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典百科
-
残胃癌
残胃癌指胃良性病变行胃切除术后5年以上或胃癌行胃切除术后10年以上,残胃出现的新发癌。胃部分切除术后胃内无酸,胆汁和肠道内细菌逆流入胃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与残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主要症状与溃疡病相似,如腹痛、饱胀、消瘦、呕血等。X线钡餐
-
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急症,指屈氏韧带以近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管和胰管等病变引起的出血。常见病因为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和上消化道肿瘤。主要表现是呕血和便血,严重时可伴有急性循环衰竭。治疗应以
-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中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数呈良性自限过程。该病主要表现为腮腺肿胀、疼痛、发热,少数患者可引起睾丸炎,但对生育的影响不大。可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以及中医治疗改善,一般预后较好。治疗期间患
-
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高压症又称门脉高压,是指门静脉系统血流受到阻碍和(或)血流量增加,导致门脉系统压力升高,从而出现如脾大、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呕血、腹水等临床症候群的一种病理状态。
-
胆囊癌
胆囊癌是起源于胆囊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胆道恶性肿瘤的70%以上,其发病部位位于胆囊,依据肿瘤起源于胆囊的解剖部位不同,包括胆囊底部、体部、颈部和胆囊管等部位胆囊癌,其以胆囊及颈部、体部发病更为多见。
-
肝外胆管结石
原发于肝外胆管的结石称原发性肝外胆管结石,多数为胆色素结石或混合性结石。胆囊结石进入肝外胆管称为继发性肝外胆管结石,多为胆固醇结石。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表现为腹痛、寒战、高热、皮肤和黏膜黄染以及神经系统症状,长期胆管感染和胆汁淤积有可能发生胆
-
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也称急性胃黏膜病变,是不同原因导致的胃黏膜急性受损并出血炎症,伴有腹痛、呕吐、恶心、食欲缺乏、腹泻等,在胃镜下见胃黏膜糜烂和出血。组织学上,通常可见胃黏膜急性炎症,但也有些急性胃炎症状很轻,甚至不伴有炎症细胞浸润,而以上皮和微血管的
-
小儿消化性溃疡
小儿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指胃肠道黏膜被胃酸或胃蛋白酶自身消化而引起的溃疡。在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黏膜缺血、坏死、脱落形成溃疡,病变可深达黏膜肌层或更深层次,常表现为腹痛、呕血、黑便。本
-
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高于正常值,其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也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三次非同日测量血压值均高于正常,即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
-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或糜烂,伴有不同程度的表面血栓形成、血管痉挛以及远端血管栓塞所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也可以是严重冠脉痉挛或者微血管性心肌缺血造成的,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部分,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
-
扩张型心肌病
扩张型心肌病,既往又称充血性心肌病,是一类既有遗传因素又有非遗传原因造成的复合型心肌病,是以心脏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减低,伴或不伴充血性心力衰竭,常发生心律失常、栓塞或猝死等并发症为特征的心肌病。患者常出现气急、水肿、乏力、呼吸
-
肺栓塞
肺栓塞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是血液中的固态物质造成一支或多支肺动脉部分或完全阻塞,通常由血栓引起,也可由其他异物引起,但相对少见。急性肺栓塞有潜在致命性,约10%的患者在肺栓塞形成,出现症状的数小时内死亡,极少数存活者可出现较严重的慢性
-
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病毒感染(尤其是柯萨奇B组)侵犯心脏,引起心脏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心肌炎性病变,病变可能累及心包或心内膜,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等。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以儿童和青壮年居多。
-
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是指女性40岁以前由于卵巢内卵泡耗竭或医源性损伤导致卵巢功能衰竭,以低雌激素及高促性腺激素为特征,表现为继发性闭经,常伴围绝经期症状,可致不孕。据统计人群中发病率1%~3%,在闭经患者中占2%~10%,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卵巢早
-
房颤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导致心房的有效收缩产生的泵血功能丧失。同时也导致心室律的不整齐,易导致心衰、心房附壁血栓、脑栓塞的发生。
