352.

[4]眭岩.实用中西医皮肤性病学[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267-268.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720.html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