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
牙周炎是在牙龈炎症进一步向深层牙周组织扩展而形成的,其病理变化仍以炎症为主,也可出现牙龈和牙槽骨的萎缩改变。临床表现早期症状不明显,进展至晚期或出现牙齿松动、 咬无力、反复牙周脓肿等,是导致缺牙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因与缘龈炎基本一样,由局部刺激因素引起,其中牙菌斑被认为是缘龈炎及牙周炎最主要病因。它附着于牙面上,紧靠龈沟上皮,其主要产物有酶、内毒素及蛋白质破坏产物。治疗原则是去除局部刺激因素,采用药物治疗和相应手术治疗。
就诊科室: 口腔科、牙周病科 是否医保: 是 英文名称: periodontitis 是否常见: 是 是否遗传: 否 并发疾病: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牙敏感症、根分叉病变 治疗周期: 病情不同治疗周期不同 临床症状: 牙周袋溢脓、牙龈红肿、牙松动、咀嚼无力 好发人群: 35岁以上人群 常用药物: 甲硝唑、阿莫西林、氯己定漱口水 常用检查: 牙周袋探诊、牙松动度检查、X线 疾病分类根据牙周炎的发病情况,临床可分为慢性牙周炎、侵袭性牙周炎、反应全身疾病的牙周炎,具体如下:
慢性牙周炎
根据附着丧失和骨吸收波及的范围,可将慢性牙周炎分为局限型和广泛型。
根据牙周袋深度、结缔组织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牙周炎。
侵袭性牙周炎
侵袭性牙周炎按患牙的分布,分为局限型和广泛型。
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
特征为牙周病变局限于第一恒磨牙或切牙,至少两个恒牙有邻面附着丧失,其中一个为第一磨牙。除第一恒磨牙和切牙外,其他患牙不超过两个。
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
广泛的邻面附着丧失,侵犯第一磨牙和切牙以外的恒牙在3颗以上。
反应全身疾病的牙周炎
反应全身疾病的牙周炎主要有两大类,即血液疾病和某些遗传性疾病,相对较常见的有白血病、Down综合征、糖尿病、艾滋病。
病因牙周炎是人体一种慢性、多因素的感染性疾病,牙菌斑是必不可少的致病因素。除此之外,吸烟、遗传、内分泌、白细胞数目和功能、糖尿病等某些全身疾病,均会对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产生一定促进作用。
主要病因局部因素
牙菌斑
牙周炎最主要的局部病因,主要由黏附于牙齿表面的食物残屑、细菌、细胞间物质、脱落上皮细胞等组成。
牙结石
表面可堆积菌斑,是牙周炎发生发展的重要致病因素,且牙结石不能通过刷牙去除,需通过洁牙术加以清理。
食物嵌塞
食物嵌入牙缝内,可导致局部牙周组织发炎,加重牙周组织已存在的病理变化。食物嵌塞等原因导致的牙周炎除造成典型的骨吸收,还会伴发牙齿的松动、移位,改变牙齿之间的触点,因而食物嵌塞发生率会进一步增加,两者互为因果,不断加剧损害。
全身因素
某些全身系统性疾病
全身因素会降低牙周组织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老年人老年疾病多发,如糖尿病患者容易伴发牙周脓肿,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牙周炎症控制效果也不好。糖尿病与慢性牙周炎严重程度的增加和患病率有关,慢性牙周炎已经公认是糖尿病的第六并发症。
遗传因素
侵袭性牙周炎的病因之一,会增加患者牙周疾病的发病率。遗传因素会对这些全身性疾病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牙周炎全身促进性相关基因可以间接作用于牙周病损的发生发展。单纯的遗传因素不会引起牙周炎,但某些遗传因素可以增加宿主对牙周炎的易感性。
吸烟
吸烟是牙周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且吸烟还会影响牙周创口的愈合。
诱发因素精神压力过大
是牙周炎的诱发因素,长期的精神压力可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有利于疾病发展,影响牙周炎的治疗与预后。