-
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是一种风湿热活动急性发作或反复发作遗留的慢性心脏瓣膜病,主要的心瓣膜损伤依次为二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三尖瓣,包括瓣膜狭窄或(和)关闭不全,主要是由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属于自身免疫病。
-
窦性心动过速
正常人的心律是由窦房结控制的,窦房结规律地发放冲动,控制着心脏的收缩和舒张,称之为窦性心律。当窦性心率≥100次/分时,即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生理刺激,如运动或病理刺激,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都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此
-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细菌、病毒、真菌等随着血液,进入心脏瓣膜处或心内膜,在心脏瓣膜上增殖,在心脏瓣膜上形成赘生物,包括微生物、血小板、纤维素、少量炎性细胞,进而破坏心脏瓣膜。除了会破坏心脏瓣膜,常常累积主动脉瓣,还有可能破坏腱索、心室壁内
-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现称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原因不明,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主要特征的肺血管疾病,病理上表现为“致丛性肺动脉病”,即由动脉中层肥厚、向心或者偏心性内膜增生及丛状性损害和坏死性动脉炎等构成的疾病。
-
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是指由于外力作用于头颅和脑所引起的损伤,主要原因有交通事故、坠落、跌倒、火器伤所引起。颅脑损伤属于常见外伤,可以单处存在,也可以与其他损伤复合存在,是以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症。
-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是指急性心肌缺血坏死,大多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所致,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
-
心包囊肿
心包囊肿是指发生于心包的一种先天性畸形,一般较罕见,亦称为间皮囊肿、心包旁囊肿、胸膜心包囊肿等。囊肿与心包腔隔绝,如果经蒂与心包腔相通则称为心包憩室。心包囊肿常附着于心包外壁,多见于右侧心膈角,为良性病变,极少引起压迫症状。
-
心动过缓
心动过缓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正常成年人心率在50~60次/分之间,如果心脏搏动次数低于60次/分则称为心动过缓。心动过缓常见于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与睡眠状态,无症状的窦性心动过缓通常无需治疗。
-
三尖瓣狭窄
三尖瓣狭窄临床上少见,且绝大多数为风湿性心内膜炎的后遗损害,常合并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病变,单纯三尖瓣狭窄罕见。该病多见于女性,绝大多数由风湿热所致,与二尖瓣狭窄相似,风湿性三尖瓣狭窄的病理改变可见腱索有融合和缩短,瓣叶尖端融合,形成一隔膜样孔
-
动静脉瘘
动脉和静脉之间出现不经过毛细血管网的异常短路通道,称为动静脉瘘。本病多见于四肢,由于动脉的血液经非正常孔道流入伴行的静脉,可造成瘘的局部血管病变、瘘局部或周围循环和全身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可由先天血管发育异常或后天外伤所致。先天性单发或后
-
高血压脑病
高血压脑病是指当血压突然升高超过脑血流自动调节的阈值(中心动脉压大于140mmHg)时,脑血流高灌注,导致毛细血管压力过高,渗透性增强,出现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形成,从而引起的一系列暂时性急性脑循环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一般来说,血压
-
三房心
三房心系胚胎期原发隔异常发育,形成左心房内有畸形隔膜,使左心房分为副房及真正左心房两个部分。三房心可以终生无症状,亦可以出生不久就出现体征,这主要是与隔膜交通口的差异以及合并其它相关心血管异常有关。交通口小者,由于肺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类似二
-
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是以左心室肥厚、室间隔不对称性增厚,心室腔变小,舒张期心室充盈受限及左室流出道受阻为特征的一种类型。本病常有家族史,约50%病人有基因异常,多为家族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上出现心排出量下降,引起心悸、心绞痛、肺
-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是心房与心室之间,由解剖或机能失常造成的永久性或暂时性心房冲动传导延迟或不能传导至心室。房室阻滞可以发生在房室结、希氏束及双束支等不同的部位。二度阻滞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阻滞表现为传导时间进行性延长,直至一次冲动不能传导。Ⅱ
-
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危象是急诊科常见的极其危险的危急重症,是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病人由于某些诱因,血压急性升高并伴相应靶器官功能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主要以血压显著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急性靶器官损伤为主要表现,致残率、致死率较高。发病后应立即采取