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田痣
太田痣是一种真皮黑素细胞的错构瘤,常波及面部三叉神经第一、二支区域及同侧巩膜的灰蓝色斑状损害,最常见于眶周、颧部、鼻部、前额和颧骨,半数患者的眼球尤其一侧巩膜有青褐色斑点,结膜也可有色素沉着,是胎记的一种类型。病因未明,可能源于胚胎阶段,多数患者出生后即存在,还有部分患者于出生数年后才开始发病,只有少数患者是外伤后导致发病。目前,太田痣最稳定和理想的治疗是激光治疗方法。
就诊科室: 皮肤科、眼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Nevus of Ota 疾病别称: 眼皮肤黑素细胞增生病、上颚部褐青色痣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眼内压升高、黑色素瘤 治疗周期: 短期治疗 临床症状: 灰蓝色斑状皮损、巩膜变蓝 好发人群: 有家族史者、青少年人 鉴别诊断: 蒙古斑、黄褐斑 常用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眼科检查 疾病分类表浅型
色素细胞位于真皮浅层,临床多呈褐色。
弥散型
色素细胞位于真皮全层,多呈紫青色。
深在型
色素细胞位于真皮深层,多呈青紫色。
病因太田痣病因未明,可能源于胚胎阶段,黑素细胞不能完全从神经脊进入表皮。在不同人群中发生率不同提示基因影响,一般在出生时或出生后出现,到青年时期往往加重,可能和激素相关。
主要病因遗传:可能与遗传有关,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激素:幼年早期和青春期早期是好发的两个高峰,提示激素水平也可能是发病的一个因素。
有研究认为可能是一种与蓝痣类似的错构瘤或痣样损害。
诱发因素日晒
长期强光日晒促使黑色素细胞分泌黑色素增多,诱发疾病发生。
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激素分泌增加,可能诱发疾病。
性激素
怀孕时激素的变化可能是诱因之一,孕激素在太田痣的发生中也起到一定作用。
流行病学太田痣好发于有色人种,亚洲人及黑人较为多见,常发生在亚洲人种,在日本发病率约为0.2%~0.6%,其他较高发的人种包括非洲人、非裔美国人和东印度人,太田痣在白人少见,男女发病比例为1:4.8。太田痣发病第一个高峰为幼儿,50%太田痣在出生时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为青春期。
好发人群有家族史者:本病是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直系亲属,即父母、兄弟姐妹有患病者易好发。
青少年人:幼年早期和青春期早期是好发的两个高峰,可能和激素水平相关。
有色人种多见,白种人较少见。
症状太田痣皮损是成片的淡青、褐青或青黑色斑点,分布在面部的一侧,有时为两侧性,最常见于三叉神经第一及第二支的支配区而发生于前额、颞部、眼眶、鼻翼及颧部等处。半数患者的眼球,尤其一侧巩膜有青褐色斑点,结膜也可有色素沉着,患侧的瞳孔可以较小。偶然伴发蓝痣而有结节或隆起,也有偶然并发恶性黑素瘤。
典型症状灰蓝色斑状皮损
皮损为褐色、青灰、蓝、黑或紫色斑片,偶有结节,多发生于颜面一侧,偶然可见两侧,以及眼周、颧部及颞部、前额。分布限于三叉神经第一、二支区域。
巩膜变蓝
约2/3患者有同侧巩膜受累变蓝,结膜也可有色素沉着,患侧的瞳孔可以较小。
其他症状本病是良性病变,偶然伴发蓝痣而有结节或隆起。
并发症黑色素瘤
该病可能会进展为黑色素瘤,但较为罕见。
眼内压升高
10%太田痣患者眼内压升高,出现眼胀痛、头痛、视物不清等症状。
就医太田痣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有家族史的备孕期妇女,要在孕前进行相关咨询。对于巩膜变蓝的患者应定期眼部检查,预防眼内高压并发症,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就医指征对于直系亲属患有太田痣的妇女,孕前遗传咨询和孕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
发现面部青蓝色斑点,高度怀疑太田痣应及时就医。
已确诊太田痣患者,出现眼胀痛、头痛、视物不清等症状情况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一般患者优先考虑去皮肤科就诊。
如出现眼内高压并发症,如眼胀痛、头痛、视物不清等症状可去眼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面部斑点、巩膜变蓝是近期发现的还是一直存在的?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眼胀痛、头痛、视物不清等)
痣的颜色是否会随季节发生变化?