口腔卫生不佳
不注意口腔卫生,食物残渣残留在牙齿表面,易导致牙周或牙体组织发生病变。
流行病学牙周炎是不同地域、种族、性别的人群均可发生的疾病,儿童较为少见,35岁以后患病率明显增加。我国是牙周病的高发国家,80%~90%的成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疾患。
好发人群牙周炎儿童少见,3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明显增高,性别无明显差异。随着年龄增大,牙周组织中的细胞和血管成分减少,牙槽骨和结缔组织内基质形成减少,代谢率下降,修复和愈合能力下降,导致患病率升高。
症状牙周炎的炎症波及深部组织,如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质,可造成组织破坏,早期可出现牙龈红肿,后期出现牙周袋,继而造成牙槽骨吸收,甚至牙松动或丧失。
典型症状慢性牙周炎
菌斑牙石堆积
慢性牙周炎一般都有较明显的菌斑牙石堆积,口腔卫生较差,菌斑滞留而炎症明显。通常侵犯全口多数牙齿,磨牙和下前牙以及牙的邻接面为好发区。患者在刷牙或进食时出血,或口内有异味。
牙周袋形成和附着丧失
牙周袋相应处的牙龈颜色呈鲜红或暗红色,质地松软,牙龈水肿,探诊出血甚至牙周袋溢脓。形成深牙周袋后可出现牙齿松动、咀嚼无力或疼痛、急性牙周脓肿,重度牙周炎可以发生患牙齿松动或移位。牙周袋探诊深度超过3mm,且有附着丧失。
侵袭性牙周炎
局限型
早期患者的菌斑、牙石量很少,牙龈炎症轻微,但有深牙周袋。深袋部位有龈下菌斑结石,袋壁有炎症和探诊后出血,晚期还可发生牙周脓肿。患者常在20岁左右即已需要拔牙或牙自行脱落。早期出现切牙和第一恒磨牙松动,咀嚼无力。切牙呈扇形散开排列,后牙可出现牙齿松动移位、食物嵌塞。
广泛型
病损呈弥漫性,有严重而快速的附着丧失和牙槽骨破坏。在活动期,牙龈有急性炎症,呈鲜红色,易出血,并有牙周袋溢脓现象。
反应全身疾病的牙周炎
Down综合征
几乎所有的患者均有严重的牙周炎,下颌前牙较重,有时可有牙龈退缩、坏死性龈炎,乳牙和恒牙均可受累。
糖尿病
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其牙周组织的炎症较重,牙龈红肿,呈肉芽状增生,易出血和发生牙周脓肿。
艾滋病
牙周组织破坏严重,可反复发生坏死、溃疡性牙龈炎或坏死溃疡性牙周炎。牙龈缘可有线形红斑,可伴有舌侧部位的毛状白斑、口腔多处的白色念珠菌感染、卡波西肉瘤等。
伴随症状牙周脓肿
牙周脓肿一般为急性过程,牙龈发红水肿,表面光亮,可自行破溃排脓和消退。但急性期过后若未及时治疗,或反复急性发作,可成为慢性牙周脓肿。
口臭
呼吸或张口时由口腔发出的令人不愉快的气味。
牙龈退缩
牙龈退缩后,暴露的根面容易发生龋齿。根面上的牙骨质被磨去后,易发生楔状缺损或牙本质敏感,甚至造成牙髓充血和变性。牙间乳头的退缩使邻间隙增大,易造成食物嵌塞和菌斑堆积。
并发症根分叉病变
根分叉病变是牙周炎的并发症,指病变波及多根牙的根分叉区,根分叉病变可能直接暴露于口腔,也可被牙龈遮盖。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牙周炎是细菌感染性疾病,细菌和毒素通过牙周-牙髓之间的互相滲透,可导致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临床可出现逆行性牙髓炎、牙髓变性、钙化,甚至坏死。
牙敏感症
即牙本质敏感,在牙本质暴露部分受到机械的、温度的或甜酸等食物的刺激时,引起的一过性或持续性牙齿异常酸软疼痛的感觉。
就医牙周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故出现牙周不适的时候应积极就医治疗,不可拖延。
就医指征发现牙龈颜色变为鲜红色或暗红色,质地松软,且刷牙或进食时有牙龈出血,需及时到口腔科就诊。
出现牙龈水肿、牙齿松动,且感觉到咀嚼无力或疼痛,需及时到口腔科就诊。
就诊科室一般建议患者到口腔科或牙周病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牙齿不适持续多久了?
刷牙的时候出血吗?
有没有牙松动、牙齿疼痛等症状?
既往有无糖尿病、艾滋病等其他系统性疾病的病史?
是否定期清洁牙齿?
需要做的检查体格检查
视诊
检查牙齿缺失移位以及牙菌斑、牙结石、牙龈肿胀的情况。
探诊
使用钝头带刻度的牙周探针检查牙周袋的位置、深度、类型及内容物等,还可探查多根牙的分叉区,有无深袋及分叉区骨质的破坏。
咬诊
检查咬合关系和咬合功能,若出现异常需帮助调整咬合关系。
牙松动度检查
观察牙冠水平位移的方向和幅度确定牙齿松动的程度。
X线检查
了解牙周骨组织破坏的程度情况。
菌斑指数
可用2%碱性品红溶液涂布于牙面,等待数秒钟后嘱患者漱口,牙面留有菌斑处染色为红色。
诊断标准慢性牙周炎
探诊深度>3mm,附着丧失>1mm。
牙周袋表面牙龈有红肿或探诊后有出血。
X线片显示牙槽骨高度降低。
侵袭性牙周炎
患者多为青春期前后甚至儿童的乳牙或恒牙,但也可发生于成人。
常有家族聚集史。
局限型主要侵犯第一恒磨牙和切牙,广泛型累及大部分牙齿。另外,临床上常以年龄为35岁以下和全口大多数牙的重度牙周破坏,作为诊断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的标准。
无明显的全身疾病。
反应全身疾病的牙周炎
Down综合征
患者有发育迟缓和智力低下,容貌表现为先天愚型面容,如面部扁平、眼眶增宽、鼻梁低宽、颈部粗短,几乎所有的患儿均伴有严重的牙周炎。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的同时,伴有牙周袋形成、附着丧失、牙槽骨吸收,甚至牙松动丧失。
艾滋病
血清HIV抗体阳性,牙周组织破坏严重,可有线形牙龈红斑,龈下菌斑中可检出较多的白色念珠菌。
鉴别诊断牙龈炎
牙龈炎的病变局限于牙龈软组织,而牙周炎则是炎症波及深部的支持组织,如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骨质。
牙髓炎
牙髓炎有自发痛,遇到温度的刺激,可导致疼痛加剧。探诊时患者可感到明显的疼痛感,口腔内可有深龋。另外,牙髓炎发生于牙体深部,牙周炎多局限于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骨质。
治疗牙周炎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总体目标是消除菌斑微生物及其他促进因素,消除炎症,控制牙周炎进展并防止复发。
治疗周期 牙周炎治疗周期较长,轻症者经过2~8周的治疗可治愈或好转,重症者病程长达十余年,甚至数十年。 一般治疗慢性牙周炎
尽早拔除附着丧失严重、过于松动等确无保留价值的患牙。
去除致病因素,如充填体或修复体的悬突及不良外形;有龋齿者进行龋齿充填;消除食物嵌塞;调整咬合等。
控制菌斑,进行龈上洁治术和龈下刮治术,去除牙石和菌斑。
发现影响牙周炎治疗进程的全身危险因素,如消化道疾病、贫血等,应积极治疗并控制全身疾病,促进牙周组织愈合。
慢性牙周炎除非出现急性症状,一般不需采用抗生素。对一些重症病例或对常规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可辅以抗生素,如甲硝唑或阿莫西林。
基础治疗结束后仍需复查和进行必要的复治。若牙周病情未能控制或有其他手术指征,应考虑进行牙周手术。
侵袭性牙周炎
早期实施洁治、刮治和根面平整等基础治疗,彻底清除感染,基础治疗后4~8周复査,必要时进行牙周手术治疗。
进行微生物学检查,确定龈下菌斑中的优势菌,选用针对性的抗生素。另外,在根面平整后的深牙周袋内放置缓释的抗菌制剂,也有良好的疗效。
调节机体防御能力,增强身体抗病能力。
炎症控制后,对于病情不太严重而有牙移位的患者,可用正畸方法将移位牙复位排齐,恢复牙齿的功能和美观。
进入维护期后,应进行牙周支持疗法,定期复查。
反应全身疾病的牙周炎
Down综合征无特殊治疗方法。彻底的常规牙周治疗,认真控制菌斑。
空腹血糖>11.4 mmol/L的糖尿病患者,牙科治疗后感染几率增大,建议仅做对症急诊处理,如脓肿切开引流,口服抗生素,注意口腔卫生,并建议到内分泌科就诊,待血糖控制后再开始牙周常规治疗。
艾滋病患者局部清除牙石和菌斑,全身给以抗生素,首选甲硝唑,还可使用0.2%的氯己定含漱液。
药物治疗抗生素
包括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四环素、多西环素等;硝基咪挫类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等;青霉素类抗生素,常用阿莫西林;大环内酯类药物,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0.2%氯己定含漱液
可减少牙菌斑的形成,但味道较苦,长时间使用会使牙齿变色。
米诺环素凝胶
可将药物通过针头注射到牙周袋深部,可治疗急性牙周脓肿。
手术治疗翻瓣术
翻开牙龈使牙根和牙槽骨暴露,清理感染牙龈、平整牙根面,必要时可修整牙槽骨形态。
植骨术
应用骨或骨替代品可修复牙周炎造成的牙槽骨缺损。
种植牙
牙齿缺损后待牙周疾病得到控制后,可进行牙种植,恢复牙齿功能,还可起到美观的作用。