是否有太田痣家族史?
是否去其他医院进行过治疗?
需要做的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是否出现表皮正常,真皮乳头层和网状层上部可见树突状黑素细胞、嗜黑素细胞,周围包绕纤维鞘。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诊断,并根据组织病理学上真皮黑素细胞的位置对疾病分型。
眼科检查
通过对眼部结构和视力检查,可预防眼内高压的产生或及时发现眼部并发症给予治疗。
诊断标准太田痣的典型症状,如面部及同侧巩膜灰蓝色斑状损害等。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太田痣表现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蒙古斑
蒙古斑出生时即有,随年龄增长消退,不累及眼部和黏膜,病理表现中黑素细胞在真皮中位置较深。太田痣组织病理检查见表皮正常,真皮乳头层和网状层上部可见树突状黑素细胞,以此可以相互鉴别。
黄褐斑
也称肝斑,为面部的黄褐色色素沉着。对称蝶形分布于颊部,多见于女性,血中雌激素水平高是主要原因,其发病与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月经紊乱有关。太田痣多见于青少年人群,发病与血中雌激素水平无关,通过实验室检查可以相互鉴别。
治疗太田痣的治疗一般根据其类型和面积大小决定。目前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激光治疗和手术切除植皮治疗,治疗周期短。
治疗周期 太田痣一般为短期治疗。 药物治疗一般无需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面积大,位置深的太田痣,可选择手术切除植皮治疗,但术后易留疤。
其他治疗激光成功率较高,副作用较小。4~8次治疗后90%~100%患者皮肤色素大幅度减少或清除,不到1%出现瘢痕。
预后对于面积小、表浅的太田痣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均可治愈。面积大、位置深的太田痣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留疤。
能否治愈太田痣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基本能够治愈。
能活多久太田痣一般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治疗后三个月复诊,以后定期持续自我观察。
饮食太田痣患者的护理应合理营养物质分配、合理餐次分配,忌食辛辣、海鲜、烧烤、火锅等刺激性食物,戒烟、忌酒。
饮食调理忌辛辣食品:辛辣食品多食易生燥热,使内脏热毒蕴结,出现皮肤瘙痒等症状,从而使本病症状加重。
忌海鲜发物:鱼、虾、蟹等腥膻之品会助长湿热,食后易出现过敏。
忌烟、酒:烟草中含有尼古丁,酒能助长湿热,均是不利于皮肤的物质,可能引起疾病加重。
宜多食用含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黑色素沉积,对于本病有一定益处。
宜多食用有机蔬菜:现在许多蔬菜、瓜果的生长喷洒激素,食用后可能会对本病不利,有机蔬菜相对来说比较健康。
避免食用含有光敏物质的食物,如小白菜、芥菜、菠菜等。
宜吃
香菜 醋 草鱼 水蜜桃 橘子 西瓜 苦瓜 西红柿 菜花 查看更多>少吃
海鳗 海蟹 洋葱 巧克力 海虾慎吃
辣椒面 麻椒 带鱼 护理太田痣的护理应避免日晒、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刺激性化妆品,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不要过分焦虑,以免加重病情。
日常护理避免过度日晒,防止刺激太田痣生长。
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以免伤害皮肤刺激太田痣生长。
避免皮肤发生外部伤害,如外伤等。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因疾病而长期焦虑、抑郁。
病情监测患者平时应注意自我观察病情变化,如痣的面积大小,颜色等。巩膜变蓝者定期复查眼部,避免眼内高压并发症。
心理护理激光治疗太田痣的周期较长,患者长期受面部斑痣的困扰,心理上会产生迫切希望早日治好,过分期待治疗效果的现象。患者家属在生活中应多关心患者的感受,了解其内心想法,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特殊注意事项太田痣的患者要注意术后一周内创面不可沾水,且局部可能会出现少量的水泡,要等它慢慢结痂,注意不要用手去扣,以免留下疤痕。
预防太田痣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对于直系亲属患有太田痣的妇女,孕前遗传咨询和孕期检查对预防本病十分重要。
早期筛查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在备孕期应做好孕前遗传咨询和孕期检查。
预防措施太田痣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孕前遗传咨询和孕期检查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日晒有可能刺激太田痣生长,平时应避免过度日晒。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美容医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06-207.
[2]赵娟.太田痣激光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探讨[J].医药卫生,2016,4:66.
[3]张学军.皮肤性病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323-324.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