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即利用可降解或不可降解的生物膜性材料,以阻挡上皮细胞或结缔组织细胞过早地在手术区根面贴附生长,从而有利于牙周膜细胞优先占据术区的根面。利用牙周膜细胞的分化再生能力,形成新的牙骨质、牙槽骨和牙周膜。若能同时进行植骨术,其疗效更优于单独引导性组织再生或植骨术。
中医治疗牙周炎的中医治疗注重对肾等全身因素的调节,以补肾达到固齿的目的,进而缓解牙周炎最主要、危害最严重的症状体征,即牙齿松动。最终形成了牙周炎“从肾论治,补肾固齿为主”的中医辩证施治原则。作为具有补肾益气功效的中成药,补肾固齿丸是根据中医治疗牙周炎的原则,在六味地黄丸中加入骨碎补等中药后研制而成的一种治疗牙周炎的药物。以往的研究发现,在牙周基础治疗后口服补肾固齿丸作为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牙周炎。
预后慢性牙周炎在经过彻底的系统治疗后,坚持定期的牙周支持治疗,一般预后较好。侵袭性牙周炎预后较差,在长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易复发;伴系统性疾病的牙周炎,需根据原发病做综合判断。
能否治愈轻症患者经合理治疗后可治愈,病情严重者可能导致牙齿缺失,甚至病情迁延不愈。
复诊通常基础治疗结束后,牙周炎患者需3~6个月复诊,并行口腔卫生维护。
饮食牙周炎是口腔常见的疾患,口腔疾病与饮食息息相关。故患者在进行牙周治疗的同时,饮食也需给予调整,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饮食调理不宜进食辣椒、芥末、花椒等辛辣刺激食物,防止加重口腔局部不适。
多饮水,适当增加饮水量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促进疾病痊愈。
宜食用粗纤维的食物,有利于清洁牙齿表面。
护理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牙周炎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遏制作用。故患者在发病后需注意加强护理,改善自身不良习惯,促进疾病痊愈。
日常护理每日早晚刷牙,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饭后及时漱口,保证口腔清洁。
患者要定期复查,遵医嘱用药,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就诊。
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机体免疫力。
合理作息,改掉不良习惯,如用口呼吸、吐舌、吸烟等。
特殊注意事项如果手活动不方便,平时刷牙可选择电动牙刷。
对于昏迷患者或植物人,家属或护士可用棉签或牙刷蘸取碘剂、氟化物等,在进食后及时清洁牙面和口腔,每天2次。
对于幼儿,在乳牙萌岀后,家长可用棉签或软塑料刷为孩子擦拭牙面,并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对于牙齿手术后的患者,应建立正确的刷牙方法和习惯,使用漱口剂保持口腔卫生等。
对于有基础疾病患者,如糖尿病等人群应格外注意牙齿卫生。
预防牙周炎等口腔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导致患者无法安心工作和学习,所以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尤为重要。
预防措施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口腔检查,同时做全口洁牙,减少致病菌的残留。
合理膳食,戒烟、限酒,不可贪食辛辣食物及甜食。
学习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饭后刷牙的习惯,选用软毛牙刷,牙刷每3个月更换一次。
饭后漱口,如果有食物嵌塞,可使用牙线、牙间刷、冲牙器等辅助器具进行剔除,保持口腔清洁。
参考文献
[1]孟焕新.中国牙周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张志愿主编.口腔科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中华医学会编著.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
[4]张震康,俞光岩,徐韬主编.实用口腔科学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5]桑秀菊.牙周炎80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特别健康,2019(18).
[6]段妍.牙周病的危险因素评估与预后[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23):683.
本文出处:https://jk.yebaike.cn/view/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